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_第1页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_第2页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_第3页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_第4页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1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生命科学学院(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otany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48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大刚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生物教育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年开设。《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仅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教学内容(一)植物形态解剖部分:绪论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注意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类型,减数分裂的过程。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第二章种子和幼苗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及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萌发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以及幼苗的形态。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基本概念,了解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类型,各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及生理功能;了解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一节根第二节茎第三节叶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被子植物花的组成、结构;掌握雌雄蕊的发育、花粉粒和胚囊的形成过程,传粉、双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了解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和繁殖方式;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类型、花各部的演化以及种子和果实的结构、类型及形成;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第一节植物的繁殖第二节花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二)植物系统分类部分:引言第一章藻类植物通过引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简介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三植物的命名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第一节藻类植物的概述第二节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藻类植物小结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第二章菌类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的基本特点极其与藻类植物的区别,真菌门各亚门的分类特征极其重要代表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要点;了解菌类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和经济意义。细菌门粘菌门菌门第三章地衣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衣的概念、一般特征和基本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地衣的形态和构造地衣的繁殖地衣的分类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极其经济意义第四章苔藓植物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苔纲藓纲苔藓植物小结第五章蕨类植物本章要求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第一节维管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第三节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松叶蕨亚门楔叶亚门真蕨亚门古代蕨类举例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第六章裸子植物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了解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一节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铁树纲第三节银杏纲第四节松柏纲第五节红豆杉纲第六节买麻藤纲第五章被子植物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一、双子叶植物纲二、单子叶植物纲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四、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分配如下:序号内

