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音乐欣赏上目录下全套PPT课件目录第一单元音乐欣赏方法第一节认识乐谱第二节音乐的主要属性第三节音乐欣赏的步骤第四节音乐欣赏的准备第二单

音乐的构成要素第一节音区第二节力度第三节节奏第四节旋律第五节音色第六节调式和调性第七节和声上目录下目录第三章乐队中的各种乐器第一节西洋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第二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第三节电声乐队的各种乐器

第四章音乐的体裁第一节声乐体裁第二节器乐体裁第三节中国民间音乐体裁

·Ⅱ·第五章音乐的种类和主题第一节音乐的种类第二节音乐的主题上目录下目录

第六章西方音乐名家名作欣赏第一节巴罗克时期第二节古典主义时期第三节浪漫主义时期第四节民族乐派第五节20世纪音乐

第七章中国音乐名家名曲欣赏第一节中国音乐史上的代表作家第二节优秀曲目选参考文献上目录下第一章音乐欣赏方法第一节认识乐谱第二节音乐的主要属性第三节音乐欣赏的步骤第四节音乐欣赏的准备上目录下1.了解乐谱的几个类型。2.掌握音乐的主要属性。3.掌握音乐欣赏的步骤和准备。

作为本书的开篇,我们想告诉读者朋友,欣赏音乐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欣赏音乐过程中,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感情经历都有所不同。同样的作品,有的人听了无动于衷,充耳不闻;而有的人听了却激情万分,遐想万千。所以听音乐也可以不必非得“听懂”它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音乐,或者仅仅凭借听觉来感知音乐的美。这一章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和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学会一些乐理知识可以使我们今后欣赏乐曲更加顺利,进而提高我们欣赏音乐的水平。本章导读上目录下学习目标认识乐谱第一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像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了不同的记谱方法。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留传下来。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从小爱好音乐,勤于学习,既能唱又能演奏,对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他能奏“十番鼓”、“十番锣鼓”,又掌握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和一些优秀的民间唱腔,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受尽了折磨,刚刚解放就病故了,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损失,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所以,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一、什么是乐谱上目录下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

——罗曼·罗兰上目录下二、乐谱的分类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9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敦煌卷子谱》,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这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此外,还有目前仍广为应用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简谱1=D4/4上目录下五线谱锣鼓谱古琴谱上目录下工尺谱上目录下“简谱‘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人高,哪个人低,而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眼望去很容易辨认。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我们国家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也都采用五线谱,连民族音乐领域也逐渐过渡到五线谱上来与国际接轨。在音乐的领域里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拿起同一张五线谱,大家唱出的都是同一个调子。可以说,五线谱是无国界的,是音乐中的“世界语”。下面提供两条简谱和五线谱的转化的谱例:谱例1维奥蒂廿二协奏曲——选自[意]维奥蒂G.B.Viotti上目录下维奥蒂廿二协奏曲——选自[意]维奥蒂(译简谱)谱例2丹克拉第二变奏——选自[法]丹克拉Dancla丹克拉第二变奏——选自[法]丹克拉(译简谱)上目录下音乐的主要属性第二节音乐作为一种信息,其主要属性有谐趣性、语义性和表情性。1.音乐的谐趣性音乐的谐趣性是指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给予人们高尚的趣味性功能。这种谐趣性可以使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愉悦身心的享受,使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这也是为什么音乐会如此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中国民间器乐曲《顶嘴》用活泼诙谐的曲调和特殊的演奏技巧表现了农民们憨厚而风趣的性格,音乐的谐趣性很强;雅尼卫城音乐会中两把小提琴的竞奏,点燃了所有观众的兴奋火焰。再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等虽然并没有文学性的标题,但是也能使人从中感知到那种神圣而崇高的美;甚至于像帕格尼尼的《无穷动》、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等这样机械的律动的乐曲也充满了生动的谐趣性信息。

2.音乐的语义性

前面我们虽然说过,音乐不善于表达文学意义和描写具体的事件,但这并不妨碍许多音乐用音乐特有的方式模糊地、粗线条地表示出情节、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方面的信息,这就是音乐的语义性功能。无可否认的音乐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政治宣传的作用大多是通过语上目录下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可夫斯基

义性信息实现的。此时,音乐的题目、注解、歌词、介绍给人心理上先入为主的指引,音乐中人们比较熟识的曲调也会给人暧昧的提示。柴科夫斯基的《1812庄严序曲》是为1812年被战火损毁的莫斯科大教堂的重建而写,叙说了1812年俄罗斯人民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胜利。除了题目给予人们的提示外,乐曲中采用了若干令人熟悉的旋律来塑造形象。乐曲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六声部奏出的古老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和平而安宁的生活:上目录下谱例3法国号演奏的《马赛曲》则作为拿破仑带领的法国军队的形象:上目录下谱例4乐曲结束时,原来用旧沙皇的国歌庆祝俄罗斯人民的胜利,后由格拉祖诺夫建议改用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3.音乐的表情性音乐的表情性是指音乐表达感情的审美功能,这是音乐最擅长的一个方面。我国古代理论就认为音乐起因于人类表达感情的需要,《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可以表达人的喜悦、愤怒、哀怨、欢乐等各种情绪,而且感情的表现有时还非常丰富和细腻。如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就是用柔和而连绵不断的低回高转的曲调,表现出倾诉不完的郁闷和愁绪的。音乐欣赏的步骤第三节上目录下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音乐之美有两个方面,即形式美和内容美,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往往都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因此,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作品的欣赏一样,可以分三个阶段。

1.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是知觉的欣赏,是对音乐的谐趣性的认识。音乐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呢?就是音乐中大量的谐趣性因素使人一听就被深深地吸引,觉得它动听、优美,能引起我们感官的快感。这其中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它的旋律和节奏,因为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中最表层的要素,可以模唱、便于记忆。2.对音乐情感的欣赏音乐中最抽象的东西是为无法言表的情感而服务的。当音乐的旋律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当节奏由缓到急或由急到缓,当力度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时,我们的感情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不断地起伏。音乐在表达情感时与别的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诗、散文要写悲痛,可以明明白白写出“悲”字,而音乐却无法明确标明,音乐在写悲时要引人入悲。每个人的感情经历和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同一首曲子对于每个人来说虽然喜怒哀乐不会听错,但其中的细微处却是各有滋味在心头。3.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一方面借助于资料,对音乐的语义性因素进行一番了解和研究,诸如标题、歌词、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乐曲创作的初衷等;另一方面,在获得一些必要的音乐理论常识后,对音乐的结构、旋律的发展、和声、配器等方面作详尽地分析,以达到对音乐全面深入的理解。通常这个阶段是最难突破的一关,需要听众动很多脑子。

