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4000B立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MPS4000B立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MPS4000B立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MPS4000B立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MPS4000B立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PS4000B立磨作业指导书目

总则

1.介绍。2.工作原理。

3.立磨结构。4.技术参数。

5.操作与维护。

6.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7.润滑。

总则

本说明书仅适适用于立磨《MPS4000B》。

本规程要求了立磨操作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工作内容与要求、操作规程、故障处理方法、安全注意事项、检验与润滑等。

一.介绍:

MPS4000B由徳国盖勃尔.菲凡企业制造,我厂用于粉磨水泥生料。二.工作原理:

MPS立式辊磨是一风扫立式辊磨,它由几个构件组成.由磨和选粉机组成单一而紧凑结构。

MPS立磨主要特点是三个固定磨辊,磨辊在一迟缓转动磨盘衬板上滚动。

磨辊与一压力框架和三个拉杆一起组成一个静定系统,它在磨床和减速机止推轴承上提供一均匀负载分布。各磨辊都是经过一压力轭架与压力框架挠性连接,压力轭架能使磨辊侧向摆动。

移动灵活性以及张紧系统气动悬挂作用确保磨辊与磨床可实现最好调整.物料经过挤压和剪切进行研磨,并送向装有喷嘴气环。气体经过装有喷嘴气环向上流出并与物料混和,而且在喷嘴环上形成一旋转气流层,粗粉回落到磨盘衬板并再次进行粉磨。

气流携带细粉至选粉机,在选粉区由选粉转子分离细粉和粗粉,转子装有一调速传动装置,成品细度可经过调整转子旋转速度来实现。

气流携带已分离出来合格生料至设在磨后收尘器,而粗生料掉回研磨衬板并再次进行研磨。

MPS磨设计有外部物料循环系统,当磨机运行在较大负载时,从喷嘴风环掉出物料由位于磨机底部排渣管排出。排渣管下装有一台封闭式振动槽式输送机,该输送机把排出物料输送入斗式提升机.物料经斗式提升机输送至入磨皮带回磨粉磨。

磨机装有一台喷水计量装置。为了稳定磨机运行水经过喷嘴喷入磨内料层上。

为了烘干物料,引窑尾热风入磨内.在风环以上一米处气体温度由170'C下降到120'C左右,这也是MPS辊磨机能粉磨高湿度生料原因之一。

与球磨机相比,立磨主要优点是:具备更高研磨效率,工艺流程短,电耗降低,物料研磨在限定压力下进行。

三.立磨结构:

1.基础框架:整个磨机包含磨机传动装置是以一型钢结构为基础.该结构埋在磨机基础内。

2.磨机传动装置:立磨主减速机由一台三相交流电机驱动,把所需转矩传给磨盘;同时吸收研磨过程中产生作用在磨盘上作用力。

3.辅助传动装置:辅助传动装置是用于在检验和维护以及检修时准确定位衬板。

4.磨盘:磨盘装在立磨主减速机输出法兰盘上,磨盘底部区域经过水平平肋板紧靠在磨机内部。磨盘不接触内部区域用钢板罩住以防物料掉入。

5.衬板:磨盘衬板〈耐磨件〉固定在磨盘上。磨盘衬板是分块式。

6.磨辊:三个固定磨辊等间距分布在磨盘衬板上。每个磨辊经过压力軛架固定在压力框架上;每个磨辊经过两个特殊滚动轴装在压力軛架轴上。

7.张紧系统:磨辊所需接触压力由一套液压气动张紧系统产生。三个张紧液压缸由一套液压装置供油,液压装置也产生预张紧磨辊所属压力。张紧液压缸有一个袋状压力蓄能器,蓄能器装有氮气。它吸收磨机运行时产生冲击力和振动力;液压张紧系统在起动时能够提升磨辊。

8.喷嘴风环:喷嘴风环导风槽是呈45度分布并能行成旋转气流。气体经过喷嘴风环下方一个进气管进入磨内;气体携带细粉进入选粉区,掉入喷嘴风环颗粒由刮板送入磨底部排渣管排出。

9.密封空气系统:密封空气系统是为了预防灰尘经过密封圈进入磨辊轴,能够保护密封圈过早磨损。

10.选粉机:SLS型鼠笼式选粉机。它经过SLS型叶片或选粉机来筛选细粉成品。经过调结转子速度,能够使所属成品细度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无级改变。转子轴承是经过密封空气密封来防尘。选粉机在其顶部和底部及出风管区域内镶有衬板。

11.选粉机转子传动装置:选粉机转子由装在出口处电动机和减速机传动;齿轮电机经过一台变频器实现无级调速。

12.磨壳:磨壳是全封闭。主要作用是引导气流。

13.喂料系统:MPS立磨经过旋转锁风喂料器进料。锁风阀位于溜子上方并预防冷空气进入磨内。

14.MPS提升和摆动系统:MPS立磨配置了提升和摆动系统是为了在维修时便于更换磨辊。

15.磨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设置在旋风分离器后,它提供了研磨系统所需风量;风量由设在循环风机前面风门来调整。