容学时1绪论、植物细胞和组织42种子和幼苗13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24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65藻类植物46菌类27地衣18苔藓植物29蕨类植物410裸子植物411被子植物8合计48五、课程考核方式课堂与课外讲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考试方式:理论考试闭卷,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植物学》(第二版)陆时万、徐详生、沈敏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植物学》(第二版)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周秀佳、朗奎昌、胡人亮、王策箴、李茹光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1、《植物学》朱念德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杨继、郭友好、杨雄、饶广远,高等教育出版社;3、《植物学导论》姚敦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高信曾编著。《动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动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iology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48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大刚执笔人:周立斌一、内容简介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部分。《动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动物界中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发展和有关生命活动、发展规律、以及动物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最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学习《动物学》可以为一些后续课程奠定相关的知识基础,如《人体组织与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动物养殖》、《病虫害防治》、《生物进化论》、《细胞生物学》、《药用动物学》等。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主要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分类、演化关系等知识;了解和掌握动物进化、动物地理和动物生态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功能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关系,以及不同类群动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了解动物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命起源、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树立热爱生命、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培养学生对各类动物形态结构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实验的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在学期末要求通过理论课的闭卷考试。三、理论课课程内容: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学时自学学时1第1章绪论0.512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0.513第3章原生动物门264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25第5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126第6章腔肠动物门247第7章扁形动物门28第8章假体腔动物229第9章环节动物门3410第10章软体动物门3611第11章节肢动物门61012第12章触手冠动物自学213第13章棘皮动物门1214第14章半索动物门0.5115第15章脊索动物门2216第16章圆口纲0.5117第17章鱼纲4618第18章两栖纲2419第19章爬行纲3620第20章鸟纲4821第21章哺乳纲5822第22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1423第23章动物地理1424第24章动物生态14四、教学内容:第1章0.5学时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动物学及其分科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第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0.5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和机能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区别,掌握动物基本组织的类型,明确器官、系统的概念。第一节细胞第二节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第3章原生动物门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生活史及与人类的关系。本章难点: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草履虫的接合生殖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鞭毛纲第三节肉足纲第四节孢子纲第五节纤毛纲第六节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七节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个体发育的各主要阶段,了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证据和学说。本章难点: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第一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第二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的证据第三节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第四节生物发生律第五节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第5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附:扁盘动物门1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第四节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附:扁盘动物门(自学)第6章腔肠动物门附:栉水母动物门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特别是体型、胚层、组织分化、神经系统等。从而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了解各纲的特征、重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第三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纲附:栉水母动物门(自学)第7章扁形动物门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尤其是三胚层的出现和两侧对称的体制的意义。了解寄生虫和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第六节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附:纽形动物门(自学)第8章假体腔动物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基本掌握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寄生线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难点:原体腔的概念、特点。第一节线虫动物门第二节轮虫动物门第三节腹毛动物门第四节原腔动物的系统发生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自学)第9章环节动物门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3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难点:分节现象的意义,次生体腔的形成、特点和意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环毛蚓第三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第四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第五节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自学)第10章软体动物门3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腹足纲、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难点: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的结构特点。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自学)第11章节肢动物门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中华稻蝗,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并掌握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点,基本掌握肢口纲、原气管纲的简要特征以及昆虫纲的主要目的鉴别特征,主要经济昆虫的生态习性,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有经济意义的节肢动物及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难点:内部结构、分类依据、甲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的分类。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节肢动物与人类(自学)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12章触手冠动物自学本章要求学生了解苔藓动物、腕足动物、箒虫动物各门的主要特征及在动物演化史中的地位。第13章棘皮动物门附:毛颚动物门1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个体发育,基本掌握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及海百合纲的主要特征,了解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和经济意义。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海盘车第三节棘皮动物的分类第四节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自学)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附:毛颚动物门(自学)第14章半索动物门0.5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其他半索动物——羽鳃纲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第15章脊索动物门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柄海鞘为代表,掌握尾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分类;以文昌鱼为代表,掌握头索动物门的特征;掌握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难点:海鞘和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及变态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第三节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第16章圆口纲0.5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圆口纲的分类及生态。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分类概述圆口纲的生态第17章鱼纲4学时要求学生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掌握我国鱼类各重要目的特征及主要经济鱼类,了解鱼类洄游的特点及意义。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和机能。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鱼纲的主要特征第三节鱼纲的分类第四节鱼类的洄游第五节鱼类的经济意义(自学)第18章两栖纲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从水生种类到陆生种类的过渡类型,即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及其不完善性;掌握两栖纲分类,了解两栖类的经济意义。难点:两栖纲的结构、生理机能与环境的适应及其不完善性。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第三节两栖纲的分类第四节两栖类的经济意义第19章爬行纲3学时要求学生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即生理特点;掌握爬行纲分类,各目的特征及主要种类;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难点:羊膜及羊膜卵的结构、爬行纲的结构特点与陆生生活的适应。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爬行纲的分类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20章鸟纲4学时要求学生掌握鸟纲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鸟类的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掌握鸟纲分类依据及主要目的特征和常见种类;基本掌握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的习性;了解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了解鸟的生态类群及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难点: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鸟纲的分类第三节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自学)第21章哺乳纲5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掌握哺乳纲各亚纲、重要目及科的特征及分类;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难点:胎盘的结构、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与机能。哺乳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哺乳纲的分类第三节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的生物学基础第22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1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掌握动物进化的例证,了解进化学说和进化型式,了解物种的形成。第一节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第二节动物进化的例证第三节进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第四节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第五节物种及物种形成第23章动物地理1学时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圈及其意义,了解动物的分布、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动物的分布动物地理区系划分第24章动物生态1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生态的基本知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六、考核方式:理论部分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30%。七、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指导》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脊椎动物学》,江静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脊椎动物学》,丁汉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动物生物学》,Richard.D.Jurd著,蔡益鹏译,科学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理学(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人体解剖生理学(1)课程名称(英文):HumanAnatomyandPhysiology(1)课程学分:1.5课程学时数:24学时适合专业:生物科学大纲执笔人:李红伟一、课程简介: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物教育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中的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教学,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织结构、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人体生理学、卫生保健和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理论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三、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分配如下:章节学时绪论1第一章基本组织3第二章运动系统2第三章循环系统2第四章免疫系统1第五章消化系统2第六章呼吸系统2第七章泌尿系统1第八章生殖系统2第九章内分泌系统2第十章感觉器2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发育概论1合计24四、教学内容(理论课部分,共24学时))绪论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分科。2.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3.了解学习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4.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5.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教学重点: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教学难点:1.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2.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分科;人体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概念;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发展简史;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人体解剖学常用术语;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第一章基本组织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细胞的侧面连结、游离面和基底面的特殊结构。记住基本组织的分类。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特征和功能。了解各种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关系。教学重点:掌握细胞的侧面连结、游离面和基底面的特殊结构。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特征和功能。教学难点:握细胞的侧面连结、游离面和基底面的特殊结构。握四大基本组织特征和功能。教学方法:讲述法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模型教学内容:基本组织的概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肌肉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第二章运动系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全身骨骼的形态特征、组成及骨连结的形式。2.掌握全身骨骼肌分布概况。教学重点:1.掌握全身骨骼的组成及骨连结的形式。教学难点:1.掌握全身骨骼肌分布概况。2.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运动系统组成:骨、关节和肌肉。三者协同工作,执行人体的运动功能。其中,骨借关节连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关节为枢纽,约束环节做各种转动;骨骼肌收缩作为人体运动的动力源。运动系统功能: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接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起牵拉的作用第三章循环系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构造和功能,掌握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脏的血管分布。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掌握肺循环和体循环血管的主要分支和属支。5.掌握毛细血淋巴管的结构及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的汇集范围。教学重点: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构造和功能,掌握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脏的血管分布。2.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3.掌握肺循环和体循环血管的主要分支和属支。教学难点: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构造和功能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模型挂图教学内容:概述,心血管系统,大小循环,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淋巴干。第四章免疫系统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掌握胸腺、淋巴腺、脾的结构及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教学重点:1.掌握胸腺、淋巴腺、脾的结构及功能教学难点:掌握胸腺、淋巴腺、脾的结构及功能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学内容:免疫概念及分类,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密集淋巴组织,中枢淋巴组织,周围淋巴组织;淋巴器官,胸腺,脾,淋巴结。第五章消化系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消化器官的一般结构和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掌握肝、胰、唾液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学重点:1.掌握消化器官的一般结构和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掌握肝、胰、唾液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学难点:1.掌握消化器官的一般结构和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掌握肝、胰、唾液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学内容:消化系统概述、组成,消化方式;消化管,口腔及附器,咽,食管,胃的组织结构,小肠的组织结构,大肠;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的组织结构。第六章呼吸系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组成。2、掌握喉、气管、支气管的构造。3、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结构。教学重点:1.掌握喉、气管、支气管的构造。2、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结构。教学难点: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结构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学内容:上呼吸道:鼻、咽、喉;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肺的组织结构,胸膜与胸膜腔。第七章泌尿系统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3.了解输尿管、膀胱的位置和形态。4、了解男女性尿道的差异。教学重点: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教学难点: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模型挂图教学内容:泌尿系统组成、功能;肾,肾形态及位置,肾大体结构(冠状面观察);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膀胱,尿道。第八章生殖系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生殖腺的组织结构。3、掌握输卵管、子宫的结构。教学重点:1.掌握生殖腺的组织结构。2、掌握输卵管、子宫的结构。教学难点:掌握生殖腺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模型挂图教学内容: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男性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男性外生殖器;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女性外生殖器。第九章内分泌系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构造特点和生理功能。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脑垂体的位置、形态、显微结构和功能。3.掌握丘脑下部和垂体的联系。教学重点: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脑垂体的位置、形态、显微结构和功能。2.掌握丘脑下部和垂体的联系。教学难点: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脑垂体的位置、形态、显微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模型挂图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概述;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及其组织解剖结构;甲状腺旁腺的形态、位置及其组织解剖结构;肾上腺的形态、位置及其组织解剖结构;脑垂体的形态、位置及其组织解剖结构。第十章感觉器官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1、感觉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掌握眼球壁结构、折光装置的功能3、了解眼的附属器官4、掌握耳的构造、内耳的微细结构教学重点:1、感觉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掌握眼球壁结构、折光装置的功能3.掌握耳的构造、内耳的微细结构教学难点:1.掌握眼球壁结构、折光装置的功能2.掌握耳的构造、内耳的微细结构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学内容:感觉器官是感觉器和附属结构的总称,简称感官。感受器是指接收某种刺激,将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能量转换器。(泛指感觉神经元树突的末端及其特化结构)。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2、掌握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以及神经系统常用术语。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掌握周围神经系统中脑神经和脊神经分支分布规律。5、掌握主要的神经传导通路。教学重点: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神经传导通路。教学难点:1、脊髓的横断面结构2、脑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组织结构特点;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组织结构特点。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发育概论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胎儿各个发育时期的特点。掌握受精、着床的概念、过程掌握胚层的形成与分化教学重点:胚层的形成与分化。教学难点:精子获能。受精卵裂到植入子宫的过程。教学方法:讲述板图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学内容:受精、卵裂;胚泡形成、植入;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占30%,期末书面考核占70%。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六、课程使用的教材本课程教材采用由段相林、郭炳冉、辜清主编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2021年12月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理学(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人体解剖生理学(2)课程名称(英文):HumanAnatomyandPhysiology(2)课程学分:1.5课程学时数:24学时适合专业:生物科学大纲执笔人:李红伟一、课程简介:《人体解剖生理学》(2)是研究人体及动物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理机能发生的原理、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理机能的影响,从而认识机体及其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更好地应用这部分知识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服务,为生产实践和医学实践服务。二、课程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三、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分配如下:章节内

