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公司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钢铁公司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钢铁公司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钢铁公司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钢铁公司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5——PAGE1—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文件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管理。3管理职责3.1安环部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护组织、现场勘察、上报公司领导,负责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以及出具公司级事故分析报告。3.2保卫部负责厂内交通、火灾事故现场的救护组织、现场勘察、上报公司领导、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以及出具公司级事故分析报告。3.3行政部:保证救护车辆安排、协助事故单位做好工伤家属的接待、安抚工作,参与工伤事故现场的抢救及简单处理。3.4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员工投保、名单更新,受伤员工的就医、转院等医疗管理及出院后保险理赔、评残、安置、复工的管理。3.5事故单位负责本部门工伤员工的救护组织、现场保护、事故上报、救治费用垫付、后期治疗借款手续办理、工伤员工住院期间的陪护,负责轻伤及微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4事故分级4.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分级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第三条的规定。4.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公司将事故分为以下等级:4.2.1公司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2.2公司级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人至2人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4.2.3公司级较大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5人以下重伤的事故。4.2.4公司级一般事故,是指造成轻伤以下的人员伤害事故。5事故报告5.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相关领导报告,并保护好现场。5.2事故单位相关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启动厂级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同时向公司总调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5.2.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5.2.2事故的简要经过。5.2.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影响生产情况。5.2.4已经采取的措施。5.2.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5.3公司总调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值班医生及救护车到现场急救,同时通知安环部相关领导,并简单说明现场情况。5.4安环部部长接到通知后,立即安排公司级救援事宜,并将情况通报主管副总或总经理。5.5主管副总或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5.6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5.7事故中出现工伤的,事故单位应根据《工伤保险管理制度》相关条款在24小时之内向人力资源部报《工伤事故情况快报表》。5.8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6事故调查6.1公司级较大及以上事故,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公司各相关部门及事故单位应积极配合调查。6.2公司级一般事故由安环部组织调查,也可由公司指派事故单位组织调查。6.3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6.4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6.4.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6.4.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6.4.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4.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6.4.5提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6.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6.6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6.7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公司领导。6.8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6.9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6.10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6.10.1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6.10.2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6.10.3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6.10.4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10.5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7事故处理7.1公司级较大及以上事故由负责调查的政府部门作出处理意见。7.2公司级一般事故由安环部根据《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以事故通报的形式对责任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作出处理,事故单位根据事故责任及管理职责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7.3事故处理后公司各单位要组织学习事故通报,根据事故案例举一反三,查找本单位的类似隐患或管理漏洞,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7.4安环部应建立事故档案,同时收集同行业其他单位的事故案例,定期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组织各单位进行学习培训,回顾事故,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对事故的防范意识。8附则8.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8.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二章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时期的安全生产情况,协调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班组及以上各部门安全生产会议。3职责3.1安环部负责制度的制定、检查、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3.2各单位负责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工作。4工作程序4.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4.4.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每一个季度召开一次,由公司安环部组织,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全体委员参加。4.4.2会议主要内容:研究、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审定、分解考核公司内的安全目标管理计划及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隐患,且在会上提出对策,拟定解决的办法及防范措施;协调各部门在隐患处理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指定隐患整改的具体负责人及隐患整改的要求和期限;审议公司的重大事故,审定并通过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决定和通报,审议安全绩效考核等。4.4.3会议由公司办公室进行记录,会议对所议事项以及作出的决定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分发与会人员以及事项涉及的有关单位主管。公司办公室应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并形成记录。4.2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4.2.1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每月至少一次,由安环部组织,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般有:各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主管、技术负责人等,并根据有关情况对与会人员按需要随时增减。