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开敞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结构工程)概述工程概况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起于现状北滨二路终点,自西向东延伸,沿江布设,经过塔子山公园、金科廊桥水岸、大佛寺长江大桥、A34地块、寸滩港、寸滩老街、寸滩长江大桥、沿江码头、嘉溢华地块、黄桷沱长江大桥、港城C区、沿江油库、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终点止于唐桂新城金科太阳海岸附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两部分:消落带治理与北滨路东延伸段。本项目分期实施,本次设计范围为一期(起点至寸滩港隧道结束)。北滨路东延伸段(一期),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30.5m,设计速度为40km/h,桩号范围为AK0-025~AK3+635,总长约3660m,包含三座桥梁、三座隧道以及邮轮母港西侧的左辅道(长约311m)与右辅道(长约269m)。一期包含两段半开敞结构:(1)人头山段半开敞结构,总长约180m,全段按半幅加盖设计;共2层,层高8.08m;(2)金科廊桥水岸段半开敞结构,总长约360m,其中半幅加盖250m,全幅加盖110m;共2层,层高8.08m。设计范围(1)本册设计范围为人头山段半开敞结构和金科廊桥水岸段半开敞结构,包括半开敞结构、地基基础、车行道排水、人行道板结构等设计。(2)边坡设计、屋面防排水、景观绿化、结构涂装等,详见其他图册。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高边坡设计内容详见岩土分册,不属于本册设计范围。人工挖孔桩可行性论论证专家意见本次板开张结构全部采用旋挖桩。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初步设计审查无本图册相关内容审查意见。设计依据采用的规范和规程《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建质[2013]57号文);《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号);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参考的规范和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2G101-1、22G101-2、22G101-3);《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相关文件资料1:500地形管线图;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道路截污干管影响安全评估(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2.04);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北滨路东延伸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的行政许可决定(长许可决[2022]84号2022.05);重庆市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专题研究会议纪要(2022.04);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江北区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生态综合修复工程的研究意见(2022.06);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北滨路东延伸段(一期期:AK0-025~AK3+635)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022.08);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22.07);三峡库区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双溪河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报告(2016.05);主城区长江各断面设计频率水位;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总体规划图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设计院2020.04)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统筹规划方案(2018.04);其他专业提资;业主提供其他资;工程建设条件自然地理工程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二路(保利观澜)至唐家沱正街长江北岸段,沿线大部分为城区,现状市政道路较多,主要有渝长高速公路、海尔路、内环快速路(大佛寺长江大桥)、渝航大道(寸滩长江大桥)、北滨二路、新溉大道、泰山大道等快速路及主干道,场地内其他既有次干道、支路路网纵横交错,交通较为便利,沿线周边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较多,自西往东分别有轨道交通9号线、轨道交通4号线,场地内既有路网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气象、水文本项目行政区划属于江北区,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工作区地表水系均为长江水系,区内主要被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如两岔河等切割。次级溪沟一般发育于各中、低山区域,明显受构造控制,多属树枝状水溪,局部也形成羽毛状水溪,多发育在低山两侧,顺斜坡流向各主流或直接注入长江。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区内地貌受岩性分布及构造控制影响明显,可分两种地形地貌单元,大部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东侧局部临近长江段为河谷侵蚀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原始地貌浑圆状丘包与低洼沟槽相间分布,浑圆状中丘地形总体坡角10~40°,宽缓沟槽地形总体坡角3~8°,局部陡坎坡角30~60°。拟建道路部分从长江北岸的河漫滩和长江岸坡穿过,属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横跨茅溪、双溪河、黑石子沟和栋梁河等河沟。