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园艺植物病原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_第1页
园艺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园艺植物病原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_第2页
园艺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园艺植物病原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_第3页
园艺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园艺植物病原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_第4页
园艺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园艺植物病原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病害诊断

判断病害发生的原因——确定病原类型。确定病害种类——“是否”是某种病害?准确的诊断是控制植物病害的前提,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依据。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植物病害诊断

1.田间诊断病害发展变化过程症状特点病征有无虫害伤害病害植物病害诊断观察:病害分布情况调查:病害发生时间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地势、土质、肥水、农药和栽培条件等有发病中心(有传染性),有病征

推断:侵染性病害无发病中心(有传染性),无病征

推断: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害诊断

2.症状观察侵染性病害真菌病害: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锈

状物,

菌核、伞状物和小黑点等细菌病害:病斑边缘水渍状、易适明、穿孔,脓状

物,易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变色(黄化、花叶)、畸形(卷叶、缩

叶、厥叶、皱叶、萎缩、丛生、矮化、

缩顶)、生长停滞。无病症线虫病害:根结、坏死、丛生、萎蔫、枯死、

茎叶扭曲,有的有胞囊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害诊断

3.病原鉴定非侵染性病害病原鉴定化学诊断法:测定病田土壤成分与正常值比较(缺素症,盐碱害)。人工诱发法:人为提供类似发病的条件(低温,缺某种元素)。排除病因法:对病株喷洒、注射怀疑缺乏的元素。指示植物法:缺素症鉴定。植物病害诊断侵染性病害病原鉴定镜检观察与已知种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等比较确定病原名称分离培养病原菌进行人工接种证明病原

3.病原鉴定植物病害诊断4.确定病害的病原物能依据病部的病征确定病害的病原吗?非侵染性病害在病部能否检测到病菌?怎样排除腐生菌或其他杂菌的干扰找到真正的病原?植物病害诊断柯赫氏法则(Koch’sRule):1.在某种植物病害上常伴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可诱发出与原来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能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特例:专性寄生物: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锈菌等(不能人工培养)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原病毒

植物病原病毒病毒是一种不具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或脂蛋白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病原物。又称分子寄生物。1.病毒的一般性状

(1)植物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多数植物病毒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条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还有些病毒呈丝线状,柔软不定形。植物病原病毒(2)植物病毒的结构球状病毒结构杆状和线条状病毒结构植物病原病毒(3)植物病毒的成分一般核酸占5%~40%,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主导病毒的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蛋白质占60%~95%,蛋白质衣壳具有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或紫外线破坏的作用。还有水分和矿物质元素等。植物病原病毒(4)植物病毒的复制增殖病毒缺少生活细胞所具备的细胞器,不能像菌物那样具有复杂的繁殖器官,也不能像细菌那样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病毒的核酸基因组小而简单,绝大多数植物病毒都缺乏独立的酶系统,不能合成自身繁殖所必须的原料和能量,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寄主的合成系统、原料和能量,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病毒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植物病原病毒(5)植物病毒的变异植物病毒在复制增殖过程中自然突变率较高,同时X射线、γ射线、高温、亚硝酸和羟胺等均可诱发突变,引起变异,其中少数能生存下来,成为不同于原病毒的新株系。新株系可在粒体形状、蛋白质衣壳中氨基酸的成分、传播特性、致病力、寄主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发生改变,这些性状变异了的病毒增加了选育抗病毒品种和防治病毒病害的困难。植物病原病毒(6)植物病毒在活体外的稳定性钝化温度:又称失毒温度,是指病毒在植物体外某一温度处理10min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稀释终点:又称稀释限点,是指病毒在病株汁液中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限度.体外存活期:又称体外保毒期,是指在病株汁液中的病毒在室温(20℃~22℃)下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植物病原病毒2.植物病毒命名植物病毒种的标准名称,是以最先发现的病毒所侵染的寄主植物英文俗名+症状命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缩写为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缩写为CMV。属名为专用国际名称,常由典型种的寄主名称(英文或拉丁文)缩写+主要特点描述(英文或拉丁文)缩写+virus拼组而成。黄瓜花叶病毒属的学名为Cucu-mo-virus;烟草花叶病毒属为Toba-mo-virus。植物病原病毒类病毒是一类没有蛋白质外壳,仅有单链RNA的分子寄生物,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植物病原物。类病毒可以通过农具、嫁接刀具等机械接种传播。马铃薯纺锤块茎病苹果锈果病椰子死亡病柑橘裂皮病桃潜花叶病类病毒(viroid)的命名规则与病毒相似,为避免缩写名与病毒混淆,规定类病毒的缩写为Vd,如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scarskinviroid,ASSVd)。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识别

