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一、读题质疑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奖赏称之为“迟到的”呢?请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诵读,自主识记,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3、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4、齐读,你能说说从文中得到的感受吗?三、细读课文,感受品质第1段:这迟到的奖赏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深化理解。1、默读。读了之后你理解到哪些信息?2、如此宏大的荣誉和巨额奖金为什么要奖给蒂姆·伯纳斯—李?3、朗读此段。第2段:是什么创造给全球信息交流和传播带来____性的变化?一个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还过着贫寒的生活?1、默读,看看蒂姆的创造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2、从蒂姆创造万维网的目的你看出什么来?3、这个因工作需要而诞生的创造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万维网的作用。4、什么是“至关重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蒂姆的至关重要来?第3段:蒂姆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快捷的互联网的开拓者,而他又为什么还要守着贫寒的生活呢?1、默读。说说蒂姆为什么不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2、大家讨论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3、这样做给蒂姆带来了好处吗?4、品读句子: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宣告诞生。而“万维网之父”蒂姆却分文未取,仍然进展着自己贫寒的科研工作。从这句话,你读出什么来?5、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1、对唾手可得的远远超过所得奖金的宏大财富,蒂姆却毫不留恋地放弃了,他为什么要放弃?⑴朗读,你能说说蒂姆放弃唾手可得的财富的原因吗?⑵讨论:协作与科学技术开展的关系是什么?⑶有感情地朗读。⑷读文,说说你对蒂姆说的这番话的理解。⑸“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你能体会出蒂姆是怎样不拘一格的吗?⑹读“蒂姆认为”的那一段话,感受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和精神。2、在科学家的眼里,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全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开展,只要能推动科学技术开展,蒂姆可以奉献一切力量。3、面对自己如此伟大的创造,科学家却认为是理所当然,这表现了蒂姆哪些品质?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第5段:1、朗读,找出文中人们对待蒂姆获奖态度的两个词。2、“当之无愧”和“一致”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3、带着崇敬的感情朗读全文。四、积累拓展,升华主题1、你能简单评价一下你眼中的蒂姆吗?根据你的评价,你觉得他身上的哪一点最值得你学习?2、朗读课文最后一段。3、抄写课后第2题的9个词,练习写话。☆不计名利走学术之路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开展,很多企业家和科学家也因此而变成了亿万富翁,例如亚马逊公司的CEO杰夫·贝佐斯、雅虎的创立者杨致远、网景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然而,在这一串依靠网络开展而迅速发家的亿万富豪榜中,我们却找不到蒂姆·伯纳斯—李的名字。在当年众人纷纷投身商业大潮中的时候,蒂姆却选择了非营利的道路:不下海以自己的知识谋利,而是献身学术,继续致力于互联网的开发利用。正是由于蒂姆和他的同事对免受权技术的坚持,今天才有使用Linux操作系统以及网景公司开发的阅读器的Gateway电脑。并且这种电脑可以看到和其他个人电脑、系统软件或者阅读器一样的网页。假如当年他的雇主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要求版税的话,蒂姆认为如今的世界将起码有16个“网络”并存。他说:“在没有统一之前,世界上存在着多个超文本系统。也许将会出现一个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网络、微软自己有一个、苹果公司可能也会插上一脚自己开发一个……而所有这些系统却都是不兼容的。”蒂姆说:“如今的问题是,假如有人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写了些东西,这时一名律师在后面看了看,然后说:‘啊,很对不起,但是事实上第35行到42行的程序是属于我们的,尽管整个程序是你写的。’曾经让软件业开展至今的那种精神如今已经面临消失的危险。假如你可以设想让电脑做点什么东西,然后你就编出这种程序来实现这一功能,这种精神支撑着多少伟大的开展啊。”蒂姆认为:“假如对一个软件实行版权保护,那它对于创新性的扼杀是很严重的。例如在美国,由于版权问题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因此而造成了宏大的损害。”对于蒂姆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宏大创造而成为亿万富翁,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詹姆斯·福楼斯曾经称之为互联网界的一大“丑闻”。在承受采访时,詹姆斯·福楼斯说:“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对此事懊悔。但他确实是现有制度下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外。在那些把公众利益摆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人当中,他是最出色的一个例子。”而这次获得高达100万欧元的“千年技术奖”,也是他自奉献给世界这项使无数人发迹的创造之后得到的一笔报酬。对于获得这一奖项,蒂姆表示:“这真是个不错的惊喜。”但是蒂姆认为这笔钱如今并不会改变什么。他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将会为此而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我们将把这笔钱存起来,用于我们孩子的教育诸如此类的事情。此外,我们也想有个新厨房很久了。”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的: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7节。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欢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教学重点: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展说话训练。教学准备:老师课件学生1、读课文,自学以下词语:“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2、根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提醒课题1、演示:天窗(1)启发学生考虑:“天窗”的特别之处(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齐声读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化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板书课题说明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考虑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终究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一)自读课文考虑天窗是什么样的?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的慰藉?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板书:一个小方洞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课文中“慰藉”指的是?板书:慰藉(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3)读句子(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慰藉”。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条理,使老师的指导表达过程。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1、出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读一读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2、学习第五小节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1)出示比喻句: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体会“卜落卜落”(声音轻巧)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得意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指名读(2)出示句子: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出示课件理解:扫荡(3)指导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小结: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抚慰。板书:看到想象到(二)而当夜晚降临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1、学习第六、七小节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得意的星;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条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详细。满天的繁星就像,又像,还像。奇幻的云彩好似的山,的马,的巨人,的。齐读: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夜景啊!引读,读出气势:偶然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之——2、小结:这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的。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抚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的乐趣。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说明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种手段打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时机,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到达训练的目的。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认识作者(一)学习第八节,体会“神奇”出示句子: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假设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1、怪不得作者感慨——指导读句,注意三个感慨号!(指名读,男女生读)2、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神奇”表达在哪儿?板书:神奇(二)引读第九节,质疑1、引读:创造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2、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出示最后一句话。)