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_第1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_第2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_第3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_第4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教育培训中心李建民第一页,共九十八页。​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与运行第一部分:概念第二部分:运行模式第三部分:安全评价第四部分:考核方法第五部分:与传统安全目标管理的区别第二页,共九十八页。​第一部分概念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和综合管理体系运行经验,建立一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PDCA管理为运行模式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达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设计、建设、生产、扩建等)中对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通过煤矿“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杜绝有人员伤亡的责任事故,使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第三页,共九十八页。​二、本质安全管理定位建立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安全管理体系,体系的管控目标、内容、措施、考核运行模式,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安全状况、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安全生产技术条件综合分析,准确定位。实现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安全管控定位,从而达到本质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煤矿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管理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第四页,共九十八页。​三、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性的重特大危险源可能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责任事故的发生。第五页,共九十八页。​四、体系的构成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3、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4、组织保障管理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6、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第六页,共九十八页。​五、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流程

1、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事故、隐患、风险)及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第七页,共九十八页。​人、机、环、管

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一)人员的不安全因素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第八页,共九十八页。​(二)机的不安全因素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6)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8)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第九页,共九十八页。​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矿井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第十页,共九十八页。​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水的威胁;2)顶、帮的威胁;3)地热威胁;4)瓦斯煤尘爆炸威胁;5)火的威胁;6)瓦斯突出威胁;7)其他自然地质威胁;8)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9)工作地点照明不足;10)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11)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置不合理);1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13)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15)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16)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17)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第十一页,共九十八页。​

(四)管理的不安全因素1)组织结构不合理;2)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3)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实际;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5)文件、记录管理、操作规程不全,管理混乱。6)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7)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合理。8)岗位设置不全,不合理。9)岗位职责不明确。10)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11)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12)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第十二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第十三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第十四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第十五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第十六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第十七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第十八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第十九页,共九十八页。​(五)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8)其它事故:以上八类以外的事故

第二十页,共九十八页。​2、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评估

过程。

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八页。​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八页。​3、风险管理的第三步风险控制过程,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八页。​第二部分运行模式

一、运行模式从模式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PDCA仅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Plan)是指计划;D(Do)是指执行;C(Check)是指检查;A(Action)是指改进。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系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全过程、全系统的特点,如果将生产矿井,或企业单位看作一个大循环,而将各部门、各时期的循环看作小循环,那么小循环的正常运行就成为大循环运行的保证。因此,模式运行的方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八页。​第二部分运行模式P阶段:1、制定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2、确立本质安全目标。3、编制实施计划D阶段:1、发布文件。2、全员培训。3、执行文件。C阶段:1、内部检查。2、管理检查。3、外部检查。A阶段:1、问题的系统分析讨论。2、管理标准与管理体系的修正。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八页。​二、图解第二十六页,共九十八页。​第三部分安全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是为了检验体系在煤矿的实际运行情况,找出体系在一阶段运行中存在问题,并为下一周期体系运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运行及考核评价评价主要包括内容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内容、评价体系结构、评价方法选择、评价等级设定以及评价结果处理。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八页。​一、如何评价及评价内涵、目标、流程评价内涵评价内涵是确定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的内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内容是根据体系内容来设定的,评价就是评价体系、检验体系在煤矿实际运行情况,所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内涵需要根据体系框架内容结合实际煤矿建设内容来制定。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八页。​如何评价及评价内涵、目标、流程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危险源分类和评估方法是否正确,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预警是否及时,预控是否得当。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八页。​如何评价及评价内涵、目标、流程

(2)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完善,激励奖惩制度是否全面,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岗位职责是否明确,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健全,煤矿文化是否体现本质安全思想,煤矿文化管理是否到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监督是否到位。第三十页,共九十八页。​如何评价及评价内涵、目标、流程

(3)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否准确到位,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八页。​如何评价及评价内涵、目标、流程

(4)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是否管理到位,要素是否全面,是否管住,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如何评价及评价内涵、目标、流程