整个场地北高南低,地面标高163~280m,相对高差约122m,整体上呈现浑圆状中~深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特征。其特征如下:1、河谷侵蚀堆积地貌长江河谷侵蚀、堆积地貌区:海拔高程160~195米,河槽呈宽缓的“U”形河谷,河谷宽缓,河床及河漫滩宽约450m,河道较顺直,岸坡在横向上多呈阶梯状,具有坡度较缓,几乎全被堆积层覆盖特点,地形坡角10~30°为主。河岸部分地段(码头)经人工改造已修建简易防洪护岸。2、构造剥蚀丘陵区、丘陵斜坡地貌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中丘地形,反向坡较缓、坡角20~30°,顺向坡较陡、坡角30~40°。地形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面多呈不规则的台阶状。地层及岩性根据地勘资料,场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堆积层(人工填土、残坡积层、崩坡积、冲积层)和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3.2.2.1第四系全新统1、素填土(Q4ml):紫褐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等组成,部分地段含较多卵石,分布于大部分场地地表,主要来源于周边道路及地块建设的土方开挖外运,碎块石粒径约20~200mm,局部可达1000mm以上,骨架颗粒含量约40~60%,结构松散~稍密,稍湿,抛填或碾压回填,回填年限一般约5年。2、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为主,局部呈浅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原始地貌丘包缓坡地带或低洼沟谷地带、河流两侧岸坡地带,一般呈可塑~软塑状,残坡积成因,无摇振反应,切口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钻探揭露最大厚度9.6m左右,场地零星分布。3.2.2.2侏罗系侏罗系地层在路线范围分布广,主要位于向斜之中及背斜的两翼,由新至老分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新田沟组,下中统自流井组、珍珠冲组。半开敞结构段地层主要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是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以“关口砂岩”底为界,与下伏新田沟组呈假整合接触。砂质泥岩: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岩屑组成,局部砂质含量高,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岩质软。中风化泥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软。砂岩:岩性为灰色、青灰色、紫灰色、褐黄色中至厚层块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较破碎,中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岩质硬。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3.2.3.1基岩面特征场地第四系全新统土层与下伏侏罗系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场地上部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块石土、砂土、卵石土,厚度0.5~41.0m。土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基本与原始地貌一致,整体较平缓,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15°~25°;局部地段原始地貌经过人工改造,形成陡斜坡,基岩面较陡,倾角可达45°以上。3.2.3.2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地勘资料,根据基岩岩芯采取情况,按风化程度进行划分,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1、基岩强风化带——场地内的强风化岩层多呈土状及碎块状。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5~4.5m。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芯破碎,呈块碎状,片状,质软,少量可见风化裂隙发育。2、基岩中等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0.05~0.50m,裂隙较发育,砂岩及砂质泥岩完整性均较好,砂质泥岩强度较低;砂岩强度相对较高。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完整,多呈柱状,少量呈短柱状。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工程区自西向东依次在主线里程K3+150处穿越重庆—沙坪向斜、主线里程K5+500处穿越环山背斜、主线里程K10+250处穿越石坪场向斜,构造线多呈NNE―SSW向;节理(裂隙)发生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以构造节理、层面为主,节理走向NEE~SWW和走向NW~SE两组较发育,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其构造部位详下图。工程区构造纲要图半开敞结构位于重庆—沙坪向斜北起江北大湾场,南经古路坪、重庆市区,于土桥南西扬起。轴向北20~30°东,二向斜在普石口呈高鞍相接。轴部沙溪庙组,沙坪向斜南端,重庆向斜的北端急剧变窄,褶皱较紧密,东翼出露地层较老,倾角较陡,西翼地层新,倾角缓。重庆向斜向南较开阔。向斜西翼岩层产状:110°~135°0°~42°。裂隙J1:275°~315°∠48°~60°,张性,裂隙面平直,宽度1~3mm,裂隙间距1~10m不等,延伸3~8米,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J2:188°~232°∠65°~85°,一般闭合~微张,舒缓波状,局部有倒转反向现象,局部张开1~2mm,偶有泥质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2~4m不等,延伸5~8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向斜东翼岩层产状:265~2950~55。