《变态心理学》课件-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1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2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3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4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创伤后应激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6/21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类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其他特定的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未特定的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2023/6/222023/6/23心理创伤的定义常指日常生活中的与精神状态相关的负性影响,常由于躯体伤害或精神事件所导致,它可以以事件的当事人为载体,也可能因目睹事件而诱发。突如其来超乎寻常无法预料无力应对2023/6/2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潜伏期从几日、几周或数月不等,大多数在6个月之内。2023/6/259.11事件2023/6/26萨斯病毒流行2003

2023/6/27印度洋海啸2023/6/28汶川大地震2023/6/29玉树大地震2023/6/210舟曲特大泥石流2023/6/2113·23南平校园凶杀案

2023/6/212东日本9.0级地震、海啸、核泄漏2023/6/213PTSD的应激源:危及生命的“天灾”与“人祸”造成的躯体伤害、精神伤害当事人因目睹事件而诱发的后果经历了长时间的慢性精神痛苦看似微小、却长期持续的来自家庭内部不良事件和关系所带来的创伤等

2023/6/214患病率:美国终生患病率8.7%(到75岁)成年人中,12个月的患病率约为3.5%欧洲和大部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2个月的患病率为0.5%-1.0%受文化的影响受职业的影响(军人、警察、消防员、急救医务人员)最高的患病率(1/3-1/2以上):被强奸、参战人员、被拘禁者、以种族或政治为动机的拘禁或种族灭绝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患病率较低(与诊断标准有关?)2023/6/215患病率:普通人群中50%以上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中,而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强奸和身体攻击遇到创伤后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PTSD终生患病率为7-12%女性患病率为10.4%,男性为5.0%某些创伤更高,如强奸后为50%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男性为12个月2023/6/216PTSD流行病学:暴露群体退伍军人:6.3~30.9%受灾群体:4~59%交通事故:29~100%难民: 21.5~31.3%PTSD流行病学:国际数据2023/6/217PTSD流行病学:中国数据车祸:41%(3个月)36%(4年)滑坡:43%地震:24.2%(9个月内)洪水:3.7%(3个月)2023/6/218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普通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如汶川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9.8%和25.2%除PTSD外,最常发生的还有心境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据估计,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3%-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我国各类灾害2023/6/219共病:有80%的可能性存在至少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双相、焦虑、物质使用障碍大多数的幼童至少有一种其他诊断,但共病模式与成年人不同:对立违抗障碍、分离焦虑障碍为主男性比女性更常见的共病:物质使用障碍品行障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共存率为48%重度神经认知障碍2023/6/220PTSD的三大症状:第一类:重新经历第二类:回避与麻木第三类:过度唤醒,警觉性增高2023/6/221第一类:重新经历闯入性的痛苦回忆闪回:潜移梦境中噩梦内疚与自责:把可怕的结果归结为自己的责任片断的图片/声音/气味插入2023/6/222第二类:回避与麻木回避:避免与创伤经历相关事物接触-泛化话多头痛乏力感觉疏离感觉分离抑郁遗忘(一种保护机制)2023/6/223第三类:过度唤醒、警戒性增高害怕愤怒紧张焦虑冲动失眠不信任易激惹注意力集中困难2023/6/224儿童的PTSD身体不适与噩梦行为变化闯入性思维失去已经习得的技能….

影响成年期性格问题、焦虑、精神病态思维、分离症状、暴力倾向、自杀意念和行为、酗酒、不良的人际关系等。2023/6/225案例2013年10月6日塞班岛飞机失事IP:妻子、女儿(3岁半)、妻子的母亲不同程度的创伤对策2023/6/226诊断时的询问线索(p231)有睡眠障碍的可疑病人关注梦,噩梦的细节有社会性退缩的可疑病人对周围人的态度(关注变化)有行为问题的可疑病人行为模式有无变化酗酒与药物服用情况主诉是模糊的躯体不适的病人对病史和精神现状进行全面评定2023/6/227Symptom:4F

