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1.gif)
![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2.gif)
![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3.gif)
![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4.gif)
![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0d34320b1d0a77c090187f4cff98c1a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东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PAGEPAGE12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东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吉林省银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有限公司二00九年七月十日目录TOC\o"1-2"\h\z\u1综合说明 11.1绪言 11.2水文 21.3工程地质 21.4工程任务和规模 51.5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51.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81.7金属结构 91.8施工组织设计 101.9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 111.10水土保持设计 111.11工程管理设计 121.12设计概算 122水文 162.1流域概况 162.2气象 162.3径流 182.4洪水计算 182.5洪水调查 232.6泥沙 232.7冰情 232.8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33工程地质 263.1工程概述 263.2区域地质 27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73.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83.5天然建筑材料 333.6结论及建议 344工程任务和规模 354.1工程概况 35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54.3项目建设的任务 364.4洪水调节 365.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425.1土坝工程 425.2泄洪洞工程 465.3安全鉴定结论 47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 486.1设计依据 486.2工程总体布置及方案的确定 496.3土坝设计 506.4泄洪洞设计 597机电与金属结构 717.1电气 717.2金属结构 718施工组织设计 728.1施工条件 728.2施工洪水与施工导流 738.3主体工程施工 748.4土石方平衡及弃渣场规划 758.5施工交通运输 768.6施工企业 768.7施工总体布置 778.8施工总进度 788.9主要施工设备 818.10施工管理 829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 829.1评价依据 829.2设计依据 829.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39.4环境保护设计 849.5环境保护管理 859.6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510水土流失方案设计 8610.1方案编制依据 8610.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8610.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方案 8710.4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8910.5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8910.6结论与建议 9011工程管理设计 9011.1管理系统概况 9011.2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9111.3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 9111.4工程运行管理 9212工程概算 9212.1投资主要指标 9212.2编制依据 9212.3设计概算编制说明 93附件:1吉林省水利厅吉水农局函2009《吉林省水利厅关于伊通县中央补助病险水库三类坝安全鉴定成果的核查意见》。2伊通满族自治县东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图纸汇编3伊通县东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综合说明1.1绪言东李水库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东李村,建在东李河上游,地处丘陵区。坝址以上流域面积9.8km2。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东李水库始建于1970年,原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设计、50年校核,总库容126万m3。其中死库容15万m3,兴利库容62万m3,防洪库容50万m3。原设计泄洪洞位于大坝桩号0+132m处,为双孔1.0m×1.2m钢筋混凝土方洞。土坝坝型为粉质壤土均质坝,坝顶长度440m。设计坝顶高程268.50m,实测坝顶高程为268.43~269本次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设计,100年校核,总库容117.32×104m3,死库容0.5×104m3,兴利库容46×10水库担负三道乡及下游5个村7个屯的防洪任务,保护人口1.8万人,房屋48万m2,学校6所,耕地2.3万亩,乡村公路4km,供电线路5km。防洪保护效益达2.6亿元。水库建成运行至今,存在问题较多,是一座病险水库。2007年4月在大坝安全鉴定中被列为三类坝。东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任务是复核水库防洪标准,对现有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处理。按现行规范要求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设计、100年校核。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36.1m3/s,1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73.4m3/s。本次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是受伊通满族自治县水利局的委托,在我公司2007年坝安全鉴定报告的基础上进行。1.2水文东李水库位于东辽河流域孤山河支流东李河上,水库集雨面积9.8Km2。