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一)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世纪之前的西方自然文学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者对自然持
乐观进取的态度,希望从中寻求个性的解放、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升华,但是他们思索
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的范畴。到了20世纪,自然文学才展开了一个更
为广阔的前景。这时的自然文学开始展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
从理念上来说,自然文学放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提出了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人类只是由土壤、河流、植物、动物所组成的整个土地社区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社区中,所有成员都有其相应的位置,都是相互依赖的。另
外,自然文学渗透着强烈的“荒野意识”,在自然文学中,对荒野的看法和认识贯穿始
终。荒野是人类的根基,是使现代人意识到他与自然界关系的提醒物。荒野寄托着一种
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为心灵格外需要野性自然的滋润。
国内也有很多的作家进行自然文学的写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己切切实
实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在自然之中,像梭罗一样建造着他们的“木
屋”。刘亮程在新疆木垒县一个偏僻的村子建了一个木垒书院,在种瓜点豆中读书写作,
思考生命的本质,自得其乐。这些作家的实际行动和文学实践,可以为我们观察自然文
学写作提供很好的参考。
宏观来看,今天的自然文学有其特有的思想针对性和文化针对性,不是过去农耕文
学或农村题材文学的延续。新的自然文学应该进一步思索人与自然的新型互动关系。在
这种关系中,人不应该失去其主体性,同时又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需要作家具有现
代性的文化视野,以解决其中诸多矛盾性命题。
首先,急需用现代性思想重新审视故事题材。在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迅速推进
的当下,大多数文学故事仍然以传统农耕文化秩序的超稳定性来嘲讽流动城市人生的欲
望与灰暗,这显然是视野局限所致。引入现代性思想,就是希望自然文学故事或形象摆
脱对传统思维的依赖,从更自觉的层面审视、反思传统农耕文化惰性,从审美模式、情
感结构、形象体系推进作品的现代化转型。
另外,写自然故事,终究是写入、写文化。比如,写黄河,就要写出黄河文化的独
特性。在古代,黄河文化一方面受到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冲击,同时又面临来自南方长
江文化圈的挑战。尽管冲突激烈,但黄河有着强大的同化力,在保留自身文化传统的基
础上将南北其他文化融入其中。这一条贯穿多个省份的河流,勾连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
情感,滋养出中华民族共克时艰、居安思危的宝贵精神。如何写出自然故事和人类故事
的深刻共融性,在一种发展的视野中观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互动,是自然文学作家必
须思考的课题。
(摘编自牛学智《自然文学的重要价值及其现代转型》)
材料二:自然文学主要有三个价值方向:一是博物学方向,这一类作品对于草木鸟
兽鱼虫的书写,大多出于考证记录、传播知识的目的,兼有审美意味,也可算是科普文。
二是自然伦理方向,这一类作品不再局限于对一事一物的歌咏,而是结合了社会学、环
境学、生态学等学科背景,成为一种学者型写作,其意义也已超出单纯的文学审美范畴,
带着鲜明的自然与生态伦理意识、生态良知,进入了社会公共价值领域。三是生活美学
方向,这一类作品虽然着眼点还是自然,本质已经回归到人,眼前虽是自然,笔下都是
人的活法。这是一种东方式的自然文学的写作。文学的笔下,自然、环境、景物、声色,
都是作家内心的投射;外物与内心相互映照,相互影响,诉诸文字,物与心自为一体,
无可分离。
自然文学也好,乡土文学也好,城市文学也好,首先得是文学。好的自然文学作品,
也必须是好的文学作品。如果在一个大的概念(“文学”)里无法完成漂亮的落地,转
向一个较小的概念范围(“自然文学”)中去寻求掌声,可能会成为一时性的东西,但
哗众取宠之后很难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而自然文学本质上是人的文学。很多文人都把对自然的感受与理解内化为自己内心
的生活,不仅身体力行在自然间行走观察,更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丰富自己的现实生
存空间。陶渊明、王维都是这方面的代表。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以为,这就是文学,也是自然
文学。
自然万物是一个浩瀚的世界。同样的题材,如何写作,写到什么层次,写到什么境
界,跟每一位作家的方向、修为密切相关,也跟作家的内心世界、精神追求、审美标准、
现实要求密不可分。表面上看,都是在写草木鸟兽鱼虫,拨开这成,蕤的小道探身而入,
你会发现那里有许多条分岔的小径,各自通往一座森林,再往里走,各自都有一个完整
的世界。
