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_第1页
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_第2页
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_第3页
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_第4页
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第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艾灸的传说

灸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医学的一颗璀璨之星,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中医望而兴叹,百思不得其解,中医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艾灸是中医古文化传承百年一直让百姓沿用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绿色的疗法之一。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李时珍对它也做过高度评价,称“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斩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至于灸治百病,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战争激烈。正值伏天,武王部下大批军士不幸感染痢疾,死亡不计其数。武王无奈,只好停止行军,扎营山野。山野蚊子甚多,士兵们只好大量焚烧一种无名野草驱蚊度日。第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姓萧名艾,字艾蒿。此公夜以继日奔波于军营内外指挥军士采药熬汤医救病员,偏偏忘记了自我保护,终致病魔缠身,泻痢多日后卧倒于中军帐。武王见状,痛哭失声,姜子牙等众将领也都心急如焚。萧艾见大家慌张,又念及各营将士病情危急,咬紧牙关带病出诊。他院乱之间未穿好衣裳鞋袜就下榻出帐,谁知一脚踩着了驱蚊的野草火堆,顿感一阵钻心之痛。萧艾急忙后退,却被自己的鞋子绊了一跤,仰面朝天倒翻在火堆上,忍痛打了个滚才爬起来。他不顾自身的烧伤,匆匆穿上衣物就走。萧艾走了好几道连营之后,渐渐觉得身子舒适起来,肚子不痛了,肠子不鸣了,也没有内急的感觉了。真奇怪,他只顾医救别人,自己根本没服过药,大病怎么会自动痊愈呢?第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那野草之火治好的?他回到帐内.除下衣物认真检查自己的烧伤。只见足部烫起了3个大泡(即解溪、内庭、公孙三穴)、小腿前外侧1个泡(即足三里穴)、上腹部3个泡(即中脘穴和左右天枢穴)、骶部1个泡(,肠俞穴)、背部1个泡(即脾俞穴)。目睹如此多伤痕,他突发奇想:这也许正是一种绝妙的疗法。于是他暗暗记下泡的位置,然后奔走各营,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病号的相应位置。病号们见萧艾行为怪异,以为他急出精神病来了,胆小的纷纷逃避。过了一夜,奇迹出现了,凡属被萧艾烧伤了皮肤的病号都好了起来。于是全军上下依法而行,你烧我,我烧你,相互帮助。不到3天,全体将士病愈,军心大振。武王大喜道:萧艾拯救全军,功莫大焉。萧艾回答武王道:大王,非萧艾之功,实野草之力也。武王沉思片时,朗声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后来,萧艾遵照武王旨意,随军做艾灸试验,举凡军士患病,先以艾火灼之,久而久之,终于发现,艾灸可医百病,且见效特快,但非要找准穴位不可。萧艾去世后,其子萧蕲得其真传,把一份穴位图和释文当做传家之宝,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一直传到汉相萧何。从此,精通此道者遍及九州,流传至今。艾灸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第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艾草艾,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以湖北蕲州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第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艾灸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近代对于灸法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却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有学者研究还发现:灸法能抗休克、抗感染、抗癌,对心脑血管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硬皮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乙型肝炎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活跃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特别是经灸后T淋巴细胞高值可以降低,低值可以升高,说明艾灸有双向调节免疫作用。灸法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不论病体、健体都可以使用,尤其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对多病老年人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第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灸法的基本理论

一、灸法的作用总结古往今来的实践经验,灸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第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第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4.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第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5.拔毒泄热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第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6.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此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灸法的作用机理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灸法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来实现的。为了探讨艾灸的作用机理,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用艾条灸治856例患者,灸感出现率达85%,病情愈重愈急,感传现象也随之减弱与消失,在感传线与感传区域内出现温度上升与痛阈提高,且灸感走向与腧穴位置、疾病部位有关,说明艾灸是通过腧穴经络而起作用。国外有人观察单壮(艾炷0.5~2毫g)灸后,皮肤表面温度上升到105℃左右,皮肤内的温度亦明显上升,说明艾灸确有温煦作用,且有较强的渗透力。用艾条熏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内关、足三里和膻中等穴,观察其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39例均明显改善。