3、引导学生考虑: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4、学生自读第4——7节讨论,交流①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假设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②解疑:“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历,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会更真切、广阔、复杂、实在。理解:真切5.总结:第八节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些时机,积极动脑,展开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三)认识作家茅盾,出示资料说明对第9节的理解,是全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反而会使学习水到渠成。在讨论释疑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忆来再次体味作者写文的真意所在——要学着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妙的生活。在学完课文后,再来介绍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对作者的敬仰才会更真切,对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五、学习方法,布置作业1、考虑: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结:通过仔细的观察从声音、数量、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展开的合理想象。2、“说写双通道”练习指导。(根据以上“小结”引导思路。)3、作业: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详细。说明本文的修辞是一大特点,特别是有关想象的描写。但学生会将多角度的合理想象与胡思乱想混为一谈,结尾时有章法的提炼是很有必要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1、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理解文章的构造特点。3、结合详细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媒体出示:毫无愧色5、再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媒体出示最后一节: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指导多音字“着”。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1)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假如……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假如做到了——,你就能——。(4)小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3、练习概括三件事。(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2)学生发言,老师评议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前房客“我”“我”后游客(3)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理念,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三、研读课文1、学习第一事例,深化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1)默读课文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2)媒体出示第1,2小节,交流。(3)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①(师:假如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像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媒体出示: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②学生交流,老师评议。(6)理解句子意思。媒体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或“心安理得是承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2、学习第二事例,体会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享受心安理得的。(1)自读课文第3,4节,圈划理解,组内交流。(2)媒体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①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体会房客为后人着想。②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出示:雪中送炭③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3)媒体出示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①质疑问难②讨论,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③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场的不安到心安)④再读句子。3、学习第三件事例(1)哪里看出为别人着想,可以享受心安理得呢?(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3)小结:此时,作者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用他雨披的人,他只是希望他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承受别人为他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四、复习稳固。1、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齐读第4节。)2、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假如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妙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妙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3、理解文章构造。(1)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媒体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2)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表达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表达吗?(3)交流媒体出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五、拓展练习1、拓展:课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感受。2、作业:(1)抄写词语:心安理得关注头疼脑热遗憾弥补泥泞雨过天晴遮风挡雨毫无愧色(2)假设你是那个登山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像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故事。板书:23享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老夫妇街坊邻里前房客“我”“我”后游客只有……才……随时随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_排斥,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绘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四、朗读这首诗五、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②句:自己分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表达。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七、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说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八、小结全文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化,耐人寻味。九、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表达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联络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根底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作用。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学习生字新词。3、初读课文,理解文章构造。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教学过程:—、揭题激趣。1.启发入题,理解出处。《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2.简介背景,理解人物。(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结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2)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结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自读课文。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络上下文或理解词义)。3.填空练习,理解大意。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三、检查自学情况。共4页,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比拟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雷—擂内—呐属—嘱日—曰愉—瑜昨—诈吾—语勿—匆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答复以下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开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五、自己练习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联络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2、进一步感知作者表达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深化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三段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老师择要板书问题。〕〔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络全文考虑:哪些地方表达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学生默读课文,考虑。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老师巡视,点拨引导〕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施行。