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110kV电缆桥设计说明_第1页
变电站110kV电缆桥设计说明_第2页
变电站110kV电缆桥设计说明_第3页
变电站110kV电缆桥设计说明_第4页
变电站110kV电缆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及电缆桥工程电力管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图号:FJ-S2-6-02-PAGE11/13 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设计说明概述工程概况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位于番禺区中部的大龙街与石碁镇交界处,规划红线宽度为60米,为城市主干路,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市莲路,沿路线方向往南与规划的基楼路、市莲南路、支路相交,终点接亚运大道,路线全长约1.7公里。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东侧沿线为小龙涌。根据业主要求,将2016年10月出版的原“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K1+710~K2+070段”中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长45m)及相关连接段电力管沟纳入“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及相连河堤整治工程”,原“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K1+710~K2+070段”中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长45m)及相关连接段电力管沟的相关图纸(FJ-S1-1-01~FJ-S1-1-13)作废。现将“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及相连河堤整治工程”拆分为“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及电缆桥工程”和“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范围的河堤整治工程”两个标段,本图为“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及电缆桥工程”中石基110kV电缆桥工程施工图设计。石基电缆桥上部采用焊接圆管桁架结构,桁架梁高1.8m(钢管竖向轴线距离),宽1.5m(钢管水平轴线距离),全长45m,计算跨径43m。桥墩位于小龙涌现状堤岸两侧,采用桩柱式下部,桩柱直径均为1.2m,顶部设帽梁,桩基中心距离规划河涌结构内边线≥4.6m,未侵入现状小龙涌水域。桁架梁内的电缆规模为4回110kV电力管,其中1回电缆为预留电缆。电缆桥与电缆沟的具体连接设计详见《电力管沟工程》相关图纸。对水务报建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目前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已完成了水务报建工作,取得了水务局关于同意修建石基电缆桥的批复意见——《关于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小龙涌西河堤整治初步设计的批复》(番水函【2016】876号)。1、《(批复)番水函[2016]876号》第五条:“工程布置与主要建设内容”中的第(四)条:同意3座跨涌电缆桥设计:均为一跨过涌;电缆桥采用焊接钢管桁架结构,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其中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跨径为45.0m,梁底高程为+7.65m;雁洲变电站110kv电缆桥跨径为37.5m,梁底高程为+8.85m;小龙涌支涌110kv电缆桥跨径为31m,梁底高程为+7.65m。回复:按意见执行。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设计依据(1)《关于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小龙涌西河堤整治初步设计的批复》(番水函【2016】876号)2016年8月16日。2、《关于将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长45m)纳入金龙路(市莲路至亚运大道)工程—110kV电力管沟及相连河堤整治工程的函》2017年1月20日。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技术标准净空要求:净高满足小龙涌防洪净高要求,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梁底标高为+7.65m,小龙涌2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6.84~+7.141m。设计荷载:恒载:电缆桥结构自重及12根110kV电缆(每根0.2kPa);电缆桥架检修活载:按每4m布置一个人的荷载(0.8kN)考虑;严格禁止超载检修;如有特殊需要,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在计算通过后方可按要求进行。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1g(g为重力加速度)。坐标系统:广州市城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广州市城建高程系统。电缆桥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电缆桥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地层岩性本次设计参考详勘中部分钻孔资料进行设计。据野外钻探资料,场区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残积层(Qel)及下古生界混合岩(Pz1)。