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
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
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
r太阳系J八大行星及卫星J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银河系《|I其它行星、卫星
总星系,I彗星、流星体等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
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八大行星按照距II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II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
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
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
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II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
外部条件
运行轨道安全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
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
有适宜的温度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
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
自身条件
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有适合生物呼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
吸的大气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
有液态的水
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
总量的22亿分之一。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反之获得就少;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就多。且地势越高
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③天气和气候:
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④昼长:白昼
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典型区域分析:
①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一撒哈拉沙漠。成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沙漠地区少云雨,
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②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
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③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
地。成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及生产活动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地表温度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与太阳辐射有关
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间接能源: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山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
对生产生活提供,来源于动植物转化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直接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发电站
不利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
4、太阳活动分类及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
①因温度比周围低,①电磁波扰动电离
而显现暗黑的斑点;层,影响无线电短波
黑子光球层
②太阳活动强弱的标通讯;②高速带电粒
志;③周期约11周年子流扰动地球磁场,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产生磁暴现象;③高
斑块;②射电爆发和纬上空出现极光;④
耀斑色球层
高能粒子喷发;③太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
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生有关,如地震、水
太阳风高速带电粒子流日冕层旱灾害等
5、地球同步卫星及航天基地的选址
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
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特点:①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②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
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③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④其运
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
能节约燃料反之,越耗燃料②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
③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④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
仪器和设备的运输。⑤地质条件:地质稳定。⑥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另外,航
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
然环境条件。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
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
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及地球仪
【要点梳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一6371km,赤道半径一6378km,极半径一6357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匕1°弧长也是111km,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弧
长为11Icosa.
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
(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根轴在转动。*匚2这根轴
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一一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L____/七,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干二夕极星附
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周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特殊纬线: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26'N:23°26'S;南、北极圈:66°34,N:66°34,S;低
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一30°)、中纬(30°—60°)、高纬(60°—09°)
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
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r------歹K
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崎R]
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
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a。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线
定义:在地球仪匕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点:①所有经线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
特殊经线:180°;0°:20°W;160°E
作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
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四
面八方都是北方。
6.经度
经度的确定:首先确定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以本初子午线
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各180°。由西向东经度递增为东经度,相反,由
西向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右图一北半球极地俯视图)
20°W和160°E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习惯上用20°W和160
°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由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由20。\¥向西到
160°E为西半球。
7.经纬网及作用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
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②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相对方向的确定:首先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
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具体步骤如下:
(1)在呈方格状或近似方格状或经纬线形状变化较大的经纬线图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
骤:首先,根据经纬线卜一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其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
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
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再次,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线图上判读方向,其步骤为:首先,根据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已
知条件),明确图的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其二,根据南北极点,在图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
向;其三是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
图(a)为一扇状经纬网格,箭头顺转,所以是南半球,那么顺着“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
东方,所以2在1的东方,2与3同在一条经线上,2在3的北方。
图(b)是从北极点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箭头逆转,那么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
所以6在4的东方,5在4的东北方,5在6的西北方。
图(c)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佟I,7在9的正西方,7在8的西北方。
(3)在无经纬线图上方向的判断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示北方
适用无指向标、无经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与指向标垂直的为东西方向,在指向
纬网的地图标左侧为西,在指向标右侧为东
(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①同一经线匕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lllkmXcosa
(a该地地理纬度)。
③对趾点:地球表面某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这两点的纬度数值相等,但南北相反;两点所
在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即经度之和等于180。,但东、西经相反。
(5)不同经纬线上两点最短距离的估计
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以地心为圆心、与经线圈斜交的大圆。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知识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了解地球公转特征与自转特征的异同;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能够准确的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地球的示意图”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要点梳理】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形式自转公转
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方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地轴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运动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
现象周期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平均约1
速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
°/天近日点快(1月初),
度
平均约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0km/s
2、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
(1)俯视图与侧视图
(2)瓶据南北两极点的地理事物:北极点附近全部是海洋,南极点周围为南极洲大陆,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3)根据经度数的变化:东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减小,所
以东经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和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3、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因素作用结果
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4、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1回归年为365II5时48分46秒)
土星的光环:土星可算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里远镜中看来,它的外表犹如一顶草帽,在圆球形的星体周围有一
圈很宽的“帽沿”,这就是土星光环,乂称土星环。光环的存在使得土星成为群星中最美丽的•颗,令观赏者赞叹不已.儿百
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中唯独土星才有光环。直到本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的相
继发现才使这•观点得以改变.