裂隙J1:64°~84°∠43°~50°,延伸0.5~3.0m,张性,裂隙面平直,宽度1~3mm,裂隙间距0.5~3m不等,延伸5~10米,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J2:164°~182°∠58°~70°,局部有倒转反向现象,裂隙面较平直,宽1~2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1.5~5m不等,延伸5~8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场地岩层层面一般较平直光滑,局部略有起伏,层面交界面偶见泥膜,膜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原始地貌大部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势高、地表水易于排泄,不利于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原始地形谷心地带、填方厚度较大区及强风化带岩层中,下卧基岩以透水性差的泥质岩类为主,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3.2.5.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场地地表为集装箱堆场,表层一般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封闭效果较好,且堆场内排水系统较为完善,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大气降水不易直接下渗至松散土体内,地下水主要受管道渗漏水和场地外地表未封闭区降雨补给或江水倒灌补给,下渗至岩土界面后往有条件的切割区往岩土界面低处排泄。斜坡地段储水条件差,汇集在原始地形低洼地段形成潜水,局部含有上层滞水。通过本次钻孔静止水位观测,场地中部低洼地段地下水沿岩土界面渗流、汇集储存在钻孔基岩段之中,设计、施工时应注意雨季期间的截排水措施,或充分考虑地下水对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3.2.5.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小。在场地内主要表现为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范围小,表层土体较薄,松散层储存地下水条件差,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水,地下水总体不发育;在地势较低的斜坡地段,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裂隙水、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水,地下水较少,总体较贫乏。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临近建(构)筑物拟建场地沿线分布有主城排水截污干管(净空尺寸约2.5~2.6m×2.9~3.0m)。半开敞结构邻近截污干管或位于截污干管上方,相互影响较大,设计及施工应避开现有箱涵或考虑对现有箱涵保护,必要时对现有箱涵进行改迁。半开敞段工程地质评价人头山段按照设计标高开挖或回填后,道路左侧位于中风化基岩中,岩体较完整,其强度较高,力学性能稳定,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路基持力层;道路右侧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以回填土作为持力层,其相关承载力、压实度等参数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同时应注意预防填土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开裂等破坏。道路两侧采用不同的岩土体做持力层,应充分考虑岩土体的特性差异引起建、构筑的不均匀沉降出现开裂等现象,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金科廊桥水岸段建议设计根据棚洞型式的受力条件、约束条件,对棚洞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边坡与棚洞的相互作用、堆积荷载及回压荷载加载前后各工况等。由于该段地形左高右低,地形较陡,道路左侧边坡路堑边坡高度大,建议适当提高路面设计标高,尽量降低左侧路堑边坡高度,减小支护难度。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地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勘察范围其余段土层为未污染土。地下水及地基土体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作用。地下水作用评价由于场地地下水整体埋深较大,对路基影响小,主要影响桩基础施工工程中的成孔质量,粉质黏土在长期地下水作用下或受机械扰动会呈现“淤泥”状,施工易出现“缩颈、踏孔”等现象,砂土在施工扰动后易形成“流砂”状土体,成孔难度较大,应加强软塑~流塑状态粉质黏土、砂土及上部杂填土孔壁支护,建议钢护筒支护处理,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孔内、外水压差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临江段桩基尽量选择长江枯水期施工。桩基础开挖过程中对施工影响大,开挖时应配备相应的抽(排)水设备,若在雨季施工,涌水量将明显增大。持力层评价一般路基段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基岩出露区段可直接作为路基;填土出露段路基影响范围的土层进行分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作路基。挡墙根据高度差异和基底土层厚度差异,可采用压实填土或基岩作为持力层。隧道结构开挖后均位于中风化基岩中,仰拱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高架段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表根据地勘报告,两段半开敞结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表如下:K0+535~K0+875段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石名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J2S)砂岩(J2S)裂隙面岩层层面岩土界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19.5*饱和20.0*天然18.5*饱和19*24.0*天然25.8饱和26.124.0*天然24.9饱和25.2抗压强度(MPa)天然8.728.1饱和5.320.4内聚力c(kPa)天然5*天然22*595129950*28*天然21*饱和3*饱和17*饱和19*内摩擦角φ(°)天然27*天然11*324118*14*天然11*饱和25*饱和9*饱和10*抗拉强度(kPa)133255变形模量(MPa)8532866弹性模量(MPa)11663504泊松比μ0.390.