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我国服饰的演变专题培训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1.gif)
![从古到今我国服饰的演变专题培训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2.gif)
![从古到今我国服饰的演变专题培训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3.gif)
![从古到今我国服饰的演变专题培训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4.gif)
![从古到今我国服饰的演变专题培训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5b0c05c7a90cc530cc3476f1d9bb861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古到今我国服饰的演变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自己的身体,穿戴动物的皮毛用于保暖。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夏朝服饰以黑为主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其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黄裳的服色。其中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商朝商代的服装形式,主要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不分尊卑,全部都制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所穿服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这种围裙被称为襜.周代的服饰大致沿袭商制而略有变化,总的来看,比商代宽松,长度大多过膝,衣袖有大小二式,衣领样式通常裁作Y型,腰间用丝带系束.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周朝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秦朝秦朝在中国服飾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飾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飾外,一般的服飾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秦朝
男服服饰(左圖)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因秦始皇十分迷信阴阳五行之说,所以认为是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而黑色主水,固尚黑),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右圖)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秦朝军官服饰分高、中、低三级。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着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列双鹖的深紫色鹖冠,橘色冠带系于颌下,打八字结,胁下佩剑。中级军官俑的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裹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腰际佩剑;第二种是身穿高领右衽褶服,外披带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腿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士兵服饰秦军服装甲衣是依兵种作战时运动的实用性能而配备的,并用冠饰形式和甲衣色彩区分官兵地位。漢朝汉代流行的服装则是以连身的袍为主,样式以大袖为多,袖身宽大部份为「袂」,袖口紧小部份为「祛」。从肩部直筒下垂到脚踝的长袍,是汉代人典型的穿着。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服饰图案的色彩运用上,主要以对比为主,强调明快、醒目、艳丽,表现了素中见华美的特点。这种特点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也为人们所运用。在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突出了龙、凤的寓意。漢朝男服服饰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武冠、法冠、进贤冠等几种类型。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员朝会和礼见时穿著的礼服。这时期袍服的样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裾,一是曲裾。曲裾就是战国时的深衣,这种样式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装中最常见的式样。
女服服饰汉代妇女以梳高髻为美。汉代妇女的礼服,仍以深衣为主。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汉代妇女也穿襦裙。这种糯裙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东汉以后穿著的人虽一度减少,但从魏晋开始重新流行后,历久不衰,一言沿袭到清代。漢朝三國兩晉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三國兩晉南北朝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足穿笏头履、高齿履(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三國兩晉南北朝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哑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三國兩晉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服饰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南北通行。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三國兩晉南北朝女服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衫裙图为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及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其特点是: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下着条纹间色裙。当时妇女的下裳,除穿间色裙外,还有其他裙饰。隋唐隋统一全国以后,重新厘定汉族的服饰制度。由于隋是自北而南统一的,南北朝之间
