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_第1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_第2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_第3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_第4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H.B.的"两缺口"理论、等。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W.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A.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计划化、国家干预等都是应有之意。④带来的现实问题、由于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多走的是一条封闭式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高度计划化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虽然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20世纪60年代中期按照那理论而做出决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和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而经济比较开放、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2、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复兴时期〔1960s中期至1970s末①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发展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从1960s开始,一些新的问题被纳入发展的范畴,如库兹涅茨〔Kuznets,S.、钱纳里、克拉维斯〔Kravis,I.B.等开始研究收入分配问题;辛格〔Singer,H.W.开始研究二元程度扩大问题;就业问题、增长中的再分配问题、满足基本需要问题、经济稳定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等也成为人们研究发展的对象。②重新估价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三方面的作用〔有效配置资源并提供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有效完成政策目标并避免直接控制下出现的低效率和腐败现象;提供广泛的信息而成本不高。与计划机制相比,市场机制是一种更为可取的经济发展工具。重视市场不等于取消计划和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应当培育、增进、加强和利用市场—价格机制。③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和农民成为"糟糕经济学的很大牺牲品"〔舒尔茨。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及国民经济发展的绝对必要条件。在决策方面应将重点转移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再强调迅速工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产品对人口转移、资本积累、投资增长和工业化的积累作用。只要采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及合适的政策,农民利用土地、劳动和技术的能力是明显的、巨大的。④强调国际贸易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对进口替代战略的批评〔价格体系的扭曲,不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是保护新兴产业而是保护低效率。在贸易战略上从进口替代,转而采取出口鼓励。出口鼓励战略的好处,如普雷维什、哈伯勒〔Haberler,G.等的观点。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的经济成就。3、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时期〔1980s至今①强调发展的制度因素②新增长理论骤然兴起③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重视经济发展的含义:〔托达罗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衡量发展的指标衡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仍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综合指标或指标体系联合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的16项指标体系世界发展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体系人类发展指数<HDI>:由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等三个指标构成。该指数试图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有增长而无人类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没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2.无声的增长:没有与民主自由的扩大相联系3.无情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加重4.无根的增长〔rootlessgrowth5.无未来的增长:以自然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损害了当代和后代人的生活条件和健康。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比率,它是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计算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洛伦茨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基尼系数是0和1之间的任一数值。0--绝对平均,1--绝对不平等0.50~0.70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0.20~0.35收入分配比较平等贫困线:如果一个人的消费或收入水平低于满足其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就会被视为处于贫困状态。这个最低水平通常被称为"贫困线"。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库兹涅茨对现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历史发展模式研究后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库兹涅茨以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的曲线。如图所示第三章一、什么是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可以用GNP和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二、三个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观点和经济意义①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条件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部分都用于投资;2.只有劳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并且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配合比率是固定的;3.规模报酬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三个变量1.储蓄率s:s=S/YS是储蓄量,Y是国民收入2.资本—产出比率v:v=K/Y其中K是资本存量,Y仍为国民收入3.有保证的增长率gw:gw=△Y/Ygw=△Y/Y指在s和v既定的条件下,为使计划投资=储蓄,从而实现稳态增长所要求的收人或产量的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方程gw=s/v=δs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g=gw=gn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优点:简洁缺点:均衡条件难以满足,而且该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能力若资本-产出比为实际中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则在实际储蓄率水平下,由基本方程导出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记作g;投入-产出比若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则这样得到的增长率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记作gw;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收入的增长必须与劳动力的增加同步,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此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gn。哈罗德认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根据哈罗德的理论,若实际的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说明是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小于企业家意愿的投入-产出比,产出不能达到企业家的意愿水平。