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_第1页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_第2页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_第3页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_第4页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三、组织胚胎学(―)绪论.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组织:细胞,细胞外基质。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嗜酸性:组织和细胞成分对酸性染料(如伊红)的亲和性。嗜碱性:组织和细胞成分对碱性染料(含有阳离子着色基团的染料,如苏木精、结晶紫、美蓝等)的亲和性。.HE染色法(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若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basophilia)和嗜酸性(acidophilia);而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亲和力都比较弱的现象称为中性(neutrophilia)。(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特点:排列紧密、形态规则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内皮:心、心血管和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肾、胃、肠、子宫等呼吸管道口腔、食管和阴道、皮肤复层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男性尿道等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少量的间质:极性(游离面、基底面);没有血管。来源:上皮组织来自胚胎时期的三个胚层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分布。.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腺上皮: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上皮称腺匕皮。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为腺。外分泌腺结构:导管、分泌部、腺泡、肌上皮细胞分类:细胞的数目(单细胞腺(杯状细胞)、多细胞腺);分泌部形状;分泌物的性质(浆液腺、粘液腺、混合腺).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桥粒、连接复合体、基膜)。.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结构特点: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散在分布;2.细胞外基质多,形态多样化;3.细胞一般无极性。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成纤维细胞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RER、GC发达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和微管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分泌功能浆细胞LM: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于细胞•侧,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EM: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分泌抗体.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特点、分子构成和特性。胶原纤维LM:粉红色,直径0.5〜10阿,波浪状,分支交织成网EM:为成束的胶原原纤维,后者直径20〜200nm,有64nm周期性横纹成分:I型与III型胶原蛋白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LM:HE染色呈淡红色,醛复红染色呈紫红色;直径0.2〜1.0Pm,细丝状,分支交织成网EM:弹性蛋白(位于中心)+微原纤维(由原纤维蛋白构成,位于外周)特性:富于弹性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并存,赋予组织韧性和弹性,使器官兼能保持形态和具有可变性..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基质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①蛋白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组成(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等)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②纤维粘连蛋白:连接媒介一一分子表面具有与细胞、胶原及蛋白多糖结合的部位(即化学基团);对于细胞的分化和迁移也具有一定作用③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成分渗出,在组织中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部分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功能一一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产生或回流障碍,导致组织脱水或水肿.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组成:①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②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③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致密结缔组织纤维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功能:支持和连接。(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为脂肪小叶。(黄色脂肪组织:由单泡脂肪细胞构成:贮能、维持体温、保护。棕色脂肪组织: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存在于新生儿,产能。)网状组织组成: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分布:造血和淋巴组织;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四)血液1.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及意义。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Mm,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故呈红色;Hb结合与运输02和C0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02网织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临床意义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2.血浆、血清、贫血的概念。血浆: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3.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

