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含答案_第1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含答案_第2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含答案_第3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含答案_第4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含答案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易错原因——不会“抓关键字词”,不会“看托物言志”,不会“析场景画面”。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攻略二】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分析诗中意象内涵。【攻略三】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分析诗中意境特点。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主是考查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及意境三个方面的试题。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诗中人;意象即物象;意境包括“意”与“境”,即“情”与“景”。诗歌形象分析题,是高考常考的诗歌题型之一。★易错原因——1.人物形象:不会“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2.诗中意象:不会“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3.诗中意境:不会“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2.(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1.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分析诗中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步骤:①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③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常见的诗中人物形象形象类型教材链接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历经磨难、坚持追求屈原《离骚(节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寂寞愁苦、身世飘零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考题示范:(2017·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2.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分析诗中意象内涵。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分析诗中意象主要有两个步骤:①明确“象”的“特征”。诗中的物象,一般都有其突出特征,诗人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才托物言志。读诗时,一定要将其特征归纳出来。②找出“象”中“寓意”。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意象”类型常见意象举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美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莼羹鲈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考题示范:(2018·全国II卷)阅读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3.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分析诗中意境特点。根据诗中各种意象组合的画面,分析出画面的场景,进而得出诗中意境特点,是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方法。诗歌意境分析,既包括“境”(即画面)的分析,也包括“意”(即情感)的分析。常见的诗歌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苍凉悲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清幽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凄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高远深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淡雅幽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清冷幽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考题示范:(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采莲方干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兰舟尺速①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注]①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出发去采莲。B.第三句写采莲女儿娇美的细节,与“指如削葱根”“皓腕凝霜雪”两句诗意思相近。C.第四句写采莲女儿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D.诗歌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采莲女儿相约、出发、划桨、赛船以及采莲的生动场景。诗人笔下描绘的采莲女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作答。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喜韩樽相过岑参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①,禄米②只充沽酒资。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 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③。【注】①瓮头春:初熟之酒。黄花脂:指酒面上的黄白色浮沫。②禄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粮计算,故亦称“禄米”。③好是:真是。闲:等闲,平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反复出现的“酒”寄寓着诗人深挚的情意,营造出不醉无归的热烈气氛。B.已老的春景,飘零的桃花,这些易逝的美景隐含相聚短暂、离别在即的惆怅。C.韩樽这位朋友与长安城的少年不相同,在诗人心目中,只有他与自己志趣相投。D.全诗采用七言古体形式,语言通俗切近,多次换韵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六句主要写宴会宏大、繁荣的环境背景,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风萧萧兮夜漫漫”,用“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2.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杜甫画像(节选)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注】①不见收:不被录用。②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2.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一个“想”字从侧面来写“思家”,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①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②日日看。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②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2.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长安主人壁孟浩然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久别田园,客居京城,题诗于墙壁以抒情思。B.诗人本想献策君王跻身政坛,无奈怀才不遇,只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C.从“枕籍琴书满”一句可见诗人常以琴书为伴,抚琴治学,志趣高雅。D.“秋风感长年”一句既是对秋风寒凉的感叹,更有对青春逝去的无奈。2.本诗提及“鸣蝉”“促织”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①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②,杜若③满芳洲。【注】①沉累:指屈原。②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③杜若;一种芳草。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出洞庭湖的美好风光,君山暮霭萦绕,沅湘两岸草木葱茏,境界阔大高远。B.从日落西山到缺月升空,词人凭栏久立,沉迷美景,旅途劳累随风而逝,愉悦之情油然而生。C.下阕开头五句运用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描绘岳阳楼的雄伟,跌宕飞动,为下文抒情张本。D.词人因屈原展开联想,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尾句以景结情,意蕴悠长。2.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月亮的光华。请分析本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审美意味的不同。

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易错原因——不会“抓关键字词”,不会“看托物言志”,不会“析场景画面”。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攻略二】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分析诗中意象内涵。【攻略三】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分析诗中意境特点。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主是考查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及意境三个方面的试题。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诗中人;意象即物象;意境包括“意”与“境”,即“情”与“景”。诗歌形象分析题,是高考常考的诗歌题型之一。★易错原因——1.人物形象:不会“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2.诗中意象:不会“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3.诗中意境:不会“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2.(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1.知人论世,抓关键字词,分析诗中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步骤:①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③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常见的诗中人物形象形象类型教材链接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历经磨难、坚持追求屈原《离骚(节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寂寞愁苦、身世飘零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考题示范:(2017·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2.知物明意,看托物言志,分析诗中意象内涵。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分析诗中意象主要有两个步骤:①明确“象”的“特征”。诗中的物象,一般都有其突出特征,诗人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才托物言志。读诗时,一定要将其特征归纳出来。②找出“象”中“寓意”。