时间由生产副总经理决定,地点由组织人决定。4.2.2会议主要内容:检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有关文件,并研究提出本企业的贯彻落实措施;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作出处理和决定;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典型任务和事迹;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等。4.2.3会议内容由安环部门进行记录,会议对所议事项以及作出的决定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分发与会人员以及事项涉及的有关单位主管。安环部门应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并形成记录。4.3分厂(部门)级安全会议4.3.1分厂(部门)级安全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分管安全的领导主持,全体组员参加,时间不限,地点由组织人决定。4.3.2会议主要内容:讨论本部门如何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内安全生产上的各项决议以及公司在安全生产上的一些重大问题。4.3.3会议内容由组织人记录,部门安全员负责督促、检查、考核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并形成记录。安环部不定期抽查会议记录及决议执行情况。4.4班组安全会议4.4.1由班(组)长负责召开,班组成员参加。在每周三安全活动时间进行,地点由各班组自定。4.4.2会议主要内容: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检查、交流、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等;分析班组内外事故案例;结合本班组特点开展事故隐患的预测预控等。4.4.3会议在各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中进行记录。车间领导和安全员每月进行定期检查。4.5各专业性安全会议由各主管职能科室领导负责,根据需要召集有关人员召开,由召集人负责记录。由主管职能科室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4.6不定期安全生产会议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安全生产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等情况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由组织人负责记录。由各职能部门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4.7相关要求4.7.1会议召集者在开会之前,应做好有关资料准备工作,会议上要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应列出,重要会议会后要下发会议纪要。按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处理。4.7.2通知参加会议人员时,要把会议主要内容、开始时间、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会议地点交代清楚。4.7.3被通知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应按时参加会议,做到善始善终,确实不能参加的要在开会之前和组织人说明情况,并得到允许。对未经允许擅自不参加或迟到、早退的人员,由会议组织人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4.7.4会议上决定的情况各部门和责任人,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及时完成。4.7.5每次安全会议都要有会议记录,涉及到重大安全问题要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包括日期、参加人员、组织单位、主持人、会议主要内容、处理结果、决议执行情况的检查等,安环部应定期对各种会议记录及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考核。5附则5.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5.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公司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并作为各二级单位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依据。3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冶金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四[2010]208号)。4管理内容4.1凡公司招收的新工人或由外单位调入我公司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公司、厂(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并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样本见附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4.2厂内职工调换工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的人员重新上岗的,各厂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教育,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4.3采用新工艺,添设新的技术设备,制造新的产品时,有关部门必须对相关员工进行新工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技术教育,对新安全操作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4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4.5法人代表、厂长(经理)、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兼职)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有资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4.6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4.7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4.8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煤气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4.9安环部和各单位应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并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5教育内容及时间5.1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力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培训时间不低于8学时。5.2厂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本厂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氧气和煤气岗位培训时间不低于24学时。5.3班组级培训内容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相关技术规程;有关事故案例,培训时间不低于24学时。氧气和煤气岗位培训时间不低于32学时。6教育程序6.1新工人入厂由人力资源部向安环部提供名单,安环部组织进行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注明教育时间及考试成绩,由教育人和受教育人签名。6.2人力资源部凭《三级安全教育卡》将新工人分配到各厂,各厂将新工人和《三级安全教育卡》一同带回厂部,并按步骤进行厂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分别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注明教育时间及考试成绩。6.3《三级安全教育卡》在安环部及各厂分别存档。7附则7.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7.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管理制度1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冶金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四〔2010〕208号)文件精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建设,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管理。3管理内容3.1公司及各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公司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达到公司总人数的3‰以上。3.2各生产厂人数达到或超过300人的,要设置主管安全生产的科室。人数在300人以下的,设置专职安全员。生产辅助单位应设兼职安全员,负责本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3生产单位专职安全员应达到本单位人数的3‰以上,必须满足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3.4公司及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相对独立,以有效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3.