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现场测定130*220*800*300*110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92374058*14*50*100*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3)100*400*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60*40*410*1100*(干作业钻孔))22*0.35*0.25*0.35*0.40*0.40*0.60*围岩与圬工摩擦系数0.35*0.25*0.40*0.60*0.2*注:①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括号中数据为标准值或平均值;岩土界面指填土与基岩界面。K0+875~K1+660段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石名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J2S)砂岩(J2S)裂隙面岩层层面岩土界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19.5*饱和20*天然18.5*饱和19.0*24.0*天然25.7饱和26.024.0*天然24.9饱和25.1抗压强度(MPa)天然8.023.6饱和4.715.6内聚力c(kPa)天然5*天然22*540183050*28*天然21*饱和3*饱和17*饱和19*内摩擦角φ(°)天然27*天然11*324018*14*天然11*饱和25*饱和9*饱和10*抗拉强度(kPa)128440变形模量(MPa)7042500弹性模量(MPa)9563200泊松比μ0.390.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现场测定120*250*400*300*100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70656628*14*50*100*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3)100*400*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60*40*390*900*0.35*0.25*0.35*0.40*0.40*0.60*围岩与圬工摩擦系数0.35*0.25*0.40*0.60*0.2*注:①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括号中数据为标准值或平均值;岩土界面指填土与基岩界面。荷载取值与技术标准荷载取值半开敞结构受力体系较复杂,本次车行道板设计按框架结构体系与桥梁结构体系进行包络设计。按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时,荷载包括:(1)车辆荷载,20kPa;(2)结构自重;(3)顶板覆土荷载,容重20kN/m3;(4)顶板施工荷载,20kPa;(4)人群荷载:4kN/m2;(5)路面结构荷载;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取值;按桥梁结构体系设计时,荷载包括:(1)车道荷载10.5kN/m,集中荷载标准值Pk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取值;集中荷载标准值Pk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取值;;(2)制动力根据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3.2条自动计算;(3)系统温度: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按地区最高和最低温度确定,本次计算考虑整体升温20℃,整体降温-20℃;(4)梯度温度:混凝土结构的梯度温度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表4.3.12-3取用;(5)结构自重;(6)人群荷载按单位宽度每延米10kN计算;(7)顶板覆土荷载,容重20kN/m3;(8)顶板施工荷载,20kPa;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值。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40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2)建筑限界:限界净宽为11.0m,其组成为:0.50m(左检修道宽度,含安全带宽度)+3.5m(行车道宽度)+3.25m×2(行车道宽度)+0.50m(右检修道宽度,含安全带宽度)。限界高度5.0m;(3)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基准期:100年;(4)结构安全等级:一级;基础设计等级:甲级;结构耐火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二级;护栏防护等级:SA级;(5)防洪设计标准:100年一遇;(6)车行道板层裂缝控制宽度:0.2mm;上部加盖结构:0.3mm;挠度控制:1/300;(7)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类别,车行道板层结构为乙类,上盖结构层为丙类;地震设计烈度6度;结构抗震等级,三级;转换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为二级。(8)结构环境类别:与土壤或水直接接触部分的梁、板、柱、墙处于二a类环境,其它部分构件均处于一类环境中。(9)温度效应:升温20℃,降温20℃。结构基本概况结构型式半开敞结构为双层框架结构,局部为单层结构,嵌固层以上结构高度18.9m。地基及基础型式本次地基均为中风化砂质泥岩或砂岩。基础型式为独基或桩基,采用桩基时,设置桩顶拉梁,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具体设计详见相关图纸。