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重庆市渝北区六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jǐ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②它震hàn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③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兽jǐ_________________震hàn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烧灼_________________斡旋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各地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B.雨果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C.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能目空一切,自恃强大。
D.今年“清明”期间,前来云阳龙缸景区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
三、语言表达
5.请仿照划线句,补写一句,使之构成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过完春节,小艾同学不禁感慨道:“浓浓的年味不仅体现在璀璨的烟火表演中,还体现在其他的春节仪式里。大美渝州,共放漫天烟花:爆竹声声,迎来了平平安安与欢欢喜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美渝州,共观一台春晚:笑声阵阵,表现了热热闹闹与和和美美。”
四、名著阅读
6.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________(填人名)的名著《______》,这本书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________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_______》放在首篇。
(2)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的原因。
五、综合性学习
7.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队活动,倡导节约能源。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低碳生活是指:
(2)为本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队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3)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六、句子默写
8.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2.选文和连接材料中的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社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晌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14.赏析选文画线句子。
(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2)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15.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16.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7.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又为什么要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项目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
所占比例82.9%c70.4%6l%e
18.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C.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19.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0.“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1.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九、作文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24.你看过不少的名著、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篇或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自拟。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歌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脊撼2.zhuówò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兽脊:shòujǐ,指饰有兽形的屋脊。解释饰有兽形的屋脊。
震撼:zhènhàn,震动;摇撼。
2.本题考查字音。
烧灼:shāozhuó,用烧、烫使受伤。
斡旋:wòxuán,调解;扭转僵局。
3.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句中用来形容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段,使用对象不对;
B.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动。句中用来描写雨果的演讲情绪,符合语境;
C.目空一切:形容妄自尊大,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句中用来描写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有的态度,符合语境;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句中用来形容游人多,符合语境;
故选A。
4.A
【详解】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①“关于它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故选A。
5.例句:大美渝州,共守一年新岁:祝福连连,带来了红红火火与开开心心。
大美渝州,共尝一桌佳肴:汤圆滚滚,品出了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画线句格式为:大美渝州,共+动宾短语(五字):主谓短语(ABCC式),补充短语+AABB与AABB。围绕春节仪式这一主题进行拟写。
示例:大美渝州,共贺亲朋好友:情意绵绵,道出了平平安安与事事顺顺。
6.(1)朱自清经典常谈经史子集说文解字
(2)有了文字,人们就会争着做商人,辛苦种地的人就少了。天怕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降下粟来,让人们存着救急。(大意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十三篇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来展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仓颉造字导致人们对自然失去了朴素的敬畏,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原因就在于“文字的产生会使得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百姓抛弃耕作而追求锥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益)。上天知道将要发生饥荒,所以降下雨粟。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7.(1)“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①选择低碳,绿色相伴。②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③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④节能是一种美德,环保是一种时尚。
(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生活方式。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更美好的家园。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根据材料一“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可知,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可知,低碳就是要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
根据材料三“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可知,减碳的重点是节能;