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取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质证书,并不断学习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单位的工艺、设备、操作等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技能。4附则4.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4.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五章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1目的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规范安全检查,并使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3管理内容3.1员工应在班前、班中对本岗位的有关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检查及危害辨识。3.2班组长和班组兼职安全员应检查本班组人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3.3交接班时,在交接生产工作的同时也要交接安全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要上报厂部,同时做好防范措施并做好记录。3.4分厂安全管理人员应每日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听取员工意见,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督促有关单位解决。3.5各分厂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自查。每周日将上周自查情况、隐患整改情况上报安环部。3.6公司安环部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3.7公司安环部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直接向各单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见附件一),要求隐患单位限期整改,重大安全隐患要同时上报公司领导。3.8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单位,要本着“三定”(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间、定整改负责人)、“四不推”(查出的问题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整改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到厂;厂里能整改的不推到公司)的原则,填写《隐患整改计划表》(见附件二),整改完成后填写《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反馈单》(见附件三)。3.9各单位自查发现的安全隐患,直接填写《隐患整改计划表》,本单位不能解决的,在备注中注明,并及时上报公司,整改完成后填写《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反馈单》。3.10公司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后,隐患单位如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完成的,应在限期内向安环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同意后在延期申请所定期限内完成。3.11对无故拒绝完成隐患整改、无故拖延整改或本单位能够完成而推到公司的,视其情节对隐患单位处以200~500元罚款,并再次责令整改。对二次责令整改仍不能按期完成的,对隐患单位处以1000元罚款。4附则4.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4.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附件一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昆仑安改()号:经检查,你单位存在安全隐患,限你单位于年月日前整改完成,并将整改结果上报公司安环部。如逾期未整改,公司将按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对你单位处以元罚款。特此通知。(本通知书一式两份,安环部、生产单位各一份)安环部年月日附件二隐患整改计划表厂年月日序号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备注注:此表一式两份,报安环部一份,计划单位存档一份。附件三隐患整改情况反馈单厂年月日序号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实际完成情况验证人验证时间注:此表一式两份,报安环部一份,整改单位存档一份。第六章安全生产奖惩制度1目的为了使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落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到奖罚分明,特修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奖惩的管理。3安全绩效奖惩3.1公司每年将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对以下各方面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公司将授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为50~5000元。3.1.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方面规章制度。3.1.2单位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体系,支持安全主管部门的工作。3.1.3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并层层落实。3.1.4现场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3.1.5制止严重违章行为,防止或挽救重大事故的个人。3.1.6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采纳后效果显著的。3.2公司每年(月)末根据《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做出综合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当年(月)经济责任制考核,作为各单位集体及负责人年(月)度奖金重要依据。3.3公司每年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根据活动内容完成情况评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先进集体给予2000-5000元的奖励,对先进个人给予300-1000元的奖励,对不合格单位给予2000元的处罚。4安全工作考核各单位、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对该单位、部门的有关责任人员予以30~5000元的处罚。4.1对安全责任事故隐瞒不报的。4.2未依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4.3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4.4未依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致使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的。4.5对已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4.6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4.7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险物品,未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4.8未按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的。4.9地下管线或动力设备附近施工,未按规定进行防护的。4.10未按规定组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无实质内容,活动记录弄虚作假。4.11记录不真实、不准确;对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不配合,不出示各种记录的。4.12对公司相关安全方面的工作安排故意拖延或拒不执行的。5违章行为考核5.1发生以下违章行为视为一般违章,扣罚30-50元/人·次。5.1.1进入岗位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如进入车间不戴安全帽、敞怀、光膀子等)。5.1.2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劳保鞋不系带等)。5.1.3使用电气焊不戴眼镜。5.4.4戴手套打大锤。5.1.5使用砂轮不戴眼镜。5.1.6操作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5.1.7戴湿手套操作电器。5.1.8用油手套触摸氧气箱阀门、开关。5.1.9天车工动车不鸣铃。5.1.10多人指挥天车。5.1.11天车工离开车时不切断电源。5.1.12使用完的电气设备不及时断电。5.1.13使用乙炔瓶未装回火阻止器。5.1.14气瓶表蒙子坏不及时更换。5.1.15乙炔瓶和氧气瓶之间、乙炔瓶和氧气瓶与火源之间距离不够。5.1.16其它一般违章行为。5.2发生以下违章行为视为较重违章,扣罚50-100元/人·次。5.2.1拆卸下的防护装置不及时恢复。5.2.2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装置。5.2.3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或无证操作。5.2.4潮湿地面、容器内或金属架上使用非双绝缘的电动工具。5.2.5潮湿地面、容器内、行灯和机床等局部照明使用非安全电压灯具。5.2.6检修设备电器开关时不及时挂标志牌。5.2.7未经许可操作不属于自己岗位的设备。5.2.8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5.2.9高空作业超过2米或在坡度大于45°的斜支撑面上工作,不使用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的位置不对。5.2.10传递工具和材料直接抛扔。