音乐的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的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上目录下比如,我们第一次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只是觉得它的旋律优美好听,乐队的气势庞大,音响宏亮而柔美,好像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多听几遍,甚至能哼唱几句。那么这就是官能欣赏,是使听觉器官愉悦满足的欣赏,如果我们不想动很多脑筋,作一位这样的欣赏者也无可厚非。如果在欣赏时,能联系到对爱情的体验,全身心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取得共鸣,陶醉于其中,这就是情感的欣赏。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音乐的知识,能够清楚地听辨出乐曲的民族民间特征、每个主题及其发展、乐曲的结构等,能分析出音乐是如何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的,在这样的层次上理解音乐,是对音乐的全面的欣赏。当然,欣赏音乐的这几个层次应该是互为影响的,理性的欣赏也离不开感官和情感的欣赏。音乐家所写所奏的音乐怎样才能变成我们脑海里的形象呢?音乐家的情思如何才能与我们的情思连接在一起?看来在音乐家和听众之间需要一座桥梁,一次想象、联想和感情体验,这些是音乐欣赏中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纽带。想象、联想和感情体验实际上就是听众再一次地感受音乐家感受到的东西。那么,是否每个人都有这些能力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音乐里有一段军号式的旋律,我们就仿佛看到一群战士勇敢地向敌人冲去的形象。想象,是由音乐的形式美或音乐的情绪引起听者感情共鸣的自由视觉幻象;联想,是由描绘景物、人物、动物的音乐所引起的视觉幻觉;感情体验,则是由音乐的感情唤起了在欣赏者的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的现象。

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说:“音乐陪伴着我们的灵魂,和我们一起度过生活的各个阶段,和我们同悲共欢,同甘共苦。音乐在我们欢乐的日子里像一位天使,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又像一位怜悯的亲人。”上目录下下面举例分述之。(1)大自然中某些特殊的音响能代表特定的事物形象,在音乐中加以近似的模拟,就能唤起欣赏者的联想。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引子部分,用长笛的忽高忽低的跳音,模拟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惟妙惟肖的景色。(2)运用声音与人的感觉之间的通感引起的联想。比如,在安静的音乐气氛里,某些乐器在高音区奏出断断续续的声音,使我们感觉到像是黑暗中很多亮光的闪烁。如科罗菲《大峡谷》第二乐章“如画的沙漠”,还有舞剧《鱼美人》中有一段“水草舞”,作曲家运用音高不断的波浪式变化,来类比水草在水中缓缓舞动的形象,唤起欣赏者的联想。(3)在非标题音乐中,一般不对客观现实做逼真的模仿、描绘和暗示。欣赏者必须把通过音乐音响所感受到的情绪和意境与自己平生所经历的感情体验对照起来,引起丰富的想象和感情的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不幸的琵琶女用音乐倾诉自己的痛苦,使座下欣赏者“皆掩泣”,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被激发的反应也不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管子独奏《江河水》以凄苦悲切、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穷人的苦难,这种音乐最能引起穷人的强烈的感情共鸣。(4)由于音乐与文学、戏剧题材内容的联系,有些标题音乐带有一定的情节性。欣赏时,应以乐曲的标题、说明、歌词及文学、戏剧的内容为根据,不要用想象力去胡乱猜想。同时,也要注重音乐的特性,不能将音乐内容与文学内容机械地、简单地“对号入座”。音乐表现人物事件的手段与文学戏剧是完全不一样的。瞿小松的《雾》写蔡文姬从异邦归汉的故事,整个音乐怨气冲天,用艺术手法唤出“归”、“去”的声音,其音乐形象表现的是人和命运、人和生活的关系,叙事的方法是特殊的,音乐化的。音乐欣赏的准备第四节在音乐欣赏之前,对以下有关材料作一些了解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更好地、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1.作者和作者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比如,贝多芬的第三和第五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爱格蒙特》序曲等英雄性格的作品,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中产生的,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肖邦成熟时期的钢琴作品(练习曲、前奏曲、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反映了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以后,他对波兰局势的悲愤、焦虑和对苦难祖国的深切怀念。2.作者的创作个性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创作个性各不相同,作品的风格也大不一样。《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而《未完成交响曲》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和风格也是在变化和发展的。同样是舒伯特的作品,从悲怆凄恻的《未完成交响曲》到器宇轩昂、气势豪迈的《第九交响曲》(C大调),标志着作者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的转变。一、欣赏音乐前的准备和掌握的知识上目录下

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

——拉赫曼尼诺夫上目录下3.民族特征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征。有些作品概括地体现了民族音乐语言的某些特点,另一些作品则和具体的民族民间音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4.作品的标题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标题是指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曲说明”,但有时也可以是一个题目。欣赏标题音乐,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内容。二、怎样欣赏音乐作品长久以来,人们的思维被导入一种误区:人们竭力试图通过有关乐曲的创作背景,尤其是有关作曲家的天花乱坠的故事(特别是爱情故事),来解释音乐,去理解音乐。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音乐究竟有没有内容?音乐真是那样难懂吗?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人们听不出音乐中所表现的内容,其原因主要是音乐本身不是一种善于表达具体事物的艺术。从艺术所依赖的媒介来看,文学用语言文字来架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美术则用颜色和线条给人视觉的感受;而音乐呢,它与听众之间的媒介是声音,它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而声音恰恰使音乐在表现情节和视觉形象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音乐中的音响既不能表现视觉形象,又不能像我们的语言一样表达特定的含义,它不是语言符号。我们说bB大调给人火红的颜色的联想时,是因为大多数铜管乐器是bB调乐器,如若没有这个因素,bB大调就不会让人产生红色的联