容学时1绪论12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传递13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14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15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生理16神经系统27感觉器官28血液29血液循环210呼吸211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212消化213排泄214内分泌215生殖和生长发育1合计24四、教学内容(理论课部分,共24学时))绪论(1学时)一、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二、生理学的门类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四、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及生理机能的调节【教学要求】掌握1、兴奋性、可兴奋组织、阈刺激、兴奋、抑制的概念。2、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理解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2、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3、反馈性控制。了解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自身调节。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传递(1学时)第一节细胞膜超微结构及物质跨膜转运第二节细胞间通讯和信号转导【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递功能及细胞膜受体功能。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1学时)第一节细胞膜的电生理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要求】掌握1、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兴奋在同一细胞和细胞间传播的特点。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理解静息电位的正常值和动作电位的特点。了解生物电现象的记录方式。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1学时)第一节神经肌肉接头第二节神经元突触第三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教学要求】掌握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元突触的结构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理解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含义。第五章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生理(1学时)第一节骨骼肌生理第二节平滑肌生理第三节心肌生理【教学要求】掌握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生理理解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复合收缩、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了解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原理;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第六章神经系统(2学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第三节自主神经系统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第五节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教学要求】掌握1、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2、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协调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3、脊休克、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4、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5、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6、大脑皮层运动区和感觉区的特点。理解1、神经纤维传导特性;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2、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3、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4、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5、学习、记忆、睡眠的概念和类型。了解1、神经纤维的分类。2、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脑电图的基本波形。5、中枢抑制。