5.2.11设备带煤气操作时不带相应监测和防护器具。5.2.12机器运转时加油、检查、清扫等。5.2.13没有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让其上岗独立操纵设备5.2.14导线直接插、挂在电源上。5.2.15其它较重违章行为。5.3发生以下违章行为视为严重违章,扣罚100-500元/人·次,并停止其工作。5.3.1班前、班中喝酒的。5.3.2不听劝阻,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5.3.3不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特种设备的。5.3.4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的。5.3.5其它严重违章行为。6工伤事故考核6.1工伤事故的类别(微伤、轻伤、重伤)的界定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6.2工伤事故的认定范围参照《工伤保险管理制度》中相关条款。6.3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视同工伤处理的不在考核范围之内。6.4考核办法6.4.1发生一起工亡事故。事故责任者解除劳动合同并扣罚5000元,扣罚班长2000元;扣罚段长(车间主任)3000元,副主任2000元;扣罚厂长5000元,分管安全副厂长3000元,分管其它专业副厂长2000元。6.4.2发生一起重伤事故。事故责任者与受害者(无责任的除外)双方各扣罚650元;扣罚班长450元,扣罚段长(车间主任)700元,副主任550元;扣罚厂长400元,分管安全副厂长650元,分管其它专业副厂长150元。6.4.3发生一起轻伤事故。事故责任者与受害者(无责任的除外)扣罚责任双方各400元;扣罚班长200元;扣罚段长(车间主任)350元,副主任200元;扣罚厂长200元,分管安全副厂长350元,扣罚分管其它专业副厂长100元。在同一厂内,年度内发生第二起同类严重责任轻伤事故,第二起轻伤事故按一起重伤事故处罚。6.4.4发生一起险肇、未遂事故。扣罚责任人100元,扣罚班长50元,扣罚段长(车间主任)30元,副主任20元,扣罚分管安全副厂长50元。事故责任分不清的,落实不了责任的,无法落实处罚的,将班长、段长(车间主任)厂长、副厂长视为主要和第一责任人进行处罚。6.4.5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7附则7.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7.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七章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加强设施设备的安全防护,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安全警示标志和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的管理。3管理内容3.1警示标志设置原则3.1.1在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场所必须设置禁止标识。3.1.2在提示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所必须设置警告标识。3.1.3在必须遵守的场所必须设置指令标识。3.1.4在示意目标方向的场所必须设置指示标识。3.2警示标志设置要求3.2.1安全警示标识的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等参数,必须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安全色》(GB2893-2008)和《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GB/T2893.1-2004)的有关规定。3.2.2安全警示标识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醒目地方,并使人员看到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环境信息标识,应设在有关场所的入口处和醒目处;局部信息标识应设在所涉及的相应危险地点或设备(部件)附近的醒目处。3.2.3安全警示标识不应设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以免安全标识随母体相应移动,影响认读。标志牌前禁止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3.2.4多个安全警示标识一起设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3.2.5安全警示标识的固定方式分附着式、悬挂式和柱式三种。悬挂式和附着式的固定应稳固不倾斜,柱式的标志牌和支架应牢固地联接在一起。3.2.6对安全警示标识应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操作人员在夜间能够清晰可辩。3.3设施设备安全防护3.3.1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戒区域,以及厂区内的坑、沟、池、井、陡坡等设置安全盖板或防护栏。3.3.2设备裸露的转动或快速移动部分、不便绝缘的电气设备以及裸电线,应高有结构可靠的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防护网或防护板。3.3.3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必须设有明显的标志和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测。3.4安全警示标识与设施设备安全防护,按《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进行检查。4附则4.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4.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八章工伤事故考核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掌握公司职工伤亡事故情况,做好工伤事故调查、处理及事故预防,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保障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和个人。3.内容及要求3.1工伤事故的类别界定3.1.1微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经医务部门处置后休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下,但够不上轻伤的伤害。3.1.2轻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职工负伤后,经医务部门出示休假证明,休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或105个工作日以下,但够不上重伤的伤害。3.1.3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引起肢体长期存在的功能性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3.1.4死亡事故:发生伤害事故后,当即死亡的。3.2工伤事故的认定范围3.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3.2.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2.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3.2.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3.2.5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符合比照工伤条件的;3.2.6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的。3.3工伤事故的考核办法:见《安全生产奖惩制度》。3.4视同工伤的,不在工伤事故考核之列。4附则4.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4.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九章煤气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煤气生产、回收、输配、储存、使用、防护及煤气设备维护检修、施工管道与已运行煤气管道对接的安全管理,预防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业煤气的安全管理。3引用文件《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炼铁安全规程》(AQ2002-2004);《炼钢安全规程》(AQ2001-2004);《轧钢安全规程》(AQ2003-2004);《烧结球团安全规程》(AQ2025-201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冶金企业煤气安全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0]6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冶金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四[2010]208号)。4职责4.1公司安环部负责煤气作业和煤气防护安全管理,对其它有关煤气安全的事项进行监督。4.2动力厂负责煤气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和CO检测报警仪表的校验。4.3公司总调负责正确调度煤气、合理平衡煤气,确保煤气系统安全。4.4各煤气相关单位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煤气安全管理。5管理内容5.1煤气作业分类各煤气单位按以下原则(炼铁单位同时参照《炼铁安全规程》第6.6条规定、轧钢单位同时参照《轧钢安全规程》第8.16条表1规定)划分煤气作业类别,并列出本单位《煤气作业清单》(见附件1):5.1.1一类煤气作业:在正常情况下,作业场所有煤气长时间存在、或连续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并且浓度超过有关标准。例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处理阀门、带煤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人工翻眼镜阀、操作插板、处理煤气泄漏等。5.1.2二类煤气作业:在正常情况下,作业场所有可能短时间偶尔出现煤气,并且浓度超过有关标准。