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络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沉着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机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防止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提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假设。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慎重,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考虑回味的余地。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受骗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打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p。周瑜:外表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诸葛亮:外表糊涂早已发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擅长把握全局。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才能、观察事物的才能,掌握天文、地理的才能都要胜过周瑜。老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施行。②利用曹操慎重、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适宜吗?为什么?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三、课外延伸。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四、布置作业: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6学习目的: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动脑考虑,大胆地提出问题。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学前准备: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过程:一、导入。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好,声音要洪亮。二、开场活动。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三、课后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1、找资料。2、去图书馆。3、问老师。4、问家长。5、上网查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7[教学目的]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2、联络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4、感受六个孩子对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老师:词语假设干,相应的课件。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以下词语:援助、可惜等。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教学设计]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炽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说明:语文教材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1、轻声读课文,考虑: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2、出示填空: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______,于是他们______。(结果)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说明:概括才能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3、交流。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一)学习课文1-8节。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出示图片。2、轻声读课文1-8节,考虑: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匪徒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_______,想到_____,还想到______。3、交流。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匪徒满怀怒火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二)学习课文14-18节◆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2、交流。安东尼:⑴敬仰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⑵交流敬仰安东尼的原因。板书:折刀◆⑶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⑷随机指导朗读: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⑸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梦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决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⑹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仰,出示句子朗读: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甫兰杰克:⑴学生交流敬仰的原因。板书:鞋油盒◆⑵出示鞋油盒实物。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翻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⑶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罗达:⑴学生交流敬仰的原因。板书:弹子⑵出示句子朗读: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依沃塞夫: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仰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⑵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⑶联络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决然捐出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多么得意的孩子,多么仁慈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说明: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珍贵的?这是如今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近这些孩子。通过想象练习,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平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仁慈和对的憎恨。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决,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冲动。这一段写得非常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冲动的心情。(三)、学习课文19-20节。1、配乐朗读。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冲动,是因为___________。四、小结复习,简介作者。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友谊无价。透过这些平常却又珍贵的东西,我们清楚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仁慈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伏契克说明:在分析^p与讨论将近尾声之时让学生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3、老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妙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里。4、拓展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附板书:35、六个孩子的故事(捷克)安东尼折刀罗达鞋油盒援助→西班牙人民甫兰杰克弹子依沃塞夫哨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8【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仰”、“再三”、“热泪盈眶”造句。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构造,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展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沉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防止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到达了培养才能,开展智力的目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悟两位____乃是________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那么、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____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____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辛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获得了人民____战争的彻底成功,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国家!【教学重点】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第一教时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交流反应(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2)出示习题:抱怨(mánmái)补缀(fèngféng)(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非常完好的概括,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2)交流。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9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二、正课学习4至7段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考虑: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绝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我们只能(老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d.看天窗!你看见了……e.比拟句子有没什么不同?