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_第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_第2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_第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_第4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重点:1.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理论的精神。2.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教学难点:1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2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3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二、导入1.〔课件〕自读全文,考虑: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理解?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三、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3—5自然段,考虑: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不全、不细、不对〕3.为什么说“比拟完善”,不说“非常完善”?“比拟”是相对谁说的?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别受感动,画下来。〔课件〕〔“上万里、千百个”数字说明什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说明方法?〔xx年,几国……〕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课件〕再读四、总结1.这xx年是不断抑制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课件〕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课件〕3.作者怎样评价他?〔板书:伟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的】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复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激趣导入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2、说说你理解的松鼠。3、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字词,正音。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边读边考虑,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考虑: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4、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5、生自由读这一段。6、指名读,指导朗读。7、齐读。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详细的呢?指名读。谁来扮演这只得意的松鼠?指导朗读9、朗读第二自然段。五、学法指导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擅长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3、片段练习: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4、总结。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考虑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进步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才能.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化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阅读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老师参与局部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进展评议、辩论.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明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正确?为什么?3.老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意见.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展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出示习作要求:内容详细;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展习作,老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展个别指导.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展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朗读佳作,共同赏评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复习导入: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我的发现: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老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络时代背景、联络自己的生活经历、抓住重点词语、联络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3.快速阅读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化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2.老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辛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获得什么.──爱因斯坦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3.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成语故事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一、成功之处1、结合课文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2、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按时修改作业,落实三维目的,表达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逐一分析^p每个学生的根本素质和承受知识才能的情况,不断改良教学方法。3、在教学中重视开展学生智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才能。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和创造力。4、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二、缺乏之处1、全班有五分之三的学生比拟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五分之二的同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才能差、记忆力差,学惯用品缺少,家长忙于打工,不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继续做思想工作。2、本班落后面较大,语文根底很差,所以好多学生根底知识也掌握不住,书写速度慢、潦草,说话不通顺,对作业不能按时完成。3、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步自己的业务素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不完成作业或不用心学习的同学重抓到底,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延伸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____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灵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化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____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根据本课学习目的,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通过各种方式展如今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多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指点途径,引导课外延伸。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老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途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正所谓“课内打根底,课外求开展”,所以像本课这类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表达故文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理解____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性。二、结合学,注重情感教育生认知。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假设仅限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____少年立志而钦佩,那本文的教学目的尚未到达,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努力落实,才真正到达目的。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并通过谈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情感。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进步学习才能。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才能,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可以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才能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才能,使课内外语文学习严密联络,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的讨论和议一议就到达了此目的。四、通过综合性学习,汲取营养。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络,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进步语文素养,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进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教学要求: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2、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3、朗读诗歌。4、进展口语交际。5、展示本领。6、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7、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3、朗读诗歌。4、口语交际。课时划分: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找两个孩子上台,请同学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反义词。二、学习反义词: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2、读反义词。3、谈一谈大家的发现。4、记住反义词。5、表演并请同学们根据表演讲出相应的反义词。6、认读生字。三、拓展发现反义词:教室:高——低内——外上——下黑——白多——少前——后左——右开——关……四、作业:到郊外去找,说说反义词。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一个得意的小姑娘的图片。2、请完成练习:这是一个〔〕的小姑娘。3、大家懂得词真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些词汇吧。二、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1、读以下词语后完成练习美丽有名中央非常〔1〕从上面找出与以下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漂亮——中心——著名——特别——〔2〕读一读近义词2、拓展练习中央——中心——中间著名——有名——知名特别——非常——非常……三、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1、自由读、自由完成。2、上台自由讲。3、板书完成。4、出示一些图片进展有目的的练习。〔1〕红枫图——〔〕真〔〕!我〔〕。〔2〕秋收图——〔〕真〔〕!我〔〕。〔3〕春天图——〔〕真〔〕!我〔〕。〔4〕校园图——〔〕真〔〕!我〔〕。四、出示“我会读”的内容。1、自由读。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对美的爱。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五、作业: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第三课时一、导入:1、出示图片。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二、进展口语交际:1、读“我们去旅游”2、明确要求。〔1〕去旅游。〔2〕当导游。〔3〕当游客。3、出示详细景点的图片、资料。〔1〕看或读。〔2〕一局部学生当游客。〔3〕两个学生当导游。〔4〕进展提问、解答。〔5〕评比最正确导游与游客。三、作业: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第四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举行才艺展示会。2、可以讲一讲认的字,画的图,找的资料……二、才艺展示准备:三、才艺展示〔注意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表演。〕四、评价五、作业:将才艺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学习目的】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学习过程】一、录象揭题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________、国家____、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____队伍和群众队伍。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3、看了刚刚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____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3、指名说。