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_第1页
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_第2页
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_第3页
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_第4页
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在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理论界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已成为当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国外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起于Watts和Zimmerman,在他们看来,只要存在契约和监督成本,管理人员对会计程序的操纵就不可能根除,并得出几个导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假设。之后的研究就一直集中在是否和何时发生盈余管理,研究多以操纵利润动机强烈的企业为样本,而检验的对象主要是综合的计量项目;另一类研究则是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检验对象也缩小为某些特定的会计科目。在我国,盈余管理是企业后来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并逐渐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较短,无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作时间序列分析,再加上我国的特殊性,现有的模型都无法作出较为充分的解释。盈余管理行为直接影响的就是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因此,如果没有充分的现金流量保证的真实业绩作为支撑的话,盈余管理就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当科学的对待盈余管理,引导企业盈余管理走向规范道路。一、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概述(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拥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定然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机构和人员利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特别是计量原则的可选择性,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下,有目的地选择会计程序和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达到预谋的利己效果的会计行为。由此看出盈余管理应包括以下4方面的内容: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盈余管理的方法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二)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及特点1.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就是获取私人利益。一方面由于一般管理者的工作成果很难被其他综合指标量化。所以,目前我国企业一般以会计信息的净收益为管理层收入的参考标准。于是管理者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收入,而采用盈余管理提高净利润。例如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或者高于其上限,管理者会进行利润平滑。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者就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新旧交替时,新任的管理者都会采取盈余管理而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特点在治理结构上,中小企业因为资产规模小、职工人数少,而且所有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所以几乎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其内部的代理成本相对就低。在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上,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相对较少,业务变化大,职能划分粗略且涵盖范围广,许多管理人员都身兼数职,要求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在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上,个人绩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社会评价机制使职工更容易获得个人成就感,从而形成较强的精神激励机制。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决策机制上,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信息沟通简单,经营决策大多由业主个人来决定,决策比较迅速灵活。因此其内部信息透明度就会相对较低、制衡机制较弱,其发展就会更多依赖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策略方面,中小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小,外部资源约束紧,受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大,但由于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因此其经营策略会把业务调整的灵活性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放在首位,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较为谨慎。在应变能力和生命周期方面,中小企业资产的存量少和专业性低,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迅速调整方向,但由于其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是属于多生多死型。在生产特征和产业选择上,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灵活生产方式,其选择进入的产业通常规模经济不明显、资本壁垒低、产品主要限于地方性市场、关联业务可分性强并适合于进行社会化分工。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二、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一)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内在动因1.筹资动因中小企业的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就是筹资。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主要就是企业高层围绕企业利润的增加,采取比较简单的会计手段和增加实质性经济内容的盈余管理等手段,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例如: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融资时,首先要经过信用审核和资产评估,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融资,企业通常会选择对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修饰,使之满足金融机构的信用标准。从而达到外部筹资的目的。2.避税动因企业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使其可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3.政治成本动因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调整当期报告盈余。企业为了减少“政治成本“,避免政府利用会计数据来限制企业的行为,也往往采用能递延利润或降低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4.债务契约动因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条款则视为违约,其代价将十分惨重,不仅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而且其经营活动还会受到限制。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各期收益均衡化,避免偿债能力比率大起大落,来减少违约可能性。这样,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二)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外部条件1.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计准则难免存在各种不完善的地方,这就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主要有:制定会计准则有不合理因素。因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各利益集团为了使准则对自己更有利,都试图影响准则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准则制定机构为了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保证各方都能接受博弈的结果,就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会给企业一定的空间。会计准则不会包括所有的会计事项。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会计事项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会计准则不可能把所有的会计事项都规定的十分清楚,这样就可能会给企业留有一定空间。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会计准则的制定通常会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之间有不协调因素。制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法规的人员很有可能是不同人员、来自于不同部门,在相互之间的协调方面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这样就达不到制度之间的最佳结合,企业就可能会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协调进行盈余管理。2.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性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缺陷。在权责发生制确认方法下,会计事项发生时间的确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就会引起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会计信息重要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存在缺陷。重要性原则是指在计核算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次要的,会计理论没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这样企业可能会把重要项目作为非重要项目来处理,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表达。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样企业就会利用稳健性原则,很可能会压低经营状况好的年度利润,将其转移到经营状况差的年度或亏损年度,以便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显示出持续盈利的趋势。会计方法含有估计因素。会计核算有一些经济业务存在不确定性,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因而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所以有些会计核算业务必须得用估计的方法,这就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3.会计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在企业中,由于管理当局直接经营企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非常了解,同时还控制着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披露,而企业外部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只有根据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引起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结果可能会损害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采取的手段(一)会计手段1.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第一,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期末存货的计价与当期损益同方向变化、当期末存货计价偏低时当期收益也偏低;反之,当期收益偏高,如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时,期末存货是按最近购货的价格确定的,比较近市价,所以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利润,物价下降时低估利润。在同等条件下,如果采用加权平均法,则当期的利润会比先进先出法下的利润要低。因此,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的方法之一。