长期效仿和影响,因此,隋代服饰中掺杂了北族服饰的行制。唐统一全国后,疆域扩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经济发达。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1隋时天子服赭黄袍,唐高祖始黄龙袍为皇家专用。身着常服的唐太宗黄龙袍隋唐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2.以服色来区分官服。隋唐3.“武德令”-最系统、完备的舆服制度。唐高祖武德七年颁发服饰制度-封建宗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尊用的色彩。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佩鱼袋、鱼符文官礼服女服(隋朝)特点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及翻领窄袖女服穿戴展示图男服(唐代)唐代圆领袍衫及纱罗幞头最为普遍的首服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妇女服饰(初唐时期)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半臂唐代的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领口和袖口有金彩纹绘或刺绣工艺,有的还镶有绫锦,这些装饰使服装的效果更加华美富丽。唐代的裙式大多高腰或束胸,款式贴臀,宽摆齐地,是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妇女服饰(盛唐以后-中晚唐时期)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画头戴凤冠宝髻、金花簪蓖,珠宝颈链,大袖衫裙,披帛,圆头履的贵族妇女。女装男性化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壁画观鸟捕蝉图梳高髻或同心髻,穿圆领袍衫、小口裤,襦裙、披帛、半臂,浅履的年轻宫女。隋唐服饰风格的成因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在绘画、雕刻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1.文化的多元化,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社会心理隋朝全国得到了统一,并开挖及通航了大运河,南北文化开始了融合。唐朝,经过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盛唐,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孝文帝全面推行汉化政策。隋唐各代皇室都有与鲜卑拓跋族联姻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将当时世界诸多文明形式引入唐朝,在积极吸收这些文明成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唐文明盛极一时。胡族习俗、异国风情、宗教文化与隋唐本土传统的相互交流影响,造就了唐人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社会心理,使人民自我认同感加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纺织业的迅猛发展、频繁的对外经济往来与国力的不断强盛,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隋朝积极开展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凿通南北大运河,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李唐的发展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唐都长安在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隋朝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纺织业到了唐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服饰文化繁荣直接有关的染织手工业也十分兴旺。官府专设染织部门,下设织锦坊、绫锦坊、染坊等作坊,不仅京城有这种官设作坊,在东京及各州县也有这种作坊。除官营作坊外,还有民营纺织业。唐代的陆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唐代“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辉煌地位与尊严,并以其独特的服饰特质,尤其是女子服饰特质,形成了开放大度、雍容华贵、兼收并蓄等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尤其是手工业中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高度发达,印染技术的发展,为唐代服饰华贵富丽、新颖创新的风格形成在客观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唐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豁达大度和开阔胸襟,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宽松环境唐王朝成了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大都市,已是中外文化长期频繁交流的地方。那里居住着许多来自异国他乡的王侯、留学生等。还有大量的外来商人和外国使臣。有些外国人还供职于唐王朝。唐王朝积极推行开放性的对外政策,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对“外蕃”各国人民的迁入采取了一系列宽容、优待的政策。唐女喜着男装,大概是受胡服之启发,因胡人本就男女同装。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大唐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豁达大度和开阔胸襟,奠定了隋唐服饰风格形成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五代十國男子服飾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五代十國女子服飾五代十國女裝基本同晚唐相似,以窄袖短襦和長裙為主。不同是裙束的比晚唐低,裙帶較長,披帛較唐狹長。上衣加半臂,交領和對襟均有。後唐興著彩裙,收裙襇作多折,這是宋代服飾的端倪。五代女子與唐相比纖細瘦弱。由此可見,社會風尚的改變是時尚主要因素。漢服演示宋朝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宋朝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宋出现了缠足陋习,称“裹小脚”。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元代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元朝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明朝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明朝明代官服中最具特点的是乌纱帽,乌纱帽翅因戴者官职、身份不同而各异。其形制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帽内另用网巾以束发。明朝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清朝满族入关后,强迫汉人穿满人服装,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明代的服饰体系。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满服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清服是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清朝清朝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清朝清朝满族女子服饰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清朝妇女服饰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其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式。这种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缓和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不得不实行“男从女不从”等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1911年---至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了一股浪潮,这从当时坊间流传一句笑谈可以窥得一二一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落下了帷幕。剪辫子--解开一条封建锁链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民国建立之后,随着旧的服装规定的废弃和当时复杂的社会风尚,中国人的服装穿着进入多元化时期,有的穿西服,有的长袍马褂,同时有西服中服混穿的。1911年---至今1911年---至今
