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目标课题13.3.2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授课人素养目标1.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合理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准备.【复习导入】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回顾前面课时的内容,试着填一填下面的表格.那等边三角形又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教学建议】回顾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可任意画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它的腰和底,让学生体会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活动二:运用旧知,推理新知设计意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加强推理能力.探究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问题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1)从边的角度比较两者,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数量关系?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几何语言: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2)从角的角度比较两者,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数量关系?角度是多少?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下.【教学建议】等边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可以作为底或腰,每一个角都可以作为顶角或底角,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自然地找出更多的等量关系,推理出等边三角形的各种特殊性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加强推理能力.结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已知:AB=AC=BC,求证:∠A=∠B=∠C=60°.证明:∵AB=AC,∴∠B=∠C(等边对等角).同理∠A=∠C,∴∠A=∠B=∠C.∵∠A+∠B+∠C=180°,∴∠A=∠B=∠C=60°.(3)从“三线合一”的角度比较两者,等边三角形的“三线”有怎样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4)结合以上几点,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问题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从边的角度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从角的角度如何判断呢?(1)通过上面性质的学习,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由∠A=∠B,得BC=AC.由∠B=∠C,得AC=AB.所以AB=AC=BC.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2)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有一个角是60°,那么它是等边三角形吗?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若∠A=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AC,∴∠B=∠C.∵∠A+∠B+∠C=180°,∠A=60°,∴60°+2∠B=180°.∴∠B=60°.∴∠A=∠B=∠C=60°.由(1)中结论可知,△ABC是等边三角形.【教学建议】为了说明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除了由顶角∠A=60°证得结论外,还需由底角∠B=60°(或∠C=60°)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选2位学生分别上台板演另外两种情况的证明.教学步骤师生活动【对应训练】教材P80练习第1~2题.活动三:巩固提升,综合运用设计意图与其他知识结合,加强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掌握.例(教材P80例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DE∥BC,∴∠ADE=∠B,∠AED=∠C.∴∠A=∠ADE=∠AED.∴△ADE是等边三角形.追问:想一想,本题还有其他证法吗?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C,∠A=60°.∵DE∥BC,∴∠B=∠ADE,∠C=∠AED.∴∠ADE=∠AED.∴AD=AE(等角对等边).∴△ADE是等腰三角形.又∠A=60°,∴△ADE是等边三角形.【变式训练】变式1若点D,E分别在边AB,AC的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还成立吗?解:成立.理由:∵△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DE∥BC,∴∠ABC=∠ADE,∠ACB=∠AED.∴∠A=∠ADE=∠AED.∴△ADE是等边三角形.变式2若点D,E分别在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依然成立吗?解:依然成立.理由:∵△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C=60°.∵DE∥BC,∴∠B=∠D,∠C=∠E.∴∠D=∠E=∠BAC=∠DAE.∴△ADE是等边三角形.【教学建议】给学生说明,等边三角形中角的等量关系经常与平行线的性质结合,通过同位角(内错角)相等进行转化,从而得到新的等量关系,以此来判定其他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质?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结构】教学步骤师生活动【作业布置】1.教材P83习题13.3第12,14题.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推出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巩固了学生旧知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让他们掌握了有关等边三角形的新知识.部分学生在推导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时,依靠直观感受,欠缺用数学知识严格推理的理念,今后要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进行适当引导.解题大招一利用等边三角形求角度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为60°.解题时要仔细观察图形特点,结合其他条件灵活解题.看到垂直可想到互余,看到三角形可想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有时题目未直接给出等边三角形,需要先判定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再解题.例1如图,直线a∥b,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若∠1=42°,则∠2的度数为(B)A.92°B.102°C.112°D.114°解析:如图,设AB,AC分别交直线a于点D,E.∵△ABC是等边三角形,∴∠A=60°.又∠ADE=∠1=42°,∴∠DEC=∠ADE+∠A=102°.又a∥b,∴∠2=∠DEC=102°.故选B.例2如图,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出射线OB,则∠AOB=(C)A.30°B.45°C.60°D.90°解析:如图,连接AB,根据题意得OB=OA=AB,∴△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选C.解题大招二利用等边三角形求线段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实际解题时,常常需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起来,先判定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相等线段和60°角.例3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所以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①,衣架杆OA=OB=18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②,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C)A.9cmB.16cmC.18cmD.20cm解析:∵OA=OB,∠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OA=OB=18cm,故选C.例4如图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三角形纸片,小明通过测量发现AB=10cm,∠CAB=∠DBA=60°,则三角形纸片破损前的周长为30cm.解析:如图,延长AC,BD相交于点E.∵∠CAB+∠DBA+∠E=180°,∠CAB=∠DBA=60°,∴∠E=60°.∴∠CAB=∠DBA=∠E.∴△ABE为等边三角形.∴AE=BE=AB=10cm.∴△ABE的周长=AE+BE+AB=30cm,即三角形纸片破损前的周长为30cm.例5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已知∠α=60°,点B,C对应的刻度分别为1cm,3cm,则线段AB的长为2cm.解析:∵直尺的两对边相互平行,∴∠ACB=∠α=60°.∵∠A=60°,∴∠ABC=180°-∠ACB-∠A=180°-60°-60°=60°.∴∠A=∠ABC=∠ACB.∴△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3-1=2(cm).例6如图,在△ABC与△DBC中,AB=AC=10cm,DB=DC,连接AD交BC于点E.若∠ABC=60°,求BE的长.解:∵AB=AC=10cm,∠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BC=AB=AC=10cm.∵AB=AC,DB=DC,∴点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BE=eq\f(1,2)BC=5cm.培优点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例1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NC于点F.求证:(1)AN=BM;(2)△CEF为等边三角形.分析:证明:(1)∵△ACM,△CBN是等边三角形,∴AC=MC,BC=NC,∠ACM=∠NCB=60°.∴∠ACM+∠MCN=∠NCB+∠MCN,即∠ACN=∠MCB.在△ACN和△MCB中,eq\b\lc\{(\a\vs4\al\co1(AC=MC,,∠ACN=∠MCB,,NC=BC,))∴△ACN≌△MCB(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