例如:停、送煤气处理,使用煤气的炉窑烟道、渣道检修,清理煤气排水器,煤气阀门修理等。5.1.3三类煤气作业:在正常情况下,作业场所不会出现煤气,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出现,并且浓度超过有关标准。例如:加热炉顶及其周围、风机房作业、煤气设备附近等。5.2煤气作业安全措施5.2.1一类煤气作业必须办理《煤气作业安全票》(见附件3),经各单位安全部门和煤气防护站审查批准;作业者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至少2名煤气防护员在现场监护,并准备好备用救护器具。5.2.2二类煤气作业必须办理《煤气作业安全票》,经各单位安全部门审查批准;煤气防护员在现场监护,作业过程中现场有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准备好备用空气呼吸器。5.2.3三类煤气作业,作业过程中现场有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现场设专人监护。5.2.4《煤气作业安全票》由各单位安全部门保存三个月。5.2.5进入煤气设备内部作业时,同时执行《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关受限空间作业的规定,监护人不得少于2人。5.2.6煤气设备、管道及其附属设施需要动火时,同时执行《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动火作业的规定。5.2.7煤气危险区作业必须携带能够有效检测的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当煤气浓度超标时,应加强作业监护,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5.2.8煤气防护员巡检和作业监护时,应记录检测数据,记录保存三个月。5.2.9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施均应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5.2.10从事煤气生产、回收、储存、输送、使用、维护检修作业的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5.3煤气安全管理措施5.3.1动力厂及各相关单位应绘制煤气管网示意图,对分支、界点阀门进行编号;有关单位对所属的煤气设备、阀门(动力厂编号的除外)、吹扫点、放散管、人孔、泄爆阀、排水器、管道支架等附属装置进行编号,并将号码标在现场设备或附属装置上,制作煤气工艺流程指示模拟图板,图板上标明煤气设备及管道附属装置的编号,并在煤气管理(调度室)室张挂。5.3.2由动力厂组织,对煤气设备腐蚀情况、煤气管道壁厚、支架标高等每年重点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查。5.3.3公司总调做好煤气统一调度指挥工作,防止煤气管网出现超压或低压运行。5.3.4煤气设施的施工、安装必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的规定。煤气管道的试验,施工单位应按《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的规定制定煤气管道试验方案,在试验前3天将试验方案(附有试验安全措施和试验部位草图)报送公司安环部、动力厂进行审核。如方案审查不合格,施工单位不得组织试验。公司或分厂级安全部门对试验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煤气管道试验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5.3.5煤气单位必须划定煤气危险区,在煤气危险区进出口或边界设立明显的煤气危险区标志,标志数量以保证人员进入煤气危险区前可观察到为原则。所有可能泄漏煤气的地方均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示标志。任何情况下都严禁单人进入煤气危险区。进入煤气区必须携带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5.3.6用于煤气检测的仪器和防护器具配备的原则:法规标准的规定;设计文件的规定;公司及上级检查要求配备;现场工作的实际需要(此项由相关单位提出意见,公司安环部审核确定)。5.3.7在煤气危险区内经常有人停留或作业的部位,应设置固定式CO检测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煤气事故不能迅速撤离煤气危险区的岗位,应配置满足应急操作或逃生防护所需的防护器具,由各相关单位提出配置方案,经安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5.3.8煤气危险区域,包括高炉风口及以上各层平台、转炉炉口以上平台、煤气柜活塞上部、烧结点火器及热风炉、加热炉、燃气锅炉等燃烧器旁等易产生煤气泄漏的区域和风机房、加压站房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等,必须设置固定式CO监测报警装置。5.3.9煤气生产、净化(回收)、加压混合、储存、使用等设施附近有人值守的岗位,必须设置固定式CO监测报警装置,值守的房间必须保证正压通风。5.3.10检修的煤气设施,包括煤气加压机、抽气机、鼓风机、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煤气余压发电机组(TRT)、煤气柜等,煤气输入、输出管道必须采用可靠的隔断装置。5.3.11水封装置(含排水器)必须能够检查水封高度和高水位溢流的排水口;严防水封装置的清扫孔(排污闸阀或旋塞)出现泄漏。5.3.12煤气管道冷凝物排水器排水管应安装闸阀或旋塞,排水管必须设置上、下两道阀门;排水器应设清扫孔和放水的闸阀或旋塞;排水器的满流管口应设漏斗;排水器装有给水管的,应通过漏斗给水;排水器应采取防冻措施。5.3.13煤气管道涂灰色色,厂区主要煤气管道必须标有明显的煤气流向和种类标志,横跨道路煤气管道要标示标高,并设置防撞护栏。5.3.14煤气隐患排查各煤气相关单位应配备煤气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开展煤气专业检查。煤气危险区(如加压站、地沟、热风炉及各种煤气发生设施附近)的CO浓度必须定期检测,责任落实到人,在煤气排水器等易泄漏或易积聚煤气的位置设立比较固定的检测点,每班至少巡检2次。煤气加压机、抽气机等可能泄漏煤气的地方,每月至少用检漏仪或用涂肥皂水的方法检查一次,机房内的一次仪表导管应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测记录。各煤气相关单位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组织整改,整改前应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5.3.15所有在用的煤气检测仪器、防护设备器具应齐全、有效。5.3.16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取得煤气防护站或本单位安全部门的书面批准。5.3.17氮气或蒸汽管道安装在煤气设备设施上时,只有在通氮气(或蒸汽)并且其压力大于煤气压力时,才能把氮气或蒸汽管与煤气管道连通,其它时间应可靠隔断。用氮气或蒸汽吹扫置换煤气管道的连接管应使用胶管,不用时拆开。5.4经常性煤气作业安全规定5.4.1停煤气操作确认全部止火。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打开末端放散,确保内部煤气吹净。指派专人巡视,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拴拉电焊线。末端放散应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平台4米,距地面不小于10米,车间内部或距车间10米以内不经常操作的放散管必须高出建筑物的屋檐,操作时应站在上风口,必要时在放散口附近划定警戒区,并指派不少于两人对放散点周围40米内的范围进行监测监视,防止有人中毒,警戒区内严禁出现各种火源,提前检查关好周围房屋的门窗,防止煤气逸入。通入氮气吹净设备内部煤气(有计量器时先关闭计量器导管)。高炉煤气管道停气时,从煤气来源阀门后附近通氮气赶煤气,也可采用打开所有人孔,自然通风或强制送风赶残余煤气。排水器由远而近逐个放水驱除内部残余煤气。在管道末端和各死角处做爆发试验,如点不着,可停止通氮气,打开人孔通风,待含氧量达18%和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入管道内工作。5.4.2送煤气操作清除管道内杂物,清点工具,人数齐全后封闭人孔和手孔。所有阀门应完好无损,能按要求关闭和开启。将排水器灌水满流,保证达到规定要求的水封高度,关闭排水管阀门和试验头阀门。管道及附属设备上停止动火作业,煤气管道周围不得有火源和大于200℃的高温物质。打开末端放散管,从管道始端通入氮气赶空气,在末端放散管附近取样试验至含氧量低于2%。打开阀门引入煤气,同时停止通入氮气,以煤气赶氮气,在末端放散管处做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后关闭放散管。打开仪表导管的阀门,恢复仪表指示。改扩建及大修后的煤气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送气。送煤气后,应检查所有连接部位和隔断装置是否泄漏煤气。5.4.3带煤气危险作业带煤气危险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操作插板等,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空气正压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毒面具,并应遵守下列规定: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40米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足够厚度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安设照明装置。不应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各类带煤气作业处应分别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5.4.4带煤气动火带煤气动火补焊等作业,必须保持管内煤气正压不低于100Pa,煤气含氧量小于1%。在动火部位附近煤气来源方向装设检验有效期内的适用压力表,设专人连续监视煤气压力,并用对讲机保持联系,无法确保规定压力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动火部位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不许使用气焊,只能使用电焊。电焊机的电源开关要在煤气压力表附近,由压力表监视人负责看管,如发现煤气压力低于规定标准,必须立即切断电源。作业前确认作业点附近无煤气泄漏,清除周围易燃物品。动火现场要备有必要的灭火器材和工具,如黄泥、沙土、灭火器等。