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意象”类型常见意象举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美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莼羹鲈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考题示范:(2018·全国II卷)阅读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3.知景论境,析场景画面,分析诗中意境特点。根据诗中各种意象组合的画面,分析出画面的场景,进而得出诗中意境特点,是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方法。诗歌意境分析,既包括“境”(即画面)的分析,也包括“意”(即情感)的分析。常见的诗歌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苍凉悲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清幽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凄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高远深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淡雅幽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清冷幽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考题示范:(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采莲方干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兰舟尺速①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注]①尺速:速度相差在尺,形容船速相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气的酷热,在头一天就相约好,天刚亮就出发去采莲。B.第三句写采莲女儿娇美的细节,与“指如削葱根”“皓腕凝霜雪”两句诗意思相近。C.第四句写采莲女儿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D.诗歌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采莲女儿相约、出发、划桨、赛船以及采莲的生动场景。【答案】D【解析】D项,“采莲的生动场景”错误,诗歌没有直接描写采莲的场景。诗人笔下描绘的采莲女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作答。【答案】①勤劳能干:凌晨就出发去采莲,擅长划船,身手敏捷。②青春美丽:指如葱,腕如雪。③活泼要强:比赛行船赌物,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不计较。【解析】“采莲女儿避残热……画桡轻拨蒲根月”,采莲女儿为了避开天热,凌晨就出发去采莲;她们摇着有画饰的船桨,轻轻地拨碎了水中那蒲草根下月亮的倒影,可见采莲女儿勤劳能干,擅长划船,身手敏捷。“指剥春葱腕似雪”,手指像春天的葱白一样细腻洁白,手腕洁白似雪,可见她们青春美丽。“兰舟尺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才到河湾分首去,散在花间不知处”,她们比赛划船赌物,到了河湾处却又分头忙着采莲而去,不计较,可见采莲女儿活泼要强,不计较。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喜韩樽相过岑参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①,禄米②只充沽酒资。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 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③。【注】①瓮头春:初熟之酒。黄花脂:指酒面上的黄白色浮沫。②禄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粮计算,故亦称“禄米”。③好是:真是。闲:等闲,平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反复出现的“酒”寄寓着诗人深挚的情意,营造出不醉无归的热烈气氛。B.已老的春景,飘零的桃花,这些易逝的美景隐含相聚短暂、离别在即的惆怅。C.韩樽这位朋友与长安城的少年不相同,在诗人心目中,只有他与自己志趣相投。D.全诗采用七言古体形式,语言通俗切近,多次换韵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答案】B【解析】诗人写春景已老、桃花飘零之景,用意是告诫友人及时行乐,不要辜负眼前春光。全诗以“喜”字贯穿,并没有流露出相聚短暂、离别在即的感伤之情。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6分)【答案】①及时行乐(豪爽乐观),趁着春光尚好与友人尽情饮酒。②看重知己(珍视友情),虽然长安少年众多,却只青睐韩樽。③轻视名利(淡泊名利),愿将俸禄换酒,视虚名为等闲。【解析】诗歌前四句,写诗人与朋友相逢,“故人相逢耐醉倒”“禄米只充沽酒资”,可见,诗人豪爽大方,趁着春老而未尽,把俸禄都拿来沽酒,与朋友尽情饮酒,及时行乐。诗歌第五、六句,诗人写“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即在长安城众多少年之中,自己只与韩樽一人言谈甚欢,可见诗人很重视友情。最后一句,写诗人视虚名为“闲”,可见他淡泊名利。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答案】B【解析】“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误,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排遣满腹愁绪。【解析】从首联“身何托”、颔联“半生忧患”可知,诗人无所依托,饱经忧患,生活凄苦,事业无成;从颔联“一梦有无中”、尾联“我歌”可知,诗人做梦都希望能够施展抱负,虽然“潦倒”,仍然希望通过歌唱排遣愁绪,体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理想,虽有挫折依然乐观精神。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六句主要写宴会宏大、繁荣的环境背景,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风萧萧兮夜漫漫”,用“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答案】C【解析】“不想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不确切,“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应是想要赶快建功立业、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2.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突出其宏大繁华、和平安定的特点,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2)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笼罩着苍茫凄凉的气氛,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岑诗前两句写了“月光”这一意象,三四句写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五六两句通过“风”“夜”两个意象,写出了西北地区夜晚给人的感受。这六句通过写环境背景,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范诗中的“长烟”“落日”“孤城”是作者看到的意象,这些意象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边疆萧瑟悲凉,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战事频繁。“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通过悠扬的羌笛声抒发作者思家忧国的情怀。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试题。杜甫画像(节选)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注】①不见收:不被录用。②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理解与赏析诗歌的能力。C项,“诗人……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错误,诗中“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写的是杜甫。选项属于张冠李戴。2.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6分)【答案】①命运困窘:不被国家重用,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妻亡子死,历经战乱。②忧国忧民: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形象的能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写可怜杜甫的命运,颠沛流离,不被国家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写杜甫生活艰难,忍饥挨饿;“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写杜甫妻亡子死,历经战乱。诗歌前三联体现了杜甫命运的穷苦。“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作者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者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这两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一个“想”字从侧面来写“思家”,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只不过带有“悬想”的意味。故选C。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6分)【答案】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本题要求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作答本题,一定要关注两首诗中“灯前”的语境,分析它们与诗人情感的关系。第一首诗中注意“抱膝”“影伴身”,再结合前面“邯郸驿里”,可知诗人漂泊在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次再结合“逢冬至”以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第二首诗中,从“笑说”“芦花”“明月随船送到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愉悦。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①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②日日看。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②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答案】D【解析】“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错,借此诗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以及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2.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答案】同:两句中的“菊”在意义上都指向隐居。异:①《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小院中依旧保持原来风貌的菊花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抒发了自己抵家归隐时的欣喜;②本诗则通过“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解析】本诗“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意思是,岁寒时节只有菊花盛放,让人日日欣赏留连。“东篱菊”典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代指隐居;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和“投簪”“借代弃官”来理解,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借“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代指隐士所居。“松菊”象征着正直与高洁,是陶渊明正直、高洁形象的代表;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诗人借“松菊犹存”表达自己坚贞的节操,抒发了归家时的喜悦之情。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长安主人壁孟浩然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