上目录下想。当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时,可能会有特定的意思,比如,《马赛曲》代表着法国的形象;《东方红》代表着毛泽东的形象;《义勇军进行曲》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等,都与当初此音乐结合着的歌词含义有关。假如歌词不是这样的意思的话,那么上述曲调可能在今天会表达完全不同的形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在表现世上万物的时候,只是模模糊糊、非常抽象地去描写,而不可能极其具体。因而有人说音乐是“最艺术的艺术”,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音乐以非形象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但是并不影响它用模糊的、粗线条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世界。音乐作品中并不乏描写暴风雨、鸟鸣、动物、月色、光明与黑暗等形象的成功作品。比如,普罗柯菲耶夫《彼得与狼》中鸟、猫、狼、鸭子以及彼得和老爷爷的形象,并不模拟其声音,但能感觉到人物的动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更多的时候并不着重于描写,而是表现作曲家内心对现实的深刻感受,从而取得听众的共鸣和认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来起到与作曲家的沟通。所以,音乐中的描写是为了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以暗示音乐所表现的特定内容。而对现实事物的模拟、描写不是音乐的特长,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中运用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来模仿刀光剑影、人马厮杀所起到的是烘托气氛和推动情绪发展的作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段。无论是标题音乐作品还是非标题音乐作品,音乐的描写功能是有限的,音乐严格地说是一种不善于描写的艺术门类。另外,不同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文学含量和艺术含量是不等的,文学含量高并不等于艺术含量高,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成正比。有些音乐尤其是非标题音乐作品,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可能是一种情绪,也可能就是一种美的形式。比上目录下如,克莱门蒂的《小奏鸣曲》,巴赫的前奏曲、创意曲、赋格等,可能只是以作曲技能或演奏技能的训练为目的而写的,但其艺术含量是很高的。一首《悔恨的泪》告诉了人们很多事情,但是它的艺术含量却不很高。当然,音乐的体裁并不决定艺术质量,我们宁愿听一首写得很好的歌曲,也不愿听一首写得很差的交响曲。如果音乐家想打动别人,他必须懂得纯粹用音响及其组合,不借助文字,能将其表达得听起来宛如一篇真正的演说。

——德国音乐理论家马泰松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欣赏音乐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欣赏音乐过程中,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感情经历都有所不同。同样的作品,有的人听了无动于衷,充耳不闻;而有的人听了却激情万分,遐想万千。所以听音乐也可以不必非得“听懂”它所表现的内容,完全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音乐,或者仅仅凭借听觉来感知音乐的美。如果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东西,可以说出来,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对我表达的思想是不能用文字来说明的。这不是因为音乐太不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于是,我发现每当我用文字来表达音乐的思想时,我感到有些好像是说对了,但同时又感到全部都说得不令人满意……”。我们理应认识到,用概念性、视觉性的内容来欣赏音乐,并不是一种最好的音乐欣赏方式。每个人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阶段性,也是我们必须理解的一件事情。不去刻意听辨音乐中文学性、图解性的内容,并不意味着音乐作品完全不能表现文学性的内容,相反音乐史上表现文学性内容的作品所占比重非常高,,欣赏者应注意的是要按照音乐的而上目录下不是文学的欣赏方法去欣赏。同时要加强对音乐作品各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学习有关诸如主题、曲式、节奏节拍、体裁与题材等音乐知识,提高耳朵对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美。同时,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创作个性,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也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音乐。所以,欣赏音乐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如果你很受某个音乐作品的吸引,被音乐的美所感动,那么不“懂”也罢;但是,听音乐前如果了解了许多必要的知识,那么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就会更深。在认识了乐谱、了解了音乐的主要属性、掌握了音乐欣赏的步骤与准备之后,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欣赏一段令人心醉的乐曲呢?那么,请用本章所讲的音乐欣赏方法,去欣赏一段你所“喜欢”的曲子吧!但是,别忘了用心去聆听,去感受自己的音乐。本章小结拓展阅读上目录下20世纪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与中国交响乐团简介1.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德国)

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1817年开始,著名作曲家韦伯担任指挥。之后,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指挥、排演,创造了乐团的辉煌历史。该团最擅长歌剧演奏,所演奏的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具有德国古老音乐的传统色彩。

2.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俄罗斯)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是俄国历史上最悠久、实力最强的管弦乐团。乐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圣彼得堡宫廷乐团,20世纪开始举行公开演出。1917年,著名指挥家谢尔盖·库赛维斯基担任指挥,曾以“国立爱乐管弦乐团”为名。1938年,前苏联著名指挥家姆拉文斯基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长达40多年,乐团声誉渐高,进入黄金时代。乐团的演奏风格显示了俄国式洗练的特色,最擅长演奏本民族音乐家如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

3.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奥地利)

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象征,其历史可追溯至1842年。从1860年起,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声誉渐起。其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先后执棒,指挥该团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姆、卡拉扬、慕蒂、伯恩斯坦、马泽尔等当代著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为客串指挥(该乐团不设常任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的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弦乐音色华丽优美。上目录下4.纽约爱乐管弦乐团(美国)纽约爱乐管弦乐团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由希尔创立于1842年。1922年,门格尔贝格接任首席指挥,该团迅速发展。1928年,与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1928—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执棒指挥。1978年起,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乐团共有团员106名,每年要演奏52周,其中有23周举办定期演奏会,演出场次约为190次。

5.波士顿交响乐团(美国)乐团创立于1881年,由亨谢尔任指挥。从创立至1918年,历任指挥都是清一色的德国指挥家。1919年,法国作曲家拉波接任指挥。1924年俄国著名指挥家谢尔盖·库赛维斯基就任音乐监督,乐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72年后,美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和英国指挥家戴维斯这两位著名人物先后执棒,乐团再度重振威风。波士顿交响乐团最具贵族气息,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6.柏林爱乐管弦乐团(德国)

乐团成立于1882年,著名指挥家尼基什曾任该团指挥达27年之久,为乐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之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之一。1954年,福特万格勒担任该团指挥。1955年后由卡拉扬接任终身常任指挥,该团进入卡拉扬时代。比较而言,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历史较短,但担任该团指挥职务的大多是最伟大的指挥家,使得乐团是当今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各交响乐团之冠。

