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题(17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隧洞(suì)旌旗(jīng)胆怯(qiè)号叫(háo)

B.绯红(fēi)舵手(duò)干瘪(biē)纤绳(qiān)

C.蜗行(wō)熄灭(xī)呻吟(yín)喷薄(báo)

D.飞窜(cuàn)簇新(cù)胚芽(pī)迷惘(wǎng)

2.[2023·原创]下面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莴。

B.投身革命既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C.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D.看吧,狂风紧紧报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学校里,老师对我们班同学无所不至,让我们十分感动。

B.血雨腥风吓不倒这些革命志士,他们和反动统治者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C.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沉着面对、不怕牺牲,最后取义成仁,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4.[2022·镇江]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8分)

①遇到挫折时,要不断激励自己,尽量少推敲眼前得失。②在挫折面前,降低自己一时难以达到,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③在某方面目标受挫时,要以另一个是否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不要灰心丧气。④只有不断修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开成功之花,繁殖成功之森林,结成功之果。

(1)第①句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分)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增补________。(2分)

(3)第③句不合逻辑,应将________删去。(2分)

(4)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2分)

二、素养题(21分)

5.[2023·原创]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

(2)《定风波》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的人生哲理。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陈与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幅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6.[2022·徐州节选]名著阅读。(5分)

小语在阅读中对严氏兄弟特别感兴趣,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严贡生和严监生是同胞兄弟,书中却写了他们的家庭矛盾,有何作用?请结合原著内容进行探究。

7.综合性学习。(10分)

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上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4分)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①______________,据史料,童谣最早始于《诗经·魏风》。②______________,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③______________,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首名为“四季花儿歌”的童谣,请在空缺处写出恰当的句子。(2分)

三月里,桃花红,桃园结义当英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里,桂花香,广寒宫里看吴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里,梅花开,喜鹊闹梅好运来。

三、阅读题(12分)

[2023·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珍珠湖边

李元胜

①船从大洪海码头开出后,晃晃悠悠向前,在中途悄悄离开了去小洪海的旅游热线,向右一拐,进了一条支流。除了船的马达声,整个世界都变安静了。连小在远处水面扑腾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②这里是重庆四面山。我要去的从长岩子管护站到珍珠湖的通道,是禁止游客进入的封闭区。我是走了严格的申请程序后,才被许可进入。

③上午九时前,我从长岩子管护站旁,进入一条林间小道。正是初秋时节,外面的世界已有黄叶纷飞,而这里却绿枝满眼。溪水潺潺,宛如盛夏时光。小道很快就钻入一片高大的树林,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我仿佛置身于一架巨大的钢琴里,黑键和白键不断拂过我的脸庞。

④走出树林后,眼前是一个峡谷,两边均为山峰,中间有一条溪流,右边山势略缓,小路左拐右旋,蜿蜒向上。上山远比想象的难度大,有的台阶就是在整块巨石上凿出来的,非常陡峭。一个多小时后才登上山巅。这里有一个石桌和一个石凳,正好可以让我放背包和器材。山的这一边很开阔,远处的反光区域,就是珍珠湖了。站在山巅回望走过的山谷,突然看见一片黄叶,顺着山风潇洒地晃动,从右边的山峰飘向深谷。我睁圆了双眼,盯着那片黄叶,快落到谷底时,它突然飞了起来,朝着溪谷对面的山峰而去。果然是裳凤蝶!有着金黄色后翅的裳凤蝶,让整个山谷仿佛一下子都有了神采。

⑤裳凤蝶是我永远看不厌的大型蝴蝶,每一年,都会有几次在野外偶遇,但要以较近距离拍到它,平均五六年才有一次机会。正自惋惜间,眼睛的余光里,枯叶堆那边似乎有什么动了一下。二十多年野外寻访的经历,给了我特别的敏感,我马上定住自己,极缓慢地转过身朝那个方向看去——这种缓慢不会惊走野外的小动物或昆虫。枯叶堆那边似乎什么也没有,我保持着缓慢的动作,变换角度继续观察,终于看清楚了,枯叶堆里立着一片棕褐色的叶子,也在缓慢地移动着。黛眼蝶,而且是我没见过的种类!我在心里惊呼了一声。

⑥我和棕褐黛眼蝶就这样偶遇了。这是四面山有记录的蝴蝶,但是在我七十多次进四面山的漫长考察中,一次也没见到过,原来它躲在这里。

⑦在山巅休息片刻,我沿着陡峭的台阶缓缓下山。有一段路,山崖裸露着岩石和泥土。在一棵树裸露的根须中,我发现了一只溪蛉。其实仅半天时间,我已在这条路上多次发现溪蛉,只是没有比较好的拍摄角度。这一只溪蛉却悬空于比我头顶略高的地方,停留的地方也不杂乱,我强烈感觉到照出好照片的机会来了。调好参数,安排好补光的角度。我一阵狂按快门。和脉翅目的草蛉、褐蛉不同的是,溪蛉的翅上不仅生有细毛,翅脉还把翅膀分成了无数薄窗。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这些薄窗会呈现彩虹般的光彩。所有的条件都凑齐了,溪蛉出现在适当的地方,而我捕捉到了适当的光线。我拍到的溪蛉,翅膀上似乎挂上了七重的彩虹,美丽无比。

⑧抬起头,小径尽头,一个穿着迷彩服戴红袖套的女护林员,正平静地望着我,一声不吭。第一次在禁区碰到护林员,我也想好好交流一下。靠近她时,我发现树林里还有两位同样穿着的女护林员,也是平静而友好地看着我。原来,上午我一进林区,她们就注意到了我,早会时站长通报了我的观察计划和线路,她们巡逻时便尽量不打扰我。怪不得一天下来,我竟然没有发现和树林灌木融为一体的她们——我的注意力都放到小精灵身上去了。