(摘编自周华诚《自然文学就是“人”的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以往相比,20世纪的西方自然文学已经不限于自然与自我的写作范畴,而是扩展
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建构上。
试卷第2页,共10页
B.自然文学提出了“土地伦理”,将人类视为广大土地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人类
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C.新时期自然文学作家应用现代性思想重新审视创作题材,这对推进作品现代化转型、
发展美丽乡村等有重大影响。
D.一些自然文学作品文学性不高,只追求自然文学的小概念,这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
关注,但生命力难以持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自然文学具有特有的针对性,作家在进一步思索人与自然的新型互动关系时,
应具备现代性的文化视野。
B.黄河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因此它能够保存自身文化传统并融合其他文化,勾连
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C.材料二逐层递进,阐述了自然文学博物学、自然伦理学、美学三个价值方向,说明
了自然文学是人的文学。
D.作家对自然的书写层次不一,这不仅与作家观察自然的视角有关,更与其内心世界
和精神追求等密不可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赋予自然中的花、鸟以人的苦恨。
B.《寂静的春天》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调人类应与生态共存。
C.作家韩少功从城市搬到湖南八溪炯,带月荷锄,体会乡居生活的乐趣。
D.日本园艺家柳宗民关注那些生长在田间、路边、河畔的小草,写成《杂草记》。
4.两则材料都就自然文学中“人”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有学者在“乡土文学”大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题材的创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作家
缺乏应对,作家的创作无论是主题、题材.、人物,还是美学方式都明显落后于时代,与
当前的农村、农民脱节”,材料一对此现象有何启示意义?请筒要概括。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去
葛水平
想起四月便想起桃花挑开的月色,一壶热茶的清气退隐之后,一群女子挽腰搭背吆
喝着看戏去。
戏在民间,让历史有了一种动感。大幕二幕层层拉开,历史便开合在人间戏剧里。
舞台两边经常写着这样的对联——“上场舞刀弄枪,张口咬文嚼字”“台上笑台下笑台
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戏是用来演绎历史的。吕不韦钓得一个难得的女子,这个女子生了一个皇帝,不是
一般的皇帝,是始皇帝。帝王家的史料并不能直接产生艺术感染力,它必须经过戏剧转
换,才能作用于观众的情感。说是"戏”,可人人都相信始皇帝的爹就是吕不韦。我一
直觉得吕不韦之后再没有超越他的商人,他的画像却大多很丑,多是奸诈干瘪的瘦老头
儿。人不及人,便会产生妒忌。
历史上的乱世英雄,大多是由戏剧演绎出来的。《苏武牧羊》里的苏武,一身单薄
的青衫,天地苍茫间,大片的雪花飞落在他身上,他手握汉使节杖,那一声“娘啊——"
会叫我难过好久。一切酸苦都隐藏在那副严峻的面孔后面,世间没有一个人能从精神和
信念上战胜他。有一段时间,苏武就是我喜欢的那种男人的样子:瘦,高,耐冻,更重
要的是有一颗对国家无限忠诚的心。
除了演绎历史,戏剧脸谱也好看,它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生活中晒得漆
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被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
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大痛■子
等,夸张着我们的趣味。历史都是一张面具,戴着面具离审美才更近。
与乡间观众坐在一起,看戏,也看热闹。生活和戏剧一样,只要能动情,合理性也是
可以大胆忽略的。舞台上唱到激动处,舞台下男人们沉重的咳嗽声、妇女们尖厉的噪声
就小了。苏武牧羊,贝加尔湖边,那声音响起:“你什么时候能让公羊生下小羊,我就
放你回去。”就这句为难人的话,我就觉得苏武是整个汉朝的气节。看到这里,台子下
常常是嘘声四起。
戏剧里的乐器是可以进入岁月,存活下来的,存活不下来的只能停留在某一个时期
顾影自怜,等待入了小说中的传奇。我最喜欢二胡,我无端地喜欢悲情的东西,二胡很
适合对我煽情,我根本就是个山汉嘛!小时候,家里养的一头猪,生了小猪,不知何故
不愿意喂奶,我爸用他自己做的二胡在猪圈上坐着拉了一段梆子戏,那声音灌满了整个
村庄。曲子拉完后,母猪主动靠墙躺下叫小猪吃奶。龙生一子定乾坤,猪养一窝拱墙根。
猪是最没出息的家畜,却也懂得艺术。我认定是二胡特质的美感动了母猪。
如果你是演员,舞台是一扇窗户,可以由此而向外观望;如果你是观众,舞台是四
维空间,它是你观望历史和现实的途径。我的一位本家爷爷喜欢唱戏,也算民间把式,
唱《两狼山》里的杨继业,唱到碰碑那场戏,台上台下遍地哭声。盖世英豪,撩起征袍
试卷第4页,共10页
遮面,一头向李陵碑碰去!叹坏苏武,愧煞李陵。苍天啊,泪雨漾漾,洒向人间都是怨!