现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及状态自上而下划分为: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①1杂填土:揭露于钻孔zk12~zk15、zk21、zk37、zk39、zk41,呈似层状分布。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砂土,粘性土,碎石块,砖块,碎砼块组成,硬质物含量约35~65%,块径1-7cm不等。该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2.10~3.00m,平均2.58m。①2素填土:揭露于钻孔zk4~zk9、zk11、zk13、zk15、zk27~zk33、zk35、zk36、zk38、zk40、zk42、zk43。呈层状、似层状分布。褐色,褐红色,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及砂土组成,普遍于地表揭露20-40cm砼路面。层顶埋深0.00~2.90m,层厚1.20~5.00m,平均2.4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次,N=4.0击。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2\*GB3②1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揭露于钻孔zk4~zk7、zk9、zk11~zk15、zk21、zk28~zk33、zk36~zk43,呈层状连续分布。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1.21~3.97%,平均2.91%,具臭味,层间夹薄层粉细砂。层顶埋深1.40~10.70m,层厚1.20~5.50m,平均3.34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1次,N=2.0~3.0击,平均2.2击。=2\*GB3②2中砂:揭露于钻孔zk4~zk7、zk9、zk11~zk15、zk21、zk42,呈层状、似层状分布。灰~深灰色、褐红色,褐色,褐黄色,饱和,松散,颗粒不均,局部相变为粗砂,含少量石英砾。层顶埋深2.60~5.00m,层厚1.80~7.80m,平均4.3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4次,N=4.0~9.0击,平均5.1击。=2\*GB3②3粉质粘土:揭露于钻孔zk15、zk32、zk33、zk35、zk38、zk39,呈似层状分布。褐色,褐红色,软塑,土质不均,具砂感。层顶埋深4.80~7.10m,层厚1.80~5.40m,平均3.32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8次,N=3.0~6.0击,平均3.7击。3、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③1粉质粘土:揭露于钻孔zk4~zk7、zk9、zk11~zk15、zk21、zk32、zk33、zk35,呈似层状分布。褐色,浅黄色,褐红色,灰色,灰白色,可塑,土质不均,具砂感。层顶埋深9.30~14.10m,层厚1.00~6.30m,平均3.16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0次,N=5.0~12.0击,平均9.2击。③2淤泥质粉质粘土:仅揭露于钻孔zk33,呈透镜状分布。深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普遍夹薄层砂。层顶埋深11.70m,层厚3.50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次,N=2.0击。③3中、粗砂:揭露于钻孔zk4、zk21、zk33,呈透镜状分布。灰白色,饱和,稍密,颗粒不均,含少量粘性土。层顶埋深13.10~15.20m,层厚1.20~2.95m,平均1.9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次,N=11.0击。残积层(Qel)褐红色,褐黄色,为混合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按状态可划分为:④1可塑砂质粘性土:揭露于钻孔zk21、zk27~zk30、zk36、zk37、zk39~zk43,呈层状、似层状分布。褐红色,褐黄色,可塑,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4.40~15.40m,揭露层厚3.00~12.40m,平均6.18m。统计标准贯入测试26次,N=7.0~14.0击,平均11.3击。④2硬塑砂质粘性土:揭露于钻孔zk21、zk30~zk32、zk36~zk38,呈似层状分布,褐红色,褐黄色,硬塑,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3.80~27.80m,揭露层厚3.45~10.00m,平均5.55m。统计标准贯入测试13次,N=15.0~29.0击,平均18.8击。5、下古生界混合岩(Pz1)场区的基岩为下古生界混合岩,浅灰—青灰色,中粒花岗岩变晶结构,条痕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⑤1全风化带:本次勘察未有揭露。=5\*GB3⑤2强风化带:仅揭露于钻孔zk21。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手折可断,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37.80m,层厚0.50m。=5\*GB3⑤3中风化带:仅揭露于钻孔zk21。青灰色,褐黄色,岩石裂隙稍发育,局部见铁质渲染,岩芯呈1-3cm碎块状和3-5cm短柱状,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层顶埋深39.90~47.00m,层厚1.40~4.60m,平均3.00m。统计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组,frb=37.70MPa。=5\*GB3⑤4微风化带:仅揭露于钻孔zk21。