操作者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动火现场必须有煤气防护人员监护,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禁止在雷雨天进行此类作业。5.4.5加热炉送煤气和点火操作在供气主管送煤气完成后,方可对炉前未置换煤气管道进行置换。检查确认所有人孔、检查孔关闭,阀门开关位置正确,烧嘴全部关严,排水器注水溢流。打开炉前管道末端放散。将炉前管道通上氮气。通氮气置换合格后,调小氮气量,打开阀门通入煤气,停氮气。经足够时间放散后,取样作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后,关闭放散。打开炉门和烟道闸板(点火前烟道应保持1500~3000Pa负压),准备点火作业。强制送风的炉子,应先启动风机,将炉内吹扫一段时间后,关止风闸板,保持风机运转但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烧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已烘炉到800℃以上时,可直接通入煤气;否则应用火把点火,严格遵守“先点燃火把后给煤气”的顺序。点火应由末端的烧嘴开始。0当第一次点火不着或点着后熄灭时,立即关闭烧嘴的阀门,查明原因,并向炉内通风至炉内混合气体排净后,方可重新点火。5.5煤气系统检修期间安全管理检修主要指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回收、贮存、使用输送系统的检修。除应按照上述相关要求执行外,还要做到:5.5.1检修前应制定三个方案:一是检修工作方案;二是停气和吹扫方案;三是送气置换方案。方案应包括组织指挥机构(含现场组织指挥机构及负责人),检修内容和涉及范围,检修程序,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等内容;应办理有关作业的许可证,做好安全确认,并进行严格检测并记录,做到统一指挥,令行禁止。5.5.2外委施工,负责施工的单位必须与公司安环部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同时经各有关部门认可并办理相关手续。施工企业应对自身范围的安全工作承担责任。5.5.3检修实施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5.5.4作业人员应随身佩戴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作业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或氧气浓度不足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设专职监护人。5.5.5作业场所应设有逃生及救援通道。有条件时应组织消防车、急救车现场待命。5.5.6检修规定内容不得改变,否则必须重新申请。项目完成后由负责人签字确认。5.5.7施工作业要求施工中要严格遵守制定的施工单项安全措施,动火点必须备有相应、有效的灭火器材和CO检测报警仪;进入煤气设备或管道内作业,必须配备便携式CO检测报警仪和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并采取联系呼叫措施予以安全确认;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工作的间隔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中间到无煤气地点休息。停煤气作业具体要求:.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下人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2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1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2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3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0.5h,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0.5h,也应重新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4当人员不进入煤气设施内时停煤气动火作业,先用氮气置换煤气,在末端放散处取样检测满足以下要求时,可接通空气进行吹扫置换或操作人员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进行停煤气动火: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的煤气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时;当爆炸下限小于4%的煤气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时。.5进入管道、设备内部动火时,将动火处两侧各1.5~2米范围内易燃物清理干净,并喷洒灭火泡沫液后方可动火。5.5.8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盲目冒险作业和冒险抢救。5.6改扩建工程期间安全管理内容改扩建工程主要指高炉、转炉的改造、扩建、检修涉及煤气系统的交叉作业。除应按照上述相关要求执行外,还要做到:5.6.1在改扩建工程与正常生产交叉作业情况下,相关生产单位应当采取防止煤气影响施工安全的措施。如施工单位在进行转炉砌炉作业时,相关生产单位不能将煤气泄漏到作业现场。5.6.2应制定施工方案,对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各个单位的任务、职责作出明确规定,非重新确认不得更改。5.6.3改扩建工程负责人和生产系统负责人要一对一地负责联系,避免其他任何人转达指令。5.6.4在改扩建工程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内容未全部结束,人员未全部撤离的情况下,应杜绝一切涉及煤气系统的试车和调试,不得组织与生产系统对接联网。5.6.5改扩建工程后的煤气设施应经检查验收,证明符合安全要求并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后,方可投入运行;改扩建后的煤气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送气。煤气设施的验收必须有煤气使用单位的安全部门参加。5.7煤气防护5.7.1为了加强煤气防护工作,在公司范围内成立煤气防护站,煤气防护站应保证无论任何时候都有防护人员值班。5.7.2煤气防护站负责煤气事故的救护.审查一类煤气作业安全票。审查煤气设施动火许可证,并进行动火分析、检测。对停、送煤气作业进行取样检测、试验。负责为相关单位的救护设备充气。负责培训相关单位的兼职煤气防护人员。5.7.3煤气救护必须遵守“防护自身、严禁冒险;统一指挥、设立警戒;先抢后救、分秒必争;区别轻重,分别施救”的原则。5.7.4各单位,必须建立本单位兼职煤气防护组织,配置应急设备;长期在煤气区作业的各工种、岗位人员均为兼职煤气防护人员,应对兼职煤气防护人员进行煤气安全知识、煤气防护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煤气防护作业的能力。5.7.5各相关单位必须建立煤气检测装置、防护设备器具台帐(见附件2),对煤气检测装置、防护设备器具,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按规定定期检测检验,保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各相关单位应在煤气检测装置、防护设备器具台帐中附有固定式煤气检测装置设置位置的示意图。5.7.6不能正常使用的检测仪器和防护装置与能够正常使用的检测仪器和防护装置应分开存放,避免误用;岗位人员发现检测仪器和防护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要及时向本单位安全部门报告,安全部门接到报告必须及时妥善处理。5.8煤气安全控制流程见附件46附则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附件1煤气作业清单单位: 序号一类煤气作业二类煤气作业三类煤气作业填表人:批准:批准日期:年月日附件2煤气检测仪器/防护设备器具台帐单位:序号单位仪器/器材名称规格/型号配备地点或岗位生产厂家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3煤气作业安全票单位: 作业单位作业时间作业地点及内容煤气作业类别()类煤气作业作业负责人作业监护人作业安全措施:安全部门意见煤气防护站意见签字:年月日签字:年月日附件4煤气安全控制流程一、二类煤气作业审批流程作业单位提出一类煤气作业申请各单位设专人全程监护分厂安全部门审批作业单位提出一类煤气作业申请各单位设专人全程监护分厂安全部门审批煤气防护站审批各单位设专人全程监护分厂安全部门审批作业单位提出二类煤气作业申请一、二类煤气作业审批办公室成文、发放 文件的修改、完善文件的修改、完善带煤气作业方案审查流程作业单位提出申请作业单位提出申请安全部门或煤气防护站审批带煤气作业专人全程监护 煤气设备上动火方案审查流程作业单位提出申请作业单位提出申请安全部门或煤气防护站审批煤气设备上动火专人全程监护 煤气管道试验方案审查流程 安环部、动力厂审核安环部、动力厂审核施工单位报送试验方案分厂安全部门监督第十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职工人身、公司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内的消防安全管理。3管理职责3.1公司保卫部负责全公司消防安全的归口管理,管理职责为:3.1.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3.1.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3.1.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3.1.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3.1.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3.1.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3.1.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3.2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其职责为:3.2.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2.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3.2.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3.2.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3.2.