属丘陵区水库,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洪水成因主要是暴雨所致,大暴雨出现在7—8月份,以吉林省暴雨资料为统计参数,径流计算采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径流深为125mm,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22.5×104m3,P=20%的径流总量为42.0×104m3,设计洪水按无资料情况,采用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采用表1-1东李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罗氏法)阶段方法参数P(%)1251020罗氏法Q(m3/s)73.455.7W24(104179.0148.0107.075.042.0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阿列克谢也夫概化过程线作为设计洪水过程线。泥沙采用《吉林省地表水资源》查算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分区图,年输沙总量为500t。冰清根据水库运行统计,封冻天数为141天左右,平均冰厚为0.8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概况场地为东李河冲洪积“U”型河谷地貌,两侧为低山,宏观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库区在山前和河道广泛发育第四系冲洪积层,下覆基岩为花岗岩。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本库区上游汇水面积内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渗透补给、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排泄、蒸发排泄为主。地震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Ⅵ度。属相对稳定地区。1.3.2库区工程地质库区渗漏:库区两岸为低山,岩性为弱透水性(k<10-4cm坍岸:库区两岸无陡峭坡体,因此不存在塌岸问题。淤积:库区范围内植被少,有明显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坝前淤积明显。浸没:库区两岸为低山,经现场调查,水库运行以来未出现浸没问题。1.3.3坝区工程地质1、坝体坝体填筑土的压实度=0.890,小于《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GSL274-2001)所规定的0.96的要求;实测干密度离散性较大,土坝碾压质量基本满足要求。填筑土的实测渗透系数k=1.620×10-7~1.600×10-6cm/s,平均值为7.960×10-7cm/s,可见其为极微透水层,是良好的隔水体,满足《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GSL274-2001)均质坝不大于1.0×102、坝基坝基土地层岩性由②粉质壤土、③粉质壤土、④残积土、⑤花岗岩组成。渗稳:现有坝基不存在渗漏、渗稳问题,由于坝体土与第②、③层粉质壤土是良好的隔水层,坝前蓄水后,不影响坝前正常蓄水。建议设计部门按照新的防洪标准对相关坝段进行渗稳复核计算,防止发生渗流破坏。滑稳:原设计护坡块石没有护至坝顶,已风化、变形,且多处出现滑坡。大坝护坡已失去防护功能,对大坝安全不利。坝基土地层分布较均匀,建议设计部门根据现有地质条件,按照新的防洪标准,选择不利断面及可能的浸润线进行抗滑验算,确保大坝不产生深、浅滑移。沉稳:经过38年运行,坝基土的压缩固结基本结束,如果大坝不加高,可不考虑沉降稳定;如坝体加高,应根据土压力与土体的压缩模量进行沉降验算,并应控制沉降量计算值小于允许值。震稳:根据“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场地无液化问题,也无软土存在,可不必考虑震陷稳定。1.3.4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泄洪洞位于土坝桩号0+132m处,与大坝正交,洞身为2.0m×2.0m钢筋混凝土方洞。进口底板高程1.3.5天然建筑材料1、块石料场据调查,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碾子山采石场的石料,可做为坝坡护坡用块石料。该料场的石料均为花岗岩类,其抗压强度大于104.8MPa,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且其储量丰富,运距60km2、砼用碎石料场砼用碎石料可用黄岭子石场的碎石料,该料场储量丰富,满足设计所需,运距55km,有公路相通,可做为本次除险加固的砼用碎石料场。3、砂料场河砂可采用孤山河大孤山砂场的砂料,该料场的砂料储量远大于设计所需,砂料的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运距20km。山砂采用库区西南丘陵区的山砂,运距为154、土料场土料可采用东李水库西南丘陵区的土料,该料场的土料储量远大于设计所需,土料为粉质壤土,运距2km,有公路与水库相通,可做为本次除险加固的土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工程任务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任务:(1)依据现行规范确定的洪水标准,复核坝顶高程,对大坝进行结构稳定复核,渗流稳定复核。(2)将现有泄洪洞和灌溉支洞均拆除原位新建。(3)更新闸门和启闭机。(4)上游大坝块石护坡拆除后重新砌护。(5)下游坡设计采用天然草皮护坡,增设压重、贴坡排水,透水盖重。1.4.2洪水调节采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计算。调洪成果见表1-2。表1-2洪水调节成果表频率水位H(m)库容V(104泄量Q(m3/s)P=5%266.6355.4715.1P=1%267.91117.3218.61.5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5.1土坝工程1、土坝现状东李水库土坝为壤土均质坝,现有坝长440m,最大坝高7.43m,现有坝顶宽4.5m~5.5m,坝顶高程为268.43m~268.143m。上游坡比为1:3.02、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能力:经调洪演算,10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坝顶高程为268.63m,现有坝顶高程为268.43m~269.143m,最低点低于坝顶高程0.(2)坝体:坝体为粉质壤土均质土坝,主要由低液限粘土组成。碾压质量较差,填筑土的实测渗透系数k=1.620×10-7~1.600×10-6cm/s,平均值为7.960×10-7(3)上、下游护坡:由于多年受冰推力、冻融、风浪等外力作用,上游干砌石护坡严重风化、块径小,砌石松散、间隙大,局部隆起塌陷。而且护坡高程为267.8m,比实测坝顶低0.63大坝下游原设计为草皮护坡,实际并未实施,而是自然生长的杂草,防护能力差,历经多年运行,目前多处出现冲沟,坡面不平整,严重破坏。坝体排水原设计采用棱体排水与排渗沟联合运用的型式。由于下游坝坡遭受破坏,水流冲刷滑坡影响到棱体排水同样被破坏,块石碎石等已堆积到坝脚下,失去排水反滤的作用。集水沟已年久失修,沟槽淤堵,现排水沟轮廓不明显。(4)坝基:现有坝基不存在渗漏、渗稳问题,由于坝体土与第②、③层粉质壤土是良好的隔水层,坝前蓄水后,不影响坝前正常蓄水。建议设计时按照新的防洪标准对相关坝段进行渗稳复核计算,防止发生渗流破坏。(5)管理:科学管理手段落后,无管理房、无观测设施、无报汛设备、无通讯设备、无供电设备。同时坝顶为粉质壤土路面,每逢雨季,坝顶十分泥泞,无法满足汛期抢险车辆交通要求。1.5.2泄洪洞工程1、泄洪洞现状该水库泄洪建筑物为泄洪洞,1970年修建,位于大坝左端桩号0+132m处,与大坝正交,为单孔2.0m×1.22、存在问题现有泄洪洞破坏严重,竖井砼表面严重剥落,钢筋裸露锈蚀;启闭机房门窗损坏,屋盖破损;工作桥支墩倾斜,桥面断裂。闸门现已锈蚀,橡皮止水失效。启闭设备陈旧老化,螺杆弯曲。洞壁砼剥蚀破损,钢筋裸露锈蚀;洞身最后一道分缝在冻胀力的作用下,两段洞体间已错位,错位达4cm,止水失效,出现渗水现象,已无法发挥正常泄水与供水的作用。出口消力池段边墙向内倾斜,两侧浆砌石刺墙断裂。海漫彻底水毁。东西两侧灌溉支洞出口段水毁。