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概述_第1页
能源与环境概述_第2页
能源与环境概述_第3页
能源与环境概述_第4页
能源与环境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能源与环境

能源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源在近期或长期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二是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或危害。能源:指可以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蒸汽、化石燃料及核能、潮汐能等均可称为能源。分类:A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分类如:

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包括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常规能源:水力不可再生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不可再生新能源:核燃料

二次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汽油、柴油、重油、氢、激光等

B根据能源消费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又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煤炭和石油类能源等是污染型型能源;

水力、电力和太阳能等则是清洁型能源。

太阳能当地时间2010年4月7日,全球首架只依靠太阳能做动力、能够昼夜飞行的飞机“阳光动力”号在瑞士成功进行首次试飞。“阳光动力”号耗资约9300万美元,机翼上装有1.2万块太阳能电池板为4台发动机供电。由于发动机的输出总计只有30千瓦,飞机最快只能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飞行。这架真正的零碳飞机计划于2012年进行环球飞行,中国有望成为出发点。朗斯潮汐发电站广东汕尾波浪能电站

风能装置地热地热装置中节能生物质能投资有限公司

氢能设备氢能宝马汽车第一节当前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一、世界能源消费量增加情况

1、消费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发达国家,个人能源消耗水平越来越高,世界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远大于人口的增长率。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106t标准原油)石油1993年3140.12002年3522.512%煤炭2201.42397.98.9%天然气1867.8228222%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展望2004》基准状态预测,世界能源消费在2001-2025年将增加54%。国际能源署2005年分析认为,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60%。各国消费差距大:在世界各国中,能源消耗最多的是美国,2002年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4·6%,而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4.4%(天然气占26·3%,原油占25·4%,煤炭23.1%),人均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倍。

2007年人均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9倍。占世界人口13·2%的非洲,却只耗用世界总能量的3.06%。

我国的人口平均能耗量是很低的,1986年为0·76t/人,2002年是0·768t/人。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2002年人均能耗量为7.99t/人,北美洲2000年人均能耗量为8.95t/人,欧盟1999年人均能耗量为3.84t/人。

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

2、能源使用效率:根据200l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依据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单位能耗进行计算,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倒数三个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中国的GNP单位能耗效率,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能效差距,甚至比印度都要低,仅为印度能源使用效率的71·5%,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现象。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包括有形的物品与无形的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GDP反映了一国整体经济的规模和状况。GDP与GNP有什么区别呢?从字面上说,他们都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但GDP强调在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是本国人生产的,还是外国人生产的,都要计入该国的GDP,而GNP强调的是一国的居民,只要是该国的居民,无论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国外生产,都是该国的GNP。两者之间有固定的关系:如果在GNP中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值,减去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值的话,就得出了GDP;或者说,在GDP中,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值,加上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值就是GNP。二、世界上几种能源消耗情况:1、石油:目前世界上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石油。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很快,石油消耗量很大,改变了20世纪60年代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随着石油开采量过大,石油矿藏减少,预计今后增长不会太快。

预测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大多数将来自运输部门,运输部门占全球石油需求的份额将从现在的47%增加到2030年的54%。(国际能源署2005年)2、煤炭:煤炭消耗占世界总初级能源消耗的比例降低

1950年煤炭消耗占世界总初级能源消耗的60·9%,2002年煤炭消耗占世界总初级能源消耗的25·5%。美国1993年石油和煤炭消耗占总初级能源消耗的38.8%和24·6%,到2002年则分别占39·0%和24·2%。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还是以煤炭为主: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印度的能源还是以煤炭为主,如1998年我国煤炭消耗占总能耗的71.6%,2004年我国煤炭消耗占总能耗的69%。

3、天然气: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86年的22·4%,增至2002年的24·3%。天然气所占的份额(以发热量计)将超过煤炭。