综上再用一个单句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概括即:“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作答时,围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来拟写即可。
示例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示例二: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
示例三:节省水电讲环保,低碳生活我来造;
示例四: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作答时,结合“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注意语言表达得体即可。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地球是我家,人人爱护它。倡导低碳生活,引领时代潮流,共建美好家园,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生活的一滴一滴做起,低碳生活从我开始。
8.在河之洲所谓伊人胡为乎泥中青青子佩与君离别意波撼岳阳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认真审题,根据提示,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答题时,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洲、伊、佩、撼、天涯、蒹葭、霜”等字词的书写。
9.类交错相通同“邀”,邀请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0.(1)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1.B1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属:类。
(2)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交通:交错相通。
(3)句意为:(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同“邀”,邀请。
(4)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1)平:平坦。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2)余:其余,剩余。复:再,又。延,邀请。至,到。皆,全,都。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根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内容可知,桃源人是因为躲避战争而来此避世的,在桃园人们是没有再次遭受战争的痛苦的。根据“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内容可知,桃源人不知道朝代更替,而朝代更替都是因为战争,所以可以推测桃源人“叹惋”的原因是外界战争导致朝代更替,给百姓带来灾难。选项“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选文写了人们的安居乐业,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从“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怕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过着平等自由、幸福快乐、自给自足生活。
材料写了人们的和谐相处,从“居民之大聚落也”可以看出山穴的人们都居住在一起,不分彼此。从“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可以看出山穴人自给自足、资源共享。从“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可以看出山穴人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活安定。
所以两文都写出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
两文都不具备真实性。《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明这里的人不愿与世人往来,后文中再也没有人能找到桃花源,都说明此处是虚构的故事;而材料中“子来或迟,则封穴矣”的内容也提示了山穴的隐蔽,不是可以随意进出的地方,可见这里也是虚构的地方。而两文都诗通过虚构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可见在当时的黑暗社会,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的。
【点睛】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链接材料: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民都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过来住,难够容留他吗?”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打算给你一些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姓杨的人谢了他答应了。又告诫说:“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将近夜晚,与老人一起出来。
13.我们看戏回途中偷煮蚕豆吃以及六一公公佯装责怪以及送豆并夸赞“我”。14.(1)通过比喻和衬托的手法(或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比喻),把航船比作大白鱼,形象写出船行速度之快和小伙伴驾船技艺的高超及急切返回的心情。
(2)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阿发的身手敏捷和大方无私,表达了作者对能农家少年的朴实率真的赞美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15.双喜形象:聪明,能干,考虑问题比较周到。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6.一方面是偷豆吃的紧张刺激与有趣兴奋令人回味;另一方面是难忘小伙伴们的天真淳朴与自由率真。17.通过景物衬托,体现出作者对童年所见美景的怀念,对人物朴实热情、善良机敏性格的描写,将故事更生动的表现出来,人物加美景,更加体现作者对童年那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13.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
本题可找出文段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用“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句式概括。据第②段“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和第⑦段“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等描述可知,此文段内容可概括为:我们看戏回途中偷煮蚕豆吃,六一公公佯装责怪,还决定送豆给“我们”吃并夸赞“我”。
14.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
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1)此句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侧面体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超。同时,将船比喻成大白鱼,极富有儿童情趣;“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侧面写出孩子们驾船技术的高超。“窜”生动形象地写出航船行驶速度之快、驾船技艺的高超,侧面侧托出孩子们月夜航船的欣喜之情。而这船是孩子们驾驶的,侧面表现孩子们的能干、机灵。
(2)由“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等语句可知,此句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对阿发的话语进行描述,阿发毫不犹豫地选择吃自己家的豆子,表现出阿发的淳朴善良和慷慨大方;此外“跳、往来、摸”等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对阿发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阿发动作的熟练,勤劳能干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能农家少年的朴实率真的赞美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15.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根据第③段“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和第④段“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等句子分析,可知双喜是一个聪明、能干、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的孩子。
1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