青灰色,岩石裂隙稍发育,岩芯呈10-20cm短柱状,最长可达40cm长柱状,岩质新鲜,致密坚硬,锤击声脆。层顶埋深38.30~48.40m,层厚1.20~2.50m,平均1.77m。统计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组,frb=48.20~72.30MPa,平均60.25MPa。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根据本次钻探资料,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承压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含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的补给,其动态受季节降雨影响。(2)孔隙潜水、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之=2\*GB3②2中砂层及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之③3中、粗砂层中,含水砂层在场区分布范围较广泛,厚度较大,透水性良好,含丰富的地下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含水层。其中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②2中砂层为孔隙潜水,上更新统冲积层③3中、粗砂层为孔隙承压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周边水系的侧向补给。(3)孔隙裂隙承压水:基岩强—中风化带孔隙、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承压水,但含水量一般不大。孔隙裂隙承压水主要接受孔隙水的渗入补给和上游地下水径流的侧向补给。根据钻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场地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1.30~2.40m。场地临近河涌,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2、地下水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区钻孔zk6、zk21和zk41,各取地下水样1组进行工程水15项分析,水质分析结果见附表三(水质分析报告)。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各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评价见表3.1。 表3.1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水样主要指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钢筋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Cl-(mg/L)SO42-(mg/L)环境=2\*ROMANII渗透性腐蚀等级环境腐蚀等级腐蚀等级zk67.308.621.6751.353.6微强微长期浸水微弱干湿交替zk217.0411.81.23104103微强微长期浸水微弱干湿交替弱zk417.089.711.9940.418.2微强微长期浸水微弱干湿交替从表3.1评价结果来看,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在环境Ⅱ中具有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及弱透水层中具微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具微~弱腐蚀性。岩土工程地质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1、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距离区域的深大断裂较远。本次钻探未揭露明显的断裂构造现象,场地处于相对稳定地块,可进行拟建工程建设。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效应1、据本次钻探资料显示,场区大部分钻孔揭露到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②2,软弱土层较发育,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2、场地土的类型为软弱土~中硬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一般250≥Vse>140m/s,场地覆盖土厚度一般大于3m,小于50m,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划分:应属=2\*ROMANII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3、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场区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②2中砂层初判为液化土层;③3中、粗砂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故初判为不液化土层。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场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地震液化。场地②2中砂层呈饱和松散状,经液化判别属液化土层。在强震时,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易造成地基失稳,是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利因素。