此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加大产出,从而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增大,形成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更大的缺口。同理,若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家就会减少投资减少生产,从而使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减小。这得出了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则经济体系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持续产生更大的偏离的结论,这就是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不稳定原理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在稳定的速度上发展,而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状态。②索洛模型1.假设条件〔1假设全社会只生产一种商品Y。〔2储蓄函数是S=sY,s是储蓄率<1,常数。〔3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5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2.理论模型sf〔k=△k+nk其中k=K/L=人均〔劳均资本量△k=k的增加量f<k>=Y/L=y=人均〔劳均产量s=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3.理论含义人均储蓄,可以用于两个部分:〔1人均资本k的增加,每个人所配备的资本设备更多,这被称为资本深化。〔2每一增加的人口所配备的人均应该得到的资本nk,这被称为资本广化。2.资本积累稳态: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将不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当资本存量初始水平低于稳态水平,投资大于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会增加,与产量一同增长,直至达到稳态水平。反之,当资本存量的初始水平高于稳态水平,投资小于折旧,资本存量会减少,同样会走向稳态。一旦资本存量达到稳态水平,投资等于折旧,资本存量水平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储蓄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储蓄率是稳态资本存量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储蓄率高,经济将有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量水平。但储蓄率的增长只影响收入水平和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对长期内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黄金律稳态在选择稳态时,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标是使社会各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能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数量。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表示为k**。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MPK=δ。3.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令人口以固定增长率n增长。人均资本的增量可以表示为:△k=s·f<k>-〔δ+nk人口增长的影响〔1在稳态时,总资本量和总产量不变,按照n的速度增长。〔2有较高人口增长率的国家将由较低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水平。〔3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MPK=δ+n4.技术进步引入技术进步以后,生产函数变为:Y=F<K,AL>A是劳动效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令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为λ,则人均资本存量水平为:△k=s·f<k>-〔δ+n+λk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进人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以λ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n+λ的速度增长。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变量符号增长率每单位效率劳动的资本量k=K/AL0每单位效率劳动的产量y=Y/AL=f<k>0工人人均产量Y/L=Ayλ总产量Y=AL•yn+λ③新增长理论1.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人力资本〔卢卡斯研究与开发<R&D>——技术变迁〔罗默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AK生产函数Y=AK其中,A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正常数,因为资本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都是正常数A,所以不存在要素报酬递减。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公式γk*=△k/k=s·f<k>/k-<δ+n>=sA-<δ+n>由于s、A、n、δ独立于k,所以只要sA>sf<k>/k,该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人均资本存量都是AK模型的稳态AK模型的结论〔1AK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2AK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等。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3AK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三、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增长历史分为6个阶段主导产业序列不能随便改变,必须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6个阶段:〔1传统社会,主导产业是农业。〔2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食品、饮料、烟草、水泥。〔3起飞阶段,非耐用消费品,纺织业等替代进口。〔4成熟阶段,重型工业和制造业体系,如钢铁。〔5大众高额消费阶段,汽车工业体系。〔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和建筑业。四、起飞的条件<1>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增长必须以利润不断重新投资为条件。<2>建立一种保障私有产权的制度和国家资本主义,必须有一种机制,使得剩余习惯地进入投资,而不被消耗掉。<3>主导部门发展要快,以带动其他部门,并赚取外汇、引进技术和购买先进设备。<4>加强创新意识,扩大新技术的引进。第四章〔老师没有划重点章节第五章:资本形成的来源: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必须首先要解决其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能源、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大量的投资。从理论上讲,投资来源于储蓄,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居民收人低下,有限的居民储蓄不足以满足投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如果储蓄不能满足投资所需,又不能通过对外贸易赚取外汇来进口资本品,也没有外资可以利用,那么只能通过减少或限制消费来增加储蓄。当然,储蓄主要应该来自生产剩余,而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生产剩余主要来自农业。所以农业剩余成为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二、储蓄与资本形成在西方经济学中,储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换言之,国民收入从供给方面来看被分解为消费和储蓄,从需求方面来看被分解为消费和投资。在供求一致时,储蓄等于投资。显然没有储蓄就难以进行投资。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虽然储蓄是资本的源泉,但是储蓄只是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储蓄转化为投资,能够产生生产能力以后,储蓄才能够变成资本。储蓄向投资转化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机构把储蓄集中起来,在把资本贷给投资者的手中,这样使资金得到了有效地利用,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受凯恩斯主义或者苏联模式的影响,走的是计划化、国有化的道路,对金融体制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由于金融体制不健全、国家对金融体制有严格管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拥有足够的储蓄,储蓄也无法转化为投资,或者投资没能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可见,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六章:什么是人口的转变?