艾灸内关穴可使患者脑阻抗血流明显改善,流入容积速度加快,波幅升高30%~50%;高血压者的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艾灸内关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艾灸冠心病患者的内关、膻中、心俞穴各20min,可使心电图的ST-T波均明显升高,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心脏的供血得到改善。表明灸法对心脑血管病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国外学者在鼻两侧距皮肤2~3cm处行艾条灸,治疗过敏性鼻炎,88%患者症状显著性改善,47%患者灸后10min给过敏原无反应,也无症状表现;5例自愿参与本研究者灸后鼻内温度平均增加3.1℃(1cm点)和30℃(4cm点),其中4例灸后鼻液中白细胞数显著降低。用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使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对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即高值者下降,低值者上升;使E-花环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且均有显著差异。以艾炷灸实验性结核病小鼠的“大椎”、“关元”穴,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作用,并对该病有明显疗效。以上表明,灸法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良性的积极的,总体上是沿着对患者有利的方向进行调整。另外,对于灸疗治疗肿瘤的现代医学机理,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已证实,艾灸能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是灸疗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

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灸犬“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在20次艾灸实验中,有18次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或抑制性改变。艾灸小鼠的“神阙”穴,不管是空腹状态,还是在用不同的药物使小肠运动已经有所改变的状态下,都可以使小肠内容的推进速度减慢,具有抑制小肠运动的作用。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家兔中艾灸“至阴”穴,并记录子宫活动曲线,发现艾灸可引起子宫活动的增强。说明,灸法具有调整内脏活动功能的作用。用艾灸急性失血性休犬“百会”穴发现,在血糖含量增高的情况下,灸后更见上升,提示灸后血浆中游离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升高,认为灸法可能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艾灸流行性出血热大鼠模型的“肾俞”穴区7次,14日后,其血浆和肺、肾组织中的5-羟色胺与5-羟吲哚乙酸含量明显降低,并趋于正常,说明艾灸能缓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体液因素分泌和代谢的紊乱,促进了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并能提高其血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特异性抗体效价,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还发现艾灸可使豚鼠气体代谢适量增高,并推断其耗氧量的升高,可能是艾灸刺激了其作用部位神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的,植物神经与内分泌腺是其中间环节。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艾灸的功效1:温散寒邪、活血行气2:补虚壮阳、回阳固脱3:清热泻火、消郁散结4:补益中气、升阳举陷5:调整脏腑、平衡阴阳6:温通经络、驱邪止痛7:疏风解表、温经祛邪8:调节脏腑、防病保健9:补益元气、延年益寿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灸法的别门类别灸法分为清灸和隔物灸1清灸单纯的艾草原料针对人体的经络腧穴和特定阿是穴进行施灸,一般的优势,简单易操作,但是,疗效慢。热力小。2隔物灸相对清灸来说配方独特,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火力足,渗透力强,扩散范围广。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隔物灸《医学入门》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证宜针。“火有拔山之力”,“灸能起死回生”。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古法隔物灸、阴证宜灸”的治疗规律。隔物灸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实验证实:隔物灸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艾灸多长时间有效果有的灸几个疗程就好了,但是有的病,要灸上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主要是有以下原因。一、病在浅层,容易治;病在深层,难治从皮毛,肌肉,筋髓,骨髓,越往里,越难治。病在浅层,艾灸的热和药气容易到达,病自然好得快。病在深层,艾灸的热和药气难于到达,或说到达深层的病灶部位的热和药气很少了。人体一般承受的温度一般在40度到50度左右,鹰过拔毛,每层都会吸收一定热和药气,到深层的热和药气当然就少得多了,病当然也就好得慢。

二、病在经络上,易治;病在六腑,难治;病在五脏,更难治络络堵塞,疏通经络就好的。有的看起来很严重的,原来估计要几个月才能治好的,但是有的几个疗程就有很大好转了,有的不到一个月就好得差不多了。其实她们的病还是病在经络层面上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病到了六腑,也就是膀胱、胃、胆、大肠、小肠、三焦,当然就难治多了,既要疏通经络,又得调理六腑。正气再虚,病再往里走,病到五脏,就更难治了。五脏就是指肝、心、脾、肺、肾。所以病到少阴,病到肾,病到心,就可能危及生命三、形质未变的病,容易治;形质已发生变化的病,难治形质已变是什么意思呢?如长瘤了,内膜异位,胃溃疡了等。长得有瘤,不要奢望灸几次就能好。得灸上几个月。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有的器官已萎缩,甚至老化,要想一下子就好,那也是不可能的,要有长期灸的打算四、内外都病,形质已变,元气中气大伤的病难治。病的时间短,容易治;五病的时间越长,越难治。病的时间越长,中气越来越弱,受影响的地方越来越多,病可能越走越深,病就越来越难治。有病就趁早治,早治早好,不要拖。