2002年2282万亿立方,2005年2848万亿立方,2006年2930万亿立方。4、核能、水能:当前世界能源以化石燃料为主的,消耗核能和水力能的比例,就是在发达国家也不高,但在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

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对水电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水电增长不会太快,但在亚洲国家将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现正在兴建许多大型水力发电项目。亚洲国家核能资源的利用将迅速增长。由于经济性、安全性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反对使用核能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德国限期关闭其所有核电站并不再新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核电能源将会有较多增加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示意图

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

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

中新社北京2011年3月16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做出的四项决定

立即组织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第二节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很多,下面着重讨论化石燃料、核电、水电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一、化石燃料的影响(一)开采过程的影响1、采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A抽放矿井瓦斯造成大气污染

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约占99%),抽出后直接排入大气,就会造成空气污染。若对矿井瓦斯预先抽放不够,严重时还会发生爆炸,威胁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B破坏地面或地面生态系统以露天采矿最为明显。露天开采占用大量农田、草地等。井下开采破坏了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地表沉陷,从而导致地面工程设施破坏和农田毁坏。

C、煤矿废水还会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严重的污染:煤矿废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17000km河流的水质,有10000km被井下和露天的酸性矿坑水所污染,使水生物减少,甚至灭绝。2原油开采原油开采过程中对周围水域和农田造成污染:原油开采过程中钻井泥浆内加入的烧碱、铁铬盐和盐酸等化学试剂会对井场周围水域和农田不良影响;原油开采过程中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原油损失,还会污染大片农田或海域,破坏生态平衡。3、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易产生污染大气的硫化氢和污染河流的物质。

2003年12月23日22时中石油川东北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人员大量死亡的特大事故,截至2004年1月4日22时,井喷事故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243人,其中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溢出的硫化氢气体毒死的。(二)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

1、煤炭运输:煤炭堆存和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柒大气环境,另外浸出水的流失会污染周围水系。

2、石油运输:油船事故和油船外排洗舱水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具体情况详见“海洋污染”一章。(三)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1、煤加工过程:洗选时排出大量洗煤水;干燥时产生灰尘、NOx和Sox;气化和液化过程中排出大量污染物。2、石油加工过程或炼油厂运转过程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比煤气化和液化时排放的多10倍以上;炼油厂的原油或精制油产品储库,也可能发生跑油事故。

1974年日本一油罐发生8m长的裂缝,结果有5万桶油流入懒户内海,使恢复海区的清理工作,花费近116亿美元。(四)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目前化石能源除极少数用作化工原料外,基本上都用作燃料,其中石油制品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煤炭主要用于取暖和发电。美国2002年用于发电的煤炭,占其总耗量的92%。化石能源在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由燃烧时的各种气体与固体废物和发电时的余热所造成的污染,因此,汽车和锅炉也就成为城市的两大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全球气候变化。化石能源燃烧的基本反应碳+氧气二氧化碳+热

即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而进入大气,同时产生热能供人们使用。近百年来,由于生产和生活上燃料耗用量的激增和森林的大量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每年0·7-0·8ppm的速度递增,1988年已达350ppm,预测至2030年将达到450ppm,导致温室效应,改变全球的气候,危害生态系统。2、热污染人们一般认为,由火电站排入环境的余热,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热污染。这种废热水进入水域时,其温度比水域的温度平均要高出7-80C,以致明显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

热污染的危害

A热污染使水体各类无机氮含量增加无机氮含量增加原因首先是水温升高使藻类的繁殖加快和固氮藻的固氮速率增大;其次,水温升高加速了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矿化或无机化;最后,水温升高还加速了生物的代谢进程。藻类的代谢物和鱼、贝类的排泄物又多为NH3。B水温升高使藻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渔业生产。

