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池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池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池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池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池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各种生物源所拥有的基因、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这就是生物的()。

A.适应性B.多样性C.调节性D.连续性

2.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半寄生关系

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4.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5.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6.猕猴既可以果为食又可以小型动物为食,因此,它不可能是

A.第二营养级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次级消费者()

7.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8.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

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9.下列有关海风和陆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风是从海中向海岸上吹的风B.陆风是从陆地向海中吹的风C.海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D.陆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10.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11.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O2

12.蚕豆的幼苗种植在月桂这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蚕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这是植物的()。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14.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1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17.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是()。

A.湖泊B.江河C.大气水D.冰川和极地冰雪

18.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19.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20.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C.热带气旋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

21.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2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24.下列植物中,生长型不同于其他的一种是()。

A.松树B.红杉C.棕榈D.芦荟

25.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26.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7.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28.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29.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30.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二、填空题(20题)31.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33.土壤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______。

3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和__________。

35.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为______性,在自然群中它是绝对的。

36.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37.在相同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不论种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终产量总是趋于相同,这就是______法则。

38.每公顷10只黄羊是黄羊种群的绝对密度,而每天田间捕获10只菜粉蝶是菜粉蝶种群的______密度。

39.______是指由个体、家庭和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应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40.白天由山谷沿山坡而上的风称为()。

41.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将植物生态型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42.广义的共生包括偏利共生、原始合作和__________。

43.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

44.______在生态系统各成分问的消耗、转移和分配过程就是能量的流通过程。

45.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______选择。

46.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被称为______。

47.在北半球平均来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为大气界面上的______。

48.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______。

49.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时期,植物体遮光后,花芽的形成减少,已经形成的花芽,也发育不良或早期死亡。这说明在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_______起着主导作用。

50.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A.正确B.错误

52.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53.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54.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55.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最终要从生态系统中释放出去。()

A.正确B.错误

56.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57.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A.正确B.错误

58.()

59.进入海洋的物质可以由一些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进入陆地生态系统而重新回到陆地。()

A.正确B.错误

60.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密度效应。()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62.简述紫外光的生态作用。

63.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64.简述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

65.简述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67.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6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9.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70.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六、单选题(0题)71.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C

7.D

8.D

9.D

10.C

11.C

12.D

13.D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某个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以及区域内生活着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14.D

15.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16.D

17.D

18.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19.C

20.B

21.D

22.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3.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24.D

25.C

26.A

27.B

28.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29.B

30.B

31.干旱干旱

32.储存储存

33.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34.生物群落

35.镶嵌

36.间接间接

37.最后产量衡值

38.相对相对

39.领域领域

40.谷风谷风

41.气候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土壤生态型

42.互利共生

43.激烈激烈

44.食物食物

45.r

46.优势种优势种

47.47%

48.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49.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50.互利共生

51.B

52.N

53.B

54.N

55.B

56.N

57.B

58.N

59.A

60.B

61.(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62.紫外线主要引起化学效应它有杀菌、产生红疹、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的合成的作用。紫外线能被原生质吸收大的剂量能使植物致死。昆虫对紫外光具趋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虫诱杀、消毒灭菌。紫外线主要引起化学效应,它有杀菌、产生红疹、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的合成的作用。紫外线能被原生质吸收,大的剂量能使植物致死。昆虫对紫外光具趋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虫诱杀、消毒灭菌。

6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4.(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

65.(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66.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既为社会生产了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④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民素质。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6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