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绘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g.师生搭配读4、5段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b.交流汇报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即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老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d.朗读6、7段(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学习8、9段1、师:假设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假设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妙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b.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创造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翻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创造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b.理解“无、虚、有、实”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d.齐读8、9段三、总结拓展1、齐读全文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翻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可以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时机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四、作业布置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填写练习册。3、预习27课。板书设计计:天窗孩子们的慰藉看见想象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0教材分析^p本文讲述了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的故事,带给我们回味无穷的.审美感知。教学目的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2、联络语境理解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谊。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教学重难点从详细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妙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谊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谊为主题,进展口语交际〕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出示学习目的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自学指导一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注意多音字”娜”。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假如与课文理解严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四、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出示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概括主要内容。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1、听写生字词。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二、出示学习目的1、联络语境理解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谊。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一〕回忆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表达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老师点拨以下几点:〔1〕整体描写。①扣住”依山而建”“高上下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2〕部分描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活泼: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桥林林总总表达在哪些方面数量多:354座。款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材料多:石头,木头。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桔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3〕总结过渡。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2、从详细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详细词句朗读体会。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沉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预习《天上的星星》。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1教学目的: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理清课文构造,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教学中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自己母校的赞颂之情。引导学生对在母校五年来的生活的回忆,寻找成长的足迹并且会用信息技术来交流汇报。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有什么美妙的回忆?出示媒体图片,听录音:听一听作者看到了什么,回忆起了什么?学生活动: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划找句子,体会感情。2、小组交流。媒体出示:(根据作者的回忆顺序出示图片)边看边读。归纳写作顺序:课文是按地点转变的顺序安排内容的。体会人物感情:重回母校的感慨,触景生情,留恋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二、延伸学习,激发情感师:我们也将和生活五年的母校分别,你们有什么特别美妙的回忆吗?老师在课前请大家到校园里找一找,看一看,今天有同学愿意来交流吗?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制作做好的幻灯片进展交流,回忆学校的学习生活。三、触景生情,指导写作1、媒体出示:课文的写作方法。2、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的镜头出示要求:选择其中几个镜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抒发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2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宏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让学生透过详细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浸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用语言去沟通,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过程与方法:1、继续进展自主识字,能默读短文,同时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2、通过真实、朴实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爱是需要表达的,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用语言、眼神、行动、用笔,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教学过程:一、回忆单元内容,体会爱的传递。(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听歌曲《爱的奉献》。(二)回忆本单元课文那浓浓的爱意,考虑这爱是怎样传递出来的呢?(出示课件)1、《灯祭》父女的对话:父亲:“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和谐、融洽的父女关系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温暖。2、《捐赠天堂》的捐赠物小毛毛熊、两张剪纸用儿童语言表达孩子对灾区孩子的牵挂。3、《小抄写员》中儿子深夜起来抄写的行动坚持四个月让父母震撼,感动和欣慰。(三)小结:(出示课件)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更需要用行动来诠释。二、走进故事,体味语言的魅力。(一)默读全文,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抓住“变化”,启发考虑1、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木牌上的话发生了变化,行人的表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下面默读课文,考虑: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那些情况变了?(出示课件)不变:一天中恰恰事情发生的地点还是那条大街、人物还是那位盲老人。变化:木牌上的字和人们心情与行为的变化。(出示课件)(三)引导考虑,感受语言魅力1、启发考虑: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启发谈话:美丽里的春天,天空……美丽里的春天,田野……美丽里的春天,花草…………美丽的春天和双目失明相成了残酷的比照,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进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课件)(四)联络生活,适当拓展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出示课件)三、走进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意。(一)启发谈话,我们曾经如此的和谐……1、介绍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情。2、说说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二)谈谈如今的和父母之间沟通时的变化。与父母的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怎样的情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的你们和父母之间好似没有往日亲密了,与父母之间的间隔无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妈妈之间可能再也不是无话不谈了。(三)是什么使我们疏远?分组讨论:是什么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从学生讲述的的详细问题入手,找出原因)(四)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1、考虑:《小抄书员》中,在叙利奥抄写的四个月中,为什么感觉父亲不在爱他?2、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五)小结: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假如你爱你周围的人,就要勇于告诉他们,爱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达出来,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爱说出来、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老师多进展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四、爱心在行动。