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策略_第1页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策略_第2页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策略_第3页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策略_第4页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策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目标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特殊需要而生产的食品,其配方应以医学或营养学的研究结果为依据。本文以各种营养素的物理化学特征为基础,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变化与工艺参数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处方和工艺的快速开发奠定基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产品配合使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对于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3类,即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当患者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通过日常膳食满足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起到营养支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维护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康复速率,减少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并发症等[2-6]。由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用于患者的特殊食品,其配方复杂,通常由几十种成分组成[7]。在该类产品的配方和工艺开发过程中,如果对所有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检测,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势必加大开发的工作量和延缓开发的进度。因此,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开发过程中,如何高效地对产品中的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的营养充足性和有效性是产品开发的关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营养素通常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同营养素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可根据其固有的理化性质采取不同的手段对研发过程中的营养含量变化进行控制。为了有效地降低工作量,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

本文拟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开发过程中营养素含量的监测方式进行探讨,以易降解营养素的含量作为重点控制对象,探讨一种减轻产品开发过程工作量的方法,为产品的快速开发奠定基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配方工艺研究策略营养素是支持人体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营养素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被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需求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少,被称为微量营养素[8-9]。营养素的含量影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充足性,营养素摄入过多可能会造成中毒现象,从而造成安全性风险:而摄入不足则不能满足机体在特定情况下的营养素需求,致使临床营养支持达不到目标,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必须对营养素的含量进行控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进行配方和工艺开发时,如果对每种营养素对工艺的影响进行研究,势必增加开发的工作量,而且还可能因为数据测定误差造成对工艺合理性的判断失衡。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工艺研发的策略以加速产品开发速度和降低工作量。营养素含量指标是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于不同的营养素的理化性质不同,其含量变化和工艺参数的相关性也不同,在研究过程中优先选择与工艺参数相关性较大的营养素含量变化作为产品工艺配方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研发的效率。.营养素含量变化与配方工艺研究的相关性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组成[10]。在产品研究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所有的营养素进行质量控制,将会产生巨大工作量。

2.1蛋白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5—2016),蛋白质的测定原理是通过测定氮元素后换算成蛋白质含量,而氮元素在产品的制备和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忽略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从而减轻质量控制的工作量[11]。2.2脂肪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脂肪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均为甘油三酯结构。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5009.6—2016),脂肪的测定原理是:脂肪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依据各种脂肪酸甲酯含量和转换系数计算出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2-13]。脂肪在产品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高温氧化或者水解,但其不会影响脂肪总量,且在配方中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可以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起到抑制作用,减少其变化,故在配方和工艺研究过程中可以忽略脂肪和脂肪酸的变化。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一般可以通过化学法、物理法、重量法等方法进行测定。通常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在测定过程中以总质量减去除碳水化合物以外的其他成分从而获得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其含量的决定因素是其他组分的含量是否准确,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忽略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监测,从而减轻研究的工作量»2.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包括钠、钾、钙、铁、碘、锌、硒、铜、铝和铭等。其一般情况下不会受热、光、氧化剂和极端pH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而且其测定过程均为元素分析,基于元素的不变性和元素的稳定性,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其含量变化可不作为影响工艺的变量。.5维生素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溶性维生素不能通过尿液排出,在体内具有较大的储备量,长期大量摄入过多则可能因蓄积而引起中毒,而摄入不足也会因缺乏而导致机体代谢失调。水溶性维生素在机体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间代谢中酶反应的辅助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水溶性维生素具有特殊的作用,如维生素C和核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自由基造成的损伤,阻止脂质氧化,降低细胞膜结构损伤和破坏等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储存少,过量水溶性维生素由尿排出,摄入不足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14]。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每种维生素的含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15]。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组分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微量组分的含量,从而引起安全性风险或者是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且由于多数维生素机体不能自己合成,需要从外界摄入,因此控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便是产品开发的主要工作之一。每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对热和氧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对于产品制备工艺的耐受性也不同。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中,因此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制备过程中是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配方的植物油中,然后再经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剂,使脂溶性维生素包埋油相核心中,从而有效减少了其他组分或者工艺过程中的光、热、酸、碱及氧等因素对其的破坏。