16.分离器:用于搜集细粉,进行料气分离。

四.技术参数:

喂料锁风阀:允许经过最大量变-------------

300吨/时

允许经过最大水分

5-10%

立磨

能耗<磨机.选粉机.循环风机>

方案DIWEI1:

15.4KWh/t-生料

方案DIWEI2:

15.6KWh/t-生料

磨机振动幅度

正常2-2.5mm/s

方案一:

产量190t/h,进料水份8.0%时,入磨粒度:0-80mm

入磨气体量

247506Nm3/h

入磨气体温度

246'C

漏风量

18500Nm3/h

循环风风量

87000Nm3/h

循环风温度

95'C

出磨气体量

286400Nm3/h

出磨气体温度

95'C

磨机喷环气流速度

30-45m/s正常工况下磨盘料层厚度

70-85mm

磨机进口压力

-500Pa选粉机出口压力

-7000Pa

减速机出轴功率

1350-1517KW

方案二

产量180t/h,进料水份8.0

时,入磨粒度:0-80mm

入磨气体量

222833Nm3/h

入磨气体温度

253'C

漏风量

16500Nm3/h

循环风风量

72300Nm3/h

循环风温度

95'C

出磨气体量

258900Nm3/h

出磨气体温度

95'C

磨机喷环气流速度

30-45m/s

正常工况下磨盘料层厚度

70-85mm

磨机进口压力

-500Pa

选粉机出口压力

-7000Pa

减速机出轴功率

1460-1650KW

密封风机风量

2200Nm3/h

风压

40-60mbar

立磨液压站

工作压力

220bar

安全压力

300bar

蓄能器数量

6个

工作压力

220bar五操作与维护

1.主要控制参数

进料率,产量

压差

磨内空气流量

减速机振幅

磨主传电力消耗或电量大小

磨风扇电力消耗或电量大小

磨出口温度

磨床厚度

拉紧液压压力大小

选粉机转速

磨进口压力

袋收尘器压差

百叶阀位置

循环风机百叶阀位置

清新空气百叶阀位置

成品细度,在90u筛子上残余量

2.操作与维护

2.1磨机起动前准备

当磨机停机较长时间,起动前应检验各部件联接情况,各液压装置油位,阀位置,全部进料装置一接通就能够对磨机供料。同时应检验各液压站油过滤器是否堵塞,油冷却器水路是否通畅。检验张紧装置系统压力是否达成要求数值。

2.2立磨和磨系统加热

MPS立磨工作分为三个过程:研磨,烘干与选粉。

为了烘干原料中水分,需在立磨起动前对立磨整个系统预热一段时间,不然,低温状态下立磨系统在烘干过程中会带走较多热量,而且成品也不会干燥,从而在生料输送和从生料库卸料过程中都会产生对应问题;一样,在研磨区也会出现原料结块现象,原料粘在磨辊和磨盘上,造成震动过高和原料溢出。

对磨机进行加(供)热是必要,能够防止在各个研磨部件,磨辊和磨盘间形成过高热压.因为磨辊和磨盘重量和厚度都较大.这些部件内层温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比外层低.这种不均匀温度分布(外热内冷),会产生能够让这些厚硬部件开裂热压.所以立磨进口温度提升应该迟缓进行.

因为用于烘干过程最低热量通常是和入口温度联络起来(高于120度,)所以要想在运行过程中对立磨加热是不可能,首先应该用较低入口温度进行预热(95~120度).

在加热过程中,磨内应该有充分空气(磨内应该有空气流动.,循环风机必须开启)来加强对部件加热(强迫对流).充分空气将会引发磨内差压大于5mbar.

加热过程应该最少连续到磨出口以及袋收尘温度达成85度.假如停机时间大于10h.在磨出口,以及袋收尘温度达成85度后还需要连续加热1h.

磨内预加料:

为了成功开启立磨,磨机工艺条件必须良好.

磨内原料太少会造成在开启时过高振动(磨绲和磨盘间没有原料”).

配料站皮带上没有原料层也会在开启时(因为进料延迟)造成磨内缺乏垢料,引发过大振动第一次开启和维护清洁后开启.都需要在磨内和配料皮带上堆积一定量石灰石.

此项工作能够经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以现场模式开启进料组.经过取消磨和进料时候停顿,然后人工用铲子把原料均匀分布在磨内.假如磨内原料太满.磨机主会传会过载,此时需要从磨内移除一部分原料.