第七章感觉器官(2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眼和视觉第三节耳和听觉第四节前庭器官和平衡感觉第五节嗅觉与味觉器官【教学要求】掌握1、眼的调节;眼的折光和调节异常及矫正。2、眼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功能。3、传音系统的功能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4、近视、远视、散光、视力、视野、听阈、听力等概念。5、皮肤的结构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及适宜刺激。了解嗅觉和味觉的功能。第八章

血液(2学时)概述第二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第三节血细胞生理第四节血液凝固第五节机体防御第六节血型与输血原则【教学要求】掌握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特性。3、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4、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的意义与方法。理解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2、了解血浆的成分及理化特性。3、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及生理意义。4、血量。5、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了解1、体液分布概况。2、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3、生理性止血,抗凝和促凝的因素。4、Rh血型系统。

第九章血液循环(2学时)心脏生理第二节血管生理第三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第四节器官循环【教学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心脏瓣膜的活动;心音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原理;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动周期中心肌兴奋性的变化;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2、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3、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和受体;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4、心肌的生理特性。理解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自动节律性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意义,心电图及各波的意义。2、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作用。4、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了解1、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心脏做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2、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相对恒定性及生理意义;动脉脉搏的波形、成因和传播速度;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3、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加压素、心房钠尿肽、激肽、组织胺和前列腺素的作用。4、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脑血流量及其调节。

第十章呼吸(2学时)呼吸道与肺泡第二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第四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六节肺的非呼吸功能【教学要求】掌握1、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2、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3、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组织中的分压及交换过程。4、氧的运输(物理溶解、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可逆反应)。5、影响肺换气的因素。理解1、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2、胸膜腔、呼吸肌和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3、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4、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碳酸氢盐的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成)。了解1、气体分压。2、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3、了解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十一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2学时)第一节