名称类别正常值成人(4-10)xio7l白细胞<fBC)儿童(5-12)XlO'/L新生儿(15-20)X1O,/L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50%-70%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10%单核细胞3%-8%男性(4.4-5.7)X1女性(3.8-5.1)X1红细跑<RBC>新生儿(6-7)X10BA儿童(4.0-5.2)X男性13.0-17.0g/dl血红蛋白(HB)女性11.0-15.0g/dl新生儿17.0-20.0g/dl血小板(PLT)(100-300)X10'/]网织红细胞记数成人新生儿0.5%-1.5%0.3%-6.0%4.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LM:直径10〜12um,胞质内含许多细小颗粒,染色浅,核呈杆状或分叶(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特殊颗粒:浅红色,80%)功能——趋化性(chemotaxis),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LM:直径10~12Um,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分泌物(同肥大细胞):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质内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嗜酸性粒细胞LM:直径10~15阿1,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等功能一一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单核细胞LM:直径14~20Pm;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淋巴细胞LM:小淋巴细胞:6~8Mm,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Mm,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大淋巴细胞:13~20即1分类: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于胸腺产生,占75%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于骨髓产生,占10%〜15%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占10%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Mm;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在血涂片上常聚集成群;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EM:血小板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一有多种凝血因子。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颗粒(a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寿命:7~14天.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组细胞的概念。造血干细胞起源: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即细胞体积相对较大,胞质富含核糖体特性:①强增殖潜能②多向分化③自我复制,终身保持数量恒定造血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于造血祖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EP0粒-单系造血祖细胞:GM-CSF、ILT等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TP0)(五)软骨和骨.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软骨: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和表面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分类:D.透明软骨分布:肋、关节、呼吸道纤维:胶原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纤维细且折光率与基质相同,于HE染色切片不能分辨基质:含大量水功能:抗压性强,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纤维软骨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纤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基质:较少,弱嗜碱性功能:韧性强.弹性软骨分布:耳廓、咽喉及会厌纤维: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在软骨中部更为密集功能:有较强的弹性.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板、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哈弗斯系统(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哈弗斯骨板: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长骨的构成:骨干、骨髓,表面覆盖骨膜和关节软骨;内为骨髓腔,骨髓充填其中骨干=密质骨+少量松质骨密质骨: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间骨板穿通管:横向穿行于骨板的管道,与骨干长轴垂直,内含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骨乳i: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表面有薄层密质骨骨祖细胞骨内膜少量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骨外膜〔穿通纤维骨外膜〔穿通纤维r疏松结缔组织(六)肌组织.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LM:胞体:长圆柱状,直径10~100Mm,长1〜40mm;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①暗带(A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②明带(I带),中央为Z线肌节:相邻2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长1.5-3.5即1,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EM: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肌原纤维间有肌浆网,大量线粒体、糖原、肌红蛋白粗肌丝:①分布:肌节中央,长贯暗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②结构:长约1.5Mm,直径15nm;由肌球蛋白组成,肌球蛋白为豆芽状,分头杆两部分,头部为横桥,有ATP酶活性细肌丝:①分布:一端固定于Z线,一端伸入粗肌丝间,中止于H带外侧;②形状:长约1阿,直径5nm;③组成:肌动蛋白(有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可与Ca2+结合)2.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闰盘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心肌:分布于心脏,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LM;①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②核1〜2个,居中③有周期性横纹,肌原纤维位于周边,核周胞质染色浅,内含脂褐素④细胞以闰盘连接EM:有粗肌丝、细肌丝和肌节①肌原纤维粗细不等,其间线粒体丰富②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③肌浆网的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小而少;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④闰盘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存在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交流和电冲动传递,使心肌舒缩同步化.