东侧分水闸门为木闸门,现已腐烂。启闭设备陈旧老化,螺杆弯曲,启闭失灵,无继续使用价值;西侧分水闸无闸门和启闭设备。影响正常灌溉供水。1.5.2007年《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东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中安全鉴定结论如下:大坝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大坝运行管理评价为差。大坝防洪能力安全性级别为C级。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价中挡水建筑物结构安全性为C级;泄水建筑物结构安全性为C级。综合评价东李水库结构安全性为C级。大坝渗流安全性级别为B级。大坝金属结构安全性级别为C级。大坝抗震能力不复合。综合以上对大坝工程质量、运行管理、防洪能力、结构稳定、渗流稳定、抗震能力、金属结构等专项安全复核评价结果,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中相应的安全性分级表及标准,确定本工程安全性级别为三类。1.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6.1工程等别和标准东李水库总库容为117.32×104m3,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该水库为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大坝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为11.6.本次除险加固设计,东李水库由大坝和泄洪洞组成。大坝轴线位置不变,全长440m,坝顶宽5m,坝顶高程为268.63m。上游坡比为1:3,采用干砌块石护坡;下游坡比1:2.5,采用天然护坡,新建压重、贴坡根据地形条件,新建泄洪洞位置选择在原泄洪洞位置,位于大坝桩号0+132m处,与坝轴线正交,由进口段、竖井段、洞身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和海漫段组成,闸孔尺寸2孔×1.0×1.3m,洞身段尺寸2.0×2.0m,底板高程为263.001.6本次土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项目有:土坝坝顶高程的复核,上游坝坡进行翻修、护砌,下游增设压重、坝体排水、透水盖重,设计坝顶路面等。1.6泄洪洞位于大坝桩号0+132m处。全长97.6m,由进口段、竖井段、洞身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和海漫段组成。泄洪洞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冻标号F200,砼强度等级C15。1进口段进口段为钢筋砼U型槽结构,长6m2闸室段闸室段长5m,底板厚0.8m。启闭平台顶高程与坝顶齐平,高程268.63m。工作桥为钢筋混凝土T型结构,长7.5m,桥面宽1.8m。启闭室高3.3洞身段洞身为钢筋混凝土坝下涵洞,长19m,过水断面2m×2.0m4陡坡段陡坡段为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长15.1m5消力池消力池为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长13m,过水断面宽71.2m6海漫段长25m,底宽7m。采用干砌石砌护,高程由259.5m降至259.45m,比降1/500。防冲槽长7灌溉支洞在泄洪洞两侧分别布置灌溉支洞,灌溉支洞为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长16.5m1.7金属结构1.7金属结构本次设计闸门启闭机设备采用一台JF动力箱为启闭开关控制箱,电源用VV-4×4型电缆引入。为解决闸门启闭机及厂内供电需要,配备15KW柴油发电机一台。检修工作闸门为PZM1.0×1.6m的铸铁闸门两扇,工作闸门为PZM1.0×1.3m的铸铁闸门两扇,采用LQ-5t的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四台;节制闸门采用2.0×2.0m一灌溉支洞闸门采用PZM0.5×0.7m铸铁闸门二扇,LQ-3t的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1.8施工组织设计1.8.本流域气象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洪水成因主要是暴雨所致,暴雨较集中。东李水库气象资料选用伊通站为参证站进行资料统计。将施工期划分为两期,春汛分期:4月5日—5月31日,秋汛分期:9月1日—10月31日。1.81、施工洪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第3.2.6条的规定,其导流建筑物应为Ⅴ级建筑物。其施工洪水采用5年一遇洪水标准。2、施工导流根据东李水库本次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特点,采用拦蓄方案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本次施工围堰是针对重建泄洪洞进行设计的。围堰按5年一遇施工期洪水总量全部入库计算。施工围堰顶高程的确定:根据农田科提供的数字,东李水库施工期正常养鱼10万尾,灌溉水田40公顷,共需水量20×104m3。本次设计护坡最低高程应保证水库正常养鱼和灌溉。即水库可允许放至水位265.63m,对应库容为20×104m3。同时,按5年一遇4、5月份104m3,相应水位为265.99m,波浪高度0.99m,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围堰堰顶高程施工围堰采用草袋土围堰,草袋土围堰内设防渗膜,迎水坡坡比为1:1.5,背水坡坡比为1:1.5,堰顶宽度为3m,施工围堰全长11.8本工程施工项目有二项:(1)大坝工程(2)泄洪洞工程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一年。1.9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该工程评价范围为:库区及库区周围淹没线向外延伸2km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对水质、生态、人群健康等。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施工废水处理,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噪声、飘尘防护,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等,以达到缓解和消除各类污染的影响。环境保护设计投资概算为3.05万元。 1.10水土保持设计水库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包括工程建设永久占地区、施工临时占地区、取料场及弃渣堆放占地区。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临时施工占地、临时料场占地、弃渣场。本次设计对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有:拦渣、场地平整及绿化美化等工程措施和生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2.57万元。1.11工程管理设计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水办[2004]307号关于印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中的水库管理编制定员标准,东李水库人员总编制为10人。