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跳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一节新授课,本课是在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8的加减法教学的。学生基本把握了简洁的说和算。

二、学生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并把握了7以内的加减法,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上过学前班,数的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学生会看图说算式。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培育学生提出相关的加减法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沟通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并把握“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依据实际情境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培育学生的数感。

3、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养成认真观看、主动思索、仔细倾听、大胆沟通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把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用“8〞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实行情景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鼓舞学生认真观看、主动思索,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说出算法,把握8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二〕创设情景引入。

〔三〕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1、认真观看图,从图中你发觉了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能列算式解决吗?

〔2〕你能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的含义吗?

〔3〕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能给大家讲讲吗?

〔4〕依据刚刚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还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吗?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吗?

〔5〕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3、师写算式学生猜算式表示的意义。

4、“8〞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将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

5、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结合给出的算式3+5=□进行沟通。

练习

1、课本练一练1、2题。

2、手指游戏:同桌两人进行,要求两人的手指合起来是8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教材及学情

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育学生的符号感,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探究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改变规律。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学问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洁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学问进行学习和讨论,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楚。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又因学生年龄小,留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简单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敏捷。如何依据学生的年龄、独特、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教学设

计的重点。

3.教材处理:基于学情的分析,我将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以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层次的练习,而将学生动手创造规律、展示规律、表达规律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将教学的难度提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探究、领悟、创造的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发觉规律、创造规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乐趣。

5.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加到找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发觉规律。

6.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楚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觉的规律,学会用“重复的一组〞来表达规律,并会创造规律。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本节课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进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沟通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加数学活动,

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主动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觉简洁的规律,然后能精确清晰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洁的问题。

(2)创设多元情景、进展多元智能。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进展潜能。我创设多元情景,如读规律、演规律,听规律,画规律,观赏规律等活动,进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学问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进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学问,进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设计了找规律圈一圈、创造规律摆一摆等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圈、摆、画,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进展其动手、观看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培育主动探究的能力。

(3)对比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对比,学会归纳总结,同时锤炼学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3.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4.联系生活,观赏规律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阅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把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学问。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学问、能力〞的有机统一。依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看、操作、沟通等活动,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索能力,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进展。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预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纳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纳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觉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纳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看、对比、商量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仿照,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索、合作沟通、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阅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把握学问、培育能力的主要途径。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纳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看钟面,充分沟通,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最终,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稳固认读整时的方法,支配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稳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稳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敏捷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支配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终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学问重点和学习时应留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学问。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准时的表达了学问点,便于学生对新学问进行梳理。

总之,一节课的胜利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准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奇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快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支配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支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因此,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订为教学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中,鼓舞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是探究、理解和把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探究出多种不同的算法,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采纳小组商量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观看发觉动手操作,并动口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胜利之感,同时也培育了学生擅长观看、勤于思索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到达了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本节课共支配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胜利的乐趣,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复习了原来所学的学问,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主动参加学问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从不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具体过程我是这样支配的:第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在情境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第二步是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步中先让学生依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这样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并探究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学生思索,各自都有发觉,都有收获,这样使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胜利之感。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勤于思索的习惯,而后教师依据学生们的汇报板书:10+20=30。第三步是自选算法,形成思路。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合作,解决另外的加法问题,同时告知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这样让学生把刚刚的算法在大脑中形成思想,不但表达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步是算法迁移,形成技能。这一步是让学生解决整十数减整十数的问题,学生利用原有的学问阅历,很简单就把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稳固新知。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留意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简,在探究体验这一环节中依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加、减法算式,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表达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进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育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育学生按肯定的顺序观看、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进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学问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看法。依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问技能目标〕

〔2〕初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简洁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育学生按肯定顺序进行观看的习惯。〔素养培育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索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好玩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看法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敏捷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看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看商量,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看商量,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阅历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育学生应用学问的能力,增添合作意动手操作,主动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预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预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日,天气晴朗,森林里特殊喧闹,原来大树爷爷今日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看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觉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看思索,探究新知。

观看思索。先引导学生观看主题画,认真观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1、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索: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留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2、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相互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改变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育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指导看书,书写。指导学生依据推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留意上下的书写,培育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3、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看教室,商量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看,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好玩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预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问。〕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议 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育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沟通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

〔课本练一练第1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商量沟通,再依据自己观看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好,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设计的。〕

5、稳固练习,内化新知。

题。留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课本第59题:说一说。利用图画组织学生商量,引导学生相互沟通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肯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学问的能力,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沟通。

〔完成第59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支配房子。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沟通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添沟通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

〔第59这是一道有肯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育学生简洁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主动参加小组的商量沟通能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愿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参加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育,能到达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洁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洁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风俗,很多家长喜爱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肯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爱的商品,让很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阅历,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阅历入手,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阅历转化为学问,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常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表达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洁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学问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遗忘。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纳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带动。

5、最终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学问。

说课前预备:

一、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预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阅历转换学问。

小凡喜爱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日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慧!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换钱,如今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协作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感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仿照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习。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爱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如今一般状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稳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很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如今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学问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今日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学问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到达整理学问,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习。

在家长的伴随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留意结合学生生活阅历,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阅历,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楚、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置阅历,但在支付方式和购置方案上欠敏捷。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受,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看兴趣,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进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沟通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学问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育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表达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进展行动讨论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受,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阅历,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沟通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把握元和角之间简洁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置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洁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加,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加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学问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惜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洁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省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依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进展行动讨论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

一、说教材

《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第2题用“猜〞的形式稳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识8-10各数的分与合。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启发学生敏捷应用数的分与合的学问合理作出选择。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索的重要性。第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