人口转变三阶段?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人口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结果导致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从19世纪开始,欧洲进入这一阶段。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并逐步趋近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出现静止状态,有的甚至在一个时期出现负增长。什么叫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威廉姆森: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会形成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年龄段的人,经济行为不同,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不一样。高劳动年龄人口时期,社会负担率较轻,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生产性就如同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如果恰好处在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最富有生产性的阶段上,人口红利的窗口就会打开。当然,必须创造一系列的条件,如说要有较好的人力资本积累的社会环境、有灵活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等等。东亚经济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人口红利发挥了显著作用。生育的微观经济模型分析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假如把子女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会带来满足,那么子女的价格如何确定呢?它决定于生育子女的净成本或净价格,即父母生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的余数.直接成本指养育子女花费的一切开支,包括生活和教育等费用,机会成本指父母在养育照料子女时不得不放弃的挣钱机会所可能带来的一切收入.预期收入包括子女在成年之前为家庭劳动带来的收入和父母年老后子女所负担的赡养费用。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则居高不下.这是因为,首先,教育落后,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少,从而减少了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妇女就业机会少,而子女很小就可以做工帮助家庭增加收入,从而减少了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其次,社会保险制度不普及,人们为了老年生活得到保证,不得不"养儿防老".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观念影响之下,还存在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意识和"多子多福"的心愿.此外,发展中国家城市生育率和农村生育率有不小的差异,这种情况也可用微观经济学分析说明其原因.城市地区养育子女的成本较高,对多子女的偏好较小,故不愿生育太多的子女;农村地区养育子女的成本较小,对多子女的偏好较大,故愿多生子女。什么叫马尔萨斯陷阱?"人口陷阱理论"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人口陷阱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人口陷阱:纵轴标出了总人口和总收入百分比变动的正负值,横轴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点A即代表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将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当人均收入从Y1向Y2上升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总收入增长率。由于人口增长快于人均收入增长,人均收入下降。点A右面指向A的箭头表示人均收入在Y1和Y2之间的所有点最终都会回到Y1点。同样,点A左边的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导致最后均衡人均收入水平会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B点,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与A一样,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结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人口陷阱只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B点。评论:无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命题,还是现代的"人口陷阱理论"都把人口与经济增长绝对地对立起来,对人类的未来采取了悲观主义的态度。但是由于这个理论的假设过于简单,它并没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失业的区别?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5个:〔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一般说来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和活力的支出;〔2、在职培训,包括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迁移的费用也算作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是这种迁移将有助于解决国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余缺调剂问题。如果迁移能减少人力资本的损失,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益,无疑这也是人力资本的形成的一条途径。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如何计算?有何规律?估计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可以采用与估测其他任何经济活动收益率相同的方法。一定的费用是在数年内支出的,表现为教师的薪水,使用大楼和各种设施的费用,设备和材料的费用,以及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从事的生产劳动的价值。收益的形式则是提高了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人在一生中所增加的生产。由于直接衡量文化程度不同的劳动力的边际劳动产品,或是某人在校学习而不从事生产的机会成本很困难,因此,可用工资收入来代表生产力。通常估算的是私人和社会这两种收益率。私人收益率可用以解释并预测私人对在某种学校求学的需求;社会收益率可用作将公共投资分配给教育的指南。第七章<老师没有划重点章节>第八章1.创新的定义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建立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的过程。创新活动类型〔1新的产品,可以满足新的欲望和需求。〔2新的生产方法,以更快更好的方式生产。〔3新的市场机会,适时全方位、多层次衔接需求。〔4新的原料,可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5组织形式变革,节约交易成本。2.如何度量科学技术的进步?3.技术引进的原则?一是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是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经济的合理性就是要根据一国的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和比较优势,选择既保证生产效率而成本又是最低的要素投入组合方式。技术选择的原则就是最优化的生产决策。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中,技术的产生和选择将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是寻求产量最大、成本最小的必然结果。4.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既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余值增长,它表明如果扣除单纯的资本与劳动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国的经济是否还有一个额外的增长率:如果没有,该国经济增长属于要素投入型;如果有而且很多,该国的经济增长属于技术增长型。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或工艺上的变动,劳动和资本素质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改善以及规模经济等。各种因素对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概括起来看,教育和经济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为重要。5.技术进步的途径〔1本国的研究和开发。这是一国取得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2技术引进。开放经济中,技术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先进国家的技术。国际技术外溢,是技术通过贸易途径传播到别的国家,使别国的生产者也逐渐掌握这些技术。〔3干中学。它是指生产实践中,工人、管理者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4人力资本投资。