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4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面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我校数控专业是新成立的专业,教学经验不足,为了快速高效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人才,我们对用人企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调研。一、
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一)对企业的调研:从2007年月1月起我们对沿海及我县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二、企业使用的数控设备情况三、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四、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调查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高档型普及型经济型30.40%34.95%35.15%(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的调查数控人才来源从学校应届毕业生招聘从社会招聘企业自行培养48.3%15.44%36.26%学历状况本科以上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1.0%8.58%31.25%59.16%工作岗位类型数控编程系统维修机床操作以上均能从事12.6%12.44%70.13%4.83%(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调查数控编程系统维修机床操作以上均能从事企业当前数控人才结构19.20%10.83%65.28%3.52%企业未来数控人才结构20.59%18.76%51.00%15.02%(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的调查1.金领层(数控通才)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数控通才是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数控通才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合本科、高职学院组织培养,且经过特殊的现场实训和名师指导,促其成才。2.灰领层(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数控编程员应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适合高职、本科学院组织培养。适合作为丁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适合具有数控培训基地的高职学校组织培养。3.蓝领层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主要由中职学校组织培养。(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调查在珠三角一带,用人单位很希望新招的学生能够只是经过较短期培训,甚至能不必培训就能上岗。但实际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需要三个月以上到十个月之间的试用期,明明招的是本专业的毕业生,但到了工厂后却是许多工作都干不了,有的是只会说,不会干;有的是只会干一点,导致一个完整的工作根本就不能交给这些学生做。(二)
对职业院校的调研从2007年月1月起我们对部分珠三角的中等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借鉴经验。通过与几间中等职业学校的交流,一致认为现在的职业院校沿袭的是传统普高院校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理论教学及实操训练均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是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而所使用的教材,几乎就是普高院校教材的移植版。这一点,已成为了制约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实际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有关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呼声在高职中职院校中越来越响,近年来,职业课程改革,主要是采用模块化课程,已是高职学院的范围内取得极大成功的一种模式,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也已将模块化课程纳入了工作议程。(三)
对专业教师的调研通过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数控专业师资队伍的调研,发现各间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基本上每个学校的数控教学师资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大部分教师也很难承担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维修等实践性环节很重要的一些课程,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和背景知识,本身缺乏数控“工程素质”,也对用人单位的数控人才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已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三、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数控用人企业需求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秉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做法。从整个课程设置来看,教学目标明显有欠佳。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均缺少一个短期目标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则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平时与一些学生闲聊,不少一年级的学生提到中职课程,大体上的看法都是好象跟初中学习时相差无几,并没有一种步入社会前的职业培训的感觉。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说从一年级升上二三年级后,明显感到巨大的反差,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很难适应。不少学生更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长远目标定位不清晰,虽说与高职生、普高院校,,等目标表述略有差异,但很难区分。再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搭配,也有欠妥之处,专业课里有《数控设备维护》与《数控设备调试与安装》这两门课,均需要包括机械、钳工、电子电工、电力拖动的部分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在此之前只是学过钳工、电工基础、机械原理等课程,那么当这两门课涉及到电气部分时,学生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户基础,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自然,这两门每周占用课时为10节的课程开出来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且教学过程倍加困难,必然大大挫伤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和信心。2、学校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很少。3、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不足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或认为应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但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这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压力很大。由于所能购买的工业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机会少,制约了实训效果。五、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1、师资队伍的建立(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以及与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中录用。从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他们缺乏的是实际应用经验,为此学校可将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有计划送到企业去锻炼,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3)直接在企业聘用数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由学校列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计划要求来学校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数控教学的需要。2、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议(1)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金属切削实习基地传统的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有此人认为,现在有了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就可以不要传统的车、铣,刨、磨,钳的金工实习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的,而且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子懂得刀具角度,不懂得切削用量的选择,不懂得制造工艺,不懂得安装与定位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基地时,也应重视传统金属切削基础的建设。(2)坚持教学与培训的大方向,量力而行选择培训设备尽量多配备一些小型数控机床,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动手实训课时,必定会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同时,适当配备工业高档机床。