我的本家奶奶,性子滚烫,地里做工不输男人,有一年看丈夫唱《两狼山》,在台下看
到丈夫碰碑而死,她托小腰,一步三晃,走上舞台递一罐头瓶胖大海泡开的水给丈夫,
台下笑场。
人间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比仙界多得多,白蛇变化成白娘子下凡来了,想过人间
的日子。《白蛇传》是佛和俗展开的内心搏斗和交锋。人生会有这样的世俗情景,它需
要某个人成全某件事,假如没有法海,一本戏就泄了;假如没有许仙左右摇摆的性情,
两个人的爱情则无戏可演。断桥是《白蛇传》里的重要背景,背景对于剧情有非常重要
的凝神作用。一把伞是道具。下雨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伞下是两个人的气息,气息
之下呢,是一层雨水,摇曳着无数的雨涡涡。昏沉沉、冷飕飕、脏兮兮、湿漉漉,而这
是尘世里才有的东西,云朵之上谁见过有雨?雨都在爱人混沌的心里。
我在恭王府听过一次古琴演奏,如裂帛,撕开丝绸的感觉。我觉得古琴是接近古人
的唯一路径。听音,听的是山水,是胸襟。陶醉,醉的是寄寓,是心曲,是志趣。朋友
说,古琴有点孤寂冷涩,有点不近烟火。本来嘛,风清月白之夜,一曲《广陵散》就是
鬼交给嵇康的——竹林七贤中性情最真的一位,也是最有骨气的一位。一进那境界,则
魂魄升腾。那一晚我听了《仙翁操》《秋风辞》《关山月》,听到最后忽想起“清风朗月
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来。每一次听琴,我都要焚香打坐,全身心进入,想那
些曲子背后的戏剧故事,仿佛自己也穿越到了古时。
春暖花开了,我要看戏去,戏剧里生动的色彩,是民间的,我赏读它们时会心生一
份雅童的眼光,觉得世俗是喜人的。戏一开场,锣鼓家伙都不安分了,金枝欲孽都摇曳
在舞台上了,让我眼睁睁地醉下去,醉在快要被人遗忘的戏剧里,到最后遗忘了我自己,
才叫个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舞台两边的对联展现了人们看戏的热闹场景,也体现了传统戏剧具有唱演结合、
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重要特点。
B.戏剧和画像中的吕不韦形象不佳,作者认为这是戏剧性的体现,历史上的吕不韦在
商业天赋上无人能出其右。
C.文章对《白蛇传》的解读说明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特殊的衬托效果,而戏剧中
的背景对主人公的精神有很强的凝聚作用。
D.文章最后提到的两个“遗忘”内涵不同,前者是指传统戏剧文化在当代的失落,后者
是指作者在戏剧情境中的陶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桃花映衬下的月色和热茶的清气渲染出一股清新自然的乡土生活氛围,引出
下文对民间戏剧的介绍。
B.作者写小时候家中养猪的事时以近乎戏剧化的发展表现了二胡演奏的感人力量,也
使本文具有传奇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C.本家爷爷唱《两狼山》时台上台下遍地哭声和本家奶奶出场后引来台下笑场形成对
比,充分体现了戏剧对人们情绪影响之大。
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在讲述自己的看戏经历之余,描写了看戏
之人的热烈反应,阐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
8.文章结尾说“春暖花开了,我要看戏去“,你认为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看戏?请根据
文章简要说明。
9.文章以“看戏去”为题,但关于“戏”的内容却不限于舞台戏剧,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目:“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
不接刃而得赵之半。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
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
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日:“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
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
社”司空马日:“臣少为秦?军,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书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
司空马日:“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司空马去赵,渡平原。
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
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日:“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日:“赵将武安君,期
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
人嫉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
君至,使韩仓数之日:“将军战胜,王曲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
君日:)最【注】病钩,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
上若不信,绿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日:“愿公入明之。"韩仓日:“受
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试卷第6页,共10页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磋磁乎,司空马!”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
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辗:指武安君,李牧名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