1.12设计概算1.12本工程概算总投资为698.6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86.8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55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7.68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24.37万元,独立费用138.56万元,基本预备费33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57万元,环境保护工程3.05万元。总工程量为4.61万m3,其中土石方开挖2.1万m3,土石填筑1.69万m3,砼0.06万m3,砌石0.19万m3。工程所需钢材41T,水泥198T,木材3m3,总工日为1.031.12.2⑴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关于发布《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⑵勘测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件;⑶工程监理费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⑷吉林省水利厅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附:水库工程特性表PAGEPAGE35表1—3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原设计指标现状指标本次设计一河流特性———1流域面积Km2水文系列年无资料无资料无资料3坝址径流特性mm——(1)多年平均径流深mm130125(2)多年平均径流量10127.4122.5(3)洪峰流量P=5%m3/s34.336.1P=2%m3/s60.855.7P=1%m3/s无资料73.4(4)洪水总量P=5%10108107.0P=2%10136148.0P=1%10无资料179.04降雨蒸发———(1)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mm660623(2)mm1300806二水库特性———1正常高水位m266.40266.40266.402汛期限制水位m265.40265.40265.403死水位m264.0264.0264.04设计洪水位p=5%m266.8266.635校核洪水位m——p=2%m267.5—p=1%m—267.916正常高水位库容107746.57兴利库容1062468死库容10150.5表1.3(续)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原设计指标现状指标本次设计9最大库容10126117.3210水库最大水面面积1051375511调节特性—年调节年调节三土坝特性———1坝型—粉质壤土均质坝粉质壤土均质坝粉质壤土均质坝2坝顶高程m268.5268.43268.633坝顶宽度m3.84.5—5.554坝顶长度m4404404405最大坝高m7.57.435.13四泄洪洞特性———1型式—钢筋砼方洞钢筋砼方洞钢筋砼方洞2闸孔尺寸m2×1.0×1.32×1.0×1.3有压段2×1.0×1.3无压段2×23进口底板高程m262.0262.0263.04设计泄流量m3/s—15.15最大泄流量m3/s14.018.6五工程效益———1防洪保护面积万亩2水田灌溉面积万亩0.180.030.0682水文2.1流域概况东李水库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东李村,孤山河支流东李河上,地处丘陵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8Km2。河道长度4.3Km,河道比降5.48‰,流域坡面长度1421m,流域坡面坡度4.03%,流域多为粉质壤土,海拨高程在260—2.2气象本流域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区,气象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洪水成因主要是暴雨所致,大暴雨出现在7—8月份,暴雨较集中,主要天气系统气旋活动频繁。东李水库没有气象观测资料,本次设计以吉林省暴雨资料为统计参数。多年平均降水量623mm,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6%。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06mm。多年平均径流深125mm,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6℃(197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40.2℃(1970年1月4日)。大坝轴线与NS向成530角,迎水面风向为SE向,多年平均库面最大风速4-10月份为12.87m/s,6-9月份为10.78m/s。最大冻土深度1.64m,水库冰层厚度0.8—2.3径流采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径流深为125mm,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22.5×104m3,P=20%的径流总量为42×104m32.4洪水计算2.4.1东李水库自建库以来,无水文观测资料,本次设计对设计洪水的计算按无资料情况,采用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2.4.2设计暴雨特征值由1989年版《吉林省暴雨图集》查得,根据皮尔逊Ⅲ型曲线,偏态系数CS采用与变差系数CV经验倍比关系,计算成果见表2—1。表2—1 东李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单位:mm时段均值CVCs/CvP(%)125102024h67.00.613.5217.1187.6148.9119.790.93d86.00.573.5262.6228.7183.8149.9115.97d114.00.523.0313.5277.9230.0192.9154.430d235.00.432.5545.3495.1426.0370.53由设计暴雨推求各频率设计净雨值,成果见表2—2。降雨径流关系:全流域未蓄满时,R=[(P+Pa)/a]2。全流域蓄满时,R=m(P+Pa-Im)。采用计算参数,Im=100、K=0.88、a=24、n=0.73、m=0.95、(P+Pa)o=132.4表2—2东李水库设计净雨成果表单位:mm时段P(%)125102024h182.7151.2109.076.342.63d216.3181.2134.197.61)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峰流量由两种方法计算:罗氏法和水科所法。⑴罗氏法由软件计算程序直接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2—3。计算公式为:=16.67式中—径流系数,=0.3450.15;—暴雨不均匀系数,;—暴雨强度,;—坡面汇流速度,;—坡面特性参数,;—河道特性参数,—流域面积,=9.8km2;—河道长度,=4.3km;—河道比降,=5.48‰;—坡面长度,=1421m;—坡面坡度,=4.03%;—土壤系数,(中等透水性土壤);—坡面糙率系数,;—暴雨递减指数,=0.73。表2—3 东李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 单位:m3/s、10P(%)125102024小时点雨量(mm)217.1187.6148.9119.790.924小时面雨量(mm)217.1187.6148.9119.790.924小时径流深hR(mm)182.7151.2109.076.342.6汇流时间T(h)4.15.1Qm(m3/s)73.455.7⑵水科所法由软件计算程序直接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2—4。