设计时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包括桩侧摩阻力)、土抗力(地基系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等,应根据液化折减系数予以折减。2、特殊性岩土场区发育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和软土。(1)人工填土:场区的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厚度不均匀,为新近堆填土,未完成自动固结,结构松散,压缩性大,且土质不均匀,承载力低。(2)软土:场区软土主要为②1及③2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呈灰黑色,流塑,土质不均匀,含有机质。流塑状软土具触变性和流变性,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低,灵敏度高,自然固结程度低,固结变形持续时间长,承载能力低的工程性质。在地面荷载作用下或降低地下水位,软土将产生固结沉降,可造成路基的工后沉降过大,管道下沉、断裂或脱节等,并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作用。地基土评价第=1\*GB3①层人工填土属新近填土,成分较杂,大部分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较松散,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第②1层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③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呈流塑状,属高压缩性软弱土,承载力低,工程性质极差;第②2层中砂呈松散状,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质差;第②3层粉质粘土呈软塑状,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质差;第③1层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具有一定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第③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呈流塑状,属高压缩性软弱土,承载力低,工程性质极差;第③3层中、粗砂呈稍密状,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第④1层砂质粘性土呈可塑状,具有一定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第④2层砂质粘性土呈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第⑤3中风化岩强度较高,工程性质好;第⑤4微风化岩强度高,工程性质好。主要材料混凝土帽梁:C35砼;桩基础:C35水下砼;隔离栅基座:C25。普通钢筋钢筋(1)HPB300钢筋:fsd=fsd’=250MPa;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HRB400钢筋:fsd=fsd’=330MPa;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用电弧焊焊接Q235B钢和HPB300级钢筋时采用E43型焊条,焊接HRB400级钢筋时用E50型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GB/T5117-1995)和(GB/T5118-1995)的规定。(2)本图册所注钢筋长度均为根据结构尺寸所得的理论计算值,实际尺寸以施工放样为准,钢筋表中的长度均未考虑搭接及损耗。钢材(1)钢构件材料:桁架结构及支座基座采用Q235B钢材;(2)焊接材料:手工电弧焊采用E43(低氢型焊条);CO2气体保护焊采用ER49-1(ER50-6)焊丝;熔嘴电渣焊采用H08MnA焊丝;埋弧自动焊和半自动焊采用H08、H08A、H08E焊丝配合中锰、高锰型焊剂;或H08Mn、H08MnA配合低锰型焊剂。焊丝和焊剂均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3)锚栓和锚筋:采用Q345B钢材。电缆桥设计上部结构设计石基变电站110kV电缆桥采用焊接钢管桁架梁结构,桁架高1.8m(钢管竖向轴线距离),宽1.5m(钢管水平向轴线距离),总长45m,计算跨径43m。上下弦杆为φ245x10钢管,上下平联、竖腹板、斜腹杆均为φ159x5钢管,相邻竖腹杆节间距为2m,电缆支架尺寸为L80x6角钢。采用钢板及地脚螺栓与下部帽梁相接。下部结构电缆桥桥墩采用桩柱式墩,桩顶设帽梁,帽梁尺寸为:2.2mx2.48mx1.1m,桩基采用φ1.2m钻孔灌注桩,单桩设计承载力为1000kN。桩长根据地质资料确定。电缆桥涂装设计钢结构防腐配套方案的保质期为20年,涂装工艺按《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722-2008)执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本工程电缆桥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使用环境为一般环境。(1)混凝土强度等级、水胶比必须满足I类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表5.1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水胶比要求构件名称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帽梁BC350.55桩基础AC35(水下)0.55(2)各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满足图纸中的设计要求,注意图纸中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未考虑施工允许误差,施工单位布置钢筋时应充分考虑负允差,确保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3)重点保证混凝土质量并采取专门措施的内容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定位的准确性,结构表层混凝土的振捣密实与均匀性,混凝土的良好保护,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控制。