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B.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
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C.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
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D.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
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称,指靖山以东,战国七雄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都在崂山以东。
B.刀笔,古人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刮去错字,后以刀笔称公文,文中指管公文的官吏。
C.“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与“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悉”含义相
同。
D.“王觞将军”中的“觞”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觞”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马认为秦国攻打赵国时既担心赵国境内守卫,又唯恐其他诸侯国前来救援,所
以如果赵国以一半国土贿赂秦国,秦国必然接受并退兵。
B.司空马请求获得赵国的兵权,带领赵国军队抗击秦军,但没有获得赵王的允许,司
空马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就向赵王请求离开赵国。
C.司空马认为武安君是赵国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但赵王听信谗言,因此武安君的悲
剧命运无法逆转,契合《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说法。
D.韩仓以武安君向赵王敬酒时手握匕首为由宣其死罪,尽管武安君为自己辩解称那是
自己因病而用木头做的假臂,依然无法摆脱被赐死的命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衔赂以自强,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2)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嫉贤妒功臣。
14.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赵王的角度分析赵国灭亡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张元韩①
平生百绕垂虹②路。看万顷、翻云去。山澹夕晖帆影度。菱歌风断,袜罗尘散®,总是关
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走笔犹能醉时句。花底目成心暗许。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
雨。
【注】①张元韩:宋代词人,出身仕宦,后受秦桧陷害,被捕入狱。②垂虹:指垂虹桥,
位于今苏州吴江。③袜罗尘散: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述洛神
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的美妙景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平生百绕”这一细节,暗示词人对此地十分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B.上阕夕阳远山、帆影绰绰的景象象征词人目前漂泊苏州、孤苦无依的落魄晚景。
C.上阕写景,高低错落,视听结合,有动有静,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蕴丰富。
D.结尾的“疏篷”巧妙呼应上阕的“帆影”,寓情于景,表现词人的流离之悲。
16.有评论家认为张元韩这首词中“菱歌风断,袜罗尘散”两句看似超越尘世,实则感怀
身世,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两句表明越向敌人屈服退让,就越会增加
敌人的气焰,敌人越得到好处,就越加紧侵略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政治形势
的叙述的句子是“,
(3)古人常以鸥鸟表达对隐逸闲适生活的喜爱追求之意,如“,
六、简答题组
试卷第8页,共10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悉,“地球的红飘带”贵州长廷教导科技苞术镇即将开第,艺术馆运用了全息影
像等最新科技,这些最新科技褛称为落签&生公图数字工程的创甑之隹9这些新技术将
用来诠释长征这段中国革命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馆中的诸多新技术都立足长征
文化资源,从多重叙事角度完整串联起这段峥嵯岁月,全时空、多层次再现长征征途故
事,演绎长征文化新时代的意义。
“地球的红飘带”一词来源于著名作家魏巍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同名长篇小说,而长
征故事本身又是①的,这些因素拉近了艺术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舞台设计
上,艺术馆将“红飘带”理念②,从始至终,观众在场馆内能够看到一条虚拟的
红飘带出现在无名英雄的地面上、血火洗礼的微光中和胜利丰碑的旗帜下。在建筑设计
上,主创设置两条巨大的红飘带,占据艺术馆的南北两侧墙面,达到了建筑与景观_③
的艺术效果,让观众真正沉浸在长征的革命精神氛围中。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将成为贵
州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塑造下一代爱国主义情怀提供资源与场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蚂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有的成群,有的分