(5)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辅助环节是否跟上,包括煤矿事故救援系统是否完善,应急和事故管理是否科学,职业健康系统是否完善,煤矿环境是否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等。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八页。​2、评价目标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目的是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与控制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煤矿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八页。​3、评价流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流程是确定评价的过程步骤。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现场安全调查;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等。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八页。​前期准备明确煤矿本质安全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煤矿现场调查,初步了解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状况,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煤矿行业数据资料。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八页。​分析危险源根据煤矿的开拓工艺、开采方式、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组织机构和日常管理等特点,识别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八页。​划分评价单元对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可以按自然机理条件、生产形成系统、生产场所、内部区域环境、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和保障体系等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度评价,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八页。​现场安全调查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对照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采用安全检查表或其他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的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场所和设施、设备、环境、人员、制度等进行安全调查。

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八页。​在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中,通过现场安全调查应明确:

(1)煤矿设计、建设、施工是否符合国家煤矿生产准入制度(2)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等是否适合本质安全生产,形成了适应于煤矿生产特点的本质安全管理模式(3)本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是否满足本质安全生产的要求(4)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及其工艺、设施和设备等是否满足本质安全生产的要求(5)可能引起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片帮冒顶等灾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及其它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6)明确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应急救援、通讯、监测、抽放、综合防突等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是否完善并可靠(7)说明各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及开采工艺等是否合理(8)明确采空区、废弃巷道(或边坡)是否都进行了管理,并得到了有效控制(9)本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是否全面(10)不满足本质安全生产或不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有哪些第四十页,共九十八页。​定性、定量评价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给出引起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及其危险度,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八页。​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现场本质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对那些违反本质安全生产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以及不符合本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八页。​做出安全评价结论通过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明确给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等级,找出影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或存在主要问题的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重要的安全对策措施。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八页。​编制本质安全评价报告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报告是煤矿本质安全评价过程的记录,应将安全评价对象、安全评价过程、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安全评价结果、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等写入安全评价报告。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八页。​煤矿安全评价报告应满足下列要求:(1)真实描述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的过程(2)能够反映出参加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的安全评价机构和其他单位、参加安全评价的人员、安全评价报告完成的时间(3)简要描述煤矿本质安全评价内容或煤矿生产及管理状况(4)阐明安全对策措施及安全评价结果

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八页。​2、评价体系结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结构就是根据评价内涵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一方面必须能全面反映体系内涵,另一方面必须结合煤矿体系运行实际情况,列出具体煤矿的考核内容,所以这里列出的评价体系结构是普遍适合所有煤矿体系评价的上层指标,针对具体煤矿时还需要列出更为详细的下层指标。为了能全面反应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内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采用层次体系建立整个评价系统结构,体系整体结构如下表: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八页。​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结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板块系统评价指标

: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保障管理(组织结构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管理,文件、记录管理

,本质安全建设监督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采掘管理,

通风管理,

监测监控管理,

供电电器管理

,爆破管理

,运输提升管理,

压气及输送管理,

压力容器、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及起重作业管理

,防灭火管理,

防治水管理,

防突管理,

防尘管理,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抽放管理,

地测管理);

辅助管理(消防、救护管理,承包商管理

,应急与事故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

煤矿准入管理,

井下、井上环境保护管理)。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八页。​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1)煤矿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企业编制计划和任务时考虑存在风险(3)煤矿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机构(4)各类危险源识别全面(5)各类危险源监测方法得当(6)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7)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全面(8)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9)有紧急情况和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0)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全员参与危险源预控管理(11)管理对象覆盖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12)所有管理对象有对应管理标准和措施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八页。​组织保障管理组织结构管理(1)煤矿有为实现本质安全完备的组织结构,且组织结构细分合理,各机构职责明晰(2)企业有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八页。​本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煤矿有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员(3)专门机构负责本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培训、考核第五十页,共九十八页。​文件、记录管理

(1)有专人负责各类文件归档管理(2)由专门机构负责各类文件收发,并有纪录,作废文件有标识(3)文件能及时准确贯彻(4)有完备的适合本单位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5)所有工程项目都编制了作业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熟悉(6)所有机电设备有操作规程和说明书,操作人员熟悉(7)有完整的各类事故纪录(8)有各类设备检修记录、更换记录、报废纪录

