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4/06/wKhkGWdAVduAQeF8AAG1vnIyIH4694.jpg)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4/06/wKhkGWdAVduAQeF8AAG1vnIyIH46942.jpg)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4/06/wKhkGWdAVduAQeF8AAG1vnIyIH46943.jpg)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4/06/wKhkGWdAVduAQeF8AAG1vnIyIH46944.jpg)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4/06/wKhkGWdAVduAQeF8AAG1vnIyIH469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6BZ066课程名称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学分316学时48先修课程政治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简介:《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制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包含: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和皇权制度、中华民国的权力结构和元首制度、中枢辅政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中央政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法律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财经科技文教等制度、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行政辅助人员制度、职官管理制度。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进程,不同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状况,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形成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对国计民生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并从历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变革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二、课程目标(理论、实验课程填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我国政治制度状况,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及国情了解,提升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2.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能够掌握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并巩固政治学原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3.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从历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变革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具备较好的政治制度思维与分析能力。4.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5.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备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国家治理绩效之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政治学与其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6.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课程目标6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指标点1.2H
毕业要求指标点1.3M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指标点2.1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M
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指标点3.1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L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L
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指标点5.3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理论、实验课程填写)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2.3.4.5.61.
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3.
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4.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1.
了解原始社会政治制度萌芽是如何产生的;掌握原始社会的几种主要社会组织形式2.
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了几个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3.
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到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国历史的热情。王权和皇权制度1.2.3.4.5.61.
王权制度2.
霸权和集权制度3.
皇帝制度4.
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5.
后宫与宦官制度1.
了解王权和皇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
掌握王权和皇权制度的具体行使及运用情况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王权和皇权制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国历史的学习情怀。中华民国的权力结构和元首制1.2.3.4.5.61.
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整体的失败实验2.
党政制度3.
议会制度4.
中华民国元首制度1.
掌握君主立宪政体会失败的历史经验2.
了解民国初年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与元首制度的内涵及特征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君主立宪体制与民国体制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本国历史的热情。中枢辅政制度及其运行机制1.2.3.4.5.61.
贵族辅政制2.
宰相开府辅政制3.
宰相参议辅政制4.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5.
责任内阁与辅政内阁6.
五院辅政制7.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特点1.
了解中枢辅政制的历史发展脉络2.
掌握中枢辅政制的运行机制特点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6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枢辅政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本国历史的热情。中央政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2.3.4.5.61.
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2.
中央政务体制的运行机制3.
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特点1.
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央政务体制运行机制2.
掌握中央政务体制运行机制的运行特征3.
熟悉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中央政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发展与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国历史的热情。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2.3.4.5.61.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2.
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3.
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4.
中华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5.
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1.
了解不同时期我国国土区域及地方行政区结构2.
了解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3.
了解秦以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4.
了解中华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5.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增进学生对本国过往制度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热诚。法律制度1.2.3.4.5.61.
司法行政制度2.
司法审判制度3.
辩护和检察制度1.
了解司法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征2.
了解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征3.
掌握辩护和检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征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法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增进学生对本国法律制度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热诚。监察制度1.2.3.4.5.61.
监察行政体制2.
监察的职能3.
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1.
了解不同时期我国检察行政体制的基本特征2.
了解谏诤、监督弹劾及互相牵制监督是什么意思3.
了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4.
了解监察制度的利弊关系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法治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古代監察制度的特徵與內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热诚。军事制度1.2.3.4.5.61.
兵役制度2.
军事编制与兵种配置3.
军事管理制度1.
了解不同类型兵役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内容2.
了解不同时期的军事编制与兵种配置3.
了解军事领导与指挥制度、后勤供应制度、军事刑罚制度。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古代軍事制度的特徵與內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进步一认识。财经科技文教等制度1.2.3.4.5.61.
财政收支制度2.
财政行政体制3.
经济制度4.
科技机构和管理制度5.
文教卫生机构和学校制度1.
了解税赋制度的起源、发展及主要内容2.
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行政体制架构及其特征3.
了解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社会掌握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方向4.
了解我国科技机构种类与管理制度内容5.
了解我国古代文教卫生机构种类与学校制度内容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科技创新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古代财经科技文教制度的特征与內容,增进学生对本国制度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热诚。文书玺印节等制度1.2.3.4.5.61.
文书制度2.
玺印制度3.
符节制度1.
了解文书的发形式、变迁以及文书制度的基本特征2.
了解皇帝玺与官员印信及其寓意3.
了解符节的类型及寓意与符节制度特征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文书玺印节等制度的特征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本国历史的热情。行政辅助人员制度1.2.3.4.5.61.
胥吏制度2.
幕僚制度3.
长随家人4.
行政辅助人员与主官的关系1.
了解什么是胥吏制度,以及此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了什么作用2.
了解幕僚制度的发展脉络,以及此制度对古代政治运行产生了何种影响3.
理解长随家人的寓意4.
了解行政辅助人员与主官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行政辅助人员制度内容、作用,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制度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国历史的热情。职官管理制度1.2.3.4.5.61.
官吏选拔制度2.
任用制度3.
考课和奖惩制度4.
等级和俸禄制度5.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1.
了解管理选拔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2.
了解任用的种类、方式和限制6.
了解考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7.
了解官吏奖惩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8.
了解官吏等级与俸禄制度及具体内容9.
了解古代的休假退休制度与抚恤制度的内容及特征。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课程思政元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古代职官管理制度的内容及特征,增进学生对本国制度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热诚。备注(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课后案例研讨以及课程作业等进行考察。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理论、实验课程填写)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课程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成绩(40%)由出勤(16%)、课堂表现(12%)、期中面试(12%)三部分组成。具体方案为:(1)出勤:无故旷课一次扣分4%,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2)课堂表现:依据上课座位情况、专注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12%、10%、8%、5%。(3)期中面试:学校期中教学期间,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对学生逐一面试,依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分四个级别给分,分别是12%、10%、8%、5%。2.期末考试成绩(60%)由期末综合闭卷考试成绩决定,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王权和皇权制度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中华民国的权力结构和元首制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中枢辅政制度及其运行机制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中央政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法律制度1.2.3.4.5.6课堂参与、小组作业、期末考试监察制度1.2.3.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 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五
- 2025年保山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是什么
- 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细则
- Lecture3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同步训练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公司管理手册
- 2025年金属硫蛋白(MT)、高纯度MT、MT多糖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有机废水沼气系统合作协议书
- 无人机航拍技术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T∕CMATB 9002-2021 儿童肉类制品通用要求
- 工序劳务分包管理课件
- 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课件
- 工艺评审报告
-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的临床应用课件
- 中国滑雪运动安全规范
- DG-TJ 08-2343-2020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2022牛排消费趋势报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绝密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