开。成群的蚂蚁①,以示友好;而分开的蚂蚁见面时就从不用触角互相接触,
它们甚至会咬掉对方触角的末端部分,这是由一种暴躁情绪所致。为了避免这种暴躁情
绪的伤害,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
在同一个蚁丘中,②,倒更像一个机器身上的一个零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
胞,通过一个密致的、由许多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
环活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
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蚂蚁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③,如食物的地点、敌人
的接近,甚至是太阳的方位。据说,在阿尔卑斯山中,蚂蚁可以用它们细长的蚁穴给登
山者提供“指南针”。一种微如土粒的生物到底依靠什么成为伟大神灵的信使?它们给
人以勤劳、互相依赖、利他、谦卑、俭朴、耐心等种种教诲,被用来在整个社会道德领
域中指导我们。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著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真迹的散佚和后代摹本的不断延续这两种现象,有
观点认为,真迹的散佚固然是文化的莫大遗憾,但真迹的遗失促使一代代文人在对《兰
亭集序》的大胆摹抄中鹿续了王氏遗韵,让王氏风格得以发扬光大,这似乎是另一种比
收藏真迹更有意义的文化盛况。
对于以上关于文化真迹的观点,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
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C2.C3.B4.①材料一中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重要性,指出新的自然
文学写作中,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要保有“人”的主体性;②材料二中说的是自然文学本
质上“人,,的重要性,指出自然文学是以自然为载体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的。5.乡土文学
作家创作时应该切实深入乡村生活,用实际行动支撑自己的文学实践,避免与农村、农民脱
节的情况;②随着时代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不断推进,农村正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农民也有了新思想,乡土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也应与时俱进:③乡土
文学作家应以现代性思维重新审视故事题材,摆脱对传统思维的依赖,从审美模式、情感结
构、形象体系推进作品的现代化转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对推进作品现代化转型、发展美丽乡村等有重大影响”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一第5段中
的“在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迅速推进的当下,大多数文学故事仍然……这显然是视野局
限所致”可知,自然文学作家应用现代性思想重新审视创作题材是美丽乡村这一新时期背景
下的要求,说其对“发展美丽乡村等有重大影响''显然是曲解文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逐层递进,阐述了……说明了……”理解错误。从材料二原文来看,材料二前两段讨论
了自然文学的价值方向和文学属性,后两段则讨论了自然文学的本质,没有形成逐层递进的
关系。
故选C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
A.体现的是人的主观情感影响对自然的认知,与材料一中对自然文学的论述无关;
B.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自然文学的土地伦理,可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C.只说韩少功到乡村过自然生活,并没有体现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D.体现的是自然文学的博物学价值方向,与材料一无关。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首先,材料一整体上讨论了自然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第4〜6段讨论了新的自然文学
创作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新型互动关系,并指出在这种关系中“人不应该失去其主体性”,依
答案第1页,共10页
据“在这种关系中,人不应该失去其主体性,同时又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写自然故事,终
究是写人”等内容可知:材料一中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重要性,指出新的自然文
学写作中,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要保有“人”的主体性。
材料二前两段先是讨论了自然文学的价值方向和文学属性,接着第3、4段具体论述了自然
文学本质上是人的文学,依据“而自然文学本质上是人的文学。很多文人都把对自然的感受
与理解内化为自己内心的生活”“跟每一位作家的方向、修为密切相关,也跟作家的内心世界、
精神追求、审美标准、现实要求密不可分”等内容可知:材料二中说的是自然文学本质上“人”
的重要性,指出自然文学是以自然为载体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的。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依据材料一第3段“国内也有很多的作家进行自然文学的写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自己切切实实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在自然之中”以及关于作家刘亮