对教学培训来讲,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工业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C、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连接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主轴系统(变频和伺服主轴),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应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软件应能方便升级,以保持数控系统的先进性。对于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已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步淘汰,其指令、功能非常有限,不符合国外流行数控系统的规范,虽然价格便宜,建议学校慎重选用。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教材目前,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还有限。即使有,其内容较成旧,结构上也有一定缺陷,不适合用于培训市场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因外,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自己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4、采用模块化课程数控加工技术将逐步引航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企业急需大量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模块化课程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5、核心技术与技能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技能、公差与测量技能、机械制图技能、CAD技能、读图技能、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普通铣床操作技能、数控铣床编程操作技能、数车数铣安装调试技能、数车数铣简单维护检修技能、CAM技能。六、结束语经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楚认识到,企业当前及未来急需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技工,学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时应定位于培养蓝领层数控人才,部分优秀学生可达到灰领层。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也显示了中职学校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数控专业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采用模块化教育,高效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控人才。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研究模块化课程的实施方案。汽车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我校汽修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面向汽车维修、零部件制造、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销售,能在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维修机工、电工、生产工等工作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至2007年,已经培养出四届(含2007届)十一个班共五百多名毕业生。近年来,随着花都区、广州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出现了少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有一定错位、脱节的现象,为了改进教学,让毕业生更适应社会需求,通过与用人企业的接触,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等途径进行本次调研。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调研时间:2007年3月开始。调研对象:校外企业、其他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毕业生。1、对企业的调研在校外企业调研中,对有毕业生就职的六家企业进行接触和走访相关人员,包括:两间4S店--南菱汽车城、风日专营店,两间小规模汽修厂--昆仔汽修厂、长龙汽修公司,一间零部件生产企业--万宝井公司,一间零部件销售企业--运通公司。从调查反馈的信息看,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生产一线员工的要求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1)4S店的要求:责任心强、基本功过硬、理论要求高、规范性好,对汽车检测技术及设备知识要求高、团队精神好、接受新技术能力强。2)小汽修厂:责任心强、基本功过硬、上手快、能吃苦耐劳、最好是机电皆能的多面手。3)零部件加工企业:责任心强、掌握常见的金属切割加工技术、掌握零部件的基本检测技能。4)零部件销售企业:责任心强、与人沟通能力强、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组织能力。这次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毕业生理论知识尚可但专业技能不扎实。2、对职业院校的调查目前在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建设中面临几个现象和问题:一是由于受社会择业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现代汽车维修是一份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使一些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重视文化基础课,造成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不理想。二是教学质量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设施落后,考核方式陈旧等因素引起的。还有,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维修工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东风,解放货车的基础上。行业技术发展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与技术缺乏等严重束缚着维修业的发展,其中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维修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3、对专业教师的调查由于现代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致使一般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教师懂理论实践经验却比较少,而一些在汽修企业滚打摸爬了几十年的老技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文化基础底子薄而不善于教学,矛盾很突出。4、对本校学生的调查1)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通过调查,毕业生主要就职于4S店、小汽修厂、零部件加工企业、零部件销售企业等四类企业,其中工作压力最大的毕业生集中在4S店及小修理厂,前者工作任务、学习任务都很重,基本每一季度培训考核一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后者分工不细、要求成为多面手,要不断补充发展其他知识的技能,从事后两种职业的毕业生工作较为平稳。比较突出的例子有201班毕业生刘传焰就职于万宝井公司,2004年底到2005年五月被公司送到日本培训,现已成为技术骨干,201班吴智毅在广州丰田就职现已成为班组长。2)对面临毕业的学生的调查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三年级学生就开始陆续走向社会,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①专业技能证书太少影响就业面(只考一个中级维修工证);②专业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偏差;③某些专业知识(如检修)学得不多。3)在读学生的调查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时,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实习教学时,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二、企业汽修中等职业人才的使用现状汽车技术中等职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分类层次岗位性质比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汽车机电维修主要是从事车辆的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应用。80%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维护作业、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具备正确阅读维修手册技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和检测仪器的能力,能够读懂汽车电路图。汽车制造与零部件加工主要从事汽车整车装配和零部件的加工及装配。20%掌握车、铣等机械加工方法,汽车的整体构造,汽车零部件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关系。三、我校汽车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1、专业知识课方面1)内容过时,教材版本太陈旧,没有充分反映出当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2)学问化倾向较重,有些课本公式太多,学生不爱学也学不会。3)应用少、案例少,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4)重修理、轻诊断,对检测技术及设备有些忽视。2、实训方面1)重传统方法,新方法较少。2)实训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不好。3)某些核心技能的训练强化程度不足。4)汽车实习场地及设施不足,缺少整车认识。5)学生实用的操作技能学习较少。3、其他方面1)少数工科通用专业基础课,用在汽修专业个别篇幅过长。