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成、引起)联系发展矛盾根本内容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总特征)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1.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思考: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矛盾,这里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统一:两者命运统一于一条绳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对立: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01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注意: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2)“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3)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家庭教育父母子女学校教育学生家庭教育父母子女学校教育老师学生教育体系老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他们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有矛盾。【注意】准确理解:“事物内部”(1)“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2)“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注意】(3)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①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可以避免。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例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2.矛盾的基本属性: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判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失败是成功之母(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矛盾的基本属性: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区分:哲学上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不一样。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抽象的、共性;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的、个性。哲学所讲的“斗争性”注意: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相关链接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叫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合作探究材料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译文: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界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思考1: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思考2: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说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材料三:生活中毫无联系的人往往不会出现矛盾,而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思考3: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说明: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材料四:“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马克思思考4:事物为什么会发展?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原理&方法论总
结:(2)相互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强调斗争性)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强调同一性)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斗争②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方法论】①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趋利避害)原理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的知识
分析/说明A和B的关系;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同一性(2)一方面,A与B存在对立性/斗争性,……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同一性,……(侧重于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侧重于联系)(3)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又要……,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体现对立统一原理的关键词语:既要....又要...,尽管....但是......,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劣,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批判继承,继承和发展.....易混易错点1.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正确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两个方面形式多样,不能将两个方面等同于优点和缺点。
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只是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机器人与人的对立统一,必将推动机器人和人不断发展。矛盾问题的精髓02自然界: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思维领域: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多与知少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①矛盾存在
一切事物之中②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③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注意】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矛盾,构成矛盾需要条件,斗争双方要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才行。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普遍性注意:①“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提醒: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在,才构成矛盾关系)②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分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③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扁鹊见蔡桓公》中蔡桓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最后病重而亡。讳疾忌医就能逃避矛盾吗?(3)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消灭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为缓和状态。规律可以用的词有哪些?不能用的有哪些?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善于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等。探究问题:针对不同地方的脱贫攻坚,我国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而不是搞一刀切?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①各县各村各人致贫的原因不同,要对症下药②建档立卡的几年贫困程度不同,什么时候可以脱贫,要具体分析③同一个人学历高低、技能强弱、精气神状态等都要考虑探究问题:针对不同地方的脱贫攻坚,我国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而不是搞一刀切?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矛盾。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56年,党的八大认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建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经济发展粗放型发展方式集约型发展方式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具有特殊性
一只小毛驴驮着盐过河,不小心把盐倒在河里去了,结果盐变轻了!这让小毛驴非常开心,觉得这是一条有魔力的河,之后它又驮着一袋棉花,故意摔进了水里……思考:小毛驴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原理关键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思考: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有何意义?知识总结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成语或俗语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俗语(1)对症下药(2)量体裁衣(3)因地制宜(4)因材施教(5)量入为出(6)量力而行(7)入乡随俗(8)看菜吃饭(9)逢山开路,遇水搭桥(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1)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12)解铃还须系铃人(1)抱薪救火(2)生吞活剥(3)生搬硬套(4)张冠李戴(5)邯郸学步(6)一刀切(7)千人一面千篇一律(8)画蛇添足(9)人云亦云(10)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请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他错在什么地方?
“白马非马”只看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白马
黑马红马
马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寓于存在于共性:大型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1)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离不开
马白马
黑马
红马
(普遍性)(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二、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思考: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转化的例子?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抓住典型;先试点、再推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动物生物特殊性----普遍性马白马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成语、俗话、名言】先“试点”后推广;搞试点,推广经验;典型示范,抓好典型、树立榜样;共性与个性,求同存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特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承认、直面、分析、解决含义、三种情形(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材料:2014年12月12日,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由贸易园区要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它们互相之间能根据自己的优点特色来进行一些先行先试,最后复制到全国。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12分)有特色有推广:个性与共性能相互转化能借鉴: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上海自贸区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自贸区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4分)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上海自贸区与其它自贸区互相之间能根据自己的优点特色来进行一些先行先试,最后复制到全国。(4分)③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开放改革的过程,上海经验不能照搬到其他自贸区,必须和当地实际相结合。(4分)参考答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0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问题。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如果不能正确地确定“中心”,就不能真正掌握和推动全局;如果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全局都会受到损害。”任务1:思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抓重点、中心,着重解决主要矛盾【情境】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析事物的主次矛盾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区别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被支配地位。作用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数量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简单事物
复杂事物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关系示意图①②主次矛盾转化的两种情形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互变。原先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了。国共矛盾中美矛盾中日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中美矛盾国共矛盾中日矛盾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次要矛盾次要矛盾2、主次矛盾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国内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房地产市场走弱等因素冲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动经济复苏。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重在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原理】(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关键词: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总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打蛇要打七寸;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③牵牛要牵牛鼻子;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要学会统筹兼顾,不可忽视次要矛盾。①眉毛胡子一把抓;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对不分主次、颠倒主次。【体现主次矛盾的关键词】第一(要务)、重点、关键、首要(问题)、中心、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主题、核心、根本等词语。【情境】在辨析中明确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有人说:“经济发展必然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环境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了。”任务:辩一辩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区别含义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每一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从属地位。作用起主导作用不起主导作用。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前提是在一个矛盾内部。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示意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方法论】总结: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区别类别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外延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内涵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决定事物发展进程决定事物的性质。方法论要求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判断标志重点、中心、关键、核心、重中之重、首要、突破口。(注重办事情)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利弊、成就问题、机遇挑战、优势。(注重看问题)联系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法论复杂事物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重点论方法论(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次要方面主要方面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一个矛盾两点论重点论方法论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小结: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区别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知识小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做法】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看法】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要抓主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三)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原理方法论1.矛盾对立统一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6.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分法,一分为二的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又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课堂总结1.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分析:答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知识分析:注意分析材料,如果多方面体现,答全部矛盾;如果只体现矛盾的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答矛盾的基本属性。3.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知识分析:答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4.用“矛盾分析法”知识分析:答全部的矛盾原理和方法论。5.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分析:答题策略同2.常见考法知识提炼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个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个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听课评课记录
-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名师听课评课记录(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生物医药产业园监理合同(2篇)
- 电力价格调整合同(2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7.1 谁先走》(3)-北师大版
-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5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听评课记录1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总复习2-北师大版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听评课记录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因及治理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 中国经济转型导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三版 Book 2 unit 8 教案 讲稿
- 村务公开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