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我们描绘的这次检阅和我们刚刚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四、学习课文第2~9段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我们一起去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考虑: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2、指名答复。〔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p:假如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详细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鸦雀无声〔外表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此时,他在想什么呀?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时机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_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五、小结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妙的心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教学目的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区分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2.积累名言警句。3.练习写字。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才能。教学重点阅读欣赏与习作。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一、有趣的汉字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近字。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方法区分它们。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二、词语搭配1.学生独立完成。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三、名言警句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反响,解疑。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6.选择或搜集一那么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四、作业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2.搜集名言。第二课时一、写字板1.让学生仔细观察比照2个左右构造的字或4个上下构造的字,看看它们各局部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3.老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4.学生练写。5.小组内评比打分。二、阅读欣赏1.自读考虑,文章讲了什么?2.学生交流。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6.指名朗读、赛读。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第三课时一、学习准备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二、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三、活动程序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承受同学的提问。4.评出最正确资料搜集员、最正确发言者。第四课时一、习作指导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二、习作练习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2.学生修改习作,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誊写作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2、情感目的: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3、技能目的: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观。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教学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观。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化的印象?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3、出示课题,齐读。二、整体感悟: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3、师按学生答复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覆盖、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理解重点词句。读出人们的心情。选折适宜的音乐。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四、拓展、探究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详细。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2、仿写《雷雨》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五、回家作业: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好。2、搜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江面平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看〕浩浩荡荡〔听〕山崩地裂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回味、赞叹“天下奇观!”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____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展序教学,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自学入手,直奔中心⒈出示自学提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填空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2〕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画一画,读一读。⒉检查自学情况。〔1〕投影学生的填空内容,全班评价、矫正;〔2〕指名答复如何分段,说出段意;〔3〕读出课文的中心段。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1.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困难。〔1〕投影:“就是因为我害怕它。”〔2〕考虑: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列宁怎样害怕它?以此阅读课文,引出两个语段:语段1:“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改变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渐渐向前挪动。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教学步骤如下:①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巴果茨基历险情形的字词:背贴、改变、不看、碎小、渐渐、挪动、舒。②品。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挪动”着力表现行走的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为下文理解列宁的坚强意志作铺垫。③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对走险路的惊险、困难和恐惧有更深的情感体验。语段2:“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设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联络上文,感受到列宁所处的危险境地和内心的极度恐惧。〔3〕讨论,从“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说明小路确实很危险,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列宁正视现实、成认困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2.出示二、三两句话。联络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1〕投影:“一个____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已的意志。”〔2〕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后半局部,看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详细表如今哪里?①找语句。读中找出能答复以上问题的语句,再读一渎。②作比拟。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0一、教材分析^p《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这那么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那么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那么一事无成。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根底上,写好课好小练笔。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拟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假如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假如能通过详细的车马的图片或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的,“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的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化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合适于在朗读的根底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纯熟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比照。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的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的。〔三〕教学中应注意浸透的内容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考虑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绘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老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于学生自己的考虑,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化的印象。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浸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四〕读写训练建议本那么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假如我们老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展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才能的进步是大有好处的。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展以下几方面的练笔。1、写,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络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方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根底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展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方: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表达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展表达性描写的才能。四、于本课的备课考虑,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一〕提醒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那么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大意。〔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四〕以读带讲,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化含义。〔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化体会课文的内容。〔4〕引读考虑: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的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的。〔5〕课外延伸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五〕课堂读写小练笔〔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1《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全文按事情的开展顺序可分为三局部。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写得比拟详细。从“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的小和险,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决定走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改变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是有点提心吊胆的。列宁走险路的表现反映了路很“险”,他“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昏目眩”。“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说明他有点害怕。但他只是“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1.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2.列宁先走;3.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决然决然地走了过去。