计算公式:——最大洪峰流量;α——暴雨强度;ψ——径流系数;F——集水面积;表2—4河道长度L=5.4km河道比降J=0.00849汇流参数m=0.P(%)125102024小时点雨量(mm)21718814912090.924小时面雨量(mm)21718814912090.9径流深hR(mm342.6产流历时tc(h)40.734.6汇流时间T(h)7.38.8Qm(m3/s)64.713.22)设计洪量由于水库集水面积较小,起调节作用的时段洪量为24小时,故本次设计洪量选用24小时洪量,由24小时设计净雨推求。计算公式为:式中:—设计净雨(mm);—为流域面积(km2)。由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量,成果见表2—5。表中为一日洪量。表2—5 设计洪量成果表 单位:mm、10径流深洪量P(%)1251020R(mm)182.7151.2109.076.342.6Wp179.0148.0107.075.042.02.4.5采用阿列克谢也夫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2—6。表2—6 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表时段P(%)1251020000000138.60.1269.550.627.612.93.4373.455.735.420.88.2464.251.8553.245.032.423.314.6643.437.027.921.014.1734.230.423.818.012.7827.224.619.615.410.6921.219.31016.415.51112.612.36.84.15.53.2145.86.03.51.82.81.4洪水过程线如下图所示。2.4.6因水库无资料,本工程采用罗氏法、水科所法与原设计相比较,峰值误差11.85%,量值误差8.11%,详见表2—7、2—8,罗氏法、水科所法与原设计对照非常接近。计算依据为《吉林省暴雨图集(1989)》。经分析认为本次成果合理,可用于初设阶段。表2—7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比较表单位:m3/s计算方法P(%)备注1251020罗氏法73.455.7采用值水科所法64.713.2原设计60.834.3表2—8洪水总量合理性分析比较表单位:10计算方法 P(%)1251020本次设计1791481077542采用值原设计1361082.4.7东李水库按5年一遇施工期洪水总量全部入库计算,分别在本次设计采用洪水过程线的库容曲线(H~V)上查得相应最高洪水位,成果见表2-9。表2-9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洪水春汛秋汛洪峰流量(m3/s)0.70.6洪水总量(10411.27.4相应洪水位(m)265.99265.882.5洪水调查2006年8月12日,伊通县普降大暴雨,东李水库管理所观测到水库观测水尺最高水位为267.85m,超过原设计校核洪水位(267.5m)0.35m。本次洪水经推算,本次降雨已达到百年一遇洪水标准。2.6泥沙东李水库没有实测泥沙资料,本次依据1984年版《吉林省地表水资源》成果查阅分析,东李水库年输沙模数为500T/km2.Y,东李水库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49×104T;推移质输沙量按占悬移质输沙量的25%计;年输沙总量为0.61×104T。2.7冰情根据水库运行统计,多年平均初冻日期为11月18日,封冻日期为12月1日,多年平均开河日期为3月29日,终冰日期为2.8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因本次设计没有实测的坝下水位流量,泄洪洞出口处水位流量关系采用整治后的尾水渠水位流量关系。尾水渠整治50m。尾水渠断面型式为梯型断面,尾水渠底宽为7m,边坡为1:2.0,起始高程为259.5m,纵坡为0.002泄洪洞出口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2-10,工程竣工后,建议加强对坝下水位流量的观测。表2-10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单位:m、m3/s水位259.5259.8260.1260.4260.7261.0261.3流量014.421.630.33工程地质3.1工程概述东李水库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东李村,建在孤山河支流东李河上,坝址以上流域面积9.8km2,工程始建于1971年,为小(I)型水库,总库容126×104m3,正常水库运行至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土坝存在问题:(1)坝顶实测平均宽度4.5—5.5m,(2)实际坝顶最低点高程低于原设计坝顶高程0.07m(3)上游干砌石护坡高程低于设计坝顶高程0.7m,不满足规范要求,规范要求护坡高程必须与坝顶齐平。而且坝体上游护坡干砌石严重风化,且已部分滑坡堆至坝脚,对大坝已起不到(4)大坝棱体排水砌筑质量差,而且已经严重破坏,堆积在坝脚下。2、输水洞存在问题现有泄洪洞是唯一泄水建筑物,又是灌溉供水的建筑物,自建成以来已运行38年之久,竖井砼表面严重剥落,钢筋裸露锈蚀;启闭机房门窗损坏,屋盖破损;工作桥支墩倾斜,桥面断裂。洞壁砼剥蚀破损,钢筋裸露锈蚀;洞身最后一道分缝在冻胀力的作用下,两段洞体间已错位,错位达4cm,止水失效,出现渗水现象,已无法发挥正常泄水与供水的作用。如再带病运行,将直接威胁土坝安全。出口消力池段边墙向内倾斜,两侧浆砌石刺墙断裂。海漫彻底水毁。东西两侧灌溉支洞出口段水毁。闸门启闭设备陈旧老化,螺杆弯曲,启闭失灵,无继续使用价值,影响正常灌溉供水。受伊通县水利局委托,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勘测公司承担本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本工程从建坝至今无任何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地勘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土坝及输水闸运行至今存在的问题、原四平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4月所作的安全鉴定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布置勘察工作,于2009年1月14日,使用一辆DPP-100型钻机、一辆G-1型30m钻机,一天完成外业勘探工作。两次共完成工作量见统计表3-1。表3-1外业工作量统计表勘探孔取土试样原位试验高程点测量(个)地质测绘(km2)机钻孔手钻孔静探孔扰动样(组)原状样(组)标贯(次)动探(m)孔数(个)进尺(m)孔数(个)进尺(m)孔数(个)进尺(m)878.54221480.213.2区域地质3.2.1地形地貌本区为东李河冲洪积“U”型河谷地貌,两侧为低山,宏观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3.2.2地层岩性本区在山前和河道广泛发育第四系冲洪积层,下覆基岩为花岗岩。3.2.3地质构造及地震稳定性根据《吉林省区域地质志》,工作区无大的断裂带,工作区所处位置主要由压性断裂和挤压带组成,展布方向为310°~330°,与山脊、水系方向基本一致,在断裂西侧有走向与其平行的小压性断裂。现均已闭合,从水库运行情况看,对水库无影响。根据“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内未发生灾害性地震,属稳定地区。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1.1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场地为东李河冲洪积“U”型河谷地貌,两侧为低山,宏观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地形顺河流流向倾斜,无低垭口和低邻谷,库区无不良地质现象。2、地层岩性库区在山前和河道广泛发育第四系冲洪积层,下覆基岩为花岗岩。