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4管理内容4.1物资仓库、油罐、煤气区域、氧气区域、乙炔存放区域、丙烷存放区域、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火灾危险区域),必须设置醒目进货标志。4.2火灾危险区域严禁烟火,需动火作业时,执行《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动火作业的规定。4.3火灾危险区域要保持干净整洁,货物摆放有序,对散落的棉丝、油布、废纸等易燃物应及时清除。4.4在火灾危险区域作业的人员,应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对配备器材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执行消防器材管理的规定。4.5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4.6储存可燃物资仓库的管理,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4.7火灾危险区域必须按相关规范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4.8各单位定期对灭火器进行检查、更换,确保处于良好备用状态。4.9保卫部每年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两次定期检查、清理和登记造册存档。4.10对违反相关消防安全规定的单位,保卫部将视其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发生火灾事故的,根据公司相关安全事故管理制度进行处理。5附则5.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5.2本制度由保卫部起草并负责解释。第十一章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3号),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职业健康管理。3职责3.1安环部负责公司职业健康综合管理。3.2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职业危害进行合同告知,落实职业禁忌、职业病待遇,落实未成年工、女工特殊劳动保护要求。3.3相关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部门职业健康管理。3.4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按《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4管理内容4.1职业危害辨识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对本单位/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具体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4.2职业危害申报安环部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09]第27号)的要求,依据相关单位/部门上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控制策划一览表”中的内容,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填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相关资料。4.3职业危害控制4.3.1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从源头降低职业危害程度。4.3.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职业危害进行治理或控制。需要增加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无需列入公司技改项目的,由所在单位/部门自行实施;需要列为公司技改项目的,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安环部负责组织或协助组织职业危害的治理。4.3.3改进作业方式,将职业危害防治的有关操作要求纳入相关岗位的岗位作业标准,具体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4.3.4加强个体防护,制定、发放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督促、指导职工正确佩戴、使用,具体执行《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管理制度》。4.3.5控制作业时间:采取上述措施,作业场所(岗位)仍超出国家规定的职业危害接触限值,应采取措施减少作业人员接触职业危害时间。4.4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4.4.1安环部及相关单位根据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危害、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对新员工进行告知、教育和培训。4.4.2相关单位/部门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4.4.3相关单位/部门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醒目位置,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有毒物质,现场设立告知牌。4.4.4相关单位/部门将本单位/部门设置的公告栏、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有毒物质告知牌填写《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清单》。4.5职业危害培训告知、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4.6检查、监测与评价4.6.1职业卫生检查执行《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4.6.2日常监测:安环部负责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4.6.3安环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及时将检测、评价结果告知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应将检测、评价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布。4.7职业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相关单位/部门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4.8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管理,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4.9放射源管理,执行《放射源管理制度》。4.10任何单位/部门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到职业病危害岗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4.11安环部负责建立并指导相关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包括:4.11.1单位基本情况。4.11.2职业卫生管理网络。4.11.3生产工艺流程。4.11.4职业危害监测数据。4.11.5职业健康监护结果登记(每年岗前、在岗、离岗人员体检结果、职业禁忌情况、职业病情况)。4.11.6职业卫生相关记录、台账等。5附则5.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5.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十二章相关外协方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公司范围内相关方的安全生产管理。3管理职责3.1研发中心负责与工程(检修)施工相关方及外用工签订商务合同和劳务合同。3.2研发中心负责与工程(检修)施工相关方签订技术协议,并对相应工程(检修)施工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日常监督。3.3安环部负责与工程施工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并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考核,将其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3.4保卫部负责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出厂进行检查,并将其厂内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纳入日常管理。3.5外用工使用单位负责与外用工队伍签订安全协议,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和考核,将外用工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3.6生产厂负责对在本单位范围内施工或检修的外协相关方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并有权对其违章行为进行处罚。4管理内容4.1工程(检修)项目施工相关方安全管理4.1.1研发中心在对工程(检修)项目施工相关方进行招标时,要审查其相应资质(营业执照、施工资质、安装资质、安全生产年许可证)等是否有效。4.1.2研发中心与相关方签订商务合同前,应要求其先与研发中心、安环部分别签订技术协议和安全协议。4.1.3研发中心与相关方签订技术协议,应有安全设施方面的技术要求,涉及特种设备安装的,必须要求其履行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的职责。4.1.4相关方与安环部签订安全协议时,应提供营业执照、施工(安装)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施工(安装)过程如有特种作业,要提供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复印件。4.1.5安环部应对相关方进行公司相关安全管理要求方面的告知,并对其施工(安装)过程进行安全监督、检查。