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介绍_第1页
孔子生平介绍_第2页
孔子生平介绍_第3页
孔子生平介绍_第4页
孔子生平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的时代与生平

与此同时,诸侯国的情况也在急剧变化,一些大国陆续吞并周边的小国,疆域迅速扩大,势力迅速强盛,进一步打破了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孔子痛恨悲叹的“礼崩乐坏”。各个强国为了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相继争霸。古代曾有“春秋五霸”的说法,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动,各阶级、各阶层的杰出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术思想应运而生,大政冶家如管仲、子产,大军事家如孙武,大思想家如孔子、墨子,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文化高潮的重要铺垫。孔子是春秋时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3月4日。(二)家世生平

1、家世

孔子的远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把殷宗室后裔微子启封在宋国。而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泯公的儿子弗父何。在古代封建社会,必须由元配妻子所生的嫡长子继位,弗父何不具备继位资格,他只有卿的身份,卿只能传五代,五代之后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由孔父嘉开始,孔父嘉成为孔姓第一人。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代祖,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山东曲阜孔子雕像

北京国子监孔子像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孔子行教像吴道子所画的经典孔子像陕西长武县民间收藏的明代孔夫子青铜造像

南宋马远画孔子像

二○○六年孔子标准像台北、台南孔庙孔子生平前551年(周灵王20年,鲁襄公22年),古历八月二十七日(9月28日)。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尼丘山夫子洞(坤灵洞)孔子生父叔梁纥

夏邑县孔子还乡祠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he(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0多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家庭生活清苦,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9·6》

【译文】我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但从小好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2·4》

【译文】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

且自幼好礼。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即是说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

(《史记·孔子世家》)17岁,孔母颜征在卒。19岁,娶宋人亓qi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做吹鼓手20岁,委吏(仓库管理员)乘田(主管牛羊的饲养、放牧);尝为季孙氏牧牛羊

21岁,任司职吏,司吏人口。

29岁,(公元前523年,鲁昭公19年。)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神农氏造五弦琴,禁止淫邪,匡正人心。桐木,能知闰年,能知秋,长三尺六寸,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日;宽六寸,象征六合;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宫、商、角、徵、羽五音。30,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十条腊肉”,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收奴隶禾兔,改名冉耕,字伯牛。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30岁,设杏坛(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讲学。出使周都,问学老子,“吾观老子,犹云中之龙也。”汉画像砖孔子问礼

35岁:“斗鸡之变”,“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37岁:自齐返鲁,《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孔子决定离开齐国时,正好快吃中饭的时候,此时米已经下锅,他捞起米就走,连把米煮成饭等吃饱再走都不愿意。)38岁,季平子不迎鲁昭公,孔子“广收弟子,重振杏坛!”收颜回,子贡(端木赐),冉求,仲弓、闵子骞、宰予、公冶长等代表性弟子。

颜回说:“我听人说,无财产者曰贫,无学识者才谓病。我是贫,而非病也。”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颜回聪明勤奋。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相当于之)往而知来者(能从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的聪明人,当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时,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也赞成子贡的观点。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

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他曾经感慨道:子罕篇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末:通“莫”,没有;由:遵循。指无方可遵,无章可循)。”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

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篇6·3)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6·7)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篇6·11)【译文】先生说:“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的饭,一瓢的水,住在穷陋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

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31岁,卫国人。他口才极好。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的宣传功不可没。

子贡(端木赐)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孔子将女儿无违嫁公冶长。所有的传说都和他懂鸟语有关公冶长子路(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在宫廷内讧中被杀。子路曾参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行为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七十二贤达: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宰予、仲由、冉求、言偃、卜商、曾点、曾参、澹台灭明、高柴、樊须、有若、原宪、颜高、商瞿、秦商、颜刻、琴牢、冉孺、颜辛、伯虔、曹卹、陈亢、秦祖、奚藏、廉洁、冉季、石处、左郢、狄黑、商泽、任常、郑邦、乐欣、孔忠、颜哙、申枨、邬单、荣旗、悬成、燕伋、原亢、封巽、秦非、颛孙师宓不齐、端木赐、公西华、公治长、南宫适、公皙哀、漆雕开、公良孺、司马耕、巫马期、梁角亶、公孙龙、叔仲哙、公祖兹、罕父黑、公西箴、壤驷赤、颜文朴、漆雕多、颜无繇、公夏首、施之常、步叔乘48岁:季氏家臣阳货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家臣的家臣)执国命”。(《论语·季氏》)

《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以教弟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16》)

51岁: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52岁: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负责建设),53岁:孔子升为鲁大司寇(负责司法),鲁国的政局开始走向正轨;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等土地。并由此摄行相事(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代理总理一职),三个月鲁国大治。54岁:孔子为削弱三桓,采取堕(hūi毁坏)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55岁,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鲁君臣荒于女色,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失望,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图★卫,受卫灵公监视★陈,被困匡地返卫,南子同乘★宋,习礼檀树,被砍树★郑,未予接待★陈蔡,被困,绝粮七日★楚昭王聘,为令尹子西阻,在楚讲学弟子多仕于卫,返卫

67岁,夫人亓官氏卒68岁,季康子孔子归鲁,结束十四年的颠沛流离。但终不能用,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之子伯鱼卒71岁,孔子绝笔《春秋》。颜回死,41岁,孔子哭之恸,“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六月,齐国的陈恒弑简公,宰予政变中死。72岁,卫政变,子路死于难。

73岁,公元前479年,孔子寝疾七日而殁。孔子墓西的子贡庐墓孔子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