程的写作实践可知,本段通过对自然文学作家创作特点的叙述,告诉我们:乡土文学作家创
作时应该切实深入乡村生活,用实际行动支撑自己的文学实践,避免与农村、农民脱节的情
况;
其次,依据材料一第5段“在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迅速推进的当下,大多数文学故事仍
然以传统农耕文化秩序的超稳定性来嘲讽流动城市人生的欲望与灰暗,这显然是视野局限所
致”可知,在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
民也有了新思想,此时的乡土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也应与时俱进,这也是材料一给
我们的启示;
最后,依据材料一第5段“急需用现代性思想重新审视故事题材”“引入现代性思想,就是希
望自然文学故事或形象摆脱对传统思维的依赖,从更自觉的层面审视、反思传统农耕文化惰
性,从审美模式、情感结构、形象体系推进作品的现代化转型”可知,乡土文学作家应该用
现代性思维去重新审视故事题材,同时还要摆脱对传统思维的依赖,并且从审美模式、情感
结构、形象体系推进作品的现代化转型。
6.C7.C8.①传统戏剧故事和人物,因为传统戏剧故事和人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
化和爱国情怀;②戏剧脸谱和乐器,因为脸谱和乐器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趣味;③看戏的人
和看戏人的故事,因为看戏的人和看戏人的故事中蕴含着人间烟火气息和世俗的淳朴感
情。9.①文章除了写舞台戏剧演绎的历史人物以及舞台戏剧乐器的演绎效果,还写了舞
台下看戏观众的众生相;②这样安排丰富了标题中“戏''的内涵,体现了作者所认为的戏不仅
是舞台上的戏,更是世俗人生的大戏,升华了主旨,凸显了中国传统戏剧经久不衰的生命活
答案第2页,共10页
力;③这样写巧妙联系了台上台下、历史现实的时空关系,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色。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说明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特殊的衬托效果,而戏剧中的背景对主人公的精神有很
强的凝聚作用“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假如没有法海,一本戏就泄了;假如没有许仙左右摇摆
的性情,两个人的爱情则无戏可演“可知,原文强调的是戏剧中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性,
而不是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特殊的衬托效果;再依据原文“断桥是《白蛇传》里的重要背
景,背景对于剧情有非常重要的凝神作用”可知,戏剧中的背景是对剧情有凝聚作用,而不
是对主人公的精神。
故选Co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充分体现了戏剧对人们情绪影响之大”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中本家爷爷唱《两狼山》时
台上台下遍地哭声可以体现出戏剧对人们情绪的影响之大,但从原文中的“她托小腰,一步
三晃,走上舞台递一罐头瓶胖大海泡开的水给丈夫”来看,“本家奶奶出场后引来台下笑场”
是因为她的动作让人们出戏了,这一哭一笑表现了人们看戏的热闹情景,而非“戏剧对人们
情绪影响之大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从戏剧所讲的故事来看:吕不韦、苏武牧羊、《两狼山》、《白蛇传》都体现了丰富的
历史文化,其中苏武和杨继业的故事还体现了坚守民族气节和为国捐躯的家国精神。这是吸
引作者去看戏道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戏剧脸谱和乐器来看:文中谈到脸谱时说“夸张着我们的趣味……戴着面具离审美
才更近”,且文中提到的二胡让母猪甘心喂奶、恭王府欣赏到的古琴演奏让自己陶醉,都可
见其中蕴含丰富的审美趣味。正是应为脸谱和乐器蕴含丰富的审美趣味,才吸引了作者去看
戏。
最后,从看戏人和看戏人的故事来看:本家奶奶的风趣行为、人们看戏也看热闹,这些都体
现了人间烟火的喜人和世俗情感的淳朴,而这也是吸引作者去看戏的原因之一。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文章在叙述时选取了几个经典戏剧和戏剧中的经典人物,以及二胡、古琴等乐器及戏
剧有关的乐曲,同时还写了台下观众的反应,如热闹的气氛、台下的嘘声、本家奶奶送水给
答案第3页,共10页
唱戏的丈夫等。
其次,作者这样安排行文,既使“戏”的内涵更为丰富,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体现出了
中国戏剧深入民心的生命活力,如“舞台上唱到激动处,舞台下男人们沉重的咳嗽声、妇女
们尖厉的噪声就小了。苏武牧羊,贝加尔湖边,那声音响起:‘你什么时候能让公羊生下小
羊,我就放你回去。’就这句为难人的话,我就觉得苏武是整个汉朝的气节。看到这里,台
子下常常是嘘声四起”。
最后,本文是散文,台上演的戏是历史,台下的观众是现实,这样台上台下交错叙述,是历
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也正好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色。
10.B11.D12.C13.(1)秦国接受贿赂后自身更加强大,各诸侯一定感到恐惧。感
到恐惧就会援救赵国,那么合纵的事情就可以成功了。
(2)赵王的大臣中有个叫韩仓的,用邪僻不正的手段迎合赵王,和赵王交往非常亲密,他
为人嫉恨贤能、妒忌功臣。14.①不能采纳贤才建议;②亲信小人,听信谗言;③诛杀忠
臣。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前些日子秦国派遣士兵攻打赵国,我用河间十二县贿赂秦国,(赵国)土地减少,兵
力削弱,最终仍不能避免秦国的祸害。如今又割让赵国一半国土去增强秦国,赵国国力无法
自保,就会因此灭亡了。希望您更换个计策。
"十二县''是指前文“河间”的十二县,不是后文"地削兵弱''的主语,故应在“十二县'’后断开,
排除AD;
“以强秦”是前文“割赵之半”的结果,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
故选B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