3、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本库区上游汇水面积内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勘察时为枯水期,主要埋藏在第②、③、④层中,基岩中也有少量裂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渗透补给、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排泄、蒸发排泄为主。本工作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64m。3.3.2库区工程地质评价库区两岸为低山,岩性为弱透水性(k<10-4cm库区两岸无陡峭坡体,因此不存在塌岸问题。库区范围内植被少,有明显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坝前淤积明显。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库的防洪除涝、灌溉养鱼效能,结合本次洪水设计标准,建议要加强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3.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4.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场地为河流冲洪积“U”型河谷地貌,两侧为低山,宏观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地形顺河流流向倾斜。2、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探成果,坝址区岩土层主要由坝体填筑土、第四系冲洪积层、基岩三部分组成。根据岩性的不同,可划分为如下5层。(1)坝体土①坝体填筑土:层厚0.50~5.70m,层底标高261.27~266.41m,主要由低液限粘土组成,色杂,由黄褐色、褐色、灰色等颜色组成。含少量砂颗粒。呈硬塑至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平均塑性指数为13.1,平均粘粒含量17.8%,平均粉粒含量52.5%。(2)坝基土②粉质壤土:在河床及山前广泛分布,河床底较厚,Z5孔处缺失此层,勘察揭露层厚0.00~3.70m,层顶埋深0.50~5.70m,层底标高258.17~263.91m。灰黄色、黑灰色、灰色,可塑~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局部含砾粒,平均塑性指数为13.4,平均粘粒含量19.0%,平均粉粒含量64.9%。③粉质壤土:在河床及山前广泛分布,河床底较厚,Z5、Z8孔处缺失此层,勘察揭露层厚0.00~5.10m,层顶埋深2.10~8.10m,层底标高254.44~262.71m。灰黄色、黑灰色、灰色,可塑~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局部含砾粒,平均塑性指数为10.3,平均粘粒含量17.3%,平均粉粒含量62.2%。,(3)基岩④残积土:揭露厚度0.80~3.90m,层顶埋深2.00~12.30m,层底标高254.27~265.61m,该层为花岗岩的风化层,呈粘性土含砾粒状,褐黄色、灰色,中密状态,饱和。平均标贯击数14.0。⑤花岗岩:全风化~强风化状态,最大揭露厚度1.80m,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角闪石等,岩体结构近完全破坏,已崩解成密实砂状、碎块状,向下干钻较困难,该层未钻穿。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3-2。表3-2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工程名称:东李水库工程编号:k2009-05-15制表日期:2009-02-12土
样
编
号
No.钻
孔
编
号
No.取
土
深
度
--土的物理性质界限含水率压缩性剪切试验颗粒组成土的岩性描述工程分类含
水
率
W土粒
比
重
Gs湿
密
度
ρ干
密
度
ρd饱
和
度
Sr孔
隙
比
e液
限
WL塑
限
WP塑性
指
数
IP液性
指
数
IL压缩
系
数
av.1-.2压缩
模
量
Es.1-.2凝
聚
力
C摩
擦
角
Φ砾
砂
20.00
~
5.00砾
砂
5.00
~
2.00粗
砂
2.00
~
0.50中
砂
0.50
~
0.25细
砂
0.25
~
0.075粉
粒
0.075
~
0.005粘
粒
<
0.005
颜
色
岩性
说明
土样
分类与定名m%--g/cm3%--%%MPa-1MPakPa°%%%%%%%国家标准规范1-111.6-1.817.12.701.981.6977.40.59728.319.58.8-0.270.1808.852.05.02.011.061.019.0黄褐粉土1-213.1-3.322.82.711.921.5684.30.73330.560.3305.2113.024.43.01.015.065.016.0灰粉质粘土1-314.6-4.824.52.711.911.5386.60.76630.219.510.70.470.3105.7521.014.01.04.02.017.060.016.0灰粉质粘土1-416.1-6.321.52.712.001.6590.10.64631.219.7107.7121.016.06.02.022.053.017.0灰粉质粘土1-517.6-7.822.82.712.011.6494.20.65629.918.511.40.380.2506.7124.014.31.02.02.011.070.014.0灰粉质粘土2-121.3-1.52.09.028.011.024.017.09.0黄褐粉砂2-222.1-2.320.32.711.841.5371.30.77231.820.910.9-0.060.1909.3414.022.43.01.012.065.019.0黄褐粉质粘土2-323.0-3.22.7130.720.010.72.010.04.014.050.020.0灰粉质粘土2-423.6-3.826.12.721.941.5492.40.76835.921.014.90.340.3704.8025.011.81.02.02.019.056.020.0灰粉质粘土2-524.5-4.72.7231.818.912.92.03.09.04.016.043.023.0灰粉质粘土2-625.1-5.326.62.701.901.5089.90.7990.720.3305.424.018.12.01.018.063.016.0灰粉土2-726.1-6.327.22.711.881.4888.40.83433.222.510.70.440.2806.5711.019.51.01.014.064.020.0灰粉质粘土2-827.1-7.323.02.711.941.5886.80.71831.820.3506.9017.021.510.071.019.0灰粉质粘土2-928.6-8.826.22.691.961.5596.30.73228.420.3006.019.019.61.01.016.066.016.0灰粉土2-10210.1-10.32.6926.820.26.62.08.033.041.016.0灰粉土2-11212.6-12.82.719.023.036.023.09.0灰中砂3-131.6-1.821.42.701.921.5881.70.70729.380.2008.3012.021.811.073.016.0黄褐粉土3-233.1-3.334.22.721.841.3794.60.98442.227.314.90.460.3505.7010.08.56.063.031.0灰粉质粘土3-334.6-4.832.12.721.871.4294.80.92136.722.014.70.690.5403.559.05.512.072.016.0灰粉质粘土3-436.1-6.328.02.711.911.4993.00.8160.490.3105.809.013.49.071.020.0灰粉质粘土3-5310.0-10.216.020.038.08.08.07.03.0灰粗砂4-143.1-3.329.82.711.851.4389.60.90131.350.4604.071.017.064.018.0灰粉质粘土4-245.1-5.330.92.711.861.4292.30.90732.321.610.70.870.4803.9511.020.32.01.020.059.018.0灰粉质粘土4-347.6-7.817.019.038.07.09.07.03.0灰粗砂6-162.0-32.011.6591.20.65637.318.8367.02黄褐粘土6-264.0-41.951.5691.10.76138.416.621.80.400.2118.35灰粘土6-366.0-51.901.5482.10.78846.823.323.50.010.4474.0028.817.0灰粘土8-182.0-21.861.4094.70.94236.519.916.60.780.4124.7116.513.2灰粉质粘土试验:校对:项目负责人:审核:审定:第页共页3、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时为枯水期,库水已封冻,坝上库区冰面标高为266.195m;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勘察时为枯水期,主要埋藏在第①、②、③、④层中,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库区水渗透补给;以侧向径流排泄、蒸发排泄为主。