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列宁的话解释了原因。列宁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讲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宁坦率地成认自己“害怕它”。第二句讲____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第三句讲____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时机。列宁下山时还走那条险路,正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教法建议1.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并通过这个句子详细体会到这条小路的险。只有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对考虑.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响。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英勇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把段意连起来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处常用的方法。考虑.练习2要求给课文分段、最纳段意,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根底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然后把段意连起来。连接段意的时候,帮助学陌生通语言,用通顺连接的语言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本课最后列宁讲的一段话,是课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先逐句理解,再联络列宁两次走险路的情景深化体会,最后再让学生适当联络思想生活实际谈谈感想。5.本课的生字“刹”“烁”“释”是翘舌音,“皇”是后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确。“喉”的右半部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学时参考。沙皇--俄国过去皇帝的称号。深渊--很深的水。头昏目眩--眩,昏花。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决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6.建议本课教2课时。句段赏析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衬托列宁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2.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欢快地唱了起来。析这一段话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3.“一个____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析这句话讲____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时机。下山本没必要走险路而再次要走,正是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难句解析“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写出这条路的小和险,小到“只能容一只脚”,说明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更加突出了小路之险。就是这样的小路,列宁还决心走过去,可见列宁是临危不惧的。“一个____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是列宁说的两句话。第一句讲____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是:不应该被害怕压倒,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第二句是讲一个____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强调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而列宁正是这样,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时机,坚持走那条小而险的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高尚品质。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练惯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2.联络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3.弄明白列宁登山所表达的____者的品质。文章构造全文按事情开展的顺序可分三局部。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欢快地唱了起来”):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完毕):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他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写作特点巧用比照赞颂品格。首先,巴果茨基与列宁走险路的比照。巴果茨基自己几次走过这条小路,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改变了头,不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可见他也是有点提心吊胆。而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晕目眩”,但“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步地走过”去了。从比照中进一步赞颂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其次,以第二次与第一次走险路相比照。巴果茨基说“不必走”,而列宁仍旧坚持要走那条小路。第二次是列宁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后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决然决然地走过去。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无所畏惧,意志更坚决了。解释说明画龙点睛。课文结尾是列宁对巴果茨基问题的解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列宁先坦率地成认自己“害怕它”,但____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进一步突出了____领袖列宁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坚决的____意志。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危险小路的事,表现了列宁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可贵品质。教学设计例如14.登山教学目的:一、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二、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理解吗?(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1.指导朗读。注重表扬、鼓励,激发朗读兴趣。(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①指名上台表演。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刚的表演情况。(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风光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5.老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2.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风光呢?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3.“一个____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二、深化探究课文内容1.自学课文,试着解决疑难问题。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归纳意见。3.班上交流汇报。(1)解决第一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小路之险,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觉的描写反映出来的。(巴果茨基的语言:“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不能从这儿过。”动作:“贴、扭、不去看、挪动”。列宁的感觉:“头昏目眩”。)然后让学生读写景的那段话,抓住“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进展交流。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英勇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过险路,饱览到美丽的风光而欣喜的心情。(2)解决第二个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读懂列宁说的那段话,从中找出原因。①列宁坦率地成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②作为一个____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③作为一个____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①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②列宁先走;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决然决然地走了过去。(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4)联络实际,谈一谈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三、延伸拓展既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平安。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体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络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2教学目的: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2.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4。积累词语。在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么?注意缝纫的写法二、检查预习。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2、师对韧和纫进展指导和点拨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构造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4、注意梭”字的写法。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五、作业: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2、完成课后作业4题。3、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教学难点: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欢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三、汇报学习结果。〔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根底上出示: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场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乖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场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乖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考虑。2、理解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重难点解析: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化与文章中心亲密联络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表达。老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泉、陶冶品格(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二、细读考虑,感悟无私。1、默读考虑: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1)从课文哪几局部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2、学生默读考虑。(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1.探究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p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2)根据课文描绘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展口头描绘。(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4)指导感情朗读。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承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进展理解体会。)(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____,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____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考虑,在考虑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仁慈无私奉献的精神。)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1、齐读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改为感慨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这是一口()的古井。这是一口()的古井。这是一口()的古井。这是一口()的古井。(设计理念:通过深化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2、学生自由表达。(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1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师:《古井》这篇课文外表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老师。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老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