结构材料(1)混凝土:桩、独基、条基、墙、梁、板均为C40钢筋混凝土;柱为C50钢筋混凝土;垫层混凝土为C20素混凝土;底板地基换填C25素混凝土;(2)钢筋及焊条HPB300;fy=270N/mm2;fyk=300N/mm2;E43**型焊条;HRB400;fy=360N/mm2;fyk=400N/mm2;E55**型焊条;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结构构造及技术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如下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结构构件梁柱板、墙桩独基最小保护层厚度40mm40mm30mm50mm40mm施工应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设计厚度。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侵蚀能力和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钢筋锚固、连接(1)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其接头类型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3)受力筋直径12≤d<16的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d≥16采用机械连接,竖向钢筋非转换构件d≥16的钢筋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d<12的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时,框支柱、框支梁(包括框支次梁等转换梁)以及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率超过50%时采用Ⅰ级接头,其余除特殊标注外均为Ⅱ级接头。(4)梁下部受拉钢筋不宜有接头,当确需接长时,不应在跨中1/3区段内接头;梁上部通长筋可在跨中1/3区段内接头;悬臂梁上部筋不得有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每一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区段。(5)机械连接的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小于25mm。连接件的砼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最小砼保护层厚度要求。(6)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构造详见《22G101-1》第71、72页。(7)柱、剪力墙边缘构件和框架梁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和预埋件等焊接。(8)采用焊接接头时,焊缝长度:双面焊≥5d,单面焊≥10d。(9)梁纵筋有两排时,箍筋弯钩按图七.2(一)构造。(10)钢筋锚固、搭接长度及其他构造要求详见《22G101-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板钢筋的锚固、连接等构造详见《22G101-1》,其余未注明的板端部支座为梁、圈梁、砌体墙时,板按铰接设计;板下部钢筋伸入支座≥5d(采用冷轧伸带肋钢筋时为10d),且应伸入到支座中心线。板底钢筋在跨内不宜接头。(2)楼板面配置通长钢筋时,钢筋搭接构造见《22G101-1》第101、102页。(3)双向板的钢筋,短跨钢筋置于外排,长跨钢筋置于内排。单向板的钢筋,受力钢筋置于外排,构造钢筋置于内排。相邻板共用筋时,以配筋较大者为外排,其他钢筋再按以上原则相应排布。(4)当板底与梁底齐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的部分,应按1:6弯折置于梁下部纵向钢筋之上。(5)楼面设备及管道孔洞,请密切与建筑及设备专业配合预留,不得事后随意开洞。(6)当板跨≥4000时,板跨中应起拱L/400。(7)框架柱周边板面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柱边算起。(8)墙体直接砌置于板上时板底设置加强筋。(9)挑板上有墙(包括各种材料墙体),且墙下无梁时在墙下设置加强钢筋。(10)关于板的其他未注明构造均按《22G101-1》执行。钢筋混凝土现浇梁当梁腹板高度hw≥450时,图中未标注时,应沿梁高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有抗扭纵筋时可不再设置构造钢筋)。梁侧抗扭钢筋(N*)锚入支座内Lae,梁侧构造钢筋(G*)锚入支座内15d。梁按施工规范要求起拱。梁上预留孔洞:梁上不得任意开洞。如确需开洞时须经设计核准并采取加强措施。留洞标高关系及补强大样详图七.4(一):1)梁高h<400时,原则上不允许梁上开洞;2)500≥h≥400时,留洞直径D≤100;3)梁高600≥h≥500时,留洞直径100≤D≤200;4)D>200时原则上不允许穿梁;5)孔边距支座边及次梁边应大于500。多孔并排穿梁时,孔间净距不小于较大孔径的2倍且不小100。留洞水平部位宜在梁跨中(1/3)Ln范围内。宽窄梁纵筋构造详《22G101-1》第87节点3、6,91页节点2。上下部纵筋应统筹布置,能通则通。通长设置原则见图七.4(二)。梁板原则上不设施工缝,如确需设置,应设于受力较小处,且应征得设计同意,施工缝处理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编号为KL的框架梁,端支座为柱、墙顶部时,梁端钢筋锚固应按屋面框架梁WKL构造。梁边平墙、柱边时,梁纵筋在支座附近按1:25打弯锚入支座内,梁纵筋打弯范围设抗裂钢筋网,详图七.4(三)。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应按1:6弯折后置于主梁下部纵向钢筋之上。梁支座处的钢筋应尽量拉通设置,如设计图纸在支座两侧配筋直径和根数不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配筋,调整钢筋配置,必要时与设计人员协商修改配筋。如顶层遇上翻梁时,其支座处的柱、剪力墙应相应上升到梁顶,且梁在柱、剪力墙范围内的箍筋按梁箍筋加密区设置。梁上托柱或墙时,梁的箍筋应沿托柱、墙范围连续设置,该部位箍筋应加密配置,箍筋直径同梁配箍,间距≤100;加密范围取柱(墙)两侧500以内,柱在梁中插筋范围内配置不少于2个8的箍筋。转换大梁不允许设施工缝。其他部位梁板原则上不设施工缝,如确需设置,应设于受力较小处,且应征得设计同意,施工缝处理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梁上柱插筋必须置于梁纵筋内侧,构造要求按《22G101-1》第65页采用。梁上柱插筋必须置于梁纵筋内侧,构造要求按《22G101-1》第65页采用。转角框梁(ZKL*、WZKL*)构造详图七.4(四)。KL*(WKL*)一端与梁相接时,与梁相接端箍筋不设加密区,按非加密区要求构造。