六、病人的体质好的,病就好得快;体质差的,病当然就好得慢。表面看起来一样的病,但是有的人就好得快得多。病表面看起来一样,但是人的体内综合因素不一样,人的体质不一样。体质好的,中气强,体质差的,中气弱。中气弱,自然就好得慢。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七、艾灸是要热才能治病的。热才能打开关闭的毛孔,毛孔打开,才能吸收药气。艾灸的热本身也一种阳气,热药气互相加强,才能回阳散寒,打通经络……。灸时,差不多同样的温度,有的人就很耐热,有的人热一点就不干了,效果当然不一样了。当然也不能太急,最好不要起水泡。虽然起水泡好得快些。泡破邪出,但是要痛苦些。所以温烫温烫稍稍忍受一下就行了。经络通畅了,吸收效果好,自然不觉热了。艾灸治病,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有的人好像没有反应。其实艾灸一直在起作用的,补充的元气、元阳,中气,给你通经络……虽然你可能没有感觉得到,但是实质上是起作用的。量变到质变,有时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感觉得到。艾灸贵在坚持!容易治的病,当然要好得快些,难治的病,自然就要好得慢些。人体是很复杂的,有些病看似简单,其实又很复杂,治好就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太急。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隔物灸疗法的结合隔物灸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比较典型的有“炼脐”或者“蒸脐”。相传为史前彭祖所发明。古代的隔物灸系是将纯天然名贵中药材研末,置于肚脐或者相关穴位上,四周以面粉团围住,以防泄气,将穿有小孔的槐树皮或者生姜片置于其上,再将枣核大小的艾柱9-12壮置于槐树皮或者生姜片上,点燃施灸。一般需要数百甚至上千壮,耗时3-6小时。作为强壮保健,抗衰老之用,必须常年温灸,持之以恒,故称为“炼脐”或者“蒸脐”。相传发明“炼脐”的彭祖和进一步发展“蒸脐”的孙思邈,均超百岁,度天年乃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是在其百岁以后才完成的,思路敏捷,老而不衰,由此可见一斑。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功能介绍

《医学入门》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治疗规律。而且都是一些阳不胜阴,病势危殆之疾,急施灸法,以冀阳复。均说明灸法在治疗上有独到之处。作用机理:隔物灸临床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实验证实:隔物灸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艾灸法,接着发明了隔物灸等专列产品,使灸法成为医务人员以及普通老百姓都能规范使用的简便、高效的医疗手段。隔物灸对准相关穴位或阿是穴(疼痛部位)即可。灸30分钟后,温度可达50℃-60℃,在此温度范围在体内可持续恒温达8小时以上,相对于传统温灸500壮的灸量。临床验证:隔物灸对骨关节疾病,特别是颈、腰椎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其有养筋荣脉、逐寒祛湿、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淤、消症散结,能明显缓解颈、腰椎酸胀疼痛,头痛、头晕及肢体关节酸痛、强迫体位等症侯群。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6.2%。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作用机理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振奋低下或者衰退的功能。平衡失调的阴阳,使人体消除病痛,祛风散寒、消炎止痛、舒经活络、活血利窍、恢复健康,延缓衰老。隔物灸适应症:骨质增生、颈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疼痛、肌肉酸胀、腰肌劳损、肩周炎、痛经、软组织挫伤疼痛。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的慢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各种症状的调理。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隔物灸的种类1鳖甲灸鳖甲,归肝、肾经。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鳖甲含有17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适用于实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肾结石,肝囊肿等症状。2砭石灸砭石,砭术疗法是我国古代六大疗法之一,砭石含有72种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必须的占40多种,抗衰老元素占10多种。里面的远红外脉冲波可以快速的使人体细胞和血液循环加快,对于由于寒於引起的症状效果非常好。3隔盐灸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上置大艾炷施灸。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中药灸,1)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通过局部刺激(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2)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3)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的特殊性,隔物灸的功效相对来说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确切。5长蛇灸长蛇灸是民间的一种习惯用法,因在施灸时必须沿脊柱铺敷药物,形如长蛇,故名长蛇灸。在医学上,长蛇灸又称督灸,是在督脉上施以隔药、隔姜或隔蒜灸的疗法,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所以补充阳气效果更好。长蛇灸功效长蛇灸通过激发协调各经络,能够平衡阴阳、抵御病邪、温补督脉、调整虚实,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腰椎、胸椎、颈椎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虚劳消痰(迁延性肝炎、乙型肝炎、神经官能症等),慢性胃肠疾病,产后恶寒等。督灸疗法每周治疗一次,4次为一疗程。在三伏天治疗效果更好。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灸疗法

1单穴灸2穴位配伍灸3五脏机能平衡灸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合穴五俞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根据季节有“冬刺合”。十二经的合穴分别为:肺-尺泽,大肠-曲池,胃-足三里,脾-阴陵泉,心-少海,小肠-小海,膀胱-委中,肾-阴谷,心包-曲泽,三焦-天井,胆-阳陵泉,肝-曲泉。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井穴井穴,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少商,大肠--商阳,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荥穴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肺经的:鱼际穴,心包经:劳宫穴:心经:少府穴脾经:大都穴肝经:行间穴肾经:然谷穴大肠经:二间穴三焦经:液门穴小肠经:前谷穴胃经:内庭穴胆经:侠溪穴膀胱经:足通谷穴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腧穴“所注为输。”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阴经的输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经穴所行为经。”