7.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是1894年以布拉格国民剧院管弦乐团为中心组建的,两年后在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指挥下第一次举行演奏会。1918年,著名指挥家陶利希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该团成为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首屈一指的乐团。1950年,安杰尔开始执棒,该团终于拥有了世界性的实力与声誉。该团演奏的曲目十分广泛,尤其在演奏本民族的作品时情韵特别优美,其中以德沃夏克的音乐为其最高成就。8.费城管弦乐团(美国)乐团创立于1900年,首任指挥是谢尔。1921年,斯托科夫斯基就任该团第三任音乐监督,年轻的乐团很快成为全美的“三大乐团”之一。1938年,奥曼蒂接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任职竟达41年之久。现由当代著名指挥家穆蒂担任常任指挥。乐团共有105名团员,每年工作52周,大约举行190多场音乐会。该团在美国冠盖群雄,拥有著名的演奏家,以辉煌的音响和多彩的音色被誉为“费城音响”,堪称为“20世纪世界性的超级交响乐团”。

9.多伦多交响乐团(加拿大)

乐团创建于1908年。1923年,克尼兹担任该团的首席指挥。1931年,马克米兰(功劳卓著,曾被英国皇室封为爵士)就任音乐监督,乐团有了长足的进展。1936年,著名指挥家朱斯金特接棒。1965年,小泽征尔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该团终于确立了世界第一流的地位。

10.日本广播(NHK)交响乐团乐团于1926年以近卫秀为中心而组建,称做“新交响乐团”。1935年,近卫担任常任指挥。后改称“日本交响乐团”,由尾高尚忠和山田雄一任指挥。1951年隶属于日本广播协会(NHK)。乐团共128名团员,每年平均演出140场左右(其中定期音乐会60场)。

11.上海交响乐团(中国)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其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成立于1879年。1922年,乐队改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被誉为“远东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黄贻钧、陆洪恩、陈传熙、曹鹏、陈燮阳、侯润宇等先后任乐团指挥。1984年12月,指挥家陈燮阳担任乐团团长。12.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1956年7月由中央歌舞团管弦乐队、合唱队组建的中央乐团成立。李德伦、韩中杰任交响乐队指挥。

1996年,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重新组建,更名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陈佐煌。中国交响乐团对原来乐团的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公开招聘,严格考评,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现任团长关峡、荣誉指挥汤沐海、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

13.中国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于2000年5月25日成立,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乐团以推动中国的交响乐事业为使命,确立了“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发展目标。2000年12月16日,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的指挥下,与钢琴大师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合作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演音乐会。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中国爱乐乐团举行了第一个音乐季,演出了当代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马勒的《大地之歌》、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及乐团首次委约创作的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的首演等作品。2002年10月,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八百余名中外音乐家一道,完成了马勒《第八“千人”交响乐》的中国首演。2002—2003音乐季上演了“不朽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2003—2004音乐季中,乐团完成了跨越三个音乐季的庞大音乐工程——马勒的全部交响曲。系列专场音乐会纪念伟大作曲家德沃夏克逝世一百周年。2003年9月,余隆率团出访欧洲,在著名的巴黎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等地举行了成功的演出。巴黎的《费加罗报》和维也纳的《信使报》等媒体认为,中国爱乐乐团对潘德列茨基《第四交响曲》和马勒《大地之歌》的表现代表了中国音乐家在交响音乐演奏领域所达到的崭新水准。中国爱乐乐团与国内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成功合作,乐团已跻身于亚洲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列。第二章音乐的构成要素◆音区◆音色◆力度◆调试和调性◆节奏◆和声◆旋律本单元主要介绍音乐的几种构成要素,共分音区、力度、节奏、旋律、音色、调式和调性、和声七个小节,这些要素或者说表现手法是支撑起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几个部分。音乐美学家们认为:“占有首要地位的是没有枯竭,也永远不会枯竭的旋律,它是音乐美的基本形象。和声带来了千姿百态的变化,它不断提供新颖的基础。节奏使二者的结合生动活泼,这是音乐的命脉,为多样化的音乐添上了色彩的魅力。”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些表现手法在音乐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能辨别出彼此的不同,这是以后欣赏音乐的重要知识,所以要融汇于心。单元导读1.熟练掌握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2.了解各个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学习目标第一节音区音区(register)即音的高低范围。它虽然有约定俗成的概念,但没有非常严格、确切的界限,所谓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是相对而言。对于各种乐器和各种人声的音区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钢琴上的中央C,即整个键盘中间的C音,对于小提琴来说,是低音区,可是对于倍大提琴来说,它就是高音区了;同样,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高音的中低音区,等等。我们这里所谈论的音区是以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或一个完整的合唱队为范畴的,它的概念是广义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件乐器或某一种人声。标准音和中央C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音的标准高度,历代不尽相同。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第一国际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国际间有了统一的音高标准,为理论研究、乐器制作、文化交流带来诸多方便。每秒振动约261次的C音在乐音体系中叫中央C,它位于基本音级首位。音区是音乐写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段,不同的音区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情、模仿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音,同时,作品中音区的变化还会带来新鲜的意趣。通常来讲,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明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深沉之感(请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要素都不可能孤立地使用,它们在和其他要素结合时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效果)。当模仿隆隆雷声时,作曲家常常会使用低音区的定音鼓;当模仿云雀的婉转歌喉的时候,会选用高音区的木管乐器;当表现安详沉思的时候,往往会利用大提琴那凝重深沉的音区;而当表现飘逸神思的时候,可能会让小提琴声部在高音区轻柔地歌唱。在一部作品中,作曲家不会只使用同一个音区,他们会利用音区的对比来造成新鲜感和情绪上的推进、变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英国作曲家阿诺尔德(M.H.Arnold)的《四首苏格兰舞曲》中的第二首,它的素材十分简洁,只用了一条活泼跳跃的旋律,但通过运用音区(还包括音色以及节奏)的变化,使音乐显得妙趣横生。谱例1阿诺尔德《四首苏格兰舞曲》第二首在这首乐曲中,第一段是乐队中音区较低的大管和在低音区吹奏的单簧管;第二段是音区略高的长笛,但它是长笛本身的中低音区,与此同时,伴奏的乐器采用不同于主旋律的音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三段里,作曲家再次换了一个音区(也换了一个调),比刚才还要高些,这是小提琴组的声音,但第二个句子就又换成了低音区的大提琴;第四段是音区更高的小提琴组以及小号;第五段是在中音区的木管组和弦乐拨弦;第六段速度变慢,低音区的大管再次成为主角;第七段是中音区的单簧管。音区是音乐写作中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的变化会带给听者新鲜的意趣和生动、丰富的联想。第二节力度力度(dynamics)是音响强弱的程度。它和音区一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物理学中的分贝单位标准来衡量。力度标记通常采用意大利语的音乐术语。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从最弱到最强的,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piano,是弱的意思,缩写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个p,那就是极弱极弱。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是全力以赴的。他轮番地经历了相信、怀疑、热心、绝望、欣喜和痛苦的过程。