第五十一页,共九十八页。​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管理(1)煤矿有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本质安全文化体系(2)有专门机构负责煤矿安全文化建设(3)煤矿安全文化体现了各层次人员建议,安全文化内涵不断更新完善(4)煤矿有完善的文化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体现本质安全思想(5)企业有企业文化的专项投入资金第五十二页,共九十八页。​本质安全建设监督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监测监督完善第五十三页,共九十八页。​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1)煤矿各类作业人员入矿和辞退程序规范(2)煤矿有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考核和检查体系(3)煤矿有每个员工的档案信息(4)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5)煤矿各种岗位有责任范围和岗位考核标准(6)煤矿有完备的员工行为标准(7)煤矿有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体系(8)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全面(9)煤矿有完善的员工薪酬体系,奖惩考核设计科学第五十四页,共九十八页。​4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采掘管理(1)采掘作业工程编制、审批、贯彻符合煤矿实际情况(2)顶板监测、工作面初采、末采有专项措施(3)地质预报及时,并有报告(4)工作面布置、规格尺寸合理(5)支架安置布局合理规范、移架规范(6)设备能力、型号合理、空间布局合理(7)设备操作规范、维修及时,记录齐全(8)巷道质量满足要求、布局合理、环境整洁(9)采掘作业符合作业规程(10)各种警示标杆和导牌齐全,放置位置合理(11)巷道支护符合作业规程,支护方式合适,支护设备型号满足要求(12)采掘作业有班组安全纪录第五十五页,共九十八页。​2通风管理(1)通风系统完善合理(2)矿井各用风地点风速、风量满足要求(3)通风系统施工质量满足要求(4)各类通风设备能力,型号满足要求,布局合理、有监控、维修检测及时(5)回风巷设计符合要求(6)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7)局部通风风筒安置合理(8)局部通风安排专人管理,通风流程符合规定(9)有专人负责通风管理、管理机构完善、职责明晰第五十六页,共九十八页。​3监测监控管理

(1)通风监控装备齐全可靠(2)通风监控系统安装、使用、维护符合规定(3)通风监控基础管理完善(4)通风监控设备测试、调校、检修符合要求第五十七页,共九十八页。​4运输提升管理

(1)各种运输设备运转正常(2)各运输设备空间满足要求(3)巷道空间、轨道空间满足要求(4)路面质量达到要求(5)巷道标志齐全(6)设备使用条件符合规定(7)分段开关设置合理(8)车场布置合理(9)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要求(10)各提升设备空间满足要求(11)各种提升设备及其辅助设施运转正常(12)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齐全(13)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第五十八页,共九十八页。​5供电电器管理(1)供电线路布置合理(2)电缆质量合格(3)电缆规格符合要求(4)开关质量合格、保持清洁(5)硐室布置满足要求(6)照明符合要求(7)通讯满足要求(8)电器设备保护齐全完好(9)机电硐室设施配备齐全(10)供电设备容量、电压、电流符合要求(11)防爆设备使用合理(12)蓄电池管理正确(13)电气设备技术档案齐全(14)小型电器设备管理完善(15)电气设备监测、检修记录齐全(16)供电线路图纸齐全、更新及时第五十九页,共九十八页。​6爆破管理(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并有入矿检验(2)矿山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并有明确标志(3)爆破材料存放地点周围环境合适(4)爆破材料存放分类合适(5)爆破材料和器材专人专管(6)爆破材料运输方式合理(7)爆破方案选择合理(8)爆破材料选取合理(9)爆破程序合理(10)有专人负责管理爆破(11)爆破人员技能合格(12)爆破作业记录完备

第六十页,共九十八页。​7压气及输送管理(1)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科学合理(2)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3)压气设备检修记录齐全,检修周期合适(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合理(5)空气压缩机要有专门责任人负责,观察记录及时第六十一页,共九十八页。​8压力容器、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及起重作业管理

(1)压力容器科学合理(2)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完善(3)计量器具使用管理完善(4)登高或高空作业规范(5)起重设备及吊具使用规范合理(6)起重安全管理完善第六十二页,共九十八页。​9防治水管理

