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1页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2页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3页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4页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刘良胜第16页共16页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回首战争珍爱和平《抗日战争·人教版》-教学设计2015.1.16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排:本课时间线索较长,教材设计体现了浓缩性,一课时讲解完对教师统筹教学内容、既概览宏观知识体系又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教学能力是一种挑战。2.教材内容: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本节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乃至世界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史观分析:本课去阶级化史观的痕迹明显,凸显国共合作抗日这一主流价值线索,试图在评论国共抗日作用的史学争论方面寻求一种平衡。三、【学情及教学方法分析】1.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内容属于爱国主义题材,学生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兴趣,但了解的深度、广度、系统性还不够。所以,创设情境、启发式分析法和自主探究、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很有必要,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分析、理解、总结、概括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论从史出,以史为鉴、以史为用。2.内容安排上:避免和初中教材编排的内容简单的重复,背景方面:拓深学生对日本侵华原因的多角度了解;过程方面:扣住团结抗战的主题;影响方面:从世界性的视野和民族转折等方面突破。3.课程资源的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A: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强国之志B:通过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导学:1.以网络流行的爱国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2.提示学生本课的教学模式:主题探究模式一、狼子野心侵略成性害中华二、国共合作众志成城驱倭寇三、艰苦卓绝天地人和迎曙光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反思多一、狼子野心侵略成性害中华1.近代日本侵华史回顾(20世纪30年代前)1).19世纪70年代侵略台湾2).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3).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4).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5).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6).一战期间日本,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设计意图:(教师)简要评价中日关系,以地图为辅助,帮助学生对日本侵华形成一种整体宏观线索,(学生)培养发展、动态的观察历史事件的思维方法,左图右史的历史学习法。2.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全面侵华原因之探究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30年代,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材料四: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归纳总结:(1)历史原因: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2)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及既定的对策(3)现实原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4)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设计意图:(学生)锻炼自主、合作、探究历史问题,渗透材料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疏通、理解材料,鼓励其积极参与互动。3.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之揭露设计意图:(教师)以历史图片展示、点到为止,不宜耗时过多。(学生)强化国耻意识。(过渡)以声音媒体《黄河大合唱》将知识点和学生关注重心由侵略下的民族危机严重自然过渡到反侵略下的国共合作的全民统一战线。二、国共合作众志成城去倭寇1.国共合作下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决定因素主导因素推动力量转折点实现的标志2.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人民群众设计意图:(教师)以填空、提示法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以视频加口述的方式讲活两党不朽的合作。(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增加历史亲近感、激发兴趣。(历史视频剪辑: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中国远征军)三、艰苦卓绝天地人和迎胜利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教学活动:【合作、探究】趣味谜语:谁打败了日本?在重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上,有人以“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为谜面出了一则谜语。谜底是打一历史人物。结果,在场的中外记者纷纷给出谜底。美国记者:屈原苏联记者:苏武《中央日报》记者:蒋干《新华日报》记者:共工……还有人说:毛遂华佗陆游联系有关史实,分别解释各谜底的含义。你赞同那些谜底,为什么?如果都不赞同,试着自拟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释。谜底解释:美国记者:屈原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激化了日本国内危机。苏联记者:苏武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70余万关东军。《中央日报》记者:蒋干蒋介石正面战场的抗战《新华日报》记者:共工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及世界一切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还有人说:毛遂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华佗中华民族的抗战拖垮了日本陆游共产党的敌后游击队在抗日中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归纳)(略)见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教师)以趣味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化繁为简,突破难点。(学生)寓教于乐,合作、探索参与意识的培养,锻炼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演示方法①以图片总结抗战的国内意义:近代中国由屈辱自强;民族振兴的转折点。(1)民族历史:抗战胜利,是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演示方法②从材料总结抗战的世界影响力材料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会像摘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罗斯福材料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签署。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3)世界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反思多反思一:军国主义应缓行,多行不义必自毙,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演示方法:以近年来日本右翼美化和掩饰其侵华历史的图文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正视历史。关于“九一八”事变2005年的送审本:“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关于伪满洲国“满洲国在五族共和,建立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实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大量的中国人流入,满洲国建国逐渐成为既成事实。”关于南京大屠杀送审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2001版的教科书这样表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2005年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反思二:勿忘国耻,忘记历史=背叛系列图片一:媒体反映的中国人淡化历史的种种报道的反思系列图片二:王选2002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为二战受日本细菌战毒害的中国受害人进行法律援助。系列图片三:中国以立法形式将2014年12月13日设立为收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将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过渡):铭记历史,不是为强化仇恨,而是展望未来,共筑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胡锦涛反思三:看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势,发展是硬道理,合谐共赢,仁者无敌。系列图片:中日韩共谋和平、维护稳定。视频链接:习近平在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上的讲话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思考:你认为抗战精神对当下的中国有何启示?反思四: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课堂练习:《抗日战争》高考专题练习1.(09年全国卷一)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抗日战争)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2.(09年北京卷)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图8A.① B.②C.③D.④3.(09年上海卷)“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4.(09年山东卷)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5.(09年江苏卷)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6.(09年安徽卷)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7.(09年福建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8.(09年四川卷)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可能是鼓励学生()图6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9.(09年重庆卷)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09年广东卷B)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1.(09年海南卷)“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年B.1920-1926年C.1927-1936年D.1937-1945年12.(09年海南卷)表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13.(2011·浙江文综·T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14.(2011·安徽文综T16)右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5.(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16.(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练习题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会战、战役过程及其战术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据材料信息可知,题中某战役运用是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打击敌人主力的的战术。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双方展开的一次大规模阵地战,是正面大交锋,显然不符合题中的战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针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主要作战意图是破坏华北日军的交通线因此没有体现题中作战方针。平型关战役是抗战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进攻而展开的一次伏击战,也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战术。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B答案,因为题中体现的战术是毛泽东为首的八路军常用的战术。因此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2.【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等有效信息限定词。①项史实是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但不符于抗战时期,排除。②项是国民党29军夺回宛平的史实,排除。③项是1938年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排除。④项是朱德等领导一一五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史实。故D项是正确选项。【考点定位】考查抗日战争。3.【答案】B【解析】A.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事变,B.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事变,C.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D.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发动的。结合材料中“夺我东三省”可以判断选B。4.【答案】B5.【答案】B6.【答案】D【解析】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7.【答案】D【解析】长征后中共领导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主要集结在西北,要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必须东度黄河进入晋察冀一带。B、D容易排除,C项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八路军华北战场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因此八路军无须跨越陇海线。8.【答案】C9.【答案】B10.【答案】C【解析】抓住关键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不符合“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的表述,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政府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