这是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来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派遣人员到国外学习、留学模式、学徒模式〔国外进行劳务输出,通过当学徒,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购买模式〔直接购买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对照说明书,或卖方的简单介绍、指导进行学习、掌握第九章一、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也称二元部门模型〔dual-sectormodel 发展中国家经济由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组成,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中,两个部门具有完全不同的再生产规律〔生产组织和劳动力市场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资本主义部门:重要假设——利润最大化——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约——部分利润用于储蓄和投资——存在持续的技术进步——就业水平由新古典原则决定总之,二元经济中的资本主义部门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特别的,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就业水平和生产量由劳动边际生产力等于实际工资水平的交点所决定。传统部门以农业部门为代表〔非资本主义部门:重要假设——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部门——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土地和技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的简单技术——受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约〔古典经济学中的李嘉图定律——农业人口在达到某个极限之前,具有持续增长的性质,但不可能降低到最低生存费用水平以下〔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人均收入低水平均衡陷阱:不充分就业劳动力和零值劳动力总之,二元经济中的非资本主义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特征:传统部门是一个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部门,主要由家庭式小农组成,他们不是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全参与者,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用于部门内部的消费,生产投资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存在工资劳动者。表现:农业部门的1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进步处于停滞状态;2从长期看,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水平上,仅仅能够保证人口的再生产;3传统部门中的人口过度膨胀,失业十分严重。结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庞大的农业部门中劳动人口相对于土地资源过剩,一部分劳动力处于隐蔽失业状态。只有使相对于土地过程的劳动力达到充分就业,才能提高整个经济的人均产出水平。因此,解决充分就业的条件,就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条件。1.刘易斯模型的意义第一,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开辟了结构主义思路。第二,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第三,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结合在一起。2.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假定资本-劳动比率不变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第三,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受。第四,农业贡献仅仅只为工业提供剩余劳动力。内容刘易斯模型拉-费模型托达罗模型假设零值劳动力工资不变资本家剩余零值或正值劳动力工资不变农业剩余正值劳动力高于出清水平的工资预期收入结论二元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个现代部门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逐渐缩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通过收入分配向利润倾斜所导致的现代部门迅速的资本积累以及现代工业部门从传统部门吸收劳力和经济剩余来实现的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接近于零,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大于零,但低于"制度工资"水平,农业部门存在"隐蔽失业",可能发生粮食短缺;第三阶段,当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上升到"制度工资"的水平,就意味着整个经济——包括劳动力的配置——完全商品化了,经济发展将由二元的劳力剩余型经济转化为一元的资本主义经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这种决策主要依据城乡实际工资差距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能够找到就业岗位的概率。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根据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不是根据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作出的,因此尽管城市也存在大量失业,农村人口仍然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缺陷忽视了农业自身的发展在二元经济中的作用,当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资本不能充分结合的时候就无法实现工业化的结果。此模型有一个很强的潜在假定: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要素已经和土地要素及资本要素充分结合了。这一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鼓励农村的综合开发等构想需要与完全的自由流动的农村人口结合在一起。现实问题农民工边缘化民工荒土地产权制度第十章1.农业的贡献〔1产品贡献:在经济发展初期,非农业部门严重依赖农业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食品和原料支撑其他部门的发展。①食品贡献: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剩余供给给非农业部门。

②原料贡献:在工业化早期阶段,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原料加工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市场贡献:农业部门规模巨大,在最初,农村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作为工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了贡献。〔3要素贡献:农业资源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①资本转移: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私人资源向非农业部门投资。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强制资本的非农化,如通过价格行政控制税收、费用。②劳动贡献: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就越多。外汇贡献:外汇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特点,由于工业不发达,农业成为发展中国家创汇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来源。2.绿色革命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矮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被称为"绿色革命"。3.绿色革命的影响与意义在大面积的种植新型高产良种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大幅上升。①绿色革命的发生大大的稳和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隐蔽失业问题。新品种生长期短,需要精耕细作,需要劳动力增加;对化肥、农药、水的需要量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劳动力的利用。②粮食生产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是有利的。穷人的粮食支出占比高于富人,粮食供给增加和粮食价格下降,使穷人获得更大利益。③大大地缓和了物价上升幅度。如果没有绿色革命的发生,粮食价格将会上涨得更高,通货膨胀将更为严重。意义: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饥饿威胁、提高了粮食供给;它还预示着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进步。4.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政治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