2)汽车专业知识课开设较少较晚。3)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技能倾向,考核方式也存在此问题。4)对学生个体差异重视程度不够。5)专业方向不清晰。四、对我校汽车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1、人才的培养方向通过调研我们已经知道汽修人才需求旺盛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机电维修和汽车制造与零部件加工方面,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主要针对这两方面。在对上述两个职业领域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后,确定了我们中职学校培养从事上述两方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见下表)。专业方向汽车机电维修方向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加工方向核心技能汽车零件图识读,汽车电路识读、元件检测、电路分析能力,汽车典型机液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汽车维修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汽车拆装、调整,汽车一级、二级维护作业、汽车专业资料检索、查询。汽车零部件图识读、零件测量、材料鉴定能力、汽车整车装配和调整能力、汽车基本运用能力、零部件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加工方法2、实习场所的建设在现有的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整车,增强学生对汽车整体结构的认识,另外需要一些可以运转、工作的实训设备,来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还有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高新技术,传统的“手摸、眼看、耳听”的汽车维修方法,已很难适应,很多汽修企业有比较先进的故障检测设备,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企业接轨,我们也应该配备一些检测设备来加强教学。3、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用型人才⑴.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终身学习的思想,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文化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机协调,要“两手抓”,不能重此轻彼,对文化基础知识上,要把握好“够用”的“度”,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一定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人才。⑵.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专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检修人员必须紧跟技术的发展,而不同的汽车企业的技术在一些方面又会存在差异,在短暂的学校学习中,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不同企业的技术学习完,所以在培养通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还应该培养针对不同企业的专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对一些企业的技术的了解,比如广州交通运输学校就与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订单式”培养专才,引进丰田汽车技术的培训课程,成立“丰田教学班”。以“订单培养”方式为丰田培养技术后备人才。4、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好老师,才可能有好徒弟。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理论老师和实训老师在知识结构上可能存在某种缺陷。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熟悉与专业相关的汽修行业情况,掌握与所教科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默契配合专业课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通过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多给教师进入企业是机会,使教师能够站在技术的前沿,能够更好的了解专业的现状,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5、其他方面的建议要加强实训课教学。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地动手过程中来通晓某种操作性学问及其相关规则。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上课前设计,实训课题,对学生有明确的操作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需要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同时针对当前人才市场高水平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需求趋势,精心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减少演示性、验证性的实训,增加动态的、综合性实训,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如何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与企业接轨,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实际有用的技术;如何改进我们的现有教学设施,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等诸多问题。另外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学校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方法就是实行模块化课程改革。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来进行一些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探索,找到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的方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全日制三年制。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制造、维修能力,具有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⑴.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⑵.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板料、冲压与塑料成型工艺及其加工设备的基本知识;⑶.具有设计一般冷冲模、型腔模和工夹具的能力;⑷.具有编制和实施一般模具制造工艺、冷冲压和塑料成型工艺的能力;⑸.具有压铸模、锻模等其他模具的一般设计能力;⑹.具有模具钳工和1种模具生产主要设备的操作技能;⑺.具有工模具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⑻.具有数控加工编程和模具CAD/CAM的初步能力。2、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生产现场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模具生产中技术性操作工作等。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知识结构⑴.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⑵.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的方法,具有制图员技能等级证书。⑶.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⑷.初步掌握电气、电子、PLC、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⑸.初步掌握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⑹.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⑺.初步掌握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⑻.初步掌握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及产品营销管理的一般性基础知识。2、能力结构⑴.初步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⑵.初步具备编制和实施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能力。⑶.初步具备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⑷.初步具备数控加工、电加工的编程、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能力。⑸.具备本专业相应1~2个工种中级技能操作等级证书。⑹.初步具备金属材料与塑料成型模具及装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⑺.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模具CAD/CAM应用的初步能力。⑻.具备从事模具产品和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1、基础课(1)政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2)语文通过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加强应用文和记叙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3)数学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物理掌握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5)体育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养成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增强体质。2、专业基础课(1)