能量代谢第二节体温调节【教学要求】掌握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的概念。2、能量代谢测定原理(热能的标准单位,直接测热和间接测热法)。理解1、体温调节学说。2、体温的概念;体温的生理变动;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平衡。

了解1、能量的转换与贮存。2、体温调节障碍的后果。第十二章消化和吸收(2学时)第一节

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吸收【教学要求】掌握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小肠、大肠的运动方式。2、胃液的成分和作用;头期、胃期、肠期胃液分泌及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3、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4、唾液、胆汁、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理解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肝的功能,胆汁的作用。3、胃的排空及其调节。了解1、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2、咀嚼与吞咽。3、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4、饥饿、饱感、食欲的概念及摄食的调节。第十三章排泄(2学时)第一节肾脏结构与基本功能尿的生成尿的浓缩和稀释排尿活动及其调节排尿活动及其调节【教学要求】掌握1、肾血液循环的特点;肾单位。2、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的机能(主动和被动转运,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与分泌,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肾阈)。3、尿的生成过程。理解1、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2、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了解1、了解每昼夜的正常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2、尿液的浓缩与稀释。3、肾交感神经的作用。4、排尿活动及其调节。第十四章内分泌(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第三节垂体的内分泌第四节

甲状腺第五节

肾上腺第六节

胰岛第七节

调节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第八节其它内分泌腺和激素【教学要求】掌握1、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生理功能;激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特征。2、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理解1、激素的作用机制。2、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及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了解1、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2、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3、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3、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十五章生殖和生长发育(1学时)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机能第二节