淡水浮游藻类,在摄氏10-15度时硅藻占优势,27-32时绿藻与少量篮藻占优势,大于35则蓝藻占绝对优势。藻类种群的改变,直接影响鱼类饵料的质量。

C水体温度的增加影响浮游动物的生存。

当水温升至27-28时,浮游动物如原生动物、轮虫、棱角类和桡足类生物数量减少,升温至30C以上,又是强增温水域(即变化大于3C)时,则大多数浮游动物停止繁殖,甚至死亡,但在弱增温水域(即T小于3C)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则显著增加,如桡足类增加7.5倍。D在强增温区内,底栖生物的增加也十分突出:

在强增温区内,腹足类(螺)增加达70倍,双壳类(蚌)增加l0倍。E水中鱼类会在升温或电站事故时突然降温而死亡。F昆虫将提前苏醒,破坏生态平衡由于水体周围气温升高,栖息在该地区的昆虫将提前苏醒,而远离该地区本该先行苏醒的昆虫,却仍处于冬眠状态。昆虫苏醒次序的这种更迭,会造成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中断,使提前苏醒的昆虫大批死亡,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解决热污染的措施:最好采用冷却池和冷却塔采用冷却池的费用较低,但占地面积大。一个100万kW的火电站需要6000-12000亩的水面。冷却塔有湿式和干式两种,通常多采用自然通风的湿式冷却塔。

3、其他污染物

燃烧除对环境造成上述影响外,还向环境排放大量颗粒灰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烃类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等空气污染物,含有悬浮固体硫酸、氟化物、磷酸盐、硼化物、铬酸盐和有机物等的废水,以及炉渣等固体废物。

10O万kW的火电站耗用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的"三废"排放量对比,天然气是最洁净的一种化石能源。

怎么办?

由于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在近几十年内不会有根本改变,而大气污染的范围又不受国界约束,因此为解决温室效应、酸雨及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大量的管理、研究和治理工作。

一方面,要求有关国家各自行动起来采取必要的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协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二、核电站与环境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第46届大会审议的《2001年度报告》到2001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总发电量为353X1O3MW,占全世界发电量的16%。其中美国最多,达104座;法国59座,英国和俄罗斯也都在30座以上,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一)慢性辐射的影响问题 核电站对人的体外慢性辐射影响,可以暂不予考虑

生物圈总是在不断地受到低水平电离辐射的照射。核电站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剂量,只相当于天然辐射剂量的l/5一l/6,比一次胸胃X光透视所受剂量少11倍。每天看1h电视,半年时间所受到的剂量就超过核电站一年内的辐射剂量。

(二)放射性废物的环境问题1、堆运转时经常释放出少量放射性:渗入冷却剂回路的某些放射性(包括裂变产物与活化产物),经净化控制到一定指标后,外排入环境中。氚半衰期为12·3a,能在环境中积累。2、反应堆定期排出的大量放射性

在换装燃料时,从反应堆取出的、具有强放射性的高放废燃料组件,在堆址暂存4个月,让大量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掉后,用屏蔽运输罐送去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时,废燃料组件被切碎并溶于硝酸中,回收未反应的铀,以便重新使用,并从中提取钚,其余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供应用。大部分核素仍留在浓缩液或固体中,须送去进行最终处置。其中最重要的是锶-90(半衰期28·8a)和铯-l37(半衰期3a)。锶-90即使在600a(20个半衰期)后,仍远远超出饮用水的标准10万倍,因此,这是需要加倍重视的放射性废物。

3、放射性废物该储存于何处?