⑨梦幻般的徒步就这样收尾了,我和三位护林员,在树林里坐下来聊天。秋天的树林里已有些微凉,我开始了各种打听,关于春天的野花,关于山中的蝴蝶,关于她们的巡逻……

⑩三位护林员友善又机敏。我知道,这一天的种种奇遇,皆与她们日复一日的守护有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作者在文中写了“这一天的种种奇遇”,作者“奇遇”到哪些“小精灵”?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9.请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0.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要写到三位护林员?(3分)

11.作者是采用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分)

四、写作(5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唱响大江南北:“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都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祖国青年的你,你的高度就是祖国的高度,你的速度就是祖国的速度。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感悟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材料的含义范围内立意;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信息。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基础题

1.A【点拨】B项中“干瘪”的“瘪”应读“biě”,“纤绳”的“纤”应读“qiàn”;C项中“喷薄”的“薄”应读“bó”;D项中“胚芽”的“胚”应读“pēi”。

2.C【点拨】A项中“莴”应为“涡”;B项中“既”应为“即”;D项中“报”应为“抱”。

3.A【点拨】“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该成语是贬义词,不符合句子中需要褒义词的语境。

4.(1)示例:推敲考虑

(2)示例:达到的目标

(3)是否

(4)繁殖成功之森林结成功之果

二、素养题

5.(1)取义成仁今日事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6.示例:严监生花钱帮助严贡生了结官司,严监生死后严贡生霸占弟弟的家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通过这种家庭矛盾讽刺了贪图钱财、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的严贡生,讽刺意味更浓。更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批判了功名富贵、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

7.(1)①历史悠久②分布广泛③内容浅显④形式多样

【点拨】本题考查语言概括和分析能力。要注意思维导图围绕“童谣”展开。①抓住“诗经”这个关键,通过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历史久远。②主要是说童谣分布的范围广泛。③主要是说童谣内容的特点。连幼儿都能理解,说明内容浅显易懂;④列举了四个童谣的表现形式,并以省略号结束,说明表现形式很多,没有列举完。

(2)示例:①童谣起源于何时

②童谣的别称很多

③在青青的田野上

④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里

(3)示例:①六月里荷花放花中君子美名扬

②九月里菊花黄东篱采菊登高忙

三、阅读题

8.①裳凤蝶。特点:有着金黄色的后翅。②棕褐黛眼蝶。特点:棕褐色。③溪蛉。特点:翅上不仅生有细毛,翅脉还把翅膀分成了无数薄窗。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这些薄窗会呈现彩虹般的光彩。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④段“果然是裳凤蝶!有着金黄色后翅的裳凤蝶”可知,第一个“精灵”是“裳凤蝶”,特点是“有着金黄色的后翅”。根据第⑤段“枯叶堆里立着一片棕褐色的叶子……黛眼蝶,而且是我没见过的种类!”可知,第二个“精灵”是“黛眼蝶”,特点是“棕褐色”。根据第⑦段内容可知,第三个“精灵”是“溪蛉”,特点是“翅上不仅生有细毛,翅脉还把翅膀分成了无数薄窗。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这些薄窗会呈现彩虹般的光彩”。

9.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道的蜿蜒曲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林比作钢琴,将光与影比作白键与黑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走到阳光斜照到的树林的样子,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根据“钻”和“钢琴”能看出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由第③段可知,这是“一条林间小道”,一个“钻”字写出了小道的蜿蜒曲折。由“正是初秋时节,外面的世界已有黄叶纷飞,而这里却绿枝满眼”可知,作者带着欣喜的心情走进这片树林,享受阳光和光影带来的趣味。

10.①“我”下山时碰到了护林员。②“我”想和护林员们好好交流、分享下“我”的奇遇与感受。③“我”能够看到这些“小精灵”,皆与护林员们日复一日的守护有关。④表达对护林员工作以及护林员的赞美。

【点拨】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的作用的分析。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侧面烘托,使主要人物个性更鲜明。次要人物可以给原本单调的故事增光添彩,凸显主人公的品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2)全文的线索人物,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将故事的情节自然融合到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也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11.地点转移(游踪)的顺序。从“船从大洪海码头开出后,晃晃悠悠向前,在中途悄悄离开了去小洪海的旅游热线,向右一拐,进了一条支流”“我从长岩子管护站旁,进入一条林间小道”“走出树林后,眼前是一个峡谷”“登上山巅”“缓缓下山”等内容中看出来的。

【点拨】本题考查写作的顺序。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多用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游踪)的顺序进行写作。通读全文,文中也有很多表示地点转换的内容,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写作

12.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从材料内容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歌词表明“我的祖国和我”之间密不可分,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自己的国家而存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表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都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祖国青年的你,你的高度就是祖国的高度,你的速度就是祖国的速度”,青年的眼光和格局影响着祖国的发展,青年的进取就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所在。总之,材料表现出来的立意中心应该是:青年是祖国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在民族复兴大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年,是国之栋梁等。

可选取青年的成长与奉献作为写作的主体,写成有关青年群体或个体事迹的记叙文,表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注意叙事时,要抓住细节,通过细致的描写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可以就青年的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做一番议论,写成议论文,论述自己的中心论点,做到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用道理启发教育人等。

例文:

华夏青年,国之栋梁

纵观中国近代史,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传奇年代,大批青年在海外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尽快摆脱贫穷与落后。千千万万的海归青年满腔热血,为国家的变革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

回首往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本应获得权益与地位,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国人愤怒地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