——比才forte,是强的意思,缩写为f,f越多就越强,假如乐谱上标有五个f,那就是相当强,演奏者必须竭尽全力地演奏。除了这些记号以外,还有很像是数学中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渐强和渐弱记号,以及突强突弱记号等。下列表格中是最常用的力度记号:类别写法原语意义固定的强弱记号pppianissimo很弱ppiano弱mpmezzo-piano中弱mfmezzo-forte中强fforte强fffortssimo很强变化的强弱记号Cresc或<Crescendo渐强decresc或>decrecendo渐弱类别写法原语意义dim或>diminuendo渐弱SmorSmorendo渐慢渐消失morendomorendo渐消失更换强弱fpforte-piano强后变弱piuffpiuforte较强menofmenoforte强度较差Sub.pSunbitopiano突然较弱rfrinforzando强烈地渐强特别加强Sf或SfzSforzando个别音加强ac/A>accento重音需要说明的是,在音乐中力度的变化是非常细致而复杂的,繁琐地把一切细微的力度变化都标记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每个演奏家都会在作曲家的提示下,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出具体细致的力度变化。力度变化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并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越缓和、委婉。如表现万众欢腾,胜利凯旋,要大型乐队全奏(全奏是指整个乐队都演奏,音区从低到高都包括在内),而鸟语花香、花前月下,当然就不会使用很强的力度了。这里还要强调一下,音乐要素的互相配合会造成丰富多样的效果,因此有时候弱的力度不一定柔和委婉,它也可能是令人紧张的。以挪威作曲家格里格(Grieg)的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中的《在山大王的宫中》为例进一步分析。剧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是一个浪荡子,在村子里干了许多坏事,被大家痛恨,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外面闯荡。一次,他来到了山大王的宫中,引出来了许多大小妖怪,冲着他喊叫,把他吓得魂不附体。作曲家为这个场景写了一段十分有趣的音乐,起初的力度很弱,逐渐加强,直到非常响亮,成功地描绘了越来越多的妖怪以及他们越来越疯狂的舞蹈。全曲只有一个旋律素材,但通过力度、音区和节奏、音色的变化,获得了极其生动的表现效果。谱例2格里格《培尔·金特》中的《在山大王的宫中》主题旋律

对力度这个要素的运用,作曲家们都非常精心,所以演奏者和演唱者也都要十分注意把各种力度层次表现出来。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初学乐器者在力度运用上要么是能力有限,控制不了乐器的力度,要么就是对乐谱上的力度标记视而不见,以为只有音符才是音乐,结果演奏得毫无趣味可言。人们通常说的“缺乏乐感”就是指演奏上缺少力度变化和丰富的力度层次。通过力度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愤怒呼号、急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敢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幸福等内心的微妙感受,还可以表达空谷回声、黄昏钟鸣、高山流水、小溪潺潺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甚至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总之,力度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它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第三节节奏节奏(rhythm)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音乐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宽泛的,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说是音乐的“进行”,这个概念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一、节拍节拍(metre)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比如,每隔一个弱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是一种节拍,而每当有两个弱拍或有三个弱拍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节拍,它运用了小节线和拍子号标记出来,看起来很具体。在有强有弱,一定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着一定的长短次序,由小节线划分,反复的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这就是节拍的作用。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