据估计,美国2000年放射性废物中积累的放射性可污染水2X1017m3,即全世界淡水(地下水及冰川均在内)的2倍,或等于全部水圈所有水量的1/8。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大部分放射性废物均储存在几个容积为2400m3的大钢槽中,这会由于辐射内热而造成沸腾现象,因而需要经常冷却和搅拌。显而易见,这种储存方法,只是短暂的权宜之计。

由反应堆排出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最终处置时,究竟应储存于何处,多年来虽有人提出各种建议(将固化好的放射性废物埋于150-600m深的盐床中,利用火箭送到太阳或月亮中,或储存于南极冰帽中),但至今仍未解决。现在国内外公认比较好的处置技术是深部地质处置。在核动力应用过程中,除了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外,还有反应堆本身的安全问题,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三)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反应堆本身是否安全,是否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放射性物质是否会四处泄漏,危及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这是核能利用中人们十分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知道,原子弹用的是浓缩铀(指铀-235而言),且组装紧密,没有调控装置;而反应堆用的是低浓铀(铀-235只占3%左右),组装疏松,总质量远未达到核爆炸的临界值,而且有调控装置(吸收中子的控制系统),因此不会产生核爆炸那样大的危害。

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电站事故。该电站所用反应堆不同于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轻水堆,而且在低功率运行状态下进行一项特殊的电力试验,并关闭了紧急自动停堆系统和紧急堆蕊冷却系统,反应堆本身的缺陷和运行人员严重的操作失误,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此外,这种反应堆没有密闭放射性的安全壳,以致从堆蕊释放出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了环境中,造成半径30km范围内的"死亡区",核污染还严重危及了邻近几个国家。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反应堆都是轻水堆,功率一旦过高,核裂变反应就变弱,功率自动复原;或由操作人员通过调整使功率复原;即便操作人员未发现,紧急停堆装置也能实现自动停堆;即使堆蕊部分燃料熔化了,从堆蕊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也被抑制在气密性很高的安全壳内。

核电的社会风险核电的社会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是很低的。核电站事故的年死亡风险率为,汽车事故为1/4000,火灾为l/25000;飞机事故为1/10000

因此,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加上人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一般反应堆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比一些工业企业要少得多。德国宣布

将于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

德国环境部长2011年5月30日宣布,德国将于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的核电站。德国将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德国共有17座核电站。按照由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执政伙伴自由民主党三党领导层达成的最新时间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被暂时关闭的7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将永久性停运。德国其余的10座核电站原则上都将于2021年前关闭,但其中3座核电站可能将在新能源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超期服役”一年。2011年3月26日德国柏林,德国民众游行反对进行核能源开发。

三、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前面已提到,水电是一种经济、干净、可再生的能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一般需要建设水库才能获得水电,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座水库的建造不是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

水库建造的过程与建成之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列四方面:(一)自然方面1、巨大的水库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地表活动,甚至诱发地震。

意大利的法恩特(Vaiont)坝于1963年坍塌,死亡2000多人,在坍塌的前几年中,常常出现小的地震。2、引起流域水文上的改变:

如下游水位降低甚至断流,从而造成土壤盐碱化,或来自上游的泥沙减少,补偿不了海浪对河口一带的冲刷作用,使三角洲受到侵蚀。

(二)水的变化

水在颜色和气味等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发生改变;水库中各层水的密度、温度、甚至溶解氧等都有所不同;水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强。如巴西的依泰普(Itaipu)水库,因热带植物被淹没腐烂后发出强烈的硫磺臭味,人们到水库附近时不得不带上防毒面具,而且腐烂的杂草和树木滋生某些细菌,并在它们的作用下,湖水中产生了强酸性物质,严重腐蚀轮船的涡轮浆。(三)生物方面这与水库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有关。依泰普水库建成后1、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被淹没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2、生态系统类型发生变化:

上游原来是陆地生态系统,建设水库后则变成水域生态系统,而下游则正好发生相反的变化。同时,上游水域面积的扩大使某些生物(如钉螺)的栖息地点增多,并为一些地区性疾病(如血吸虫病)的蔓延创造了条件。(四)社会经济方面1、修建水库可改善用水的供应和管理,增加农田灌溉,生产电力及产生其他社会、经济效益。2、居民搬迁:会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等)产生影响。如果计划不周,如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时,10万移民粮食安排不周,结果需世界粮食组织进行救济。表现为故土难离、风俗习惯、居住就业等。3、古迹文物的淹没与破坏。