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腧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经脉井穴指尖处荥穴经穴合穴肘七盖原穴络穴郄穴手太阴肺经少商穴鱼际穴经渠穴尺泽穴太渊穴通里穴孔最穴手厥阴心包经中冲穴劳宫穴间使穴曲泽穴大陵穴列缺穴郄门穴手少阴心经少冲穴少府穴灵道穴少海穴神门穴内关穴阴郄穴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大都穴商丘穴阴陵泉穴太白穴大钟穴地机穴足厥经肝经大敦穴行间穴中封穴曲泉穴太冲穴公孙穴中都穴足少阴肾经涌泉穴然谷穴复溜穴阴谷穴太溪穴蠡沟穴水泉穴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二间穴阳溪穴曲池穴合谷穴支正穴温溜穴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液门穴支沟穴天井穴阳池穴偏历穴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穴前谷穴阳谷穴小海穴腕谷穴外关穴养老穴足阳明胃经厉兑穴内庭穴解溪穴足三里穴冲阳穴飞扬穴梁丘穴足少阳胆经足窍阴穴侠溪穴阳辅穴阳陵泉穴丘墟穴丰隆穴外丘穴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足通谷穴昆仑穴委中穴京骨穴光明穴金门穴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穴位来历"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春刺灸井,夏刺灸荥,长夏刺灸俞,秋刺灸经,冬刺灸合"。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单穴灸疗法和作用穴位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1单穴灸,是指单一的穴位灸疗法,此灸疗法可以和五脏平衡疗法结合效果最佳。在单一的穴位上达到特别疗效的显著效果。及时见效,立刻缓解。穴位配伍灸,2穴位配伍,利用相生,相表里,的穴位和经络原理,进行协同调理,:①处于同一经脉联系紧密的要穴。如督脉上的百会同命门同用,任脉上的丹田(神网)和会阴同用。②处于不同经脉但治疗功效近似的要穴。经穴的配伍应用,主要有三种作用:①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如丹田(神阅)同命门配合应用,能大大强化人体生物场,明显增强对肾间动气的激惹;上中下三丹田(印堂、神胭、会阴)同守,能激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的功能等,可以调理月经紊乱。和内分泌失调。②可以发挥疏通和沟通的作用。所谓疏通,是指几个经穴配合应用,能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a)以百会为始点,沿丹田(神闭)、会阴、涌泉,将浊气排入地下。所谓沟通,是指几个经穴配合应用,b)或者引内气外放,或者将外气内收。这方面经常配合应用的经穴是丹田(神阀)和劳宫。③可以开启人体主要能量增加人体的元气,增强体质。会阴和长强。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灸法的结合相互应用,相互结合,效果加倍。单穴灸可以和脏腑机能平衡灸结合,可以和局部灸结合。单穴灸可以拓客,也可以解决急症。穴位配伍灸可以和脏腑灸结合能达到正真的治疗作用,同时也是家庭养生的很好方法。穴位配伍灸可以留客,也可以结合脏腑机能平衡灸进行加单配送。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刺、灸结合1号头痛穴百会: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1-17-9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2号胃脏穴中脘: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均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3号根穴关元: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对2-3-6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黑暗的人变白而光泽。再对8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4号感冒穴天突:感冒初期对4-18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之后该部位灸热,5号心绞痛穴膻(shan)中: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态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刺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醒过来。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于心绞痛、低血压、气喘等疾病,现代医学技术视为不可治愈之症。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由于瘀血的存在,不能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而引起的。可人们只注意对表面现象的治疗,而不去探索血液循环不畅的根源。实际上这些症状对4-32-5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是有疗效的。前面所列举的病症都因为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已经受损伤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了本教材的内容以后才能实施泻血治疗。泻血的顺序就从2号-3号穴位开始,待到泻血效果良好时,再对6号穴位进行泻血,6号穴位也泻出血后再对8号穴位进行泻血。然后可对4-32-5穴位进行泻血。6号高血压穴气海俞(shu):此部位是高血压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压升高时,只要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血压就会马上降下来。但为了防止复发,再继续按本教材上所讲的基准进行泻血,就可以保证高血压不再复发。高血压穴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服用人参,鹿茸,蜂蜜等补药后易上火的人,对高血压穴位进行泻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号肩臂疼穴魄户:此穴位对肩部肌肉胀疼症状有疗效。对于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等症状,要对7-15-22号穴位进行治疗。40岁或50岁肩臂痛,只要对7-43号穴位进行泻血就一定会治愈的。8号肾肝穴:此穴位是恢复肾脏及肝功能的穴位。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的,脸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现象。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消除这些现象的。睡觉起来后腿脚、周身浮肿或突然增加体重的(一个月约2公斤以上),这是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确的泻血疗法,这些症状也会消失。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号癫痫穴]此穴位是人体神经的必经之路,发生癫痫病的60%是因为此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为了治疗癫痫病,首先要对2-3号穴位进行泻血,待出血后再对6号穴位进行泻血,出血很顺利时,对7-9-1号穴位进行泻血会有更好的疗效。[10号胫卵穴]小腿上肌肉发硬成卵关疼痛时,要对胫卵穴进行泻血治疗,脚底硬茧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症要对6-10号穴位进行泻血,对脚底疼痛和脚气等症状要对6-10-31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11号手腕痛穴]手脖子痛时泻血。此穴位适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等症状。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号,13号关节炎穴]此穴位是对膝盖退化关节炎,风痛,肌肉痛等症有特效的穴位。