1918年,从知识界传出了服装要归真的疾呼,提出了“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子”的口号。文明新装由此诞生。所谓文明新装,就是头上不佩戴耳环、发箍等装饰物,手上不戴戒指,身上穿朴素的衣服,下面配不带花纹的黑色长裙。这种装束由北京、上海两地的女学生最先提倡,之后蔓延至知识女性,不久连家庭妇女也摆脱了华丽的衣衫,换上了一身朴素。到了五四期间,白色运动帽、宽大短袖的白布衫,过膝黑色长裙成为了全国各地女学生的标准装扮,不少学校还将它定为女生校服。所以,这种“”文明新装也被称作是“文明学生装”。文明时装五四精神的时尚符号1911年---至今
20年代最流行的女装就是旗袍。旗袍原本是“旗人”,也就是满族人的传统服装,经过西方服装制作工艺的改良之后,在20年代风靡上海。张爱玲,《更衣记》曾说过: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因此,新式旗袍的可以说是带有女权色彩的一场服装改革。20至30年代,旗袍几乎成为了上海女人的标准装扮,工人学生、职业妇女、摩登女郎和明星名媛无不偏爱,热度蔓延全国。穿旗袍一种玲珑婀娜之美1911年---至今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任务额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身穿“布拉吉”的援华女专家则成了大众直接模仿的对象。布拉吉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美,它便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只几年的工夫,“布拉吉”就成为了汉语中一个最常用的外来词。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不用了,但“连衣裙”即布拉吉的意译名一直沿用下来。布拉吉资本主义割了社会主义的尾巴1911年---至今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这场十年浩劫中,中国的服装风格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狂风中,服装、发型、皮鞋都被扣上了阶级的帽子。西装、旗袍和布拉吉统统不得幸免。“西装是资产阶级的、布拉吉是修正主义的,旗袍是封建主义的。”因为最初的红卫兵几乎都是来自北京的高干家庭,为了表示自己的造反精神是继承自上一代的革命精神,所以父辈穿过的旧军装风吹很快到了地方,“红五类”子弟紧接着也效仿开来,草绿色的军便装开始流行。绿草军装文革中的“红色”时尚1911年---至今女士两用衫,是中国妇女50年代乃至60、70年代的主要着装。这是一种前翻一字小西服领、上肩、五个扣的布上衣,没有掐腰,只是在肩部和腋部向胸部缝出两个不大的褶子,略微表现胸部。两用衫以长袖为主,前门襟四粒扣,款式简洁,多用混纺毛料,中长纤维,涤卡等制作。这种衣裳又称“春秋衫”或“迎宾服”,大约是因为它可以用作接待外宾等重要场合才这样叫的。这种衣服,虽说主要是春秋两季的外衣,但实际上是全能。夏季做衫衣,冬季套在棉袄外面做罩衣。1911年---至今
上世纪70年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烫头发,只有演员才可以凭证明烫发。当县文工团里的女演员们烫起大波浪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跳起西班牙舞时,这波烫发的风潮又吹起来。和卷发一起流行起来的还是喇叭裤。浪漫而活泼的卷发让女性从单调、呆板的发型束缚中解脱了出来。年轻而好奇的国营理发店的店员们偷偷将店里省下来的烫发药水带回家,自己偷着烫,如果上班时候领导发现他们的头发是卷的,就谎称说是用吹风机吹卷的。待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可以自由做些选择时,逢年过节烫发成为最时髦的事情。烫发从头开始的时尚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七八十年代蛤蟆镜、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花格子衬衫、大喇叭裤是典型的小混混形象。
1911年---至今1911年---至今
迷你裙1995年,正是这年,喜爱日本卡通的年青一代开始喜欢充分展示上身线条的紧身T恤,也开始把裙子改短,迷你风逐渐露出了苗头。哈韩的风潮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HOT组合席卷全亚洲。韩风一夜吹起,满大街都是穿着调裆的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的年轻人。之后哈韩的风潮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嘻哈热浪随着乐坛上RAP风盛行,嘻哈热浪席卷时尚界。嘻哈流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品牌没什么要求,对于经济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欧美风,随性、简单,不同于以简约优雅著称的英伦风,更偏向于街头类型的纽约范。它随性的同时,讲究色彩的搭配,与后期的波希米亚风融汇,应该说欧美风更广泛,带有少部分日韩气息,很国际化。欧美风格比较中性又比较贵气。比如高跟鞋、亮面皮鞋、亮面皮裤、铆钉类的东西、链条包、提花裤袜等,这些都是打造欧美风的常见商品。1911年---至今1911年---至今英伦风,简单的理解就是“英国的风格”(英国又称英伦),源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英伦风格以自然、优雅、含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涉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家居行业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 三农行业手册合作社运营
- 厨房承包合同书参考
- Go语言基础概念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
- 担保书之担保型买卖合同
-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
- 私人教练劳动合同
-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自动化设备买卖合同模板2篇
- 2024版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2025内蒙古汇能煤化工限公司招聘3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PFMEA模板完整版文档
- GB/T 4214.1-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通用要求
- GB/T 11822-2000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 压力管道基本知识课件
- 小学英语 国际音标 练习及答案
- 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
- 2023年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血液科品管圈汇报-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