我国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例说明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汉水上游,有一个狭长的水库,面积1050km2,坝顶高程175m,库容290·5亿m3。(1)河流水温从16·8上升到18C。夏季气候凉爽稳定,降雨减少,冬季不稳,雨量增加。结果,改变了水库地区的气候。(2)地震活动增加。根据历史记载,从16世纪到1959年的300多年中,水库地区周围共发生有感地震43次,但从1969年以来在水库周围10km范围内,测得地震426次。(3)河流水质改变。除增加有毒物质镉、汞、砷和氰化物外,营养物质增加更多。例如,建库前坝上地区河水中硝酸盐浓度只有0·44mg/L,在建库后增加到90mg/L,增加200多倍。(4)迁移人口38万,同时重建城镇3座,而且春秋战国和汉唐古墓多淹没在地下,在社会经济方面造成不少损失。

我国各方面专家从1953年起经过近40年的反复研究论证,又吸取了国内外建设大型水电站的经验与教训,终于在1992年4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议案,这是举世瞩目的工程。针对巨大水电工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人们认真对待,反复试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技术措施与方法。

(1)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所谓"蓄清排浑",就是在汛期来沙多的时候,水库就在低水位下运行,令泥沙随洪水泄离水库;汛后水清沙少,水库蓄水,满足发电、航运和供水的需要。(2)采取正确的移民措施,保持社会安定。首先是保证移民费用,本工程耗资达400亿元,约占总投资的四成半;

其次,对占移民54%的城镇人口,采取随城镇和企业迁移的方针,各就各业,不搞重新安置,显著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对于33万农村移民,可采取"就近后靠"的方针,减少了“热土难离"的难度,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

(3)及时放空水库以减少战争破坏带来的灾难。

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大型水库人防的基本方针。只需5-6d就可把水库水位从175m降到145m,避免战争中产生突发性的灾害。(4)提前发掘、迁建文物古迹。古遗迹、古墓群应组织力量在蓄水前发掘,或者在淹没线上另选址重刻,或者整块切割迁入古建筑保护区陈列;古建筑一般则搬迁至城镇新址重建。(5)把环境影响的补偿投资打入建库计划

生态补偿:柑橘生产、物种资源保护、植被保护、菜地保存、农业生态、移民引起的人群健康等。环境补偿:文物古迹、生态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和削减水库污染负荷。

削减水库污染负荷是由于建库后库水净化能力降低,即环境容量减少,为使环境质量恢复到建库前的水平,就需要削减污水量65万t/d,(约占目前污水总量的10%)。如按每吨污水的处理投资为1000元计,则共需6·5亿元,年运行费约7000万元。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建设说明,只要认真研究,认真对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把水力利用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然而,更有效的方针还是大力发展中小型水电站。

要妥善处理三峡蓄水对中下游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一定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一要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大力促进就业。对进城镇安置移民和生态屏障区农村相关转移人口,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构建综合的监测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商决策系统,形成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三峡下三省现严重旱情千余水库跌至“死水位”三峡下三省湖北、湖南、江西2011年春出现严重旱情。湖北全省已有千余座水库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水库有效蓄水基本用完;湖南北部遭受半个多世纪以来罕见的冬春夏连旱;江西鄱阳湖水位严重偏低,比历年同期均值低4米多。

2011年5月15日在江西湖口拍摄的鄱阳湖大桥附近干涸的湖床

2011年5月11日拍摄的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和停泊的船只

2011年5月15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境内汉江段拍摄的搁浅小船2011年11月4日,鄱阳湖河床出现大面积干裂。受降雨持续偏少和长江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进入10月中旬以来,我国最大淡水湖江西鄱阳湖多个站点的水位已降至10米以下,部分湖底开始裸露。新华社发2011年11月5日,鄱阳湖河床出现大面积干裂。第三节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总的比例将达30%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04年,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