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

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

“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0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

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从未接触过,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会基于

以往的经验,依靠已有的认知提出假设,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学生认知发展的起点,还要知道学生认知发展的终点,更要清楚学生

认知发展的路径,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起点到终点会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会有哪些障碍点。其中,

如何确定学生认知发展的终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与以往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我们设计教学时确定的认知终点,不是知识与技能所达到的目标,而是

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与方法。其次课前在和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已经知道水是由氢、氧

元素组成的,并且知道水的化学符号是H20,这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这节课的认知障碍在于并不清楚这些结

论是怎么来的。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情景素材的选取,学生活动的设计,关键问题的提出都围绕学生的认知障碍

点来设置。最后,对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落点在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上,所谓三重表征思维方式,是指

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

情景素材选取的是化学史上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事实推理水的组成的。设计学生活动时,把水的组成作为已知

的信息,重点放在从实验事实到结论的推理过程。不但要做定性的推理,还要做定量地推理。最终实现学生会从

众多材料中提取信息,学会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组成中的化学史;

2.能结合所给的资料,进行水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推理;

3.能根据实验事实推理“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史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假设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体会获取充分证据的重要性;

2.通过应用资料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推导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3.通过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探究水的组成,初步认识研究化合物组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分析推理的思维活动中,渗透化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假说到实验到建立新学说的思想,培养严谨的科

学态度;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化学史中的资料证据,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新闻视频:

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感受:水是生命之源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科学家如何确定物质是水?

233SK♦汨]■也■上20。•8・・中・)

关于水的组成的确定,经历门曼长的历

史。阅读资料一体会科学结论的得出并

提供化学史资料:思考不是那样简单,是要经过

提问:提取信息漫长的时间,许多科学家

科学家是以什么实验作为证据来确回答问题的不断改进,和不断的修

认水的组成?正才能得到的。

演示实验:

氢气的燃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利用元素守恒收集客观实验证据,利用

电解水分析水的元素组成:氢元素、氧元素元素守恒思想,得出相应

电解水产生气体成分的检验结论

提问: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水由什么元

素组成?

引导:方法的提炼可以使学生

你能从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拉瓦再次阅读资料通过水的组成的研究推

锡的实验中,提炼出他们研究物质组成思考与交流广到其他复杂物质组成

的方法吗?(燃烧法、分解法-一产物推断)的研究,为以后的化学学

习做铺垫

引导——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实阅读资料二通过科学家的探究之路,

验技术的提高,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思考、小组讨论;形成宏观的气体体体会定量是研究宏观与

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积和微粒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联微观之间的桥梁。

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系,从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认识在化

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这对我们研究学反应的过程中不论种类还是个数原

水的微观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子都是守恒的。

提供化学史资料:

水分子构成的确定经历了哪几个

阶段

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分子”概念的建立

宏观的气体体积和微粒个数之间

的比例关系

设计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

结合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根据资料给展示关注学生对于资料的理

出的理论支撑,利用小球模型进行组内解和应用,

推理交流,确定一个水分子内氢、氧原这个活动的环节是非常

子的数目重要的,也是学生的学习

思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的一步。通过这个环节,

引导学生从只能从宏观

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

转变为能够从微观的角

度分析化学反应。

我们是否能用科学家们研究物质

小组讨论形成知识的迁移与强化

的组成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陌生的物质汇报展示

的组成?

在常温常压下,有一种陌生的气

体,如果有2体积,在电火花作用下就

会产生1体积氮气和3体积氢气。

请同学们尝试研究该陌生气体的

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课堂小结:将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宏观:水的元素组成化整理

微观:水分子的构成

研究纯净物的组成有哪些方法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请你来

延续历史,当人们已经明确水分子的组思考、交流,课下搜集资料大胆设想,拓展思路,学

成后,你想接下来研究水的哪些方面的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坚

问题?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附件:

【资料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早在1661年英国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

质观是错误的,他认为物质由元素组成。但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

18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一一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常爱给朋友们表演魔术:他拿了个“空”

瓶子,在朋友们面前晃了几下,然后,他迅速地把一支点着的蜡烛移近瓶子。“啪!”的一声,瓶口吐出了长长

的火舌,但立刻又熄灭了……原来,这位魔术师在瓶子里早己装满无色的“可燃空气”(氢气)和空气。它们混

合后点燃,会发出巨大的声响。起初,普利斯特里只是给朋友们变变魔术而已。可他并没有发现变完魔术后,瓶

子里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终于有一天,普利斯特里发现瓶壁上有不少水珠!

1781年,普利斯特里把他的发现告诉卡文迪许。卡文迪许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气”和空气混合物进行实验,

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断定生成的液体是水•在氧元素被确认后,卡文迪许用纯氧气代替空气,从而确认

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气恰好化合成水。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

做出正确的解释。

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

利用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实验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资料二】原子学说的发展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就认为万物是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

的,并把这种微粒称为原子。在我国的思想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们留下的《墨子》这部著作中,也能找到与原子学

说接近的认识。“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再分了,这种情形可

称之为“端”。端与原子的含义很接近。但是这些都是哲学意义上的推想和臆测,没有实验依据。直到2000多

年后,19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进行实验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建立起科学的原子论。其中质量守恒定

律、倍比定律、当量定律的发现成为确立原子论的重要基石。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1803年10月,道尔顿第一次讲述了他的原子论。①元素是由非常微小、不可再分的微

粒一一原子组成的,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②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也

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③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德国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特精确测定水的组成:他们用电火花点

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发现氢气、氧气、水蒸气的体积比永远是2:1:2。盖•吕萨克做了大量有关气体反应

的实验,又归纳了其他化学家所做的气体实验得出规律:气体在相互化合时,参加反应的气体体积间呈一个简单

的整数比。

盖•吕萨克认为由于化合时原子的整数比才能导致体积的整数比,于是提出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

积的气体(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盖・吕萨克认为这将是支持原子论的又一有力证据。

然而最先反对这一假说的恰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