flashback,

flight-freeze,

fight2023/6/228Flashback(闪回/闯入性症状

)是PTSD的最显明特征。那些与创伤有关的记忆,会频繁地、迅速地、不由自主地闪现在患者的脑海,而且景象极为鲜明,使患者如同再历当初的灾难情境,心理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有些久远的创伤经历,虽然变得支离破碎,也会使人再次感受当时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即使人们淡忘了创伤事件本身,这些感觉也会突然闪现。2023/6/229Flight(回避症状)保护性反应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创伤的活动、地点、人物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很麻木没有兴趣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Freeze(情感麻木)2023/6/230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激惹或易怒难以集中注意Fight(警觉性增高症状)2023/6/231塞里的压力试验(1956)汉斯•塞里(Selye,Hans1907~1982)

被试:白鼠条件:威胁性刺激—冷气,热气,有毒食物等结果:白鼠的适应能力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有密切关系三阶段论:警觉反应阶段(alarmreaction)(震撼期,反击期)抗拒阶段(resistance)衰竭阶段(exhaustion)2023/6/232PTSD可以共病焦虑、抑郁、物质滥用等多种精神疾患,也可以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躯体疾病。与重性抑郁患病率为25-50%,并且共病抑郁的患者自杀危险性增加

与睡眠障碍共病:失眠、早醒、做与创伤有关的噩梦与癌症共病PTSD的共病情况PTSD癌症细胞免疫障碍、内分泌紊乱强烈反应、支持缺乏2023/6/233(1)种族:对创伤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2)性别:尽管男性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机会大于女性,但是女性的PTSD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

PTSD的易感因素2023/6/234消极情感或神经质人格(Bennettetal.,2001)容易对事物作出负面或危险解释容易使个体全力关注负面事件缺乏情感体验和敏感性人格(述情障碍alexithymia)(Fukunishietal.,1996)可能会阻碍将情绪体验融入认知图式的加工过程,并使个体可能重现对恐惧事件的回忆(3)人格2023/6/235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健康状态欠佳羞愧和内疚的情绪可预测PTSD的存在(Josephetal.,1995)(4)其他危险因素2023/6/236PTSD的病因学遗传学有焦虑障碍家族史的人患PTSD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卵双胞胎患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胞胎(Trueetal.,1993)生物因素PTSD与处理情绪和记忆的脑系统有关,特别是杏仁核与海马2023/6/237PTSD的病因学行为主义模型以莫勒的双因素理论(Mowrer,1947)为基础局限:不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缺乏线索的条件下仍然会出现闪回或回忆现象认知模型社会认知模型(Horowitz,1986):强调个体将创伤经历融入个人世界观的认知重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Brewin,2001):关注创伤事件的相关信息在人脑记忆系统中的表征过程言语获取记忆(verballyaccessiblememories,VAMs)情境获取记忆(situationallyaccessiblememories,SAMs)2023/6/2382023/6/239思考:有统计数字显示,地震前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的人,震后更多地表现出了PTSD的症状,且恢复缓慢,预后不良。试分析其原因。2023/6/240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及药物治疗2023/6/241(1)γ-氨基丁酸系统对灾难性事件记忆的建立与γ-氨基丁酸系统的下调有关。PTSD患者有时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乙醇,可能与他们能增强γ-氨基丁酸能,导致遗忘发生。2023/6/242但前瞻性的研究表明,灾难后极早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不仅没有降低PTSD的发病率,而且对症状有恶化作用,因此,苯二氮类药物或乙醇对PTSD患者的作用仍存在争议。2023/6/243(2)阿片系统研究表明,长期应激能激活脑内的阿片受体,而外源性应激的中止可产生戒断症状。因此,PTSD患者群存在灾难追求行为,为了避免内源性戒断,重新暴露于灾难刺激,可使内源性阿片释放。2023/6/244阿片戒断症状是由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反应性增高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通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能而改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如:易激惹、惊跳、睡眠障碍阿片拮抗剂纳络酮对PTSD患者的回避、麻木和悲观有效创伤后,外源性应激中止戒断症状去甲肾上腺素能反应性增高警觉性增高2023/6/245(3)去甲肾上腺素