这光环由无数形状、大小不等,直径在7.6厘米〜9米之间的冰块组成,以很快的速度围绕土星运
转,在太阳光的照耀卜呈现出各种颜色。光环的直径达27万千米,厚度为10千米左右,自东向西
自转。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r气温高、气压低
同一高度
------------1气温低、气压高
越往高、气压越低
不同高度
I------------*1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4、过程:曰因________________
:二口十空气同一水空气
第垂直=>平面气gg>水平
郎[触运动压差异朝运动
-----V-----------------
热力环流I大气运电最"形式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f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一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y
I西风带:湿润多雨
低压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
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季风环流
比较项目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节移动
风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夏
性质暖湿湿热
季
源地太平洋印度洋
风
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
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冬
性质干冷干暖
季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
风
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分布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日本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
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2、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地区气候类型所处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特征
南北纬10。之间热带雨林气候终年: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
南北纬40°-60°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中纬西风带终年温和湿润,气温降水
大陆西部季节变化小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南北纬10。-20。的冬季:低纬信风带冬季:暖热干燥;
大陆中西部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夏季: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
南北纬30°-40°的冬季:中纬西风带冬季:温和多雨;
大陆西部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少雨。地中海气候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4、气候类型总结: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主要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赤道低压、全年高温、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
信风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
热带北纬10。-25。大陆内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全年高温、
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东岸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干湿季交替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全年高温
热带沙漠气候
大陆西岸控制干旱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形成的冬夏季风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
夏季副热带高压与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
形成的冬夏季风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夏热冬寒、
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
2.3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
动的锋移动的锋来回摆动的锋
主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
要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
区锋前锋后暧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别锋面力度较大较小小
雨区位置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小中大
图锋图暖气团,,
示w^\7^7
暖锋、工准静止悻
简图冷锋
天气图
冷气团却小\
/////////、\、二、、、、、、
雨区
弱也主要在铮后修口r瑞延伸到
深暧锋前部
天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气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
特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成持续性降水
征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
骤降,天气晴朗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沙暴、寒潮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
1、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气流垂直方向上升下沉
方向水平北半球一逆时针辐合北半球一顺时针辐散
方向南半球一顺时针辐合南半球一逆时针辐散
中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
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
对我国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天气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的影响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一蒙古高压
►
示意图
(北半球)
f
•・
2.4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气候变化一长时间大气状态变化一种反应
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分类: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气候变化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1860年一升高0.6℃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地区作物减产、高纬地区作物增产
3.影响水循环——蒸发增强、径流减少、灾害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影响人体健康——热带疾病向高纬度蔓延等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3、适应气候变化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小结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大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在地球淡水中,
冰川是主体。
'大气水(0%)
海洋水(96.5%)
水圈I
|「地表水(冰川、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沼泽水、土壤水)
陆地水(3.5%,地下水
2、陆建水的相互关系:k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河流补给来源主要有:
日雨水补给我国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常形成春汛
《地下水补给最稳定的•种补给来源
湖泊水补给
〈高山冰川融雪补给常形成夏汛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和下渗。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最为重要——它使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2)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3)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的更新。
(2)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交换
(3)通过径流促进物质的迁移。
(4)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又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3、洋流的分类
(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4、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卜促进高低纬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对气候的影响:
例:①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②南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
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如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狭长的热带沙漠。③俄罗
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
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
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寒暧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北
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凌兰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弯暖流和
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是由于离岸风引起上升流补偿流形成的。
4、影响航海
顺流快,逆流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的含义及分布
1、水资源的含义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7%。
所以地球上水资源是有限的!
2、水资源的分布
(1)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影响因素:降水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
衡量水资源干歉程度的主要指标一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反之,水资源贫乏。
②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州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分
析径流量时,不仅要看总量多少,还要看人均径流量)
③从我国看: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空间分布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结论:水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如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很少。)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效益(如酒厂、饮料厂的分布)
3、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利用现状
(1)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求量增长速度
(2)浪费与水污染严重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的水调人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等。
(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
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
绘图练习
1.绘制自然界水循环(D陆地循环
(2)海上内循环(3)海陆间循环
2.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rWj低起伏,形成身山和盆地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沉积、固结成岩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项目
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层发生弯曲
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台湾海峡的形成
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
的形成
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
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
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F,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
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磨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枳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磺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
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
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
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
大理岩、板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如图……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
类型概念规模举例
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
成的山岭和谷地拉雅山系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分布广泛,规模大小华山、庐山、泰山
岭和谷地不一
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长白山主峰
出,冷却凝固形成
二、判断背斜和向斜
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不完整的要补完整)
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利用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背斜向斜
一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山岭谷地
成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
地形质易被侵蚀成谷地。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倒置
因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差别侵蚀)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1、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
斜。
2、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
成沟谷、河流。
(褶皱与断层的区别在于断层处的岩层是不连续的,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3、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
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由于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因此线路选择时应避开陡坡和沼泽地,而是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对交通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如在陡坡上往往是“之”字形弯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例科普
- 快递保管合同范例
- 切割支撑合同范例
- 电表供电合同范例
- 家居安装合同范例
- 学校教室施工合同范例
- 《认识中括号》(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 厂区垃圾运输合同范例
- 布料面料采购合同范例
- 唐山学院《社区发展与住房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蚌埠市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年第一学期小学德育工作总结:点亮德育灯塔引领小学生全面成长的逐梦之旅
- 《SYT6848-2023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
- 2024至2030年中国甲醚化氨基树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行政案例分析-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MOOC】中级财务会计-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感恩老师”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 《园林政策与法规》课件
- 扬尘防治(治理)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