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中空性器官管壁内LM:①长梭形,大小因所在部位和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异②无横纹,胞质嗜酸性③单核,杆状或椭圆形.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肌丝滑动原理:①运动神经末梢将冲动传递给肌膜②兴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浆网,释放Ca2+③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型变化,肌动蛋白上的肌球蛋白结合位点暴露,与肌球蛋白横桥结合④ATP被分解释放能量,横桥弯曲,将细肌丝牵引向M线⑤细肌丝向M线滑动,明带、肌节、肌纤维均收缩⑥Ca2+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等复原,肌纤维松弛(七)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为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功能及分类。胞体:尼氏体LM: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RER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神经原纤维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树突内胞质的结构与胞体相似,在分支上有大量棘状的短小突起,称树突棘。功能——极大地扩展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轴突:每个神经元有一条轴突,由轴丘发出,此区无尼氏体,染色淡,比树突细,直径均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胞膜称轴膜。起始段轴膜厚,产生神经冲动,沿轴膜向终末传递。胞质称轴质,无尼氏体,含神经丝、微管、微丝等,参与物质运输①慢速轴突运输②快速顺向轴突运输③快速逆向轴突运输分类:按神经元的突起数量:①多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假单极神经元按神经元的功能分:①感觉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分:①高尔基I型神经元:长轴突②高尔基II型神经元:短轴突.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结构: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构成。①突触前成分:即突触小体,为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内有突触小泡(synapticvesicle),含神经递质或调质;突触前膜较厚,含钙离子通道②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含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功能: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呈长卷筒状套在轴突外;相邻施万细胞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相邻两个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外围部分即为一个施万细胞无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为不规则的长柱状,表面有数量不等、深浅不同的纵行凹沟,纵沟内有较细的轴突,施万细胞的膜不形成髓鞘,一条无髓神经纤维可含多条轴突,由于相邻的施万细胞衔接紧密,无郎飞结.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和主要功能。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功能: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除突触部位以外,都被神经胶质细胞分隔、绝缘,以保证信息传递的专一性和不受干扰星形胶质细胞:体大,呈星形多突起,核圆或卵圆形,胞质内含胶质丝(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构成的中间丝)功能一①支持和绝缘②突起末端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构成胶质界膜;在血管周围形成神经胶质膜,参与构成IM-脑屏障③分泌神经营养因子④组织损伤时,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少突胶质细胞:胞体较小,突起较少;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功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小胶质细胞: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染色深;突起细长有分支,表面有许多棘突。由血液单核细胞迁入演变而成,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转变为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施万细胞:参与PNS中神经纤维的构成,于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中的施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所差异。施万细胞的外表面有基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核圆,染色质较浓密;细胞外表面有基膜.各种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的一般结构和作用,运动终板的概念。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末端,感受环境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可分为:游离神经末梢(为感觉神经纤维终末分支,分布于表皮、角膜、各种结缔组织;感受温度、应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觉)、触觉小体(分布——真皮乳头,于手指最多;结构——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盘绕在扁平细胞间;功能——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环层小体(分布——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关节囊等处;结构——体大,圆或卵圆形,中央有一均质状圆柱体,内含神经纤维末梢,周围多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功能——感受较强的应力,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肌梭(分布——骨骼肌内:结构——梭形,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数条细的梭内肌纤维,核成串排列或集中在肌纤维中段;感觉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中段,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在肌纤维两端;功能——为本体感受器,感受骨骼肌的舒缩状态,参与调节骨骼肌活动)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分布——骨骼肌;LM——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端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呈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又称神经肌连接;EM一骨骼肌纤维表面凹陷为浅槽,槽底肌膜即突触后膜,有许多皱褶;轴突终末即突触小体,嵌入浅槽,突触小泡内含乙酰胆碱;功能——支配骨骼肌收缩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心肌,内脏及血管平滑肌,腺体;结构——无髓神经纤维分支末段呈串珠样膨体,贴附于细胞表面或穿行于细胞之间,与细胞建立突触:功能——控制或调节肌细胞收缩、腺体分泌.