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1)根肿菌门营养体为原质团,以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形成大量散生或堆积在一起的孢子囊。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可危害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根肿病。粉痂菌属(Spongospora)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和根部引起粉痂病。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植物病原菌物(2)卵菌门有性生殖以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卵孢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卵菌门只含一个纲——卵菌纲腐霉目:孢子囊长在营养菌丝上或孢囊梗形态与菌丝无明显差别,孢囊梗无限伸长。植物病原菌物腐霉属(Pythium

)孢囊梗菌丝状,孢子囊球状或姜瓣状,成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泡囊。瓜果腐烂病多种植物猝倒病植物病原菌物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囊梗分化不显著至显著,孢子囊球、卵或梨形,成熟后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黄瓜、番茄、辣椒马铃薯、芍药等疫病柑橘脚腐病植物病原菌物霜霉目:孢囊梗从寄主气孔伸出,与菌丝区别明显,常具有特征性的各种分枝。霜霉属(Peronospora)

孢囊梗顶部对称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葱霜霉病菠菜霜霉病植物病原菌物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以后又作2~3回不对称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白菜霜霉病叶正面及背面症状植物病原菌物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囊梗单轴分枝,分枝呈直角,末端平钝。葡萄霜霉病

植物病原菌物白锈菌属(Albugo)

孢囊梗不分枝,短棍棒状,密集在寄主表皮下成栅栏状,孢囊梗顶端串生孢子囊 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植物病原菌物有性生殖以孢子囊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

无性生殖是在孢子囊中形成孢囊孢子

(3)接合菌门

植物病原菌物根霉属(Rhizopus)

菌丝发达,具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从匍匐丝上长出,与假根对生,顶端形成孢子囊,其内产生孢囊孢子。瓜果、薯类的软腐病1.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和匍匐枝

2.放大的孢子囊3~7.接合孢子的形成

植物病原菌物笄霉属(Choanephora)可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小型孢子囊,造成瓜类、茄子花腐或瓜果腐烂,如瓜、果类花腐病等。1.小型孢子囊聚生在孢囊梗顶端2.孢囊梗顶端的球状体及小梗3.小型孢子囊4.大型孢子囊5.孢子囊放大植物病原菌物(4)子囊菌门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少数裸生,多数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子囊果内。子囊果有4种类型:闭襄壳:子囊果完全封闭没有固定的孔口。子囊壳:子囊果有固定的孔口、容器状且为单层壁。子囊座:在子座内溶解形成有孔口的空腔,腔内发育成具有双囊壁的子囊,含有子囊的子座。子囊盘:子囊果呈开口的盘状或杯状、顶部平行排列子囊和侧丝形成子实层。植物病原菌物半子囊菌纲:无子囊果,子囊裸生外囊菌目:子囊以柄细胞方式形成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呈栅栏状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桃缩叶病、李囊果病植物病原菌物核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或子囊壳,子囊是单层壁的,有规则地排列于子囊果内形成子实层。白粉菌目:子囊果是闭囊壳。菌丝体外生,以吸器深入寄主组织中。植物病原菌物1.叉丝壳属(Microsphaera):栗树、榛树、栎树白粉病2.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梨树、柿树、核桃白粉病3.白粉属(Erysiphe)

:萝卜、菜豆和瓜类白粉病4.钩丝壳属(Uncinula)

:葡萄、桑树和槐树白粉病5.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瓜类、豆类和蔷薇白粉病6.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苹果、山楂白粉病植物病原菌物球壳目:子囊果是子囊壳小丛壳属(Glomerella)