——勃拉姆斯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1.拍子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作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图示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像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1/60,也就是一秒,(半拍为1/2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四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四分之一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1个四分音符,有2个八分音符,有4个十六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二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1)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二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二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拍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2)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三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出现,每小节重复出现,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这就是3/4拍。这种节奏很适合旋转,因此常常用在圆舞曲(华尔兹)里。像大家熟悉的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他的作品有大部分是三拍子的。(3)4/4拍,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四拍,叫做4/4拍,在4/4拍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为次强拍,第四拍又是弱拍。(4)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这样在每小节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强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两个弱拍,这样每小节六拍,反复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单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种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种音符作为单位拍。比较常用的做单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长短音符交替进行。2.单拍子和复拍子(1)单拍子,是指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强拍,而后面有固定的一个弱拍、两个弱拍或者几个弱拍,但从头到尾都是很规律的,每小节反复重复,这种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比如每小节有两拍,或者有三拍的这种拍子,都叫单拍子。(2)复拍子,是指在一小节之内,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强拍,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叫做复拍子。但是这种强拍在力度上是有区别的,在这中复拍子中一般第二个出现的强拍叫做次强拍。因为是次强拍,因此在力度上要区别于第一拍,要比第一个强拍弱一些。3.混合拍子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所谓不同类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现在同一小节内,叫做混合拍子。这种拍子是每小节由强弱等数交替和强弱不等数交替出现,也就是相同单位拍,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比如2/4+3/4=5/4拍,那么这个5/4拍就是混合拍子。谱例3还有一种组合方法是反过来,3/4+2/4=5/4拍。谱例44.特殊拍子这里介绍一些平常用得很少的特殊拍子,这些拍子一般在戏曲音乐里用得多一些,比如一拍子和散拍子,还有变拍子。(1)一拍子,看名称就知道,每小节只有一拍,也就是说在一拍子的节奏里,每小节只有强拍,是有板无眼的拍子,比如京戏里的垛板、河北梆子里的快板和流水板,大都采用这种节奏,为的是突出音乐语言的力度,并有一种紧迫感。比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扮土匪上山捣座山雕匪剿中一段唱腔“穿林海”就用了大段的1/4拍子,来表现杨子英剿匪的急切心情。(2)散拍子,一般也是用于民间戏曲,乐曲里运用的通常叫做“散板”,这种拍子无板又无眼,而是由演员来确定,演员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情绪的需要自由的掌握速度的快慢和声值的长短,可以起到抒情的作用。散拍子往往用虚线来代替小节线,这样表示可以灵活、自由一些,另外还常用到一个符号“艹”,这也是散板的标号,有了这个符号就不用分小节,只把音符、表情、记号标出就可以,由演员或者演奏员自由的掌握。(3)变拍子,由于作品的需要,有时固定的拍子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节奏,一种速度,这时候需要变换拍子(往往是因为情绪或是歌词的需要),这种变换我们称其为“变拍子”。在变换拍子的时候,一定要标清拍子号,否则,后面的拍子与前面标的拍子号不一致就不对了。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作曲家根据音乐的性质而定的,有的作品抒情些,有的作品是歌唱性的,还有紧张的、行进的、活泼的、跳跃的等等,达到这个目的,作曲家都要在每一部作品上首先规定一个快慢的“时间表”,这就是“速度”。准确的速度才能有准确表达的基础,这种在音乐作品中规定的快与慢,就叫“速度”。“速度”是与音乐作品中作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音符时值长,拍子就慢一些;音符时值短,拍子就快一些。每一个音乐作品都不一样,而拍子也是千变万化的,为了准确的表达作曲家对音乐作品的要求,因此在每一部作品的开头都会标明情绪、标明速度(一般是用音乐术语标明的),另外还要标明每分钟有多少拍,这样就明确的表示了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只要完全按着这些要求去作,至少在速度上、在情绪上是正确无误的。音乐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二、速度慢速类:Large广板Grave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Lento慢板Adagio柔板中速类:Andante行板Andantino小行板Moderato中板快速类:Allegretto小快板Allegro快板Allgeromolto很快的快板Vivace活泼的、轻快的Presto急板Prestissimo最急板除了这些术语以外,还有时采用比较精确的标记,比如=88,意思是一分钟演奏88个一拍,=88,则是一分钟演奏88个二分音符。在音乐专用的节拍器上可以看到这些的速率,可以想象,这样的标记对指挥家和演奏家的指令就比较确切了。还有些作曲家对速度的控制非常严格,他会给演奏者规定具体的演奏时间,比如在乐谱上标明“本乐章演奏8′55″字样”。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般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一般来说,快的节奏令人兴奋或紧张,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的感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与节奏相配合的其他要素,如音区、力度以及音色等。在影视配乐中,作曲家常常要使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相配合,以渲染气氛,但他们常常会用“反衬”手法,如画面特别紧张、镜头剪接非常迅速的时候,音乐却是慢速的,这种时候往往会产生十分有效的结果,这就是令观赏者更加紧张,或者是加大了空间感。比如,在描写越南战争的电影《野战排》中,有一组镜头相当激烈,飞机在天上连续地向地面扔炸弹,大地一片火海,许多人在挣扎、流血,而音乐却用了美国作曲家巴伯(Barber)的一首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速度很慢,节奏气息宽广,旋律是长线条的,其效果惊人地好,观影者在眼前出现一片灾难画面的时候,不仅仅是被血肉横飞的场面震惊,的场面谱例5巴伯为弦乐队而作的《柔板》准确的标志就是前面所说的,标明一分钟里唱多少个几分音符,比如:=56,这个记号告诉我们,每一分钟唱56个四分音符,就是说明,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唱56拍,再比如:=72这是说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要唱72拍。这就很具体的表明了作曲家对作品在速度上的要求。为了有准确的速度,人们发明了“节拍机”,在节拍机上,标有各种速度。并有只指针像钟表一样发出滴达声来提示速度的快与慢。这是很科学的,目前国际上广泛的使用这种机器,从儿童学琴、音乐家练琴到大乐队排练,都离不开“节拍机”。震惊,而更多地是从宏观的角度、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进行思索,由此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和平的渴望。第四节旋律旋律(melody)也称作曲调,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与其他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自然也就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可以说,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它是可以由我们哼唱出来的,而其他要素如单纯的音区、力度、节奏,离开了旋律,简直就无法独立存在,所以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不过,在有些音乐中,旋律并不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20世纪的一些新颖独特的作品,是以音色为主要的构成因素,而非洲的鼓乐则主要是由各种节奏组合而成的。旋律和我们的日常语言关系十分密切。最早的音乐,它们旋律的曲折变化,是依附于语言本身的,可以说,它就是将语言中的音高加以夸张得来的。比如,我们中国人的吟诗就是将诗句用较为音乐化的调子朗读出来,西方古老的圣咏也是这样。后来渐渐地有了不依附于语言的音乐旋律,但如果仔细想想,这些形态各异的旋律仍然和语言有着深层的关系。比如,曲折婉转的旋律,有如亲切的谈话;短促有力的旋律,很像是命令或惊叹的口气;下行的旋律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叹气声,它往往用来表现哀伤的哭泣或沉重的叹息。正因为旋律具有情感色彩,它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作曲家就利用这一特征,来写作表现各种各样情绪的旋律。比如,贝多芬(Beethoven)第五交响曲末乐章的开始部分:

我在旋律上花费很多功夫。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开始,而是把它继续下去,发展成圆满的艺术形象。