血一脑屏障的构成和作用。构成: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神经胶质膜功能: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选择性允许营养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八)眼和耳L眼球壁的三层结构。纤维膜角膜(前纤维膜角膜(前1/6)巩膜(后5/6)眼球壁[虹膜基质血管膜睫状体基质眼球壁I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视部的四层结构和各层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1)色素上皮层:由色素上皮细胞(单层立方)构成;功能——防止强光损害;吞噬视细胞膜盘;储存维生素A2)视细胞层: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感弱光,缺乏则导致夜盲症视锥细胞:含视色素,感强光和颜色,缺乏则导致红(或绿)色盲3)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中间神经元)4)节细胞层:节细胞(多极神经元)组成,树突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轴突汇聚成视神经离开眼球.黄斑、中央凹和视盘的概念和特点。黄斑:位于视网膜后极的浅黄色区域,正对视轴;中央凹处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与侏儒双极细胞和侏儒节细胞间形成一对一的联系,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盘:又称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鼻侧,视神经穿出处,无感光细胞,为盲点.内耳感受器的名称、结构特点和功能。「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司 ,膜半规管:壶腹靖(旋转耳 「变速运动)膜前庭: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膜迷路^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r莫蜗管螺旋器(感受听觉)(九)循环系统.心脏的层次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结构:1)心内膜2)心肌膜3)心外膜4)心瓣膜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及其分支,发生冲动,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分,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有节律收缩。组成细胞有三种:1)起搏细胞2)移行细胞3)普肯耶纤维.动脉的•般结构特点及各种动脉的区别。大动脉:1)内膜:内皮有W-P小体:内皮下层较厚;2)中膜:很厚,40〜70层弹性膜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3)外膜:LCT、血管和神经分布;4)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清功能——将心脏间断的射血转变为血管中持续的血流中动脉: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2)中膜:较厚,10〜40层环形平滑肌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3)外膜:LCT;4)多数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功能——在神经支配下收缩和舒张,可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0.3〜hnn,较大的有内弹性膜,中膜几层平滑肌,一般无外弹性膜,为肌性动脉功能——在神经支配下收缩和舒张,能显著地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和血压微动脉:<0.3mm,无内、外弹性膜,中膜有1〜2层平滑肌功能——调节器官局部血流量,形成外周阻力,维持血压

.动脉和伴行静脉的区别。静脉结构特点:壁薄,腔大,不规则;三层膜分界不清;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减少,CT增多:外膜变厚,营养血管丰富;有些静脉有静脉瓣中动脉中静脉管壁较厚较薄管腔小,规则大,不规则中膜平滑肌丰富,10〜40层较少内、外弹性膜明显内弹性膜欠发达;无外弹性膜小动脉小静脉管壁厚薄管腔小而圆,规则大,不规则中膜平滑肌数层1〜2层4.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利功能。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续,由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内有大量吞饮小泡,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直径60〜80nm),一般有隔膜封闭;窗孔为物质交换的途径;分布于胃肠黏膜、一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3)窦状毛细血管(血窦):管腔较大且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细胞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细胞间隙出入血液;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有较大差别(十)皮肤.表皮的分层和角化。分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角化: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逐渐分化为角质细胞、然后脱落的过程;与此伴随的是角蛋白及其它成分的合成的量与质的变化.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名称、结构和功能。1)黑素细胞:胞体散在于基底细胞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电镜下胞质富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有特征性的黑素体,合成黑色素后,转变为黑素颗粒;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内。功能——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2)朗格汉斯细胞:散在于棘细胞浅层,胞质内含伯贝克颗粒。功能——为抗原提呈细胞。3)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呈扁平形,有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基底部胞质含致密核心小泡。.真皮的结构层次和特点。1)乳头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2)网织层:为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粗大胶原纤维交织成网,有弹性纤维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立毛肌和汗腺)的结构特点。1)毛:毛干和毛根、毛囊、毛球、毛乳头、立毛肌2)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分泌部、导管;功能一分泌皮脂,润滑皮肤3)汗腺:为单曲管状腺,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湿润皮肤,排泄废物4)立毛肌:与皮肤表面成钝角的•束平滑肌,连接毛囊和真皮;收缩使毛发竖立(4^一)免疫系统1.