4.1.6工程(检修)项目施工相关方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4.1.7涉及到交叉作业的,甲乙双方因共同制定施工安全方案,确定指挥组织程序,并由甲方负责全面协调指挥。4.1.8工程(检修)项目施工相关方应遵守我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我公司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4.2外用工安全管理4.2.1各生产单位将生产作业项目承包给外用工的,由公司研发中心与承包方签订商务合同或协议,用工单位与承包方签订安全协议。4.2.2外用工涉及特种作业的,必须经相应资质培训,持证上岗。4.2.3用工单位应对其所有务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允许其作业。4.2.4用工单位应对外来承包务工人员进行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4.2.5外来承包务工人员必须遵守我公司及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用工单位的管理和指挥。5罚则5.1工程(检修)项目施工单位出现违反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及甲方相关安全制度、规章的行为,公司安环部根据情节轻重,对其处以500-2000元/项的罚款,并责令其立即改正。5.2安环部及各相关部门发现相关方有安全隐患的,可向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到期不能完成整改的,处以500-5000元/项的罚款,拒不执行整改的,可加倍处罚。5.3外用工违反厂内安全制度、安全规程的,用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6附则6.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6.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36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3定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职责4.1研发中心负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落实、施工监督和投产前的安全确认。4.2安环部负责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办理。4.3财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入资金的落实。5管理内容5.1可研阶段5.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有劳动安全卫生篇(章)。5.1.2研发中心负责通知安环部参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5.1.3安环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设立评价或安全预评价,并报请政府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备案。5.2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2.1安环部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部门依据《安全设立(预)评价报告》和有关要求,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5.2.2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编制安全设施设计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2007〕225号)的要求。5.2.3安环部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5.2.4研发中心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部门编制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中应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各项要求。5.2.5研发中心通知安环部参加初步设计会审。5.2.6设计单位如需变更经批准的安全方面的要求,必须书面报安环部,由安环部重新履行审批程序。5.2.7在施工图设计时,必须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和初步设计会审通过的安全设施的设计。5.3项目施工5.3.1研发中心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和监理。5.3.2研发中心必须保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并对安全设施的施工进行监督。5.3.3安全设施的施工必须按施工图和设计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改动。发现问题应向研发中心和安环部提出意见和建议,经共同认定后方可更改。5.3.4施工单位完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后,应当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包括下列内容:建设项目概况。施工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安全设施及其原材料检验、检测情况。主要装置、设施的施工质量控制情况。5.3.5监理单位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完成后,应当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报告》。5.4交工验收与试运行5.4.1项目试生产前,由项目使用或运营单位编制试生产方案,并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报告》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一同报安环部。5.4.2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建设项目施工完成情况。设计能力。试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采取的安全措施。事故应急预案。试生产(使用)起止日期。5.4.3安环部负责将《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提交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查、备案后方可进行试生产(使用)。5.4.4安全设施须进行单体试车,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联动试车。5.4.5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在热试前,研发中心、安环部和所在单位必须对安全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确认。对在试生产阶段,安全设施使用或运营单位发现设施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及时向研发中心和安环部提出,由研发中心组织处理。5.5专项验收5.5.1安环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后,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5.5.2项目使用或运营单位负责编写《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情况报告》,安环部负责将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情况报告》提交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备案。5.5.3安环部负责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并组织现场验收、办理审批手续。5.5.4资料留存建设项目的下列资料由安环部组档,交公司档案部门保存:《建设项目安全设立(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安全设立(预)评价备案表》(《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意见书》危化项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备案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意见书》危化项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报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意见书(危化项目)。《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0《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备案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意见书》危化项目)。6附则6.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6.2本制度由安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起草:XXX审核:XXX第十四章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依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第23号),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3定义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职责4.1安环部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综合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4.2研发中心负责所管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防控措施的落实、施工监督和投产前的确认。4.3财务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