机械制图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公差配合和有关国家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结合汽车维修业务学习零件测量、绘制机构草图。(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掌握金属与合金的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各有关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必需的有关金属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钳工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钳工操作中的各种基本方法、技能;初步掌握钳工常用工、夹、量、刃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掌握钳工常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的方法。(4)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深刻领会在机器制造过程中实现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机器制造与维修过程中的误差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各标准公差及配合,初步具备检测的基本技能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5)
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学习Windows平台的办公应用软件Office,使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特别是Internet和Intranet网络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为学生适应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6)
机械原理与零件掌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基本知识、机床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机械加工工艺、夹具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有关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刀具、夹具的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7)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一些相关的应用领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3、专业课(1)机械制造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理论、加工方法、特点及应用;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技术及新工艺;为模具制造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2)模具制造工艺学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加工模具零件的各种工艺方法。了解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特点和先进、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及特种加工工艺。了解模具的装配工艺,具有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3)冷冲压与模具设计初步掌握冲压成形的原理、板料成形规律与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关系;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制定方法,具有制定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工艺过程的能力;掌握冲模的设计方法,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冲模的能力;具有应用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方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冲压生产中的产品质量和模具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冲压新工艺、新型模具及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4)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熟悉塑料的种类、性能及其加工方法、塑料成型模具的各种类型;掌握塑料制品的设计;掌握塑料注射模具、挤出模具等的基本结构;能根据塑料制品的图纸,设计出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模具、挤出模具。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塑料成型基础、注射成型工艺及注射模具设计、挤出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计、其它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5)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特点;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即手工编写加工程序;了解自动编程手段;能够根据零件的不同特征选用适当的数控机床并实现数控加工。(6)模具CAD/CAM实训了解MasterCAM软件的特点、用途和应用概况;掌握MasterCAM软件的应用和辅助加工方法,包括简单的三维特征造型与编辑、二维和三维铣削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刀具路径生成、刀具路径的仿真、编辑和修改、后置处理、数控加工代码的DNC通讯等。(7)模具操作工考证
模具钳工实习、冷冲模课程设计、塑料模课程设计、模具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模具加工生产实习、数控加工实习、模具CAD/CAM实习、电加工实习、专业工种实习与考级(完成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取证)、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全日制三年制。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数控生产线的操作、工艺实施、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1.掌握机械工程、金属切削、液压气动、电工与电子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数控设备工作原理、结构及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的基本知识;4.具有编制、实施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加工程序的能力;5.具有普通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的初步能力;6.具有对普通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的初步能力;7.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加工的能力。2、业务范围从事数控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编程及数控加工操作,数控设备的维护等工作。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和电气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3.掌握数控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具备数控设备的中级操作技能,具备调试、维护、保养数控设备的基本能力。4.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CAD/CAM/CAPP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5.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6.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7.考取数控加工技术中级技能证。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1、基础课(1)政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2)语文通过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加强应用文和记叙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3)数学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物理掌握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5)体育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养成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增强体质。2、专业基础课(1)
机械制图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原理、公差配合和有关国家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结合汽车维修业务学习零件测量、绘制机构草图。(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掌握金属与合金的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各有关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必需的有关金属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电工基础《电工基础》是电气类、机电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分析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掌握各种仪表的使用,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4)