而水溶性维生素存在于水相中,易受体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维生素C易氧化,具强还原性,受热不稳定。另外B族维生素的性质也各有所不同,维生素B1受热不稳定;维生素B2在碱性溶液中容易溶解;维生素B6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维生素B12在强酸或碱性溶液中分解;维生素B9(叶酸)易被光破坏;维生素B(5泛酸)在酸、碱、光及热等条件下都不稳定。孙健等对配方粉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过程中的热对维生素A影响显著,最高损失率为36.3%;而光照对维生素影响较大,最高留存率仅为64.1机维生素K受外界影响因素最少,其稳定性相对最好[16]。贾宏信探讨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脂溶性维生素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且脂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还受乳粉配方组成的影响。在6个月的贮存过程中,维生素D和维生素K1稳定性高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1、维生素E的最高损失率分别为14.8%、5.6%、9.2%和11.6%[17]«孙本风等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水溶性维生素经过24个月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平均衰减率为11.69%,其中维生素B12的衰减率最高达到48.44%;其次是维生素B2,衰减率为17.87%;其他按照衰减递减排列分别为生物素、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烟酸、维生素B1的衰减率不明显[18]。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维生素在配方中的含量会因为光、热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与配方粉具有类似的性质,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可将维生素的衰减率作为工艺参数合理性的判断依据。由于液态(乳剂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生产工艺与脂肪乳类似,靖会等对中/长链脂肪乳的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其工艺过程中存在乳化、均质和灭菌环节,由于工艺过程中存在加热过程,因此对维生素的含量影响显著,可将其含量变化作为筛选工艺的依据[19]。综上所述,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开发过程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受工艺参数影响小,与工艺的相关性低,而维生素则容

易受到光、热、pH等影响,与工艺的相关性高,故将维生素含量变化作为工艺研究首选的评价指标有利于降低研发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产品的开发。.结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前期的临床应用实践表明,经过科学研究设计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能有效满足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降低病患的机体负担、加快疾病状态人群的身体康复。同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可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减少国家医药卫生支出。需要立足国情和临床需求认真研究,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较晚,2016年7月1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实行,为临床营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有关配方和工艺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各类营养素的理化性质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该类产品在配方及工艺研究过程与营养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确定了以维生素含量变化为配方工艺研究的衡量指标,更加有利于产品的研发。为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作者:仇芳芳,马彤鑫,马庆伟,李凡佳,靖会西安医学院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2]孙玉凤,范禧,王艳,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物产业技术,2017(4):70-75.[3]KennedyJF,NightingaleJMD.Costsavingsofanadulthospitalnutritionsupportteam[J].Nutrition,2005,21(11):1127-1133.

[4]StrattonRJ,EliaM.Whobenefitsfromnutritionalsupport:whatistheevidence?[J]EuropeanJournalofGastroenterol&Hepatol,2007,19(5):353-358.[5]CawoodAL,EliaM,StrattonRJ.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theeffectsofhighproteinoraInutritionalsupplements[J].AgeingResearchReviews,2012,11(2):278-296.[6]ElkeG,vanZantenAR,LemieuxM,etal.Enteralversusparenteralnutri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anupdated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CritCare,2016,20(1):117.[7]陈彬合,袁振海,贾婵.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批准情况分析与开发建议[J].食品与药品,2020,22(4):294-300.[8]刘瑞萍.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J].山西食品工业,2000(4):44-45.[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4-54.[10]陈斌,董海胜,张国文,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其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1):6-1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5—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5009.6—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13]鞠香,田其燕,李洁,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豆基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J].食品与药品,2019,21(4):262-265.[14]丁丽丽,朱明炜.脂溶性维生素对多种慢性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1):85-87.[15]孙学文,刘莹莹,谢军,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9种水溶性维生素[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