力。
C.两个“悉”字含义相同,副词,全、都。句意: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于是楚
怀王调遣全部国内兵力。
D.两个“觞”字含义不同。“王觞将军”,“觞”,动词,给……敬酒。句意:大王向将军敬酒。
“引壶觞以自酌”“觞”,名词,酒杯。句意:举起酒杯自湛自酌。
答案第4页,共10页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司空马认为武安君是赵国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理解错误。由原文中的“赵将武安君,期
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可见赵国以武安君为将,也不过使赵国的存活期变成一
年,因此不能说他能扭转乾坤。
故选C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衔'',接受;“从事”,合纵的事情。
(2)“曲”,邪僻不正;“交”,交往;“亲”,亲密。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依据原文“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可知,赵王在司空马提出良计之后并
没有听从,由此可知,赵王没有采纳贤才建议而导致赵国灭亡;
其次,依据原文“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可知,司空马预言,赵王一定会采用韩仓的意见,
并杀死武安君,由此可知,赵王亲信小人,听信谗言导致赵国灭亡;
最后,依据“武安君死。五月赵亡”等内容可知,赵王最终赐武安君死,而赵国也在5月灭亡
了,由此可知,赵王诛杀忠臣,最终导致赵国灭亡。
参考译文:
司空马到赵国,赵王任命他为代理相国。(此时)秦国派遣士兵进攻赵国。司空马(对
赵王)说:“大王可割让赵国一半领土来贿赂秦国,秦国不交战便可获得赵国一半领土。顾
忌赵国境内守卫,恐惧外部诸侯的救援,秦国必定会接受土地。秦国接受土地便会退兵,赵
国守住一半的国土,可以保全国家。秦国接受贿赂后自身更加强大,各诸侯一定感到恐惧。
感到恐惧就会援救赵国,那么合纵的事情就可以成功了。臣请求为大王邀约合纵。合纵的事
情完成,那么大王名义上失去了赵国一半领土,实际上得到山东(各诸侯)的援助来抗击秦
国,秦国也不难被灭亡了。”赵王说:“前些日子秦国派遣士兵攻打赵国,我用河间十二县
贿赂秦国,(赵国)土地减少,兵力削弱,最终仍不能避免秦国的祸害。如今又割让赵国一
半国土去增强秦国,赵国国力无法自保,就会因此灭亡了。希望您更换个计策。”司空马说:
“臣年较时是秦国办理文书的官吏,没有做过主将,请允许我替大王带领赵国全军去抗击秦
国。”赵王没有让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臣进献愚拙之计,大王不采用,这样臣也没什
么可以侍奉大王的了,希望允许我离开赵国。”司空马离开赵国,渡过平原津。平原津县令
郭遗慰劳并询问他:“秦国军队攻打赵国,贵客从赵国来,赵国情况怎么样?”司空马说他
答案第5页,共10页
为赵王献计却没有被采纳,赵国必然灭亡。平原津县令郭遗说:“根据贵客的判断,赵国什
么时候会灭亡?”司空马说:“赵王若以武安君李牧为将,一年后才会灭亡;如果杀了武安
君,不超过半年就会灭亡。赵王的大臣中有个叫韩仓的,用邪僻不正的手段迎合赵王,和赵
王交往非常亲密,他为人嫉恨贤能、妒忌功臣。如今赵国处于危难之时,赵王一定会听信韩
仓的谗言,武安君一定会被杀死。”韩仓果然诋毁武安君李牧,赵王派人取代李牧(为将)。
武安君回到朝廷,赵王派韩仓责备他说:“将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大王向将军敬酒。将军
在大王面前敬酒时却手握匕首,应当处死。”武安君说:“我手臂因病无法伸直,(跪拜时
双手)不能碰到地面,这样问候大王起居很不恭敬,害怕在大王面前犯下死罪,所以让工匠
做了一块木头来接在手上。大王如果不相信,请让我拿出来给您看。”武安君把木头从袖中
拿出,给韩仓看,说:“希望您进宫说明此事。”韩仓说:“我接受大王的命令,大王要赐
将军死罪,不能赦免。我不敢替你说话。”武安君向北面拜了两拜以谢大王赐死。武安君死
了。五个月后赵国灭亡。(后来)平原津县令见到别人,一定会为此感叹说:“哎呀,司空
马!”赵国让司空马离开后国家灭亡。国家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
不能任用他们啊。
15.B16.①词人选取“菱歌”意象,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描写洛水神女的美妙形象,
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意趣,而“风断”指美好的菱歌已然在风中消逝,“尘散”言曹植笔下的
洛神也随烟尘散去,蕴含词人身世之感;②结合下阕词人写自己如今迟暮,只能在醉时奋笔
疾书,回忆年少时的美好往事,今昔对比,更凸显自己迟暮之悲、客居之恨的身世之感。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象征词人……落魄晚景"理解错误。“山澹夕晖帆影度”意为:夕阳下,远山平静,重重
帆影渡过。由此可知,这里并不能说“夕阳远山、帆影绰绰的景象'‘象征词人的落魄晚景,只
能说词人看到这种景象后内心有淡淡的孤寂惆怅之感。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词上阕由景生情,以“平生百绕”开篇,回忆过去游览苏州垂虹桥时,天高云淡,山清水
秀,远山帆影点点,风景如画。
“菱歌风断''菱歌早已消散在风中,诗人选取菱歌意象,充满臼然清新的水乡气息;“袜罗尘
散''化用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出洛水女神走动的仙姿,“风断”“尘
散,,写出当年的声声菱歌和这样美妙的景致早已散尽,与“总是关情”相接,表明再游故地总
答案第6页,共10页
能牵动人的情思。
下阕由情入景,开头两句写自己如今年老迟暮,犹能醉书的情态,再由年少时花丛间美好邂
逅的往事,写到从旧梦中醒来时眼前的流离之苦,末句词人则将愁绪都寄托给打在稀疏篷船
上的细雨,希望愁思随之而去。“旧家春事,觉来客恨”今昔对比,表达自己的迟暮之悲,客
居之恨。
1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万里归船弄长
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弥、愈、嗟。
18.①家喻户晓②一以贯之③浑然一体19.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将为贵州乃至全国范