PTSD的警觉性增高、焦虑、惊跳反应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高有关。PTSD患者服用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imbine)后通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激发PTSD患者的闪回和惊恐发作。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减轻患者的激惹性和警觉性。2023/6/246(4)5-羟色胺(5-HT)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警觉性与攻击性5-HT抑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PTSD患者5-HT功能低下→对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抑制减弱→人类的警觉性与攻击性增高,2023/6/247(5)脑损伤东京大学加藤进昌教授等人征得1995年地铁沙林事件25名受害者同意,对其大脑进行研究,其中有9人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16人正常。经比较发现,患者大脑“前部带状皮质”有萎缩现象,而且病情严重者萎缩症状更加明显。“前部带状皮质”位于大脑中心部位附近,与控制恐怖、不快等情绪相关。提示严重脑损伤可能是PTSD的相关因素2023/6/248心理治疗心理事后解说认知行为治疗暴露疗法延长暴露疗法(PE)眼动脱敏与再加工2023/6/249心理事后解说PsychologicalDebriefing创伤事件发生后立即实施“一次性访谈”,帮助当事人应对创伤情绪反应,防止PTSD对其有效性的质疑?不仅不能有效地预防PTSD,甚至有可能增加患病几率访谈似乎阻碍了个体心理创伤的长期恢复过程?二次创伤;?对心理症状的期望;?抑制了防御反应2023/6/250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暴露法(首选系统脱敏法)原理:再次暴露于创伤事件的记忆以及相关情绪中,最终对患病个体是有益的认知重构帮助个体表述对于事件的扭曲的认知,并降低其威胁性以暴露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优于其他疗法(Keaneetal.,1989)强奸受害女性多种疗法效果研究(Foaetal.,1991)单一放松法、暴露法、认知重构效果比较研究(Marks.,1996)2023/6/251创伤后产生症状的原因生活是可以控制的错觉被打破生活是公平、公正的错觉被打破生活是可以预期的错觉被打破我不是脆弱的错觉被打破面对新的问题,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大脑试图自我修复原有生活错觉的外壳被打破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2023/6/252延长暴露疗法(ProlongedExposure)PE是基于情绪处理理论,由传统暴露疗法发展而来,通过修改恐惧结构中的病理性元素改变障碍症状的方法结构和步骤清晰、具体,同时,PE的治疗周期短,见效快(EdnaB.Foa,ElizabethA.Hembree,BarbaraOlasovRothbaum:(2007)ProlongedExposureTherapyforPTSD,EmotionalProcessingofTraumaticExperiencestherapistGuide(pp6),OxfordUniversityPress)2023/6/253PE的咨询结构阶段构成咨询次数第一阶段:咨询前的准备第一部分:提高动机第二部分:个案管理1-3次第二阶段:心理教育和咨询计划第三部分:治疗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收集信息第五部分:创伤的常见反应3-4次第三阶段:暴露第六部分:真实生活体验第七部分:复述记忆第八部分:最害怕时刻5-8次第四阶段:复发预防和咨询结束第九部分:预防复发第十部分:结束咨询2-3次2023/6/254EMDR(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夏皮罗(Shapiro,1995)灵感来源于丛林散步时对摇摆的树叶的观察大脑处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不同,有规律的眼球晃动将大脑中处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连结起来原本用来解决战争创伤回忆并表述消极认知——评定情感强度——眼动干预——反复24次后要求“忘记它”,并再次评定情感强度若无效果可改变眼球运动方向效果不优于暴露法(Davidson&Parker,2001)2023/6/255如何判断创伤是否解决了对身体的反应有所控制(情感控制、自我存在)心跳减缓(恢复正常)对相关事件情感已经可以控制相关事件的想法不会经常闪回或闯入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在叙事过程中带有情感自信恢复人际关系重建赋予事件的意义2023/6/256本章小结PTSD有三种主要的症状:闯入性记忆,回避相关情境,高水平的唤醒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