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4篇)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
恨别杜甫唐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译文】:
我一别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胡骑长驱直入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便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我在江边慢慢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第,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近来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期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受,国家的困难遭受,都在这些数量词中表达出来。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春别了家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状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示意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详情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丰散在各地,只有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悲伤之情。手法含蓄奇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渴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迫心情。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渴望国家复兴,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孰有逾于此者乎?作品以充满期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诗人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2
江神子·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忙。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翻译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忙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观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解释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鉴赏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忙〞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突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久不能遗忘自己最终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受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气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独,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家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亮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心情。徐州既相逢难再,因此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纳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3
江神子·恨别
苏轼〔宋代〕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忙。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一作:寄我)
译文及解释
译文: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杏又匆忙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杏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观赏?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湖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解释: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东风:代指春天。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楚江:即泗水。
鉴赏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明月,为苏无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涯中,抒发了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涯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涯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涯感。苏无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涯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涯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思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忙〞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思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久不能遗忘自己最终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受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明句。末明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气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明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独,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明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涯情。过片“隋堤明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明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涯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难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无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难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难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涯中,唯见清亮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思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明句,即景抒情,于沉痛涯中交织着怅惘的心情。徐州既相逢难再,因此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涯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思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涯意,感情沉痛、怅惘,读涯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纳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由分别涯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涯“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宽阔,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译文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慢慢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解释
①这是诗。
②洛城: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留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留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表达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受。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详情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受,国家的困难遭受,都在这些数量词中表达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状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示意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工钱垫付与劳动保障政策执行协议范本2篇
- 2025版国际能源合作习协议书3篇
- 2025版小麦种子进出口贸易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屋买卖绿色环保协议3篇
- 2025-2030全球一次性使用2D储液袋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湿式无线远传智能水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秋季江苏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卷2(解析版)
- 2024年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2025版新能源汽车租赁与保险代理服务合同3篇
- 《汽车车身电器维修工作页》学习任务3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的检修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北师大版
- YY/T 1496-2016红光治疗设备
- 郑州小吃详细地点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
-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第3版-课件12
- 2023年最新的校长给教师春节祝福语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