(1)矿区及其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系清楚(2)气象水文资料齐全(3)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4)水害分析、预测及时准确(5)防水完善(6)防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7)水泵和泵房设置合理,运转正常(8)防水、排水方式正确(9)防水、排水流程正确(10)探水、防水、排水设备运转正常(11)防水措施和应急预案完善(12)防水记录齐全、制度完善第六十三页,共九十八页。​10防灭火管理统(1)防灭火设计规范(2)检查、评估制度完善(3)机电发火管理完善(4)摩擦发火管理完善(5)爆破发火管理完善(6)可燃物和助燃物管理完善(7)自然火灾管理完善(8)火灾救护系统完善(9)电气焊使用符合规定第六十四页,共九十八页。​11瓦斯抽放管理

(1)地面永久瓦斯抽放或井下临时抽放系统设计符合规程和标准(2)抽放系统进行周期测定,各环节测定周期符合规定,测定要有记录(3)有专门的瓦斯抽放队伍,队员数量、素质满足要求(4)抽放设备完好,运转正常,能力满足要求(5)泵房(站)内、外环境满足要求(6)瓦斯抽放管路的抽放参数正确(7)抽放钻场(钻孔)记录全面、设置环境符合要求(8)巷道或采空区密闭管理符合要求(9)瓦斯抽放各种技术资料齐全、图纸完备第六十五页,共九十八页。​12瓦斯监测管理

(1)瓦斯基础管理完善(2)瓦斯检测、监督管理到位(3)瓦斯隐患处理程序完善(4)瓦斯检查人员交接班程序正确,记录全面(5)瓦斯检查地点设置合理(6)瓦斯日报程序规范(7)临时停风操作规范(8)长期停风封闭正确(9)排放瓦斯措施得当,执行正确(10)瓦斯检查记录全面(11)瓦斯检查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有专门机构设置(12)瓦斯检查、监测由专人负责,计划设置有专人审批(13)瓦斯隔爆措施齐全第六十六页,共九十八页。​13防突管理

(1)防突安全防护设施齐全,设置合理(2)防突检测设备运转正常,布置合理(3)各种防突闭锁装置、传感器、断电仪工作正常(4)防突记录全面(5)有专业技术的防突工作人员(6)各类员工定期了解防突知识第六十七页,共九十八页。​14防尘管理

(1)防尘系统完善(2)采煤工作面防尘措施完善(3)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完善(4)胶带运输巷道防尘措施完善(5)其它产尘巷道防尘措施完善(6)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7)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8)综合防尘技术资料齐全第六十八页,共九十八页。​15地测管理(1)矿井地质构造报告齐全(2)矿区地热预测预报完备(3)在设计中考虑冲击地压,在生产中及时预测预报冲击地压(4)矿区采掘进度图纸齐全,更新及时(5)井下空间布局图纸齐全,更新及空间布局图纸齐全,更新及时第六十九页,共九十八页。​辅助管理体系1煤矿准入管理(1)煤矿设计规范(2)煤矿施工建设规范(3)煤矿六证齐全第七十页,共九十八页。​2承包商管理

(1)承包商准入管理(2)承包商现场施工管理第七十一页,共九十八页。​3消防救护管理

(1)有专门的救护机构(2)救护设备设施配备齐全(3)救护队员技能和身体状况满足救护要求(4)井下救护基地设置合适(5)救护队管理完善(6)消防器材及设施齐全,配备满足实际要求,维护及时(7)定期进行消防演练(8)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消防应急通讯和联系方式公示第七十二页,共九十八页。​4应急与事故管理(1)煤矿具有完备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方案(2)急救箱设置满足要求(3)员工定期进行应急和自救培训(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5)煤矿事故管理完善(6)煤矿能够做到杜绝已知规律事故发生第七十三页,共九十八页。​5职业健康管理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符合规定(3)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规定(4)煤矿健康监护体系完善(5)为员工配备了齐全的防护设施(6)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配备符合要求(7)煤矿医疗服务机构设置符合要求第七十四页,共九十八页。​6井下、井上环境保护管理(1)煤矿有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有记录(2)煤矿废油脂管理符合要求(3)煤矿废气管理符合要求(4)煤矿污水排放和净化满足要求(5)煤矿噪声防护完善(6)煤矿固体废弃物排放符合要求(7)煤矿放射性设施管理规范,放射性物质排放达标(8)煤矿资源开采达到优化配置(9)工业卫生和公共卫生达标第七十五页,共九十八页。​评价方法各级指标评价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就可以给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整体给出一个评价结果,这需要借助于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完成。评价方法一方面确定各级指标计分方法,另一方面要确定各级指标在整体评价时的权重,这是因为不同指标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中重要性不一样。