为治疗这些症状,要对12-13-16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大家要知道,为缓解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等症带来的痛苦,经常服用镇痛之类药物是加速导致中风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14号痔疮穴]尾骨治疗痔疮时要对6-14-29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15号鸡皮疙瘩穴]此穴位对手凉,胳膊上长出小疙瘩,鸡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疗效,对7-15-22号穴位的泻血可治疗这些症状,同时还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会变得有力气。对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疗效。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6号关节炎穴]可参照12-13号穴位。[17号视力穴]为了恢复视力,对1-17-20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眼皮发沉,下坠等症状也会消失。[18号唾腺穴]这个穴位对口干舌燥有疗效。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状是由于肾脏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患这种症状的人多数属于五脏功能低下,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对这种症状的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循泻血疗法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疗,才有可能治愈。一定要遵循1-3,6-8,4-18号的泻血顺序。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9号秃顶补助穴]单独对此穴位进行泻血的情况是没有的。对头疼、秃顶、脱发等症采用泻血进行治疗时,头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在头痛穴泻不出瘀血时,对此部位进行泻血。[20号视力穴]与17号穴位的泻血相同。[21号肘关节穴]适用于治疗此部位的关节炎,肌肉酸痛症状。[22号臂斑穴]按名称治疗其症状。还可消除胳膊上的疙瘩,黑斑及肌肉的酸痛等症,还会使臂力倍增。[23号24号脚腕痛穴]脚扭伤或有关节炎,有酸痛的症状时,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有疗效。治疗时23-24号穴同时泻血。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5号侧痉挛穴]此部位抽筋,发烫发烧或发凉并有疼痛感时,可对25-16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26号,27号脚气穴]对有脚气的脚指头上面的部位进行泻血就可以。脚汗多的症状要对6-10-26-27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28号两班穴]盘腿坐时有酸痛感或因肌肉僵硬无法继续打座时可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29号痔疮穴]肛门括约肌。对肛门(痔疮)进行治疗时,要对6-14-29号进行泻血治疗。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0号食积穴]胃痉挛或患急性食滞(积食)症时可用的穴位。首先要对2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后才能进行,此穴位可以看作是胃脏穴的辅助穴。[31号中风穴涌泉]此穴位不仅对中风有疗效,而且对脚底疼痛,脚气等也有疗效。有中风症候的高血压患者,如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出现触电般的疼痛感,但若缓解了高血压,无中风的危险时用泻血针刺也不会有太疼的感觉。患中风以后3天之内,以6-1-19-31号穴位按顺序进行泻血治疗会有很大的疗效。但三天过后再进行泻血治疗,疗效就不明显了。[32号气管炎穴]参考第5号。[33号膝窝痛穴委中]腿筋发涨有疼痛感时对33-38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4号肾合痛穴]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综合反应,出现胃周围肿胀和手压疼痛的感觉时,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会消肿止痛。[35号臂肘疼穴]肘部有发涨和疼痛感时使用穴位。[36号黑斑穴]此穴位适用于脂溢性皮炎,小疙瘩,红血丝皮肤,黑斑等症。[37号前筋肌痛穴]此部位发涨,肌肉酸痛时适用。[38号膝窝疼穴]此部位发涨,肌肉酸痛时适用。[39号风齿穴]此部位对风齿,牙龈肿胀,酸痛,口臭严重,牙疼厉害等症有疗效。但除掉牙石以后进行治疗才能防止复发。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0号耳鸣穴]在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不畅时也会出现耳鸣的现象。只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耳鸣可使用此穴位。但因贫血而引起的症状要对2-3,6-7,9-40号穴位按顺序进行泻血治疗才有疗效,对轻微的耳聋也有疗效。[41号,42号骨盆疼穴]肌肉疼痛,两腿成剪刀式时有疼痛感可使用此穴位。[43号肩臂疼穴]肩部的肌肉疼,特别对40肩痛和50肩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对7-43号穴位要同时进行治疗。[44号前痉挛穴]经常抽筋和因皮肤干燥而瘙痒时使用此穴位。[45号关节炎穴]蹲起有疼痛感觉和浮肿的时候用此穴位。第五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6号高尔夫痛症适应穴]很多高尔夫爱好者都会出现疼痛,我们称之为高尔夫痛症。出现高尔夫痛症,各种肌肉痛,中风后关节脱臼等症状时进行泻血治疗。[47号鼻炎适应穴]患鼻炎,流鼻涕时,治疗过敏性流鼻涕,咳嗽可实施静脉切泻血术治疗[48号眼球干燥症适应穴]因眼内分泌物减少而眼球干燥或患流行性结膜炎及各种眼病引起的眼球充血严重时,对20-48号穴道进行静脉切泻血术治疗。[49号歪嘴适应穴]因中风而嘴歪时,39号风齿穴进行静脉切泻血术治疗。如果仍不见好转,对1-9-49号穴道追加施术。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0号前麻痛辅穴]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脚趾溃烂时,对24号穴道脚踝穴道实施静脉切放血术,如果无明显作用,追加实施。另外,如果对44号穴道前麻痛实施静脉泻血术仍无法消除腿抽筋,重复进行治疗。[51号生理痛穴]治疗痛经,寒散,月经不调,不孕症,卵巢囊肿,自然流产等疾病和对2-3-6-8号穴道实施静脉切泻血术时,选择51号穴道,而不是3号穴道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特殊病症的穴位疗法1失眠神门,行间,中脘大椎,神道,中脘2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穴,尺泽3阳萎病肾俞,复溜,关元,膀胱腧三阴交,命门,肾俞,血海4高血脂大椎,太阳穴,腰腧,委中,曲池5肩周炎肾关(阳陵泉1.5),尺泽穴,肩髃穴,肩髎穴6高血压穴太阳穴,大椎穴,耳尖,风门,膏盲穴,列缺,中府穴,大椎留罐15分钟。7静脉曲张急脉穴,阴廉,章门穴。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穴位配伍病症灸疗法8慢性盆腔炎关元,三阴交,大椎,肾俞,腰眼(14次一个疗程,1-2个疗程有效,前期三到五次都刺)9痛经1)【17-29岁】内关,三阴交2)【经期疼痛】严重者:血海,委中,三阴交,太冲3)【经期不正常,心烦,善怒,胸闷】,太冲,中级,并且在关元,腰腧,大椎用姜蘸酒搽拭。