子囊壳小,壁薄,多埋生于子座内瓜类、番茄、苹果、葡萄和柑橘炭疽病。

植物病原菌物黑腐皮壳属1.着生于子座组织内的子囊壳2.子囊3.子囊孢子黑腐皮壳属(Valsa)

子囊壳具长颈,成群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的子座基部苹果树、梨树腐烂病植物病原菌物内座壳属(Endothia)

子座肉质,橘黄或橘红色,子囊壳埋生子座内,有长颈穿过子座外露栗干枯病

植物病原菌物间座壳属(Diaporthe)

子座黑色,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以长颈伸出子座茄褐纹病、柑橘树脂病

植物病原菌物腔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双层壁,着生于子囊腔内。多腔菌目:每个子囊腔内含有一个子囊。痂囊腔菌属(Elsinoe)子囊座生在寄主组织内,子囊孢子具有3个横隔膜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植物病原菌物座囊菌目:每个子囊腔内含有多个子囊,子囊间无拟侧丝。球座菌属(Guignardia)

子囊座小,生于寄主表皮下,子囊孢子单细胞。葡萄黑腐病、葡萄房枯病

植物病原菌物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子囊座散生在寄主组织内,子囊孢子有隔膜瓜类蔓枯病植物病原菌物格孢腔菌目:每个子囊腔内含有多个子囊,子囊间有拟侧丝苹果、梨黑星病

黑星菌属(Venturia)

子囊座孔口周围有黑色、多隔的刚毛,子囊孢子双胞。植物病原菌物格孢腔菌属(Pleospora)子囊座球或瓶形,光滑无刚毛。子囊孢子卵圆形,多细胞,砖格状葱、蒜、辣椒黑斑病、叶枯病植物病原菌物盘菌纲:子囊果是子囊盘,囊单层壁星裂盘菌目:子囊盘在子座内发育,子座多生在植物组织内,成熟的子实层通过子座组织的裂缝外露,子囊顶端加厚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子囊孢子单细胞,周围有胶质鞘松、杉苗落针病

植物病原菌物柔膜菌目:子囊盘不在子座内发育,子座多生在植物表面,子实层成熟前即外露,子囊顶端不加厚。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核盘菌属(Sclerotinia)子囊盘盘或杯状,由菌核上产生植物病原菌物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子囊盘盘或杯状,由假菌核上产生。

苹果、梨、桃褐腐病植物病原菌物(5)担子菌门有性生殖形成担子,每个担子上一般外生4个担孢子。低等担子菌有性生殖形成的担子裸生,不产生担子果。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各种类型的子实体内,这种子实体称为担子果。锈菌目: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产生隔膜特化为担子,担子有4个细胞,每个细胞上产生1个小梗,小梗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释放时可以强力弹射。植物病原菌物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椭圆形,少数纺锤形,双胞,有长柄,浅黄至暗褐色,冬孢子柄遇水膨胀呈胶状。

a.锈孢子器b.锈孢子

c.性孢子器中d.冬孢子

苹果、梨锈病

植物病原菌物柄锈菌属(Puccinia)

: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单主或转主寄生(2)。葱、美人蕉锈病单胞锈菌属(Uromyces)

:冬孢子单细胞,有柄,深褐色,顶端较厚(3)。玫瑰、月季锈病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

:冬孢子3至多细胞,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柄基部膨大(4)。菜豆、蚕豆锈病植物病原菌物层锈菌属(Phakopsora)

:冬孢子单胞,无柄,椭圆形,在表皮下不整齐地排列成数层(5)。枣树、葡萄锈病栅锈菌属(Melampsora)

:冬孢子单细胞,无柄,棱柱形或椭圆形,在表皮下排列成整齐的一层(6)。垂柳锈病植物病原菌物木耳目:担子果裸果形,担子圆柱形,有隔.卷担菌属(Helicobasidium)担子圆桶形,常卷曲,有隔膜,小梗单面侧生.