有悬挑段的梁,悬臂段支座负筋未标注时,同相邻跨支座负筋。框支次梁边支座钢筋锚固详图七.4(五)。当顶层框架梁有悬挑段时边柱顶层纵筋仍应按图七.4(六)“顶层端节点”锚固。框支梁与框架梁相邻时,纵筋尽量拉通布置,不能拉通布置的纵筋,应按边跨框支梁的要求进行锚固。关于梁的其他未注明构造均按《22G101-1》执行。钢筋混凝土柱(1)柱、墙变截面处施工前应复核变截面处是否会出现露柱、露墙的现象,如果出现露柱、露墙对建筑功能、外立面等有影响,必须告知设计进行处理。(2)当顶层框架梁有悬挑段时,悬挑段处的柱按边柱要求采取锚固措施,详见图七.5(一)。(3)当梁柱节点混凝土等级不同时的构造,详见图七.5(二)。(4)关于柱的其他未注明构造均按《22G101-1》执行。旋挖钻孔灌注桩1、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各参建单位。2、为防止管线与桩基冲突,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桩位处的管线进行复探,确定无干扰后方可进行桩基施工。同时,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现状管线予以保护。3、桩基施工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不得搅动桩底基岩,另外相邻两孔不得同时成孔和浇注,以免搅动孔壁造成串孔或断桩。施工时应采用每间隔2根桩位跳打成孔、每间隔1根桩位进行灌注混凝土,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4、所有桩基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当桩基施工至桩基嵌岩起算点时,施工单位应进行第一次岩样取样并做试验,确保起算点处岩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当桩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在桩底第二次取岩样并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嵌岩段基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5、钻机的选型及钻孔方法应根据桩位处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应能满足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安装后,其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均必须准确;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钻机在钻进施工时不应产生位移或者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6、桩孔施工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遇有意外情况立即处理。7、清孔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钻孔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径、孔深和倾斜度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清孔;②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决定,防止塌孔;③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过规范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混凝土;④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9、钻孔桩成桩质量标准(1)桩基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旋挖桩成孔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式(mm)桩径允许偏差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线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心桩1全护筒成孔D≤500-20mm<0.5%70150D>500-20mm1001502干作业成孔-20mm<0.5%70150(2)桩底沉渣不宜大于100mm;(3)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20mm10、当设计采用沿断面非均匀配筋时,吊放钢筋笼应注意其方向性,分段配筋数量不同时,每段钢筋的长度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1、桩基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1)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根据吊装条件决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2)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3)钢筋笼分段下沉时应力求平稳,避免碰撞使笼体弯扭过大或开焊现象。12、混凝土浇筑(1)可以采用导管法或串筒法。导管法适用于水下混凝土浇筑,串筒法适用于孔内无水或渗水量很小时浇筑。(2)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坍落度宜为180~220mm;非水下浇筑混凝土时,坍落度宜为80~100mm.(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宜中断。12、桩基混凝土须达到90%设计强度时,施工单位方可进行路基开挖或切坡处理。13、因部分桩基位于填土层内,桩基机械成孔可能存在塌孔情况,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采用C20素混凝土回填二次成孔或钢护筒跟进成孔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措施及工程量以现场实际为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改善约束条件等方面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1)大体积浇筑的砼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2)严格控制胶凝材料及水胶比用量。