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的,直接攻击带异抗原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异体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辅助B细胞和Tc细胞进行免疫应答调节性T细胞(Tr细胞):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进行负调节,使免疫应答不致过于强烈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行使体液免疫;记忆性B细胞处静息状态,长期保持免疫记忆,保持迅速再次反应的能力NK细胞:无需抗原提呈细胞中介,可不借助抗体,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的结构和功能。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界限:有毛细血管后微鄢脉(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淋巴小结:含大量B细胞,部分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无生发中心者,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者称次级淋巴小结。功能——抗原刺激下,增大增多,产生大量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3.胸腺的结构和功能、血胸屏障。胸腺:被膜(薄层结缔组织),小叶分皮质和髓质1)皮质:胸腺上皮细胞构成支架,间隙内含有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2)髓质:有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少量初始T细胞、巨噬细胞血一胸腺屏障结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功能: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胸腺的功能: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淋巴结:被膜——含输入淋巴管;门部——含输出淋巴管;小梁——被膜伸入实质形成,构成粗支架;实质——皮质和髓质1)皮质:浅层皮质(B细胞区,含大量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副皮质区(T细胞区,位于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赖区;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2)髓质:髓索(索条状淋巴组织;有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髓窦(巨噬细胞多,过滤功能强)淋巴结的功能:1)滤过淋巴:巨噬细胞清除淋巴中的抗原物质(细菌、病毒、毒素等)2)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脾的结构和功能。脾:被膜——厚,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小梁——被膜伸入实质形成,有小梁动脉、静脉伴行;实质——白髓和红髓1)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含大量T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淋巴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含B细胞);边缘区(白、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有边缘窦)2)红髓: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有较多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笔毛微动脉开口于脾索);脾血窦(形态不规则,相连成网;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细胞间隙大,基膜不完整;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脾索内血细胞穿越内皮间隙进入脾血窦)脾的功能:1)滤血: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血液中的抗原,提呈给T细胞2)免疫应答:对血源性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3)造血:胚胎早期造血;成体在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恢复造血(十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内分泌腺的特点:内分泌细胞形成团、索、或滤泡,无导管,毛细血管丰富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包括绝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结构特点同蛋白质分泌细胞,RER、GC发达,有分泌颗粒类固醉激素分泌细胞: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滑面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峭多呈管状,多脂滴,无分泌颗粒.甲状腺、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甲状腺:分左右两叶,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含大量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滤泡上皮细胞——产生甲状腺素;滤泡旁细胞——降钙素甲状旁腺:有被膜,腺细胞排成索团状;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进溶解骨盐;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升高血钙;嗜酸性细胞.肾上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肾上腺: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分皮质和髓质,前者占肾上腺体积的80%。1)皮质:含大量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和丰富的血窦。球状带——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状;细胞较小,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促进肾保Na+排K+和胃吸收Na+,维持血容量。束状带:最厚,细胞排成索;细胞较大,含大量脂滴,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促进蛋白和脂肪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应答,对抗炎症网状带:最薄,细胞索吻合成网;细胞较小,嗜酸性,含较多脂褐素,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髓质:含髓质细胞、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血窦,有中央静脉。髓质细胞(嗜倍细胞):多边形,排成索、团,含嗜锅颗粒,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占80%)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垂体的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被膜(远侧部(前叶)垂体.腺垂体,结节部〔中间部I、经垂体J神经部)(后叶):漏斗J正中隆起