抗震设计电缆桥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g为重力加速度)。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需对结构构造作改善和加强处理,采取加密箍筋的方式加强桩顶的抗剪能力。在桩柱-帽梁连接部位均加强配筋,确保构件的整体性和延性。要求墩柱在施工缝位置增加连接钢筋确保强度的连续性。附属设施设计隔离栅骨架采用方形钢管,隔离面采用Ww-3.5-75mm钢丝网,顶部设置尖刺。隔离栅基础采用C25砼基础,基础尺寸为500x400,顶部覆土0.15m厚。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施工技术要求本章节内容仅概括说明施工方案及重点注意事项,施工时除按图纸及本说明要求执行外,还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以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的相应条款执行。6.1.1施工方案桁架梁在工厂分段焊接完成后运输到现场通过法兰盘现场拼焊而成,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按陆地钻孔灌注桩一般施工工艺施工,由于桩基离堤岸较近,建议采用回旋钻或旋挖钻工艺。帽梁采用钢模施工。6.1.2施工准备和测量(1)每项工序施工前,应全面仔细阅读图纸,了解各构件尺寸及相互关系,做好模板、钢筋放样工作,合理安排安装顺序,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2)在每道工序的施工准备过程中,必须对有关桩号、坐标、方位角和标高等进行严格校核,并经实地测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3)钢筋大样应按构件设计模板实际尺寸放样,若需调整,应经设计单位同意许可。6.1.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施工设备、场地、混凝土组成材料及配合比(包括外加剂)、混凝土凝结速度等性能、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养护方法与设施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验。2、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表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4、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密实、平整,无砂眼、边棱分明、线条圆顺、颜色均匀。钢桁架结构施工焊接要求(1)焊缝质量等级:三级焊缝:所有角焊缝。二级焊缝:焊接H型、钢箱形梁中腹板与翼缘之间的全焊透焊缝。一级焊缝:除上述二级焊缝以外的所有全焊透焊缝。(2)钢管对接焊缝焊接要求:杆件应尽可能少接头,当需接头时应采用全焊透对接焊缝,具体接头位置应与设计协商后确定。对接焊缝采用坡口,形式见图一所示。(3)钢管相贯线焊缝焊接要求:(a)相贯线焊缝均采用坡口满焊,见图二所示。(b)先用小直径焊条(或焊丝)打底焊,然后用焊条(或焊丝)施焊。(c)当多根支管与主管重叠相贯时,一般应先焊(全周满焊)壁厚较厚的支管,然后再焊壁厚较薄的支管(全周满焊)。(d)焊接应采用坡口满焊,实在无法满足要求时,相贯线焊缝在A、B区域焊透;C区为角焊缝,相接处圆滑过渡。焊缝高度见下表6.1。其余应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以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第4.3.6条的要求执行。表6.1:焊缝质高度支管壁厚t(mm)45681016C区焊脚尺寸hf=1.5t(mm)67.59121524(4)焊缝质量检查:(a)焊接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施工结束时,应准备一切必要的资料以备检查。(b)焊缝表面缺陷应100%检查,检查标准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c)焊缝内部缺陷检查: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d)其余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执行。表6.2: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焊缝质量等级一级二级符合标准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评定等级Ⅱ级Ⅲ级《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检验等级B级B级探伤比例100%20%内部缺陷射线探伤评定等级Ⅱ级Ⅲ级《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检验等级AB级AB级探伤比例100%20%制作要求(1)本工程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的单位应具有二级以上钢结构专项资质。(2)由于不能预先确定施工方案,本工程钢结构设计没有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施工安装单位在确定安装方案后,在构件订货与制作之前,应进行整个施工安装阶段的验算,并与设计单位配合调整不满足强度与变形要求的构件的规格,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3)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施工详图,应根据结构受力的要求、加工条件、道路状况、运输和吊装能力等划分拼装节段,施工详图应经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4)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详图编制制作工艺书;并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的有关规定。