坝区第②层粉质壤土渗透系数k=8.580×10-7cm3.4.2坝址区工程地质评价1、坝体质量评价(1)坝体结构土坝为粉质壤土均质坝,主要由微透水性低液限粘土组成。前坡为护坡块石。坝后草皮护坡,排水设施破坏。(2)坝体填筑质量评价本次勘察在坝体共取土9件,岩性均为低液限粘土,实测干密度1.50~1.69g/cm3,平均值为1.58g/cm3,根据安全鉴定阶段勘察报告中坝体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775g/cm3,最优含水量为23.65%,则坝体填筑土的压实度=0.890,小于《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GSL274-2001)所规定的0.96的要求,基本满足要求;实测干密度离散性较大,这说明土坝碾压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3)坝体稳定分析坝体渗漏与渗透稳定填筑土的实测渗透系数k=1.620×10-7~1.600×10-6cm/s,平均值为7.960×10-7cm/s,可见其为极微透水层,是良好的隔水体,满足《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GSL274-2001)均质坝不大于1.0×10坝体填筑土为极微透水性低液限粘土,碾压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按新的防洪标准设计时,应对其进行复核验算或对现有土坝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沉降稳定经多年运行,坝基土的压缩已基本稳定,可不考虑沉陷问题。2、坝基工程地质评价坝基土地层岩性由②粉质壤土、③粉质壤土、④残积土、⑤花岗岩组成。(1)渗漏及渗透稳定现有坝基不存在渗漏、渗稳问题,由于坝体土与第②、③层粉质壤土是良好的隔水层,坝前蓄水后,不影响坝前正常蓄水。建议设计部门按照新的防洪标准对相关坝段进行渗稳复核计算,防止发生渗流破坏。(2)抗滑稳定原设计护坡为三级反滤结构,块石厚0.30m,碎石厚0.20m,粗砂厚0.20m。实际护坡厚度皆未达到设计值,并且由于多年受冰推力、冻融、风浪等外力作用,前坡护坡石风化、脱落、变形,没有护至坝顶并且反滤层已被淘空,块石已风化为大碎石,块石粒径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多处出现滑坡。现有护坡高程低于原设计坝顶高程0.7m,低于复核坝顶高程0.88(3)沉降稳定经过38年运行,坝基土的压缩固结基本结束,如果大坝不加高,可不考虑沉降稳定;如坝体加高,应根据土压力与土体的压缩模量进行沉降验算,并应控制沉降量计算值小于允许值。(4)震稳根据“吉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场地无液化问题,也无软土存在,可不必考虑震陷稳定。3.4.3泄洪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泄洪洞位于大坝左端桩号0+132m处,与大坝正交,为2.0m×1.20m单孔钢筋混凝土方洞,进口底板高程262.00m,出口底板高程为260.50m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详见表3-3。表3-3坝体及坝基土壤物理力学指标指标层号及名称含水量%饱和重度KN/m3重度KN/m3干重度KN/m3比重Gs孔隙比e饱和状态压缩模量渗透系数Kcm/s允许比降J允内摩擦角标准值度粘聚力标准值CkPaEs1-2MPa①填筑土22.920.019.315.82.720.72715.312.07.007.960×10-72.0②粉质壤土25.719.720.78213.014.36.268.580×10-71.0③粉质壤土29.419.218.914.62.710.85582.987×10-60.5④残积土22.020.320.016.42.700.64720.015.014.04.680×10-30.25⑤花岗岩0.253.5天然建筑材料1、块石料场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碾子山采石场的石料,可做为坝坡护坡用块石料。该料场的石料均为花岗岩类,其抗压强度大于104.8MPa,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且其储量丰富,运距60km2、砼用碎石料场砼用碎石料可用黄岭子石场的碎石料,该料场储量丰富,能满足设计所需,运距55km3、砂料场河砂可采用孤山河大孤山砂场的砂料,该料场的砂料储量远大于设计所需,砂料的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运距20km,山砂采用库区西南丘陵区的山砂,运距为15km。有公路与水库相通,可做为本次除险加固的砂料场。4、土料场土料可采用东李水库西南丘陵区的土料,该料场的土料储量远大于设计所需,土料为粉质壤土,运距2km3.6结论及建议1库区不存在稳定、渗漏问题,淤积现象明显,建议加强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2坝体防渗性能较好,压实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对坝体稳定性进行验算;坝基土质条件较好,如果坝体需要加宽、加高,建议将建基面以上地表面杂草、淤积土、耕土等松散土层清理掉,并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粘性土,控制好压实度进行筑坝。3由于洪水冲刷,泄洪洞由进口至出口整体遭受严重破坏,无继续使用价值,建议按新的设计标准重新设计泄洪洞,以确保水库及下游的安全,同时满足下游生产、生活需要。4本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Ⅵ度。PAGEPAGE734工程任务和规模4.1工程概况东李水库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东李村,孤山河支流东李河上,地处丘陵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8Km2。水库为年调节,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工程始建于1970年。原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设计、50年校核,总库容126万m3。其中死库容15万m3,兴利库容62万m3,防洪库容50万m3。水库枢纽由大坝、泄洪洞组成。原泄洪洞为单孔2.0m×4.1.1土坝土坝坝型为粉质壤土均质坝,坝顶长度440m。原设计坝顶高程268.50m,最大坝高7.5m。实测坝顶高程为268.43m~269.143m4.1.2泄洪洞该水库泄洪建筑物为泄洪洞,1970年水库进行修建,位于大坝左端桩号0+132m处,与大坝正交。由进口段、竖井段、洞身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和海漫段组成。进口段为钢筋砼U型槽结构,长5.0m。