i漏斗柄腺垂体:1)远侧部: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GH、催乳激素PRL;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嫌色细胞。2)中间部:由嗜碱性细胞和滤泡构成,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SH。3)结节部:主要由嫌色细胞构成,有少量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神经垂体:无髓神经纤维: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形成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束;分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或催产素.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关系下丘脑分泌16种释放激素弓状核 3种释放抑制激素螃漏斗卧-级毛细用伏门血管网茂丁靶器官S激素分泌H腺垂体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神经垂体束神且垂体i为下丘脑激素的贮存和释放部位抗利尿薇翥 催产素(促进肾远曲小管、 (使子宫平滑肌收集合管重吸收水) 缩)(十三)消化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1)粘膜是消化管壁最内层结构,由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构成。粘膜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2)粘膜下组织位于粘膜与肌织膜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3)肌层多由平滑肌组成,一般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可推动食物逐渐下移。4)外膜是消化管的最外层。腹腔内大部分消化管外膜主要为一层间皮,称为浆膜。浆膜能分泌浆液,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食管的结构特点。食管: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黏膜下层有食管腺(黏液性);肌层:上1/3--骨骼肌,中1/3--混合,下1/3--平滑肌;外膜:纤维膜.胃的结构特点:胃上皮的特点;胃底腺的组成,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上皮:上皮:芈柱(表面黏液细胞)胃小凹固有层:贲门腺黏膜-幽门腺胃底腺黏膜肌层黏膜下层:结缔组织肌层:很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外膜:浆膜胃底腺:1)主细胞(LM——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EM——RER、GC发达,顶部有酶原颗粒;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2)壁细胞(LM——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大量线粒体;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酣原、杀菌)、内因子)、3)颈粘液细胞、4)内分泌细胞、5)未分化细胞黏液-碳酸氢盐屏障:1)黏液层:不可溶性黏液凝胶,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醐,减慢H+向黏膜碳酸酢酶扩散;2)表面黏液细胞fHC03--中和H+-H2CO3C02+H20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小肠的结构特点: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上皮:单柱(吸收、杯状、内分泌)黏膜-固有层:大量小肠腺I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外膜:部分十二指肠一纤维膜其余一浆膜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环行皱裳较高、多高、多矮、少小肠绒毛较高、多叶状高、多短、少长指状短锥形杯状细胞较少较多多十二指肠腺有无无淋巴小结孤立孤立集合.结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结肠:无环行皱裳和绒毛,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大肠腺发达,含大量杯状细胞,外纵行肌三处增厚形成结肠带阑尾:腔小不规则,大肠腺短而少,黏膜肌层不完整,淋巴组织丰富(十四)消化腺.三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腮腺:浆液性腺;分泌物含大量唾液淀粉酶下颌下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较多;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和黏液舌下腺:混合性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分泌物以黏液为主.胰腺的一般结构;胰腺腺泡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的细胞构成和功能。胰腺:被膜——薄层结缔组织;胰腺小叶;实质分为——外分泌部,为浆液性腺;内分泌部(胰岛)腺泡:主要由胰腺泡细胞组成,为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核酸酶等消化酶,分别消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胰岛:A细胞(20%,胰高血糖素);B细胞(80%,胰岛素).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包括细胞构成)。一般结构:表面覆以致密结缔组织被膜,除右叶上后部为纤维膜外,均为浆膜;结缔组织随肝门部的血管和肝管的分支伸入实质,将其分隔形成大量肝小叶;肝小叶之间各种管道密集的部位为门管区肝小叶: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角棱柱状1)中央静脉2)肝板:由单层肝细胞排列形成;切片上呈现为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并吻合成网4.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肝细胞:LM-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部分有双核或多倍体核;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EM:1)功能面—血窦面、胆小管面、细胞连接面2)细胞器发达——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丰富3)含糖原、脂滴、色素等内涵物.肝巨噬细胞、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和贮脂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附于内皮,形态不规则,多突起,溶酶体丰富,参与清除血液中的异物、衰老血细胞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附于内皮或肝巨噬细胞,溶酶体丰富,有免疫功能贮脂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含大量脂滴;贮存维生素A,形成网状纤维.肝门管区的概念及组成。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小区,含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十五)呼吸系统.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分层结构,上皮的细胞构成和功能。分层:1)黏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2)固有层-含淋巴组织、弹性纤维3)黏膜下层:含混合性腺4)外膜:C字形透明软骨环(气管)、不规则软骨片(主支气管)、平滑肌束、弹性纤维细胞构成:1)纤毛细胞:柱状,纤毛密集,可快速摆动排出痰液;2)杯状细胞:分泌黏液;3)刷细胞:柱状,微绒毛密集整齐,部分基部有突触,可感受刺激;4)小颗粒细胞:锥形,含致密核芯颗粒,为内分泌细胞,分泌5-羟色胺等,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5)基细胞:锥形,较小,于基部,为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上皮细胞.肺的一般结构,导气部与呼吸部。