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_第1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_第2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_第3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_第4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摘要: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是综合学科,涉及自

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更好地创造地

和把握时机,引领历史的潮流。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学生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是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

忽视能力的培养;以毫无遗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教学目标,甚至是简单的重述教材,照本宣科,重点抓不住,难点突不破,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

创造能力。二是教师独占讲台,唱主角,学生只听,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一堂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到底”,教学效果差,根本谈不

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谈不上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途经,不重视课外活动等其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知识

获取局限于教材,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二、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

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与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和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

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

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

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

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

新发明。如初中教材《海陆的变迁》一课,活动: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推断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因为地壳运动形

成高大山脉,所以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就为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因

此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因此,教师如果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像性推

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或练习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创新发明的动力,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形式,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思维的灵活性。如通过分析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我们可以知道我国东部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

主,经过这样的分析,拓宽了学生思路,提高了分析鉴别能力。(4)、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情

ºº景,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例如,150E与150W相

ººº比,哪个在东面?甲说:150E在东面,因为150E是东经,150W是西经,东经

ººº应在西经的东面。乙说:

150

E在东面,因为

150

E在东半球,150

W在西半球。

这样,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思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再例如,在讲授“地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时,把两种

观点交给学生:一种是传统的人人皆知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导致气温升高。另一种认为目前地球正处在第四纪间冰期,地球内能的释

放,引起火山地震现象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而人类因燃烧矿物燃料增加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90%,还有森林和其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还吸收了

其他增加的二氧化碳,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去求知,去发现,去产生新的思想。

(5)、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

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自然界是个统一体,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季雨林环境,以及相应的土壤、水和生物资源。还有在讲授《气候形成因素》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地区的气候,

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当然,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在地理教

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各种地理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科

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了解。地理图像直、简明地表述了地理

现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

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开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

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例如讲解初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的规律时,如果单纯用语言说明,学生掌握这一点知识点要花很大精力;若设计成

示意图,边讲边绘,变成一幅简图,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7)、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此时教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其实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

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提出,在课堂上寻找答案;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变成了主体,所有的被动就会变成主动。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

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地壳为什么运动?②、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

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8)、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人讲,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

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讨论是重要的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上知识

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路,便于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思维灵活,一些创新思维自然会如

泉涌般而出。同时,讨论课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用也很明显。如由“一次性筷子”引申出森林资

源的保护,我国长江中上游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些学生由此还提出日本经济发展中我国应借鉴的一些观点:如节约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建立国际资源观;

这些观点立意非常新颖。、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

维方法,是一切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有几

个特点,即流畅性、灵活性、求异性、综合性、图像性。因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记

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1)、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

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

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

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2)、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

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地理科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教师如果能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超乎寻常、进行假设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练习,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

理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创新能力1、问题让学生去发现

ꢀꢀ善于质疑问难、发现问题,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创

新品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思考与探索,加

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过程让学生去感受

ꢀꢀ学习科学知识,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和背诵结果,还是让学生去感受、理解

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

进行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再次发现人类积累知识的参与式活动。3、结论让学生去总结

ꢀꢀ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提前向学生布置

学习目标:(1)自然原因有哪些?(2)人为原因有哪些?(3)你认为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中自然原因为主还是人为原因为主?由于学生做了大量准备,所以课

堂发言异常热烈,甚至形成了“自然派”和“人为派”两军对垒的激烈场面。两派引用实例,各抒己见,唇枪舌剑,经过争辩,最后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人

类活动使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不断加剧。结论: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