围内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培养下一代爱国主义情怀提供资源与场域。20.即将开馆的“地
球的红飘带”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运用了被称为落实文化公园数字工程的创新之作的全
息影像等最新科技。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由'”地球的红飘带’一词来源于著名作家魏巍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同名长篇小说”和“这
些因素拉近了艺术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可知,此处是说长征故事都是人们熟悉的。根据语
境可知所填成语应该有人们都熟悉、知道的意思,所以可填“家喻户晓”之类的成语。家喻户
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第②空,前文的陈述对象是'“红飘带'理念”,后文说“从始至终,观众在场馆内能够看到一条
虚拟的红飘带出现在无名英雄的地面上、血火洗礼的微光中和胜利丰碑的旗帜下”,由此可
知此处是想说“红飘带”理念贯穿舞台设计的始终。根据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理念贯穿始终的
意思,所以可填“一以贯之”之类的成语。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第③空,此处说的是两条巨大的红飘带与艺术馆的建筑实现了有机结合,二者融为一体,营
造了浓厚的长征革命精神氛围。根据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融为一体的意思,所以可填“浑然
一体”之类的成语。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塑造下一代爱国主义情怀提供资源与场
域''一句结构混乱,应将"成为”改为“为”;
答案第7页,共10页
二是“塑造下一代爱国主义情怀''一句搭配不当,应将“塑造”改为“培养”。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结合下文”这些新技术将用来诠释长征这段中国革命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馆中的诸
多新技术都立足长征文化资源,从多重叙事角度完整串联起这段峥崂岁月,全时空、多层次
再现长征征途故事,演绎长征文化新时代的意义”,可知本段都是围绕新技术来介绍的,因
此应该把画波浪线中的“艺术馆运用全息影像等最新科技”作为长单句的主干,调整画波浪线
处第一个短句的语序,变成”即将开馆的‘地球的红飘带'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将之作
为长单句的主语。对第三个短句略加修改,将“被称为落实文化公园数字工程的创新之作”
变为定语成分修饰“全息影像等最新科技
21.①会不断用触角互相接触②每一个蚂蚁不是独立的个体③向其他蚂蚁传递外部情
况22.①比喻,将蚂蚁比喻为土粒,突出表现了蚂蚁之渺小,将蚂蚁比喻为伟大神灵的信
使,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蚂蚁能够为人们提供大自然的信息这一作用的重要;②对比,微如
土粒的蚂蚁和伟大神灵的信使形成对比,鲜明直观地表现了看似渺小的生灵身上蕴藏的伟大
力量。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前文“成群的蚂蚁”以及后文“以示友好”“而分开的蚂蚁见面时就从不用触角互
相接触”等内容可知,该处应填写“会用触角互相接触”以示友好,但后文中有“从不”二字,
所以该空应填写“会不断用触角互相接触”之类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后文“倒更像一个机器身上的一个零部件”可知,该空说明的是“每一个蚂蚊并
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整个‘机器'的一部分”,据此可以得知该空应该填写“每一个蚂蚁不是
独立的个体”之类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前文“蚂蚁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可知,后文应该说蚂蚁通过接触来向对方说明
什么事情;再依据后文“如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甚至是太阳的方位”可知,这些都是外
部的一些情况,据此可知该空应填写“向其他蚂蚁传递外部情况”之类的句子。
22.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石家庄公租房租赁合同编写指南及范本3篇
- 2024版货物订购合同
- 2024英文企业海外市场拓展与业务洽谈合同3篇
- 2025年度园林景观沙石供应与施工承包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度医药代销合同模板(医药供应链)4篇
- 2025年度商业街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场家具安装与商业空间优化承包协议4篇
- 2024版权评估合同3篇带眉脚
- 2025年度温室大棚配套设施供应与售后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承包协议4篇
- 2023年日语考试:大学日语六级真题模拟汇编(共479题)
- 皮带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ISO9001(2015版)质量体系标准讲解
- 《培训资料紧固》课件
- 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考试题
- 成品烟道安装施工方案
- 医疗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3山东春季高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202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电子版
-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教学设计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