浆膜:胸膜脏层肺实质:肺叶、肺段支气管TOC\o"1-5"\h\z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导气部肺终末细支气管 」小呼吸性细支气管]叶肺泡管 呼吸部肺泡囊 》(换气部)加泡 J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肺小叶的概念。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演变。1)终末细支气管:单层柱状上皮,以克拉拉细胞为主:杯状细胞、软骨片和腺体消失;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2)呼吸性细支气管:单层立方上皮,肌层薄;管壁出现肺泡;3)肺泡管;4)肺泡囊.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气一血屏障,肺巨噬细胞。肺泡上皮:1)I型肺泡细胞:覆盖95%肺泡表面;扁平宽大,不含核处薄;参与气体交换:2)I[型肺泡细胞:覆盖5%肺泡表面;圆或立方形,含板层小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可增殖分化为I型肺泡细胞气一血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肺巨噬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位于肺泡隔、肺泡腔,吞噬大量尘埃颗粒后改称尘细胞(十六)泌尿系统L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等)。被膜: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实质皮质j皮质迷路(包括肾柱)I髓放线髓质[底:与皮质相接(肾锥体)【尖:肾乳头,突入肾盏.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分类:1)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中层,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2)髓旁肾单位:15%,肾小体于皮质深层,较大,肾小管长,在浓缩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的功能(滤过屏障)。肾小体(肾小球)结构•血管球入球微A(粗短)毛细血管祥出球微A(细长)血管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前者合成基膜和基质,并有吞噬功能,维持基膜的通透性功能:滤过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构成;选择性通透血浆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分子量7万以下、直径4nm以下的物质可通过,如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形成原尿,180升/日.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特点及其重吸收功能。肾小管:1)近端小管:最长、粗①近曲小管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EM:游离面密集的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侧面有侧突;基部有质膜内褶、线粒体(质膜含钠泵)②近直小管功能:重吸收原尿的主要部位,重吸收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分泌氢离子、氨、肌肝和马尿酸等;转运和排出酚红、青霉素等药物2)细段: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3)远端小管: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较小,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保水、Na+,排K+、H+、NH3;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集合管:重吸收水,进一步浓缩尿液,形成终尿(1〜2升/日);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钠尿肽的调节.致密斑相球旁细胞的形态利功能。致密班:远端小管紧贴入球微动脉一侧的上皮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为离子感受器,感受滤液中Na+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分泌水平,调节对Na+的重吸收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中膜内的上皮样细胞,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分泌肾素.肾血循环的特点。特点: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1/4);90%血液被滤过;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压力大,利于滤过: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即血管球和球后毛细血管网,后者渗透压高,利于重吸收;直小血管与髓科伴行,利于重吸收(十七)男性生殖系统.睾丸的一般结构,生精小管与直精小管。表面:浅层——浆膜(鞘膜脏层);深层——白膜(致密结缔组织);于睾丸后缘形成睾丸纵隔;实质——250个睾丸小叶,生精小管一直精小管一睾丸网;睾丸间质生精小管:由生精上皮构成,后者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上皮基膜外有肌样细胞.生精细胞的组成,精子发生过程的形态与核型演变,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生精细胞:精原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f精子细胞f精子精子形成:①核染色质高度浓缩一精子头②高尔基复合体一顶体(acrosome)③中心粒微管延长f轴丝(9+2微管,位于尾部)④线粒体聚集一线粒体鞘⑤残余胞质脱落精子:头——细胞核、顶体(溶酶体,含顶体素、透明质酸酶等);尾(鞭毛)——轴丝构成中轴,颈段一中心粒,中段一9根外周致密纤维、线粒体鞘,主段一致密纤维外出现纤维鞘,末段一仅有轴丝.支持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一睾屏障,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支持细胞:LM——大,从生精小管基底直达腔面;细胞轮廓不清,核三角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EM——各种细胞器丰富,有大量内质网、溶酶体、糖原和脂滴;基部侧面有紧密连接;功能——支持、营养生精细胞、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产生睾丸液、吞噬精子细胞的残余胞质、参与血一睾屏障构成.附睾的组成和一般结构。附睾:头部一输出小管(8、12条),高柱状纤毛细胞与低柱状细胞相间排列,管腔不规则,有分泌和吸收功能;体尾部一附睾管(1条,蟠曲状),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管腔规则,主细胞(有静纤毛)、基细胞,有分泌和吸收功能(十八)女性生殖系统.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发育与成熟各阶段的形态特点。结构:表面上皮——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白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实质——皮质: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和白体,之间有特殊的结缔组织(由基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平滑肌构成)&髓质:有许多血管和淋巴管;门细胞:分泌雄激素卵泡的发育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四个阶段1)原始卵泡:居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2)初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增大,核糖体、RER增多;出现皮质颗粒(溶酶体);卵泡细胞:细胞增生;变为立方或柱状,多层;最内层形成放射冠3)次级卵泡: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卵泡腔形成,腔内充满卵泡液,含营养成分、雌激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成熟卵泡: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增大,直径可超过2cm:卵泡壁变薄,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初级卵母细胞直径可达125~150Mm,排卵前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排卵、卵泡的内分泌功能,黄体的形成、组成和功能。