本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据第④段“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等语句的描述可知,这是我们一伙小伙伴一起商议并共同行动的“偷豆”行动,偷豆吃的紧张刺激与有趣兴奋令人回味。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童年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突出那夜生活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并非真的是那晚的豆特别好吃,而是小伙伴们的天真淳朴与自由率真令人难忘。
17.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和刻画人物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文段有大量以“我”视角描写的水乡夜景,通过这一系列景物的衬托,可以体现出作者对童年所见到的美景的怀念。在阿发、双喜、桂生等童年小伙伴的热情招待下,真真切切感受到乡下孩子朴实,热情,善良,机敏性格,通过对他们的描绘将故事更生动的表现出来,再次体现了作者对童年那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物加美景,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农村“乐土”生活和儿时小朋友的怀念,对童年那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18.B19.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20.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21.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一年前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与现在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22.示例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利”在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
建议:老师、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多将手机用在学习上。
示例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弊。因为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建议:①严禁中学生带手机入校;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表述有误。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李克强总理针对上网流量费用高提出的建议;材料二主要讲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及各国的限制规定;材料三主要介绍中小学生上网的情况;三则材料并未涉及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19.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从表格内容来看,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82.9%,很多人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可概括为: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
10岁以前“触网”占到61%,可概括为: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占49.8%;玩游戏占40%;聊天交友占29.3%;学习查阅资料占16.3%。据此分析,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聊天交友也有很大比例,学习查阅资料的人很少。
20.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一般起限制作用。语境义:说明了中国城市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手机。删去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非常确定的中国城市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说法则绝对,不实事求是。“几乎”一词可以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根据画线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可知,句中把一年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采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同时也列举了“10%”“40%”这一类的具体数据,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可以突出强调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22.本题考查拓展应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便于学生与家人保持联系。丰富了学生与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形式。体会科技发展的便利,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手机的自身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好处。例如,学习劳累时,可听听歌进行精神调节,舒缓压力;可用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可用闹钟装置,叫醒自己。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挂QQ,玩游戏,既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又浪费金钱。不良短信,危害身心;短信诈骗,容易受骗。滋生攀比心理,增加经济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为男女生的早恋提供便利。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增加考试作弊的行为。手机对人有辐射。
建议:学校要加强引导,让中学生认识玩手机的危害;家长要加强监管,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中学生自身要培养全方位的兴趣爱好,避免迷恋手机和网络。
23.范文示例: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永远无法淡忘那一缕清香,那弥漫着母爱的芬芳。
那年的夏天,很热。
老天仿佛发了高烧一般,气温久久不降。树上的蝉浮躁不休地鸣叫,叫得人心越发烦乱。路旁那棵平日里高高耸立的树,如今也无力地垂下了那软绵绵的枝条。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学校。一到教室,口干舌燥的我急急去寻找饮水机,可遍寻整个教室,却始终不见。
我这才想起,饮水机早已停止了供应。不禁长叹:这么热的天,没有水,这可怎么让人活终于熬到了放学,回家后,我将缺水一事跟母亲说。第二天上学,临走前,母亲便递给了我一个水壶。
体育课后,我小心翼翼的从抽屉里拿出那个水壶,在瓶盖的转动中,我不经意间闻到了一丝从缝隙中流露出来的清凉,随着转动,那丝清香愈而愈浓郁了。瓶盖终于拧开了,一缕如丝一般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教室,连燥热的空气此刻都变得清凉了。好像在这个时候,桌子是清香的,椅子也是清香的。我轻轻地抿了一口,那缕清香,顺着我的喉咙,缓缓流下,沁人心扉。在这淡淡的芳香中,仿佛还弥漫着母爱的清甜。我小口小口地呷着茶水,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清凉了。
此后的整个夏天,我都带着母亲给我泡的茶水,品味着那一份浓浓的爱。
多少年后的一天,我回到家里,看见了我的母亲:弯着腰,低着头,拿着扫把拖地。我看见大粒大粒的汗水从她的发丝滴落下来。突然,我猛地发现她的头发里藏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安全生产培训
- 加油站承包商安全培训
- 市妇幼保健院1-7月份医保DRG付费数据分析报告
- IT行业晋升述职报告
- 保护我的牙齿活动教案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函数第课时映射与函数
- 奶粉活动总结
- 如何减少手术感染
- 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及答案(1601-1800题)
- 七夕活动结束工作
- 智能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课件
- 办公楼物业服务管理的培训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帆船知识课件
- 企业宣传片项目进度计划
-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讲义
- 奇瑞QQ冰淇淋说明书
- 糖尿病性舞蹈病
- EPC项目承包人施工方投资估算与设计方案匹配分析
- 听数学故事探秘负数起源
- 《第八课 我的身体》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