竖井段长4.4m,竖井高7.0m,内部尺寸为1.8m×2.8m。洞身段长27m,断面尺寸为2.0m×1.2m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东李水库是吉林省重要的病险水库之一,大坝建成三十多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2007年4月的大坝安全鉴定中被鉴定为三类坝。东李水库不仅担负三道乡及下游5个村7个屯1.8万人、房屋48万m2、学校6所、耕地2.3万亩、乡村公路4km、供电线路5km的防洪任务,还担负着120ha水田灌溉和养鱼任务。水库一旦溃坝,三道乡15户工业企业停产、200多户个体业户无法正常营业、集贸市场和黄牛市场无法交易、学校被迫停课、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办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元。水库除险加固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下游灌溉保证率,为该地区农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上述情况,对东李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4.3项目建设的任务本次除险加固工程的任务:(1)依据现行规范确定的洪水标准,复核坝顶高程,对大坝进行结构稳定复核,渗流稳定复核。(2)将现有泄洪洞和灌溉支洞均拆除原位新建。(3)更新闸门和启闭机。(4)上游大坝块石护坡拆除后重新砌护。(5)下游坡设计采用天然草皮护坡,压重、贴坡排水,并增设透水盖重。4.4洪水调节4.4.1洪水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东李水库防洪标准确定为: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4.4.2库容曲线东李水库库容曲线表见表4—1,曲线图见37页。表4—1东李水库特性曲线高程(m)水面面积(104库容(104高程(m)水面面积(104库容(10426513.07.626855.5122.126634.931.626965.2182.426745.3泄流曲线泄洪洞原闸孔尺寸为双孔1.0m×1.2m有压洞。现已破坏,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拟拆除重建。采用有压短管与无压洞组合方案进行泄洪,进口设置有压短管,闸后洞内流态设计为无压流,泄水建筑物结构尺寸的确定以有效利用现有坝高和不增加坝高为准。采用三种泄流方案进行比选,选择闸孔尺寸1.2m×1.5m双孔、1.0m×1.有压短管无压洞的水力计算采用《水力计算手册》公式:u=φεu—短管有压段流量系数(0.83);—流速系数,近似取常数0.97 —有压短管顶部有倾斜压板垂直收缩系数(0.856);—由有压短管出口底板高程算起的上游水深(m);e、B—分别为闸孔开启高度和水流收缩断面处的底宽(m);泄流曲线成果表4-2,曲线图见39页。表4-2东李水库泄流曲线成果表高程(m)泄量(m3/s)2孔×1.2m×2孔×1.0m×2孔×1.0m×QQQ265.011.198.709.0266.017.3312.3913.12267.021.8015.2116.23268.025.5017.5818.84269.028.7319.67汛限水位从水库多年运行结果来看,原设计汛限水位265.4m比较合理,因此本次设计仍采用原设计确定的汛限水位。4.4.5洪水调节1、调洪原则(1)水库下游无控泄要求。泄洪洞泄洪,当来量小于泄量时,闸门控制泄洪,当来量大于泄量时,闸门全开进行泄洪。(2)起调水位为汛限水位265.4m,相应库容为14.5×10(3)洪水过程线采用阿列克谢也夫概化过程线作为设计洪水过程线。2、调洪演算依据库容曲线与泄流曲线,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绘制q~(ΔV/Δt+q/2)调洪辅助曲线,见图41页,应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演算。调洪成果见表4-3。表4-3东李水库调洪成果表项目2孔×1.2m×2孔×1.0m×2孔×1.0m×起调水位265.40(m)P=5%水位(m)266.63最大泄量(m3/s)15.1相应库容(10480.36P=1%水位(m)267.59267.97267.91最大泄量(m3/s)2417.518.6相应库容(104101.27120.33117.325.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东李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土坝、泄洪洞4级,次要建筑物5级。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5.1土坝工程5.1.1土坝现状土坝坝型为粉质壤土均质坝,坝顶长度440m。原设计坝顶高程268.50m,最大坝高7.5m。实测坝顶高程为268.43m~269.143m,5.1.2土坝(1)防洪能力:对工程现状进行复核,10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坝顶高程为268.63m。现有坝顶最低点高程为268.43m,低于复核坝顶高程0.2m。故现状(2)上、下游护坡:上游干砌石护坡高程低于设计坝顶高程0.7m,不满足规范要求。由于多年受冰推力、冻融、风浪等外力作用,前坡护坡石风化、脱落、变形,没有护至坝顶并且反滤层已被淘空,块石已风化为大碎石,块石粒径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大坝下游原设计为草皮护坡,实际并未实施,而是自然生长的杂草,防护能力差,历经多年运行,目前多处出现冲沟,坡面不平整,严重破坏。(3)坝体排水:坝体排水原设计采用棱体排水与排渗沟联合运用的型式。由于下游坝坡遭受破坏,水流冲刷滑坡影响到棱体排水同样被破坏,块石碎石等已堆积到坝脚下,失去排水反滤的作用。集水沟已年久失修,沟槽淤堵,现排水沟轮廓不明显。(4)管理:土坝现状坝顶宽为4.5~5.5m,坝顶为粉质壤土路面,每逢雨季,坝顶十分泥泞,无法满足汛期抢险车辆交通要求。5.1.31、土坝边坡稳定分析(1)稳定分析依据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74-2001)规定,土坝稳定分析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应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计算程序》进行分析计算。计算断面选取大坝桩号0+300断面三种情况进行计算。水位:正常高水位266.40m,(2)计算情况东李水库库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防烈度采用Ⅵ度,根据规范规定,坝体不需进行抗震计算,则计算工况如下:正常运用情况Ⅰ:①水位在1/3坝高时,上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口委托代理合同
- 设计师聘用合同书
- 美容师聘用标准合同年
- 种苗采购的合同范本
-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轮岗教师专业引领的困境与破解
- 青春期父母预备手册-随笔
-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智能客服系统合作开发合同(2篇)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
-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责任与风险防控
- 未婚生子的分手协议书
- 变更监事章程修正案范例
- 北京小客车指标租赁协议五篇
- 输液室运用PDCA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的发生率品管圈(QCC)活动成果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