(3)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4)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5)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6)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7)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合理设置施工缝。附属工程设计路面设计对设计有钢筋混凝土车行道板路段,车行道板上方设置不小于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路面结构层为:4cm厚橡胶沥青ARAC-13+粘层油(PC-3乳化沥青0.5kg/m)+6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粘层油(PC-3乳化沥青0.5kg/m)。对无钢筋混凝土的路段,路面结构设计与道路专业图册一致。有车行道板与无车型道板路面交接处,设置过渡段。伸缩缝设计车行道板设置有80型型伸缩缝,伸缩缝详细资料由生产厂家提供。车行道板与桥梁面板处的伸缩缝设计详见桥梁设计图册。顶板设置有100mm的伸缩缝,伸缩缝详细做法见建筑设计图册。行车道板排水设计加盖范围的车行道板每30m左右设置一个地漏,路面积水通过球墨铸铁管引至车行道板下方,沿坡岸散排。无加盖车行道板雨水通过PVC管引导至柱侧处,在柱侧处设PVC管,将路面雨水引至坡岸排放。质量检测要求基本要求结构应按设计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应定期检查结构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维修。严禁下列影响结构使用安全的行为:1、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擅自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2、损坏或者擅自变动结构体系及抗震设施;3、擅自增加结构使用荷载;4、损坏地基基础;5、违规存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6、影响毗邻结构使用安全的结构改造与施工。旋挖桩检测机械成孔桩桩身完整性应100%检测,选用在灌注桩中预埋检测管,用声波法检测。当根据声波检测法判定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时,应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桩体进行钻芯法补充检测。桩身质量检测按照《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相关规定执行。混凝土质量检测(1)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范围1)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前,必须进行原材料、混凝土碱含量、混凝土快速碳化深度、混凝土抗裂性检测;2)采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对工程主要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测试,取样数量、范围和测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2)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批次及指标1)对混凝土快速碳化深度、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原则上对同一施工标段、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批不应少于一个;2)≥C40的结构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深度检测,检测指标0.1<d≤10mm;3)≥C40的结构混凝土进行早期混凝土抗裂性检测,检测指标c<100。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期间如发现地层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过大,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及业主单位。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由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注意马凳筋的设置,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旋挖桩于填土中成孔时可能发生塌孔情况,可采用钢护筒护壁或低标号混凝土回灌后二次成孔。底板或底梁位于地层上方时,应设置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柱底位于地面以下时,柱周边采用柔性材料包裹,包裹后柱与孔壁之间采用松散中粗砂回填。施工时,应先完成边坡支挡结构施工,方可进行半开敞结构。临近截污干管的桩基,截污干管底板以上应采用油毡包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说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说明:1、本清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8日颁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和2018年5月17日颁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编制,其他未注明项应按现行国家相关规范和地方规范执行。2、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结合工程现场实际的情况、施工作业具体内容、设计图纸及文件要求等,针对本工程的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源,制定相对应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提出针对潜在安全风险源的实施措施及预防的管理细则,包括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架构、应急预案、监管机制等各方面,并交监理及有关安监部门审批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实际施工应严格按此措施及细则切实遵照执行。