雌性的生殖机能第三节受精、妊娠与胚胎期发育第四节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教学要求】掌握1、睾丸和卵巢的生理作用。2、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3、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的变化。4、生长、发育、衰老的定义。5、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理解1、人类的生殖过程。2、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3、受精、着床、妊娠和分娩的概念。4、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了解生殖控制的原理。衰老的生理特征,衰老的各种学说。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占30%,期末书面考核占70%。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六、课程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目本课程教材采用由左明雪主编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2021年8月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人体解剖生理学》,朱大年,郑黎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3、《人体生理学》,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4、《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六版。5、《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2专业主干必修课程《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大纲执笔人:冉梦莲吕镇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植植物生理学为一门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普遍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在本校生物科学专业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为本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的生产领域,为生产实践服务。二、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植物基本代谢、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信息传递、植物的逆境生理等方面的规律或机制的知识,为后续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花卉学、药用植物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植物提供参考。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植物细胞生理、植物代谢生理、植物生长发育生理、植物环境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无土栽培技术;了解植物的缺素症的诊断方法;掌握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正确使用方法等。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辅导或自学学时1绪论222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443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484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8105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446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247第六章植物体的次级条代谢产物248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2109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61210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2211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6812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21013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46四、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植物生理学的展望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了解植物生理学在植物生产上的重要意义等。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4学时)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第三节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第四节蒸腾作用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动力和机理;掌握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传导和散失的过程和机制;了解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4学时)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第二节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第四节无机养料的同化第五节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第六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必需元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掌握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与机制;了解土壤环境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作用及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掌握植物同化氮素的过程和机理。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8学时)第一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第二节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机理第四节光呼吸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六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教学要求: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掌握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的机理和意义;掌握碳同化的C3,C4和CAM途径及其调节机制、C3,C4和CAM植物的适应性意义;解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了解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4学时)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调控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教学要求: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作用;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及其意义;掌握呼吸作用的调控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了解呼吸知识在作物栽培、种子贮藏和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2学时)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溶质种类韧皮部装载筛管运输的机理韧皮部的卸出同化物的分配规律教学要求:掌握研究韧皮部运输的方法、韧皮部运输物质的形式、运输方向和速率;掌握韧皮部运输机理,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与机制;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及调控等。第六章植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2学时)种有机物代谢的相互联系萜类酚类含氮次级化合物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的关系;掌握次生代谢的概念、意义、分类;掌握萜类、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及其重要作用;了解含氮次生化合物的重要作用;了解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状况。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2学时)第一节环境信号和胞外信号第二节受体和跨膜信号第三节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和第二信使系统第四节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教学要求:掌握细胞信号的类型和主要第二信使物质;了解受体的概念和类型;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大致过程;掌握G蛋白-环腺苷系统与G蛋白-肌醇磷酸系统的异同点;了解G-蛋白、细胞钙库、钙调蛋白和蛋白激酶简况。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6学时)第一节生长素类第二节赤霉素类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第四节乙烯第五节脱落酸第六节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第七节生长抑制物质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及两大类型的区别;掌握已公认的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缩写符号、分布、代谢及在生产上的主要用途;了解油菜素类酯、多胺、茉莉酸和水杨酸的主要生理作用及用途;了解多胺的主要种类及合成原料。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2学时)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细胞的生长生理第三节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第四节植物生长的相关性第五节植物的光形态建成第六节植物的运动教学要求:掌握种子萌发的适宜外界条件及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了解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了解根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掌握光形态建成的概念;了解光敏素的化学组成及主要生理功能;掌握植物运动的类型、向光性机理、向地性机理。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6学时)第一节春化作用第二节光周期第三节花器官形成及生理第四节受精生理教学要求:了解幼年期;掌握春化作用、光周期及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掌握花形态发生中的ABCDE模型;了解影响植物的性别分化的外界因素;掌握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及蒙导授粉的原理。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4学时)第一节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第二节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第三节种子和延存器官的休眠第四节植物的衰老细胞程序性死亡植物器官的脱落教学要求:了解种子成熟过程中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掌握果实的类型及跃变型果实成熟期间产生呼吸峰的原因及控制果实成熟的方法;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种子休眠的主要方法;了解植物的衰老过程及其调控;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种类与特征;了解植物器官的脱落及其调控。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2学时)第一节抗性生理通论第二节植物的抗寒性第三节植物的抗旱性第四节植物的抗盐性教学要求:掌握植物适应逆境的一般机制;掌握低温、干旱、盐胁迫等不良环境对植物伤害的机理;了解抗逆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五、课程考核方式实验及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植物生理学》潘瑞炽等主编(第七版).高等到教育出版社(2021年)参考书:1、《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2、《植物生理学》江苏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年)3、《植物生理学》曹宗巽,吴相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4、《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余叔文、汤章城主编(第二版).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年)5、《PlantPhysiology》.TaizlZeiger.California.TheBenjamin/CumingsCompany(1991)《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生物学课程名称(英文):microbiology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4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大纲执笔人:毛露甜一、课程简介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原核、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遗传变异和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2、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植物生物学(植物学)、动物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微生物学又为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检验与分析、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态学等后续课程提供背景知识,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要求1、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为全面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日后能胜任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能在医药、商品检验和食品检验、动植物检疫检验等行业拓宽就业面,增强社会竞争力。2、教学要求(1)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2)要求重组教学内容,使微生物学的内容与细胞生物学或遗传学等课程的内容不重复,从而优化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体系。(3)课堂教学要能充分反映当代微生物学科的成就,使学生能捕捉到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将学到的知识与前沿接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把握知识点的深度以满足部分考研学生的需求。三、课程内容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辅导或自学学时1绪论22原核微生物613真核微生物44病毒和亚病毒5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616微生物的代谢67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48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9微生物生态学210传染与免疫6111微生物的分类2合计48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类群和分类地位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要求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所包括的主要类群,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第二节放线菌第三节蓝细菌第四节其他原核微生物掌握原核微生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其特性。重点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特性。比较细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和繁殖方式。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第二节酵母菌第三节霉菌要求重点掌握酵母菌的菌丝体的基本特性、繁殖方式。区别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病毒病毒概述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第三节病毒的增殖第四节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节亚病毒因子要求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特性,病毒的复制,烈性噬菌体和一步生长曲线,溶源菌的特性,病毒的检测与定量。了解亚病毒的种类和特性。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第四节培养基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掌握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第二节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第三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掌握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三大产能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发酵;理解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如肽聚糖的合成,重点掌握固氮作用等。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第三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四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了解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掌握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消毒与灭菌。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变异研究概述第二节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第三节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第四节菌种退化、复壮和保藏掌握细菌的几种基因重组方式,了解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原因、复壮方法和保藏的方法。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二节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作用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及测定方法。掌握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般方法。了解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第十章传染与免疫第一节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因素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第三节特异性免疫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掌握传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等概念。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的机理和抗原、抗体、补体的性质和功能。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第二节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第三节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命名法如双名法。了解细菌分类鉴定的经典方法和最新技术。五、课程考核方式闭卷本课程采用考查的方法,形式为课程大作业,由任课教师自行出题,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每人完成一份检索报告,并根据检索的文献,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格式写出一篇有一定见地的专业性文献综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期末考试70%作业20%出勤、课堂表现10%六、建议教材和参考书目:1《微生物学》(第三版).黄秀梨、辛明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微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5《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杨汝德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遗传学课程名称(英文):Genetics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大纲执笔人:陈兆贵一、课程简介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等诸多方面。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遗传学课程是生命科学所有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预修课程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主要有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对遗传学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组学、遗传工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统计知识。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在三年级开设、课内学时总计48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章节序号章