3.开停机次序

立磨系统各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可靠,立磨系统电动机执行机构,手动阀灵活.立磨本体,旋转锁风阀,旋风收尘器,循环风机密封完整.各输送设备及收尘系统保持完好.

开机次序:选择确认要开设备和流向

----生料均化库顶收尘器组----生料输送系统----窑尾袋收尘组---窑尾排灰组,--=-立磨密封风机组----立磨循环风机组----立磨主电机组----喂料组。

注:窑磨联动时,需先开启增湿塔排灰机组

-

停机次序:立磨主电机组(延长15分钟以上),--循环风机给,其余设备与开机次序相反,但必须考虑在窑.磨联动时是否会影响窑系统运行;

4.维护检验:

日检

磨机本体检验观察是否有异常声音和振动螺栓松动和漏油等.

检验各液压系统油位,

对各润滑点进行检验及时加油

周检

检验拉紧杆密封

检验减速机和液压缸油位

按说明书润滑各部齿轮检验其油位和清洗过滤器

清洗密封风机过滤网,磨主电机冷却风机过滤网,循环风机冷却风机过滤网必要时要更换

检验密封风压及管路

长久停磨后重新检验项目

按常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检验每个磨辊油位(每个月一次)

检验磨盘上磨损件紧固情况

检验辊盘衬板.辊子支架.喷口环,架体简壁及磨机内其它零件部位磨损情况

考虑磨辊,磨盘磨损情况.调整料层指示标尺

检验拉杆支撑板和拉杆密封情况

检验碾磨区各法兰盘松紧度

检验液压系统各元件动做灵活性和赔偿元件紧固程度.

检验分离器叶片是否有腐蚀变形

检验磨机系统各调整挡板是否灵活完好

检验空气斜槽主压力提升泵透气层是否完好

检验减速机润滑油油质好坏,通常运行5000~10000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经过一定时间运行,经大修后要检测减速机水平度允差错.0.2mm/m

5.安全作业:

现场作业时,必须穿戴一切劳保用具

各处联轴切,传动三角带要配有安全罩且完好稳固

特种工种作业时,必须执证上岗.

若检验人员进入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断电并挂警告牌

检验液压站系统时,要先将压力降到零位

检验完成时要执行:谁挂牌,谁撤消.谁检验,谁负责.标准,以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在开启设备时,现场巡检人员必须和中控室操作员亲密配合,开车时,巡检人员要撤离至安全地带方可开启

在窑系统运行状态下进磨检验时,必须将磨入口,调整至微负压状态,并有些人监护

长时间停磨或检修时,应将磨拉紧装置液压站泄压

六.故障及其处理:

1.

磨机振停

原因

处理方法

喂料量过大

减小喂料量

风量不足

加大拉风

拉紧装置,拉紧力过高或过低

控制拉紧力

出磨温度骤然改变

检验喂料与检验入磨温度

分离器转速过高或过低

调整转速

入磨粒度过大

去除大粒度物料

磨内有异物

去除异物

料层波动过大

控制喂料量

入磨物料太细

加大喂料量、磨内喷水

料层过厚或过薄

控制喂料量

三个拉紧杆预充氮压力过高或过不平衡

调整预充氮压力

测振元件失灵

更换测振元件

2.

生料跑粗

原因

处理方法

喂料量过大或过小

控制喂料量

入磨粒度大

控制喂料量

研磨能力低

调整研磨压力

分离器转速低

调大转速

分流风量过大

减小拉风

入磨物料易磨性不好

控制喂料量

3..磨内压差过高

原因

处理方法

喂料量过大

控制喂料量

拉紧力低

调整研磨压力

分离器转速高

调小转速

磨出口温度高

加大磨内喷水、调大冷风门

系统排风不畅

停机处理

磨内喷水装置失灵

停机检修

4.循环风机电流波动大

原因

处理方法

碳刷打火

停机处理

风机挡板失灵

停机处理

磨内物料波动过大

控制喂料量

风机叶片变形

停机更换

风机轴承有故障

停机处理

外电网波动

总降调整

5.磨主电机电流波动过大

原因

处理方法

碳刷打火

停机处理

喂料量改变大

控制喂料量

三个拉紧杆不平衡

调整拉紧力

磨内料层波动过大

控制喂料量

入磨物料粒度改变大

控制喂料量

分离器转速波动过大

调整转速

磨内有异物

停机去除

磨机振幅过高

控制喂料量

电机轴承有故障

停机处理

系统温度骤然改变

检验喂料量与入磨风温

外电网波动

总降调整

6.立磨排渣过多

原因

处理方法

喂养料量过大

控制喂料量

入磨物料粒度大

控制喂料量

风量不足

加大拉风

拉紧力过低

加大研磨压力

磨系统漏料严重

停机处理

喷口环风量过低

加大拉风

磨内料层过厚

控制喂料量

物料易磨性不好

控制喂料量

挡料环过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