苹果、梨、桑等紫纹羽病1.担子2.担孢子植物病原菌物(6)半知菌类许多菌物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其有性阶段,只认识其无性阶段,由于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因此把这类菌物称作半知菌。一些已知有性阶段的“半知菌”人们习惯上仍称作半知菌,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无性阶段发达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其有性阶段少见或不重要。半知菌多数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酵母类)或假菌丝。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分生孢子。植物病原菌物丝孢纲: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无孢目:不产生分生孢子小菌核属(Sclerotium)

产生菌核,菌核间无丝状体相连多种园艺植物白绢病丝核菌属(Rhizoctonia)产生菌核,菌核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丝多为近直角分枝,分枝处有缢缩多种园艺植物立枯病植物病原菌物丝孢目: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梗上或直接生于菌丝上多种园艺植物灰霉病葡萄孢属(Botrytis)分生孢子梗树状分枝,顶端明显膨大呈球状,上生许多小梗。分生孢子单胞,着生小梗上,聚生成葡萄穗状植物病原菌物粉孢属(Oidium)

分生孢子梗短小,不分枝,分生孢子单胞,串生多种园艺植物白粉病植物病原菌物青霉属(Penicillium)

分生孢子梗顶端帚状分枝,分枝顶端形成瓶状小梗,其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

柑桔绿霉病、青霉病植物病原菌物黑星孢属(Fusicladium)

分生孢子梗短,暗褐色,有明显孢痕,典型分生孢子双胞

苹果、梨黑星病植物病原菌物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轮生、对生或互生,分生孢子单胞茄子黄萎病尾孢属(Cercospora)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丛生,不分枝,有时呈屈膝状。分生孢子线、鞭或蠕虫形,多胞柿角斑病植物病原菌物链格孢属(Alternaria)分生孢子梗淡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褐色,卵圆形或倒棍棒形,有纵横隔膜,顶端常具喙状细胞梨、白菜黑斑病茄和番茄早疫病

植物病原菌物褐孢霉属(Fulvia)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黑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形状和大小变化大番茄、茄子叶霉病植物病原菌物瘤座菌目:分生孢子座垫状镰孢属(Fusarium)

分生孢子多细胞,镰刀形,一般2~5分隔。有时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瓜类枯萎病番茄枯萎病香蕉枯萎病香石竹枯萎病大丽菊枯萎病植物病原菌物腔孢纲: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多种园艺植物炭疽病黑盘孢目: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上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有时生有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弯月形植物病原菌物痂圆孢属(Sphaceloma)分生孢子梗极短,产生在子座上,分生孢子极小,单胞,无色,椭圆形盘二孢属(Marssonina)分生孢子无色,双胞,分隔处缢缩,上胞较大而圆,下胞较小而尖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苹果褐斑病植物病原菌物球壳孢目: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茎点菌属(Fhoma)分生孢子器埋生或半埋生,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小,卵形,无色,单胞柑橘黑斑病甘蓝黑胫病叶点菌属(Phyllosticta)分生孢子器埋生,有孔口。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小,单胞,无色,近卵圆形苹果斑点病凤仙花斑点病植物病原菌物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形态与茎点霉属相似,但分生孢子较大苹果和梨轮纹病拟茎点菌属(Phomopsis)

产生卵圆形和钩形两种分生孢子茄褐纹病柑橘树脂病植物病原菌物壳囊孢属(Cytospora)分生孢子器集生在子座内,分生孢子小,腊肠状梨树腐烂病苹果树腐烂病壳针孢属(Septoria)分生孢子无色,线形,多隔膜 芹菜斑枯病植物病原菌物概述

病原: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决定病害特点与性质的因素。生物性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子。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病原物: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生物性病原。植物病原物与植物细胞大小比较植物病原菌物菌物

是一类具有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和作用、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菌物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枝的菌丝体,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植物病原菌物1.菌物的形态(1)营养体

菌物的营养体是指菌物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菌物典型的营养体是细小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许多菌丝集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植物病原菌物高等菌物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低等菌物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植物病原菌物从菌丝上产生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吸器