3、施工单位应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4、本项目存在较高的山体边坡,需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边坡稳定性论证并进行边坡支护专项设计。待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本项目施工。危大工程清单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模板工程支撑体系危大工程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1)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技术论证。(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3)模板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4)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常组织安全技术培训。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5)模板附着在建筑物上时,附着点应该选择钢筋混凝土墙(柱)、梁、板等结构受力构件,不允许选择二次结构构件(砌体墙、构造柱等)和飘窗、挑耳等建筑造型混凝土构件或其他悬挑构件作为支撑点,模板支撑在结构主体时,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使用荷载并应满足相关施工规范要求。(6)未详尽之处详相关技术规范及管理条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及以上。(1)、需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土方开挖的条件须由基坑支护专项设计明确,应分层开挖,避免高低土体之间塌陷。同时,现场需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或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避免周边汇水灌入。
(2)、模板附着在建筑物上时,附着点应该选择钢筋混凝土墙(柱)、梁、板等结构受力构件,不允许选择二次结构构件(砌体墙、构造柱等)和飘窗、挑耳等建筑造型混凝土构件或其他悬挑构件作为支撑点,模板支撑在结构主体时,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使用荷载并应满足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3)、模板支撑工程中,模板要考虑自身稳定及结构构件、施工的重量,并且要有有效支撑。同时支撑这部分模板的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模板支撑在结构主体时,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使用荷载并应满足相关施工规范要求。2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1)人员要求1)起重司机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对起重设备熟悉操作。2)指挥人员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熟悉掌握各种指挥信号和手语。(3)设备要求1)据所吊物体重量、形状,要求起吊前对吊车钢丝绳、吊机和吊环进行受力验算,确定合理参数后选用材料和设备:吊车安装限位装置。2)吊车要求性能可靠,经过特种设备检测,并出具合格证书。3)吊车进场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对特种机械司机,及指挥人员上岗证件,进行检查核对,对钢丝绳,吊环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更换,确保施工安全。(3)场地要求1)道路应坚实平铺,同时场地已经过硬化和夯实,吊起时支腿下的方木要求支撑稳定和牢固。2)作业前检查被吊物、场地、作业空间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3)码放构件的场地坚实平整,码放后支撑牢固、稳定。(4)吊装要求1)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环境、吊索具、防护用品。吊索具无缺陷,捆绑正确牢固,被吊物与其他物件无连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2)起重机作业时必须确定吊装区域,并社警戒标志,必要时派人监护。(5)未详尽之处详相关技术规范及管理条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施工论证3脚手架工程危大工程
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高处作业吊篮。
5、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
6、异型脚手架工程。(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部损伤护理课件
- 开业庆典合同协议书范本
- 股权转让协议模板工商办理变更登记用
- 2024年度工程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合同3篇
- 乙公司租赁2024年度甲方办公楼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服装设计委托加工合同
- 2024版特许经营合同经营范围与管理规定3篇
- 2024年度店铺专利权买卖合同2篇
- 石膏脱水系统课件
- 2024年度饭店及店内设施租赁与购买合同
- 口腔科消毒操作流程
- 20.通信工程施工方案
- 生产车间物料损耗管理规定
- GB/T 40946-2021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
- 新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期末复习提纲
- qq仪表dcs-io表热水循环泵出口压力
- 《医用气体故障应急预案》培训考试卷
- 病理产科 死胎 (妇产科学课件)
-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辅助供电系统
- 植物旱害及抗旱性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2(实训二)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