节名

称课内学时自学学时一绪论22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2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22四孟德尔遗传44五连锁遗传和性连锁44六基因突变22七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44八数量性状的遗传44九细菌和病毒的遗传66十细胞质遗传44十一基因工程33十二基因组学33十三基因表达的调控44十四群体遗传与进化44合计4848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

第三节遗传、发育、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统一

,略讲,其思想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四节遗传学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2.熟悉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3.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4.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自学)第二节染色体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细胞周期第四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自学)第五节生活周期(自学)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重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间细胞的特征。3了解生物体的有性和无性生殖4了解生物的生活周期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复制第四节RNA转录和加工第五节遗传密码与蛋白合成第六节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七节基因的现代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本章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巩固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2了解中心法则的最新发展动态3掌握和理解基因的现代概念第四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规律的扩展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实质及验证方法2.熟练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数据所反映的遗传现象3了解人类的孟德尔遗传分析4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第五章连锁遗传分析第一节连锁与交换交换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连锁与交换的内容,掌握重组值、交换值,并发率及计算,通过三点试验绘制连锁图2、了解性别决定的几种类型3、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第六章基因突变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第三节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第四节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第五节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第六节基因突变的诱发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期、部位和频率2、熟悉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性3、了解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4、了解DNA损伤的类型和修复机制5、了解基因突变的应用第七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第一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第二节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特点2、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种类和特点3、了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作用4、了解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第一节数量性状及其特性第二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的统计学基础第三节数量性状的遗传率第四节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遗传学理论一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与选择的关系2、掌握遗传率的概念、意义、计算及其应用3、掌握近交和近交系数的计算、近交的影响、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遗传学理论和杂种优势的应用第九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第一节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第二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第三节细菌的遗传分析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噬菌体的繁殖和突变型2、熟练掌握细菌遗传重组的三个途径:接合、转导、转化的概念、过程、原理3、掌握细菌重组的特点,掌握三种不同的致育因子的相互关系4、了解转化与转导作图第十章细胞质遗传第一节细胞质基因及其遗传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母性影响第三节叶绿体的遗传线粒体的遗传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遗传第六节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短暂的与持久的母性影响的表现2、掌握各类生物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特别是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作物的雄性不育,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3、从本质上区别母性影响与细胞遗传,熟知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及与细胞核遗传的根本区别。4、掌握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和机理第十一章遗传工程第一节遗传工程概述第二节基因的分离第三节外源基因的导入第四节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第五节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遗传工程及基因工程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2、了解基因过程中各种工具酶和载体的特性3、熟悉基因工程操作的步骤4、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第十二章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概述基因组图谱的构建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2了解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原理3了解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原理及应用4了解比较基因学和功能基因学研究第十三章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一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方式的区别2、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和特点3、理解掌握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各个阶段的调控方式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第一节群体的遗传平衡第二节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第三节生物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第四节物种的形成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群体遗传的一些基本的名词概念,特别是遗传平衡的群体的概念,Hardy-Weinberg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熟悉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3、了解自然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进化的理论,如:蛋白质的进化、核酸的进化以及遗传进化体系、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4、熟知新种形成的形式,掌握育种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