钳工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钳工操作中的各种基本方法、技能;初步掌握钳工常用工、夹、量、刃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掌握钳工常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的方法。(5)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深刻领会在机器制造过程中实现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机器制造与维修过程中的误差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各标准公差及配合,初步具备检测的基本技能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6)
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学习Windows平台的办公应用软件Office,使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特别是Internet和Intranet网络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为学生适应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7)
机械原理与零件掌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基本知识、机床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机械加工工艺、夹具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有关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刀具、夹具的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3、专业课(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一些相关的应用领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2)机械制造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理论、加工方法、特点及应用;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技术及新工艺;为模具制造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3)数控机床与编程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特点;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即手工编写加工程序;了解自动编程手段;能够根据零件的不同特征选用适当的数控机床并实现数控加工。(4)数控加工技术了解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掌握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及数控机床的有关概念并能熟练地用于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操作时间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范围内。具备加工中心机床的有关知识。熟悉相关的CAM软件并用于加工的实际,能实现CAM程序与数控系统的顺利连接。
(5)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典型数控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手册的查阅和相关控制回路的分析。掌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验收的基本流程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使用,维护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内容。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6)数控设备维护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典型系统的原理、参数设置、PLC编程及接口、伺服及主轴的调整,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查找与维修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掌握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的方法。(7)CAD/CAM实训了解MasterCAM软件的特点、用途和应用概况;熟练掌握MasterCAM软件的应用和辅助加工方法,包括三维特征造型与编辑、二维和三维铣削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刀具路径生成、刀具路径的仿真、编辑和修改、后置处理、数控加工代码的DNC通讯等。(8)数控技术操作工考证对学生进行常见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为学生具备常见数控机床操作应用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数控加工应用等级证书而打下良好的基本操作基础机电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开设有《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钳工工艺学》、《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等14门专业课,并进行金属切削加工、钳工、电焊、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等机电实习操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基本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技能,本专业自一九九三年开办以来,先后已培养了近三千毕业生,多数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为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高度重视。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实施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我校于2007年3月成立了机电专业模块化课程研究课题小组,共有4名教师参加,从3月3日开始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调研,深入到企业、兄弟学校,走访有关专业教师,召开毕业学生座谈会和在校生座谈话,同时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就社会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机电专业教育的适应性,广泛听取意见。下表是我们通过社会调查得到的企业对中等机电技术人才的使用信息。机电技术中等职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分类层次岗位性质比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蓝领在生产岗位上承担车床、铣床等机床、钳工、电焊及电器安装等具体操作70%掌握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掌握电焊及电工基本知识,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灰领指生产岗位中承担机械及电器维修人员25%
机械维修人员:掌握机械原理,能看懂各种装配图,具有一定的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能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电器维修人员:掌握电工的基本知识和电力拖动的有关知识,获得初级电工上岗证和中级电工证,能对电动机及各种电器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金领企业生产一线中的工艺员和技术员35%
机械加工工艺员: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懂得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并能在生产一线中指导工人进行切削加工。
电器技术员:掌握电器的知识及电力拖动原理,懂得各种电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能指导生产一线工人从事电机与变压器的修理,并能排除生产中各种电器故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参考相关资料,经过对比,我们觉得模块化课程比较结合实际,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目前比较多的兄弟学校采用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一、
现行中等职业技术课程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理论与实践这两张皮不能很好地紧密地贴在一起,造成部分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毕业时,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到社会上什么都不会,06届机电专业曾经有三名毕业生推荐到某国营工厂做车工,竟然不懂启动车床,不能进行车削加工,结果被工厂辞退,工厂还抱怨刚来的学生素质太差,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这种现象带普遍性、广泛性。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育理论来分析,课程设计不够科学是主要原因之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及课程的内容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课程门数多,单一课程内容也过多、过杂和过深,个别课程甚至采用大专教材,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上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学习效果较差。05届有一张姓同学告诉我们说:“理论课程多,课程内容较深,专业课很难学。”因此适得其反,客观上冲击了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表面上学了好几门课,但知识掌握较差,并且不会应用。二是过分强调所谓“实用”,人为地大幅度降低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只上少量的理论课,绝大部分课时都安排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甚至针对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的考证要求(上岗证、技能等级证书等),安排技能训练,考什么项目,就突出训练什么项目,考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有的甚至二次不行,再来第三次,通过多次反复,多次重复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技能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考证能手”完全脱离社会和生产实践的要求。