制作工艺书及焊接工艺评定应经监理单位批准。(5)本工程不允许在母材上开孔。安装、拼接时应采用安装耳板,安装耳板与安装螺栓由施工单位确定。(6)对接接头、T型接头和要求全焊透焊缝,应在焊缝两端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质应与焊件相同。引弧应在焊道处进行,严禁在焊道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焊接完毕后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板和引出板,不得用锤击落。T形接头、十字形接头、角接头焊接时,应按《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第6.3条采用防止板材层状撕裂的焊接工艺措施及第6.4条采取控制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7)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查出原因,订出修补工艺后方可处理。焊缝在同一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否则应更换母材。(8)拼装时,焊接顺序应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焊接顺序按工艺试验确定,要求焊接变形及焊接残余应力最小。(9)桁架管材的下料:腹杆及横撑与上、下弦杆连接时,应采用三维自动切管机切割并坡口,不得采用人工修补的方法修正切割完的支管。(10)所有构件的下料长度应考虑拼接焊接的收缩变形及其它引起的压缩变形影响。(11)钢管等空心构件的外露端口要求采用钢板作为封头板,并采用焊缝封闭,并确保组装、安装过程中构件不得积水。运输、吊装要求(1)梁段存放、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梁段的平衡稳定,注意防止构件变形,保证端口形状及尺寸。(2)梁段的运输包括厂内运输及装车运输的所有运输过程,吊点及支点位置应对称,并应选在钢桁梁腹杆中心线所在面内。吊点宜设在纵向距梁端约1.5m~2m位置。(3)梁段吊装时应防止由于梁段位置偏移而产生的横摆,为此每个梁段吊装前应用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准确标定架设梁段的位置并进行吊具定位试验。通过定位调整后,才能进行梁段起吊。(4)梁段吊装应避开大风期进行,以确保架梁的安全。(5)钢桁梁吊装前应保证帽梁砼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安装要求(1)桁架中的复杂节点,均应在工厂制作。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并应采取措施消除残余应力。其余拼装和焊接也应尽可能在工厂内完成,降低施工误差。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运输条件,并考虑现场条件,合理划分拼装单元,选择最佳现场组装和吊装方案,以达到安全、高效、优质的目的。(2)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建筑的定位轴线、平面封闭角、底层柱的位置线、混凝土基础标高、地脚螺栓位置等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工作。(3)施工单位应根据其安装和吊装方案会同设计单位对钢结构进行施工验算。施工时应设置可靠的支承系统,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及安全性。(4)对于多构件汇交节点,重要的安装接头、工地拼装接头,应在工厂进行预拼接。(5)杆件焊接和拼装时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焊接产生的次应力。(6)悬挑部位的安装应设临时支撑,并应验算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支撑应待结构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7)钢结构对温度很敏感,应选择日照变化较小的早晚或阴天进行构件的校正工作。(8)钢结构的制作、拼装和安装的每道工序均应进行检查,凡未经检查,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交工检查验收。(9)本工程的跨度均较大,施工时要求按规范要求设计起拱,具体值由设计单位提供。涂装要求钢结构防腐配套方案的保质期为20年,涂装工艺按《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722-2008)执行。钢结构防腐涂装是一个很重要的的环节,应由有经验且有类似桥梁涂装经历的甲级资质特种涂装公司进行钢梁防腐涂装施工,以保证钢桁梁防腐涂装的质量。(1)除锈:所有需涂防腐漆的钢构件表面均应进行表面喷砂除锈处理,除锈等级要求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中的Sa2等级。现场补漆部位,应用风动或电动工具除锈,除锈等级应达到St3级。(2)钢构件防腐漆涂装:防腐年限≥20年。(a)钢构件不需要涂防腐漆的部位:埋入混凝土中的钢构件;钢管截面内的封闭区;地脚螺栓和底板板底;被混凝土覆盖的钢构件表面。(b)钢构件出厂前不需要涂防腐漆,但是构件安装后需补漆的部位:高强螺栓未涂漆部分;高强螺栓节点摩擦面,工地拼接部位及两侧100mm;因碰撞脱落的部位。(c)其余有防腐要求的钢构件除锈后应立即进行防腐涂装,防腐底漆、中间漆、防火漆或面漆应配套使用。防腐涂装要求见表6.3。