做一张亲情卡,送给自己身边的人,表达你的理解、尊重、宽容、谅解……以自己的火点燃旁边的人的火,以心发现心,让爱心传递。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3学习目的: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敏捷、光滑、搭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欢之情。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详细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详细的。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习了第13课,我们理解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动物朋友──猫,老舍笔下的猫〔性格乖僻、活泼淘气〕作者运用详细事例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猫的乖僻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得意,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那么,大家想不想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机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松鼠》。〔板书课题〕二、多种形式,自主识字1、出示单独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纯熟的地方反复读几遍。〕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篇文章写了松鼠哪几方面的内容?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四、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了什么?2、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①观察课文中第二幅图,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三层,第一层〔2〕概括介绍麋鹿奇特的外形,第二层〔3〕详细描绘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第三层〔4〕介绍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②理解第一层内容。a、指名读。b、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c、“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③理解第二层内容。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绘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a、指名读。b、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的?c、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d、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e、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络吗?为什么?f、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已经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再写是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第一层是概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而第二层那么是详细的介绍。这样就使读者对麋鹿有了更明晰的印象。而且,第二层介绍麋鹿外形的同时也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让读者认识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g、引导体会。④理解第三层内容。默读考虑。课文是从哪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的?〔一是雌鹿的怀孕期超过九个半月,比其它鹿类长;二是它每胎仅产一仔〕〔2〕学习第三段。①指读课文。②出示“传奇”,齐读。理解“传奇”:经历离奇,不同寻常。③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讨论交流,指导朗读。3、配乐朗读二、三段。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2、精读训练第一段〔1〕轻声读第一段。〔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海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3〕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4〕通过对课文二、三段的学习,我们对麋鹿已经全面充分地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课堂练习〔1〕祟课后第5题。〔2〕交流复述方法。①结合插图,抓信麋鹿的角、蹄、尾、手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形及生活习性。②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③要学习讲解员讲解的神情和语气。4、练习复述《麋鹿》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4《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单独一人遨游欧洲的事。全文表达的事情是详细清楚,提醒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展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根底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的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才能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进步认识。【教学思路】一、自读课文,引发考虑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当起进展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详细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化探究学习打好根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根底上,学生比拟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单独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考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单独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单独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不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此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进步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单独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那么担忧单独出行的平安、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忧,如: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平安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道路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恳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或寄信片。2、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忧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单独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组织学生进展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亲密联络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讨论有实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进步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三、总结提升,进步认识剧烈的辩论可以进步学生的思想认识,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单独外出,而应该首先克制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进步生活才能。当你具备了一定的根底和才能,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而培养这种才能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理论。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设计这样的课外任务让孩子单独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活动中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道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完毕,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理论性习作。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一、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电传感与检测器》课件
- 病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监管培训
- 仪表巡检培训课件
- 儿童培训机构早会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对数及其运算第课时对数概念及常用对数
- 中国医疗保障
- 《除氧给水系统》课件
- 宣传片制作培训课件
- 《全身状态高职》课件
- JJG 148-2006标准维氏硬度块
- GB/T 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
-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
- GB/T 4337-2015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
- GB/T 28762-2012数控剪板机
- GB/T 283-2021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 品管圈徽SOS圈释义
-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课件
-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思路和路径及其评课件
- 《墨梅》课件(省一等奖)
- 国际贸易之进出口流程操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