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除的过程,称为排卵排卵前,成熟卵泡向卵巢壁突出,形成卵泡小斑;卵丘与卵泡壁分离;排卵时,小斑处破裂,卵泡膜外层平滑肌纤维收缩,次级卵母细胞联同放射冠、透明带和卵泡液排出;排卵后24小时,次级卵母细胞若不受精,即退化消失;若受精,则继续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组成:1)颗粒黄体细胞:颗粒细胞分化形成: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具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泌孕激素2)膜黄体细胞:即原膜细胞;数量少,体积小,胞质和核染色深,主要位于黄体周边;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子宫的一般结构,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厚壁的肌性器官,分底部、体部和颈部: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黏膜)1)外膜——浆膜;2)肌层——平滑肌:3)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月经周期:在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1)增生期(卵泡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增生;早期,子宫腺少,细而短;晚期,内膜增厚至展3mm,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胞质内出现糖原;螺旋动脉增长、弯曲2)分泌期(黄体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内膜增厚至5mm;子宫腺极度弯曲,膨胀,充满分泌物:螺旋动脉增长,更弯曲:固有层基质中含大量组织液而水肿,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充满糖原;卵若受精,发育为蜕膜,否则,进入月经期3)月经期:卵未受精,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下降;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组织坏死;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内膜表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末期,功能层全部脱落,基底层的子宫腺细胞增生,修复内膜上皮4.输卵管的一般结构,上皮的细胞组成及功能。分子宫部、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内向外分为:1)黏膜:形成皱裳,使管腔不规则;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2)上皮由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构成,受卵巢激素的作用而出现周期性变化;3)固有层:薄层结缔组织;4)肌层:内环外纵行平滑肌;5)浆膜(十九)胚胎发生总论.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分期。胚胎学: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关系、先天性畸形等胚胎发育(38周,266天):1)胚期:受精一第8周末,受精卵发育为初具雏形的胎儿2)胎期:第9周一出生,胎儿生长,各系统继续发育并出现功能活动.受精的主要环节(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意义。1)精子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卵泡细胞2)精子与精子受体ZP3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带形成孔道3)精卵融合:精子细胞核进入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雄原核、雌原核形成并融合,受精卵形成;顶体反应一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透明带反应一卵子释放皮质颗粒酶,使透明带变性,确保单精受精.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卵裂,桑根胚)和胚泡的结构。卵裂: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子细胞称卵裂球桑根胚:第3天,含12〜16个细胞胚泡:第4天形成,约含100个细胞(滋养层、内细胞群、胚泡腔).植入的概念和正常部位,蜕膜反应,前置胎盘和宫外孕。植入:胚泡包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受精后第5〜12天;子宫体部和底部蜕膜反应:子宫内膜(由分泌期进入妊娠期)一蜕膜;基质细胞f蜕膜细胞;基蜕膜、包蜕膜、壁蜕膜异位植入:前置胎盘一植入于近子宫颈处宫外孕:最常发生于输卵管.内细胞群演化为三胚层的一般过程,畸胎瘤。内细胞群一二胚层胚盘(上胚层、下胚层)一外胚层(原上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神经管、神经崎的形成和演变,无脑儿、脊髓裂的成因。神经板一神经沟形成;神经褶融合;前、后神经孔闭合一神经管一演化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板外侧缘的细胞f神经崎f周围神经系统(脑、脊、自主神经节,周围神经),肾上腺髓质等前神经孔未融合f无脑畸形;后神经孔未融合一脊髓裂.三胚层各自的主要分化结果。外胚层:神经系统;表皮及其附属器;肾上腺髓质细胞等中胚层:结缔组织、肌组织;血液、软骨和骨: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胚层:消化系统的上皮及腺体;呼吸系统的上皮及腺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和膀胱等器官的上皮.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一般结构和作用。绒毛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胚外中胚层构成,伸出大量绒毛:丛密绒毛膜、平滑绒毛膜;作用——早期从子宫蜕膜中吸收营养和氧气,后期丛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组成羊膜:半透明的薄膜(由一层羊膜细胞和胚外中胚层构成),内充满羊水;作用——有利胎儿活动、防止黏连、缓冲外力压迫、扩张宫颈和冲洗产道卵黄囊f包入脐带,退化尿囊:为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盲管f脐尿管f脐中韧带脐带:构成——羊膜、黏液性结缔组织、2条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闭锁的卵黄囊和尿囊;作用——通过脐血管进行物质运输;足月长度:40〜60cm.胎盘的一般结构和功能,胎盘屏障。胎盘:胎儿的从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组成;功能一物质交换(胎儿吸收氧,营养物质胎儿排泄二氧化碳,代谢产物),内分泌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腺素、孕激素和雌激素)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