4)【寒症,血凝】关元,天枢,气海腧(隔日一次,行经前二天至月经干净为一疗程)。10闭经关元,肝腧,合谷,肾俞,(隔日一次)。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心经的穴位手少阴心经腧穴。五行属土,因手少阴心经五行属火,故为心经子穴,或称心经原穴;心经实证,可在此穴泻之。得名:神门。神,与鬼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故名。功能与作用: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穴位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治法:可刺灸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穴位配伍: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神道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又名:神通穴,冲道穴,脏俞穴。(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通、冲道名意与神道同,通为通道,冲为冲行。(2)脏俞穴。脏,内部脏腑也。俞,输也。脏俞名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名脏俞。主要作用:心痛,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肩背痛,咳嗽,气喘。穴位配伍:配关元穴治身热头痛;配神门穴治健忘惊悸;配百会穴、三阴交穴治失眠健忘、灵台穴位的作用灵台意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功能作用:益气补阳。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治法;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取穴方法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治法;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功能作用:生发阳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穴位配伍: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六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肩贞穴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贞仆问卦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仆一般,故名。功能作用散化小肠之热。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穴位配伍配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瘫痪;配天井主治瘰疬。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1]。主治: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尺泽穴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4)配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7]。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复溜”的“复”是反复的意思;“溜”是盛放的意思。也就是作为坏的气息在此持续堆积的穴位。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有效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主治: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3.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穴位配伍复溜穴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关元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取穴方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处,即是此穴。功能主治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少腹疼痛,,疝气,遗精,阳痿,早泄,尿频,黄白带下,痛经,,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穴位配伍: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膀胱俞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功能主治:外膀胱腑之热。主治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穴位配伍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穴名释义:本穴是足三阴经交会处,故名。定位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3.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更年期综合症,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4.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其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三阴交穴位配伍:1.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2.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3.配子宫穴治疗阴挺;4.配大敦穴治疝气;5.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命门穴穴位释义: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液由此督脉。是穴适当关元俞上方,又相当腹部关元穴之上部,两旁有大肠俞。考关元为元阳交会之处,此穴属督脉,位居腰背,脉气通于大肠俞,为督阳与大肠交会所,因名腰阳关。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功能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肾腧穴穴位释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取穴方法: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功能主治功能:外散肾脏之热。主治:1.腰痛;2.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疾患;3.耳鸣、耳聋穴位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志室主治滑精;配关元、三阴交、太溪、水泉主治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足三里主治五更泄泻;配委中、太溪主治腰痛。