这样的学生只会照着老师的做法“依样画葫芦”。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并不理解,或者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这些更深一层的问题,他们是不会去考虑的。如02届有12名已取得电工上岗证的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到劳务市场求职,连考官提出的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这样的学生又怎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呢?三是现行课程内容一方面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教学内容出现重复,不同的教师施教难免有重复,如机电专业公差配合和金属切削基础知识等同一专业好几门课程都涉及到这个内容。学生对重复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另一方面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某些知识教材又没出现,多数教师按教材施教,结果与社会和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如安全生产,机电专业在工艺课教材中很少提及,造成学生毕业后缺乏安全生产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目前国家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相违背。如《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磨削工艺课,关于砂轮的平衡及平衡的方法就没有介绍,也没有这样的试验,尽管学生懂得开磨床,但不懂得砂轮静平衡的技术,终归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早几年机电专业有一毕业生,因不懂这一技术,引发砂轮爆裂而造成事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以上种种情况,说明现行的中职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隔起来,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违反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并且受实践的检验这一认识的普遍规律。二、实行模块教学,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面向就业,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工作,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模块化课程就是以职业技能为中心,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企业生产相适应,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一是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把一个相互有着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综合为一门课程;二是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综合,即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相互割裂,而是在实践中领悟理论,从做中学,边做边学;三是专业课程与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即开发项目课程,把企业的工作任务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课题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效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实际工作的现场,真实的工作任务,自主行为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做好准备。从已实行模块化课程的兄弟学校情况看,实行模块化课程后能收到如下效果:1、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紧密匹配。理论知识的内容必须是职业岗位所必须的,与职业岗位技能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知识都排除在课程知识之外。2、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实行模块化课程后,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任务而不是知识上,他们会意识到,掌握这些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3、有利于学生构建技术知识的完整性。技术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知识,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技术知识意义才能得以完整地表征。因而模块化课程有利于学生构建技术知识的完整性。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模块化的课程时,由于知识与工作任务紧密相联,使他们能够立即用到所学的知识,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5、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按照模块化课程来组织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意味着只要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都必须纳入课程中,这就大大拓宽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有效地促进了其完整性。三、加快我校模块化课程的建议模块化课程,对于改革我校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适应社会,适应科技发展,适应市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为了加快我校机电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的进程,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机电专业开设: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和电工电气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具体如下表。专业方向机械加工技术应用电工电气技术应用核心技能外圆加工技术,内孔加工技术,螺纹加工技术,铣削加工技术,齿面加工技术。电工工具使用及照明控制技术,电工材料及电工测量,电机与变压器原理及维修技术,电器设备安装与电气安全防护技能,供配电技术及机电设备与维修技术。2、加强车工、钳工、铣工、电工、电焊工技术的技能培训,培养初中级技术操作人才,具体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确定以车工、钳工、铣工、电焊工、电工技术为核心技能,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培训;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工作。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力争在三年内有5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达到既是讲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教师,并且要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体会到,模块化课程还有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地思考,认真实践,但只要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实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地探索,并且认真总结,相信我校最终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理论及具体操作方法,为造就更多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关于模具、数控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大批境外企业的涌入,使作为支持工业的模具、数控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模具、数控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空间巨大。模具、数控行业生产、建设、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阿克陶县预测试卷含解析
- Unitech数据采集器PA690产品介绍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解析版)
- 2024年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特斯拉电动汽车》课件
- 新闻业的变革与挑战
- 保险公司人事工作总结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课件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保护濒危动物宣传方案万能2022
- erdas2015操作手册给客户imagine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
- 大气课程设计-—袋式除尘器
- 普天超五类检测报告
-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培训制度
- CMM2-18锚杆机(新)说明书
- 12吨汽车起重机基本技术规格资料
- WEB开发基础-2021秋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复习资料-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安徽省政协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 本质安全理论综述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