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现代园林积极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最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园林中的渗透入手,还原现代园林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
关键词:现代园林传统文化表达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
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一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
1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极富有地方特色、极其区域化、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
近观我们的汉族,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园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传说明朝时有一学子赶考,在佛山南郊一条河涌上乘船渡过时,被大雨淋湿而大病一场,为此许下宏愿,若中举则一定要在此修桥,免去百姓过渡不便和风雨之苦。后如其所愿,中了举人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通济桥”,该桥成为佛山八景之一。后来自明代开始,渐渐形成了“行通济”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当地民众扶老携幼,一手举着小风车,一手拿着用红纸扎的生菜,由北向南从通济桥上漫步而过,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2和谐之美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3社会人伦观
儒道学说抑或《周易》的“阴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尊。儒的“礼”,道的“无”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本价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伦观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园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这一套伦理价值之上,并与之密切相关,空间的营造需要为现实的伦理秩服务。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宗庙陵寝是一切礼制建筑的通称,在中国园林中关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万物,各类神灵,先贤哲人的各种坛、庙和陵寝,几乎都是一种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仪式性园林建筑,它们的实用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就不可逆转的形成了以威严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空间形态的主旨:一方面,皇权至上的永恒观念。如北京天坛和北京故宫。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级观念。早在商周时期天子、诸侯都已有园囿,但范围和规格等级上却又很大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庙堂建筑上也自觉地将空间形式区别于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这里边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台阁楼等都有极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鲜明的透漏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
4传统道德观
中国传统的道器观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拙政园中的批把园、玉兰堂、海棠春坞等,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自古以来,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屈原的《离骚》就以香草比喻君子,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松柏的苍劲挺拔、抗旱耐寒、常绿延年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的审美意象,“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竹为“三教”共赏之物,唐张九龄称赞它“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子清高、正直的性格为文人雅士所倾慕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化身。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花木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志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意味。
5哲学辨证观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哲学的辩证观,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动静结合的完美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就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觉———亦静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最经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体现流动的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廊。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园景组合方面,还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额作用。其体形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多迤逦曲折,与墙依偎辗转流淌。总之,廊的设置使园林空间在延续的流动性中冲破封闭与隔绝而溢向室外形成弥漫之势,令人意犹未尽,以达到景观外延的效果。
二挖掘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寻觅传统文化的足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狭小者不显拥促,狭长者不显冗长,扁阔者不显短浅。
2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3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
4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三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
1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
转化。指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原有建筑、构筑物等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在中山歧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歧江公园的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造船厂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留下了不少的造船厂房、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涂上鲜红的色彩,成为一个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的构成主义雕塑作品。
重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时会从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挖掘出场地原有的一些环境状况,设计师有时会将其重现。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借鉴。在园林设计中,对其它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的借鉴是允许的,更是普遍和常见的,首先,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更是在借鉴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行为,更多的是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艺术及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园林设计师对园林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出现了如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新的园林形式和风格。城市园林设计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借鉴,较为常见的是从一些建筑、构筑物、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中借鉴一些形式语言。
保留。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们就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房子、街道、古树、路灯等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而在园林设计时,场地中往往留有历史的一些痕迹,我们有时要依附它们来保留记忆或了解历史。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会保留场地中遗留的一些建筑物,如房屋、园林、工业厂房、牌坊、碑文、古井、桥、寺庙、雕塑、陵墓等等。如上海浦东中央绿地公园建设中,就特地保留了一座具有浓郁上海地方特色的民居,如今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陈列室。
2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意义
增加文化内涵
城市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结晶。现代的园林更是体现了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本身就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园林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能增加园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现代城市园林因为其面向大众而具有公共性,不仅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还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文明风范的重任。
四结语
城市园林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中的建筑、街道等,在自然和人文背景下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观,影响或决定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历史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源泉,城市特色的形成,无疑是一代代人继承历史和传统文化积淀的过程。从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看到了民风民俗、人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中国石化春季招聘统一初选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达标题)
- 2025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4A
- 2025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往年题考
- 2025美容院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房屋抵押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 2025国际民间贸易合作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年工程材料供应购销合同范本
- 《大学物理课件-电学部分》
- 眼视光器械学-第五章-眼底检测仪器课件
-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河豚鱼中毒(食品安全课件)
- 小鸟简笔画画法课件-小鸟画法简笔画图片
- k线图经典图解
- 对公客户信息泄露应急预案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测试卷
- 塞外山城张家口
- 13.外墙涂料工程质量样板验收表格
- 多发伤及复合伤的抢救处理流程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