第七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血海穴穴位释义: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取穴方法: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简便取穴: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小便淋涩;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穴位配伍1、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2、配曲池穴治瘾疹。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大椎穴穴位释义:“大”指高大,“椎”指脊椎骨。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处而得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为人体阳经之汇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取穴方法:在第7颈椎棘突下。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表、截虐止痫。主治: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穴位配伍配肺俞、曲池,可宣肺解表,清热止咳,主治外感咳嗽;配间使、后溪,可通阳截疟,主治疟疾;配人中、合谷、太冲,可开窍醒神、熄风解痉,主治热极生风;配绝骨、后溪,可镇惊安神、调和阴阳,主治癫癎。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太阳穴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取穴:太阳穴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主治疾病: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腰俞穴穴位解释: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腰俞穴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月经不调,下肢痿痹;指压腰俞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配伍]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委中穴名称释义:、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定位:委中穴: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曲池穴名称释义: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寻找方法: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主治;曲池穴的主治症状为: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配伍:(1)配合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2)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3)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昆仑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配合谷、血海、三阴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曲池穴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肾关穴取穴: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处。1.肾亏之第一要穴,肾虚引起之各种病痛皆有疗效。2.穴治疗肩臂不举尤为特效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尺泽穴名称释义: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定位: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喘息、气逆、咯血、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胃痛、腹胀、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潮热消渴、癫疾、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配伍:(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4)配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第八十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肩髃穴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取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主治病证: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乳痈等。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肩髎穴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定位:在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1.臂重,肩重不能举;2.胁肋疼痛;3.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配伍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耳尖穴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功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2、偏正头痛。3、咽喉肿痛。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风门穴穴位名解: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取穴: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疾病: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膏肓穴名解解释: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列缺穴腧穴释义: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此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列缺简便定位法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主治病证: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齿痛;遗尿、小便热、尿血、阴茎痛;掌中热、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或疼痛。配伍应用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喘急:列缺、足三里。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慢性鼻炎:列缺、上星、迎香、曲池、风池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中府穴名称释义: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定位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