——R.施特劳斯谱例6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末乐章主题它的旋律是有主和弦分解而成的号角音调,棱角分明,具有英雄气概。这种旋律特性是贝多芬的一个鲜明的标志,是他的个性语言。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在旋律中的表现是很鲜明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又有不同的旋律特色,正如它的人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性一样。而且各个时代也有它自己的时代特征,比如,我国的抗日歌曲就反映了特定年代人们的思想感情。民歌和戏曲、说唱音乐,也有其旋律特色,京剧的高亢昂扬和江南越剧的委婉秀丽,是很有代表性的。在一部大型作品中,往往要用很多条性格不同的旋律,他们形成对比和发展,使音乐向前推进。然而,那些不带文学性、描绘性标题的器乐曲(称之为“纯音乐”)应该如何去理解呢?我们还是再举一个例子,这是莫扎特(Mozart)著名的g小调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它的主题是由气息短促的、带点跳跃的音符组成的,副题则相对来说比较舒展,带有抒情的气质。谱例7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谱例8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副题这就是构成第一乐章的两个主要素材,在音乐进行当中,它们发展、变化,并不时地还有新的素材加入进来,构成丰富多变的音乐洪流。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它的涌流,感觉到它的变化和不断的推进,就像我们可以感觉到在崎岖不平的河床上,河水的流动也是千姿百态一样。能够体会到这些运动的趣味和美感,就是理解了作曲家的意图了。当我们听得多了,对音乐的感受力会越来越敏锐,想象力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时就会从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感。也许不久以后我们就会从旋律中辨认出这是西方的浪漫主义还是巴罗克风格,辨认出这是巴赫还是贝多芬,是肖邦还是李斯特,或者,是我国云南民歌还是蒙古族民歌。旋律,是通向音乐世界的一条小径。第五节音色音色(tonecolour)是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人的嗓子音色很美,或音色沙哑、独具个性。我们还会评价小提琴家或钢琴家“音色丰富多变”,甜美或如洪钟般辉煌……这些,都不包括在我们要讲的音色概念中,我们这里要说的音色,在中国的辞典里称作“音品”或“音质”,即某种人声(如男高音、女高音)或某种乐器特有的声音种类。以人声来说,女高音嘹亮柔美,男高音挺拔高亢,女中音比较暗一些,浑厚而温暖,男中、男低音则是庄重厚实,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乐器的音色种类就更丰富了,小提琴的纤柔灵巧,大提琴的深沉醇厚,双簧管的优雅甘美,小号的英雄气概……作曲家对于音色的运用非常讲究,这些各种各样的声音特质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画家手中的色彩一样,会令他们的旋律、和声、节奏、力度产生鲜明的效果。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

——福楼拜每一种音色都有着特殊的意味。假设我们要写一首描写男子汉英雄形象的进行曲,我们不大可能选择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这一类音色纤柔的乐器,而是会考虑响亮有力的铜管,如小号、长号。再假如,要写一首表达缠绵爱情的乐曲,定音鼓、大镲肯定是不行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色有着特别的表现力。音色还有模仿的作用。如模仿暴风雨,我们需要强烈的音色,而微风吹拂,则要用柔和的音色。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在他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动物的形象,其中的“大象”一曲是用乐队的低音区来描绘大象的笨重,音色则是声音粗拙的倍大提琴。倍大提琴的音色对大象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乐队中的低音乐器还有其他种类,如大号、低音单簧管、大管,但它们都比不上倍大提琴合适,因为大号的声音较硬,有一种冷冰冰的威慑力,低音单簧管和大管又淡薄了点,不像是大象那粗壮的体态和沉重的舞步。一、音色的作用木管乐器中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常常被用来描绘大自然,因为它们的音色犹如鸟儿的鸣啭,或者是田园牧笛。如贝多芬在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末尾用木管所写的一段模仿鸟儿歌声的音乐,就非常逼真。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明亮、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暴风雨”,贝多芬先让小提琴奏出短促的音符和嗖嗖凉风似的短促动机,倍大提琴则在低音区奏震音,这隆隆的声音就像远处的滚雷,然后,木管和定音鼓加入进来,力度逐渐增强,突然间铜管咆哮起来,定音鼓重重地捶击,毫无疑问,“暴风雨”降临了。贝多芬在这里动用了整个管弦乐队的能量。这部作品的第五乐章标题是“牧歌,暴风雨过后的感恩心情”。贝多芬先用单簧管那鸟儿歌声般的声音,宣告雨过天晴,大地恢复了宁静安详。圆号的呼应像远处群山的回声,又像是猎人们重又吹起了猎号。之后小提琴以明亮的声音唱起感恩之歌,表达了作曲家发自内心的幸福和赞美之情。这条旋律越来越明亮,情绪越来越饱满,高潮处加用了铜管辉煌的音色。每一种乐器或人声种类都有它特定的表情意义和描绘功能,或者说特定的音色。但作曲家不会满足于这些“原色”,他们要使各种音色加以混合,要用不同的演奏法对音色进行改变,以此来扩大音色的种类和表现力。这种技巧就叫做配器(orchestration)。作曲家们必须精通配器法,熟悉各种乐器搭配出来的效果。如长笛与大管齐奏,会使大管暗淡的音色镀上一层银光;又如三角铁在某处轻轻敲几下,会增添一种闪闪发光的感觉;定音鼓滚奏的时候,让大镲也轻轻震动,它会为定音鼓浑厚朦胧的声音带来一层金属般的光泽。除了乐器不同种类的结合,使用乐器数目的多少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把小提琴的独奏与全部小提琴声部(一个乐队里通常会有二十把左右的小提琴)的齐奏,所获得的音色肯定是不一样的。二、音色与配器三、音色与演奏法演奏法(每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与音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乐器刚刚发明的时候,演奏技法很简单,但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这些演奏法会使一件乐器获得多种音色。以小提琴为例,它可以是长线条的连弓演奏,其效果是歌唱性的,它还可以用双弦技巧,即一弓同时拉奏两个音,这种类似于二重唱的声音自然比较丰满,它还可以是短促的跳弓,即让琴弓在弦上轻轻地跳跃着拉奏,弓与弦之间的接触十分短暂,这可以获得轻盈活泼的声音。或者还可以不用弓子,而是用手指拨奏琴弦,获得弹拨乐器特有的颗粒性音响效果。如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Paganini)在演奏技巧上的创新,使这件古老的乐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混合音色和演奏法可以使原本有限的音色变得无限丰富,而新的乐器还在音乐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涌现。如20世纪高科技的产物“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是一种依靠电子技术发声的乐器,不仅可以模仿乐器和人声,还能做出想象中的太空神秘的声音、战场上的声响、门窗破碎和狂风呼啸等,只要想象得出来,几乎都可以实现。在影视作品中,电子合成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曲家常常将电子合成器与管弦乐队配合使用,使整个音响既有亲切和真实感,同时又有一种空灵、神秘的效果,会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前面着重介绍了音色在表现特定情绪、描绘形象方面的作用,实际上更为常见的是作曲家纯粹从音响的变化、对比角度来运用音色,尤其在较长的作品中,音色的变化更是频繁、丰富。它起着结构上的对比、推进以及形成对称等作用,这将在我们欣赏经验的不断提高中体会到。第六节调式和调性我们常常会听到“调式”和“调性”这样的音乐术语,比如A大调钢琴协奏曲、g小调交响曲等,但这个“调”的概念却最不容易理解,比起节奏、旋律来说,它离我们的听觉感受似乎是最远的。但是在音乐中,这个要素又无所不在,所以我们还是要在理论的帮助下,尽可能的了解它、感知它。一、调简单的说,“调”就是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的高度,确切一点说就是“主音”的音高位置。我们在听音乐会的时候,经常会听降e小调奏鸣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这个“降e小调”和“D大调”就是说,这个作品是以降e或者D做为主音的。音乐只对安宁的心境具有魅力。