表6.3:主体钢构件防腐涂装要求:序号涂装要求设计值1.1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1.2表面预处理:喷砂处理防锈等级:sa2.5级1.3车间底漆高超耐热车间底漆灰色:1/201.4二次表面处理喷砂处理(防锈等级:sa3.0级)(粗糙度:Rz60μm~100μm)1.5电弧喷铝180μm1.6环氧树脂封闭漆1道渗入金属涂层内部,基本上不增加厚度1.7厚浆型环氧云铁漆1道100μm1.8丙烯酸改性可覆涂聚氨酯面漆1道/厂内1×40μm1.9丙烯酸改性可覆涂聚氨酯面漆1道/现场1×40μm格栅(除镀锌钢管)、支座预埋钢板、钢材紧固件等均进行热镀锌处理,含锌量:钢材紧固件350g/m2,其余为600g/m2。格栅钢丝网采用热镀锌防锈处理,各构件镀锌量要求:电焊网和刺丝为350g/m2,螺栓、螺母、垫圈为350g/m2,钢筋为215g/m2,角钢、预埋钢板为600g/m2。6.4格栅防腐涂装要求:部位配套编号涂层涂料品种(防锈等级及粗糙度)颜色道数/最低干膜厚度(um)格栅S01底涂层热镀锌处理--中间涂层环氧(厚浆)漆灰色1/80面涂层丙烯酸脂肪族聚氨脂面漆业主确定2/70总干膜厚度210电缆桥养护与维修电缆桥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养护,钢结构应每年进行一次保养,每两年做一次监测。具体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执行。运营中桁架保护涂装起泡、裂纹或脱落的面积达到10%,应进行整孔、整桥重新涂装。若钢结构防腐超过保质期,应通过检测评定后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涂装。桁架梁验收桁架梁验收应在全部构件安装并涂装完成后进行,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以下简称《施规》)的要求。下部结构施工桩基桩基施工前先按管线迁移方案,综合协调施工顺序,妥善安置现有管线后方可施工,未全部完成地质钻探的,应先进行地质钻探,以确定设计桩长。桩基施工前均须复核墩柱、桩基与里程线的纵横距离及坐标,确保桩位准确无误。钻孔前应探明桩孔深度范围是否有地下管线,人工探桩深度为不小于3米。方可进行机械施钻。如实放桩位仍碰遇管线,经监理确认无法迁移后,应将其管线(包括构造物)的三维尺寸、管线性质、管径、管材、走向、埋深等测量资料,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设计单位予以解决。钻至设计标高时,及时捞渣,检查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后,立即吊放钢筋笼、浇灌混凝土,避免时间过长,孔壁泥浆水化后易坍塌。桩基混凝土浇筑按水下混凝土技术要求施工,注意砼水灰比、坍落度、提管速度等指标控制,保证桩身混凝土强度及完整性要求。成桩技术标准容许误差:a、桩位平面位置±50mm,倾斜度小于1/100,桩径:+50mm;b、孔底沉渣厚度:端承桩≤5cm,摩擦桩≤10cm;c、截桩头长度:1米;桩基终孔原则a、第一根桩:应由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监理、质检、施工单位六方根据现场试桩的终孔岩样标准共同确定终孔原则,选取离地质钻孔最近的桩基试桩。b、其余桩:由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及第一根桩的终孔原则现场确定,如果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现场监理工程师、勘察和设计人现场确认,按照设计单桩承载力确定桩基终孔高程。帽梁与支座帽梁应采用钢模板,以保证外观质量平滑,无砂眼、边棱分明、线条圆顺。浇注帽梁混凝土前,应检查支座的预埋螺栓及相应位置是否与图注尺寸相符。同时,还须检查支座高度是否与图注尺寸相符,若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人调整桥墩支承垫石的高度。支座安装时需测量结构轴线和墩中心线,精确定出支座中心线,要求支座底和垫石密贴吻合,支座顶面四周差不得大于2mm。并控制好垫石标高,不得发生偏歪,不能脱空。桩基检测及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要求桩基检测的方法及数量a、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b、基桩检测方法及数量:桥梁墩台所有基桩均须埋设Φ54mm的钢管,用于超声波检测。要求有50%基桩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其余基桩均采用低应变法检测。上述检测不合格的桩必须做钻芯法检测,上述检测合格的桩数量则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和不少于2根做钻芯法检测。帽梁施工必须在桩基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且须一次连续浇筑。桩基验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和检测比例由质检单位和工程质量各责任主体共同确定。施工质量验收执行规范《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各工序应经常进行检验,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上、下部结构的荷载试验,按国家、行业有关规定及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执行。其他(1)电缆桥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养护,钢结构应每年进行一次保养,每两年做一次监测。具体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执行。(2)运营中桁架保护涂装起泡、裂纹或脱落的面积达到10%,应进行整孔、整桥重新涂装。(3)其它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现行标准、规范执行。(4)本设计文件中采用的防水材料、支座、伸缩缝、锚具系列等定型产品的设计所涉及的产品名称、品牌仅作为设计参数采用的参照,不作为产品采购指导。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施工安全要求施工单位进场后,应逐一查明工程场区周边状况,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