菌物吸器的类形1.白粉菌2.霜霉菌3.白锈菌4.锈菌植物病原菌物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结构——菌核玉米纹枯病植物病原菌物菌核萌发植物病原菌物子座: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垫状、柱状、头状或棍棒状的结构等,有时可与寄主组织结合组成。子座成熟后,在其内部或上面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植物病原菌物菌丝束和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束状或绳索状结构,具有营养输导作用。菌索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有时能沿寄主根部表面或地表延伸,起蔓延和侵入作用。植物病原菌物(2)繁殖体

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菌物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菌物不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称无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1.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2.孢子囊和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4.厚垣孢子5.芽孢子6.节孢子植物病原菌物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称有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1.休眠孢子囊及其萌发释放游动孢子

2.卵孢子3.接合孢子

4.子囊孢子5.担孢子植物病原菌物2.菌物的生活史菌物的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的生活史。(1)典型生活史无性孢子一般无休眠期,对低温、高温和干燥等抵抗力弱,但其繁殖快、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大。有性孢子一般一年只产生一次,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可以渡过不良环境,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植物病原菌物(2)不完全生活史

只有无性阶段,而无有性阶段的生活史。(3)不典型生活史

在菌物整个生活史中只有无性生殖阶段,极少进行有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为主,无性孢子很少产生;或不形成任何孢子,其生活过程全由菌丝来完成。植物病原菌物在菌物生活史中,有些菌物可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孢子,这种现象称为菌物的多型性。

梨锈病1.桧柏上的冬孢子角2.冬孢子萌发3.梨叶片症状4.性孢子器及性孢子5.锈孢子器及锈孢子有些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植物病原菌物3.菌物的分类与命名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植物病原线虫

根结线虫雌成虫和卵雄虫雌虫胞囊线虫成熟雌虫体(胞囊)1.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1)形态和结构植物线虫大多数呈蠕虫状。少数是雌雄异形,雄虫为线形,雌虫幼虫期为线形,成熟后膨大呈梨形、球形或柠檬形。植物寄生线虫口腔内都有口针。植物病原线虫(2)生活史植物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植物线虫一般为两性交配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卵通常为椭圆形。幼虫有4个龄期,1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并完成第一次蜕皮,2龄幼虫从卵内孵出,开始侵染寄主,称为侵染幼虫。2龄幼虫再经过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在适宜条件下,完成一代一般只需3~4个星期,多数线虫一年可以完成多代,少数线虫一年只完成一代。植物病原线虫(3)生态特性植物寄生线虫除休眠状态的幼虫、卵和胞囊,都需要在适当的水中,或表面有水膜的土壤颗粒上正常活动和存活,或在寄主植物的活细胞和组织内寄生。线虫发育最适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45℃~50℃的热水中10min即可杀死线虫。线虫在寒冷、干燥或缺乏寄主时能以休眠或滞育的方式在植物体外长期存活,多数线虫的存活期可以达到一年以上。寄主根部的分泌物对线虫有一定的吸引力,或者能刺激线虫卵孵化。线虫一般是通过人为的传带、种苗的调运、风和灌溉水以及耕作农具的携带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植物病原线虫2.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园艺植物重要病原线虫及其所致病害特点寄生性种子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者缺乏足够的叶绿素,必须从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称之为寄生性植物,又称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植物是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半寄生植物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缺乏根系而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其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重要的寄生性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科菟丝子属

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南方菟丝子(

C.australis)田野菟丝子(C.campestris)日本菟丝子(C.japonicus)寄生性种子植物列当科列当属埃及列当(O.aegyptica)寄生性种子植物向日葵列当(O.cumana)向日葵列当花序向日葵列当寄生状态与寄主受害状寄生性种子植物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桑寄生(L.parasitica)樟寄生(L.yadoriki)

桑寄生寄生性种子植物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槲寄生(V.album)东方槲寄生(V.orientale)

槲寄生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一类细胞核DNA无核膜包裹、一般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壁:细菌、放线菌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植原体、螺原体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一般细菌的形态为球状、杆状或螺旋状。多为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m×(1~5)μm,少数是球状。大多有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为极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称为周鞭。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繁殖速率极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20~30min就可以裂殖一次。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48℃~53℃处理10min,多数细菌即死亡。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为好气性,少数为兼性厌气性,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植原体的大小、形态变化很大,一般为80~800nm,表现多型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