——蒲柏声在任何一个作品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总的来说,调一共有12个,调名一共有17个,这是由于有等音的关系,比如就音高来说,#5=ba#c=bd。这些调名有C调、#C调(bd调)、D调、#D调(be调)、E调、F调、#F调(bG调)、G调、#G调(bA调)、A调、#A调(bB调)、B调。另外,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民间乐曲里的曲名会出现“调”。比如“紫竹调”、“长调”、“小调”、“花灯调”、“爬山调”等,这种名字只是指曲调的意思,并不代表调性。还有歌剧中也会出现一些“咏叹调”、“宣叙调”,这大部分是指作品的体裁或者是风格。以上这两种情况出现的“调”,与我们讲的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二、调式调式就是众多的音,有一个是主音,其他的根据这个主音按一定音程关系,排列起来,这样一个体系叫做调式。调式的种类繁多,不仅仅是构成调式的音的关系不同,连数目也有区别,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世界各国通用的大调式、小调式和我国的中国调式。1.大调式大调式简称“大调”,也可以称呼“大音阶”。大调是由七个音构成的,它的主音与第三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三度关系,它的稳定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这就是大调式。大调式的色彩是明朗的和辉煌的,这是大调式的特征。大调式一共有三种,自然大调、声大调及旋律大调。(1)自然大调:自然大调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它的音程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这样七个自然音阶,这样的音程关系也是由两组相同的四声音阶结合而构成的,然后中间用一个大二度分开。如C自然大调音阶,见下图。这样看来,不管是由什么音开始,只要是主音,(开始的Ⅰ级音)到高八度的主音内,第Ⅲ级音到第Ⅳ级音是小二度(半音),第Ⅶ级音到第一级音是小二度(半音),其余几级相邻的音都是大二度(全音),只要符合这种结构的音阶,都是属于这同一声调式,从D开始做主音的,叫D自然大调音阶,从G开始做主音的叫G自然大调音阶。在调式音阶里,主音(Ⅰ级音)下属音(Ⅳ级音)和属音(Ⅴ级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称他们为“正音级”,(其他Ⅱ、Ⅲ、Ⅵ、Ⅶ都称副音级),在这些音级里Ⅰ、Ⅲ、Ⅴ级音是稳定音,其中Ⅰ级音也就是主音最为稳定。(2)和声大调:把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个音,即是“和声大调”。(3)旋律大调:把自然大调的第Ⅵ级、第Ⅶ级音都降低半个音,这就叫做“旋律大调”。2.小调式小调式简称“小调”,也可以称呼“小音阶”,同样也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小调的主音与Ⅲ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小三度,因此小调的调性有一种柔和的感觉并带一些暗淡的色彩,这是小调的特征。同大调一样,小调有三种调式,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及旋律小调。(1)自然小调: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一样,同样在一个八度之内的每一个音都可以构成自然小调。自然小调是由自然大调式转化而来的,但它是完全独立的调式。同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由la做主音,上面分别是sidoremifasola,它的音程结构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它的第Ⅰ、Ⅲ、Ⅴ级音也都是稳定音,但是它的第Ⅲ级音到主音,也就是导音到主音不是半音关系,由此也与大调有所区别。(2)和声小调:把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叫做“和声小调”它的音程结构是这样的。(3)旋律小调:把自然小调的第Ⅵ、Ⅶ级都升高半音,叫做“旋律小调”,旋律小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下行音阶时第Ⅵ、Ⅶ级音都要还原,这是它与其他小调不同的地方。三、调性调性是指某个调式所在的精确音高位置。我们常常在五线谱谱表的开始看到写在拍子前的升降记号,如:谱号这些记号是表示乐曲的准确音高,也就是音乐的“调性”。确切地说,它是指明各个调式的主音所在位置。比如A大调,这里的“大调”是指它的音阶结构,“A”则是说主音在A这个音高位置上,它后面的第二个音就在B上,第三个音在﹟C上,依此类推。假设都是大调,A大调和bB大调,它们的音阶结构形式是一样的,从A大调换到bB大调上去唱同一首歌曲,旋律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众人唱歌,起头的人起得太低了,大家会要求他起高一点,于是他换到了稍高一点的调上,再带领大家开始唱。这样做的结果,音乐效果会很不同吗?如果仅仅就这两个相邻的调性来说,不会有很大的改变,bB大调比A大调只提高了小二度音程,在听觉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如果结合其他要素来看调性的改变,就会发现它是很有意义的了。我们在前面谈到过音区这个要素,各个音区也有它独特的表现意义。高音区明亮,低音区深沉,中音区比较适中、柔和。假如一条旋律先在D大调上演奏,第二次提高到A大调上,这个跨度就比原来高了五度,我们肯定会感觉到音区的变化使这条旋律有了新的意味。乐器性能与调性的搭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铜管乐器由于它们特殊的构造和泛音列(是有振动体和气柱发出的合成音列)。吹奏带有降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