第二,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权益法核算的特点是无论被投资企业是否分配利润,投资企业均应按照被投资企业的盈余情况和投资比例,确定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利润总额;而成本法下只是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投资企业按所分得的利润计入当期投资收益,不考虑被投资企业实际发生的盈余或亏损。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且不分配利润,则成本法比权益法更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而在被投资企业盈余的情况下。对增加投资企业利润而言,权益法更优于成本法,在我国,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投资收益的计税依据是以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实际分得的利润为准。因此,在被投资企业盈余的情况下,投资企业如果采用权益法核算,既能增加当期利润,又不会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一举两得。第三,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变更。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在直接转销法下,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才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且应收账款是否确认为坏账还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审批。由此可见,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前或者推迟审批的方法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备抵法下,有账龄分析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两种方法可选择,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都是由管理当局确定的,企业可以在备抵法下通过改变计提和计提比例的方法,达到增加或减少盈余的目的。2.利用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评估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以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职业判断。需要作出会计的内容有: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的准备率、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或有事项的估计等。对这些会计估计的确认往往掺杂了很多的主观因素,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对企业交易和事项的估计来进行盈余管理,常用手段有:①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②改变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第一。3.利用会计处理时间差具体表现为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以实际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而是根据购销合同协商确认收入等手法。比如在当年年底虚开发票,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冲回,或者与第三方先签订卖断收益权的协议,然后通过租赁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定额利润。利用会计处理时间差进行盈余管理是中小企业常用的手段。因此这一手段操作起来既有效又显得合情合理。4.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权责发生制是会计上用了确定损益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配比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虚拟资产的产生,它是介于资产与费用之间的一个概念,仅指已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带摊销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虽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严格地讲虚拟资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虚拟资产的特点集中地体现在一个虚字上,由于他的界定需要参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且受益和分摊的期限也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往往成为盈余管理的储水池,一些中小企业便将目前的已发生损失计入虚拟资产,然后通过分期摊销的方式调节利润。(二)非会计手段1.利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来进行盈余管理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如①利用对销售活动的控制来进行调节②利用对资产购置、处置活动的调节③利用对研发活动的调节达到盈余管理的目。2.利用关联交易施行盈余管理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像上市企业那样有着错综复杂但有明确存在的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相对显得较为隐性,大多属于隐性关联方交易。利用隐性关联方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通过关联购销、费用分担、托管经营等方式进行。四、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一)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处1降低企业契约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契约成本,帮助企业管理者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从而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的缺点,保护企业及经营者的自身利益。2.利于企业用利润平滑传递内部信息有利于企业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内部信息。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传递出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市场更加有效,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负面影响。从订立契约的角度讲,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尽量降低契约成本。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存在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契约成本,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对预期或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从而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保护企业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从资本市场角度讲,企业管理当局掌握大量的内部信息,而这些内部信息往往相当复杂并具有专业性,企业若要以报告的形式把它们传递给投资者,是很困难且代价高昂,而盈余管理则能够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企业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管理人员实施利润平滑和利润最大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向外界传递一种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信息,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二)盈余管理对中小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1.盈余管理对企业治理结构产生不良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企业治理结构失衡,容易出现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内部人控制”的便利条件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而监管政策的缺陷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2.盈余管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盈余管理影响信息的相关性。盈余管理动机促使经理人根据企业或自身利益的需要操纵信息,这违背了会计报告实质精神,降低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影响投资者对减值信息的判断。其次,盈余管理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会造成客观计量误差和主观盈余管理的交错。失去中立性的减值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情况,最终降低减值信息的可靠性。3.盈余管理还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投资者和债券人一旦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余管理时,就会对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失去信任,这会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最终,企业的声誉受损,企业管理者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给企业带来风险。五、完善中小企业企业盈余管理的建议(一)建立完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规、政策和契约会计准则是准则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产物,本身就具有不完全性、可选择性和可变更性。目前大多数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给管理当局提供了太多的判断空间,对此准则和制度的制订者可以通过更清楚地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加以修缮。所以要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的特点,及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对有关法规、政策和契约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尽量减少准则中不明确或含糊不清的规定,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和范围;还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涌现,及适应会计国际协调和交流的需要,使准则具有适度的前瞻性,给予会计主体应有的选择空间。目前,大多数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给管理当局提供了太多的判断空间。对此,准则和制度的制定者可以通过更清楚地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加以修缮。同时,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对相关权利、责任和收益的安排,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和兼并市场管理,大力发展经济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企业管理者、监事会和经理等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建立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书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负责CPA的聘任和交流,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形成牵制和监督机制。应当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使其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对经理的财务报告行为实行有力的监督。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对相关权利、责任和收益的安排。国外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能够进行盈余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有关,而权利分离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要比其他企业轻得多。另外,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管理当局报酬的安排对盈余管理会产生较大影响。管理当局进行的盈余管理其实是短期行为的一种表现,因此,企业在进行报酬安排时可以运用一些长期酬劳计划。(三)加强外部监督一方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从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强管理和监督,并对违规的企业进行严惩;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审计准则的安排,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当然,为实现会计信息提供有用信息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我们还应加强关于盈余管理动机、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我国会计人员要提高理论水平重要的是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