第七十六页,共九十八页。​1确定板块和系统权重5个二级管理板块和28个三级管理系统在煤矿本质安全评价中所处重要程度不一,为此首先必须确定5个板块在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时的重要程度,和28个分系统在其对应板块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也就是评价的权重大小。这里采用专家经验法和客观分析两种方法来完成权重确定,不赘述。

第七十七页,共九十八页。​专家技术人员经验评定(层次分析法)主要用来分析系统要素相关性(权重),也可以用来进行方案优选。确定权重的步骤为:

第七十八页,共九十八页。​(1)明确问题即弄清问题的范围,所包含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等,以便尽量掌握充分的信息。第七十九页,共九十八页。​(2)建立层次结构在这一个步骤中,要求将问题所含的因素进行分组,把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按照最高层(目标层)、若干中间层(准则层)以及最低层(措施层)的形式排列起来。这种层次结构常用结构图来表示,图中要标明上下层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某一个元素与下一层的所有元素均有联系,则称这个元素与下一层次存在有完全层次的关系;如果某一个元素只与下一层的部分元素有联系,则称这个元素与下一层次存在有不完全层次关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中的某一个元素,它的元素与下一层的元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

第八十页,共九十八页。​(3)构造判断矩阵这一个步骤是层次分析法的一个关键步骤。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而言,评定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的状况,第八十一页,共九十八页。​表:标度说明标度含义:1: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第八十二页,共九十八页。​

(4)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的目的是对于上层次中的某元素而言,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值。它是本层次所有元素对上一层次而言的重要性排序的基础。第八十三页,共九十八页。​主观确定板块和系统权重通过对煤矿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科研院所、煤矿安全管理研究人员的调查,得到如下表所示五大板块和28个系统在评价时的权重: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板块、系统权重(AHP)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审体系板块权重系统专家评判权重风险预控管理0.15,风险管理1,组织管理0.10,组织结构管理0.28,本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0.23,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管理0.21,文件、记录管理0.11,本质安全管理建设监督0.17,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0.20,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1,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0.45,采掘管理0.05,通风管理0.09,监测监控管理0.10,供电电器管理0.08,爆破管理0.06,运输提升管理0.06,压气及输送管理0.03,压力容器、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及起重作业管理0.04,防灭火管理0.09,防治水管理0.08,瓦斯监测管理0.09,瓦斯抽放管理0.06,防突管理0.06,防尘管理0.07,地测管理0.04,辅助管理0.10,消防救护管理0.15,承包商管理0.12,应急与事故管理0.25,职业健康管理0.15,煤矿准入管理0.21,井下、井上环境保护管理0.12。第八十四页,共九十八页。​系统考核指标计分整个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系统是一个五层的评价结构。这里列出的是一个四级的结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作为第一也是最上层,下包括五个板块,风险管理评价、组织保障评价、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评价、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评价和辅助管理评价五个二级板块;二级板块下又有对应的三级28个系统;三级系统下面列出的是适用所有煤矿考核的四级指标;在评价时,首先煤矿要针对自己实际情况,把四级指标在煤矿具体考核内容列出,每个四级指标考核内容可以定义为本评价系统的最底层即第五级指标。第八十五页,共九十八页。​考核时首先要对底层的指标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将第五级指标汇总就可以得到四级指标得分,然后考虑一票否决指标得分,相结合得到三级系统的得分,三级系统得分然后与对应权系数相结合得到第二层次板块得分,第二层次板块得分与对应权系数相结合得到最后煤矿本质安全总体评价结果。第八十六页,共九十八页。​四层和五层指标打分采用如下原则:(1)五层各指标计分可以取0,1;(2)如实际煤矿不存在某四层指标,既没有对应的展开五级指标,评价时该四级指标记满分。第八十七页,共九十八页。​安全等级确定煤矿生产危险无处不在,可以说没有绝对的安全。本质安全管理目的就是以风险预控为主,杜绝已知规律的煤矿事故发生,把煤矿事故发生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本质安全等级确定如表所示:第八十八页,共九十八页。​安全级别安全分类评价分值备注1;本质安全Ⅰ90以上,不存在不满足的一票否决指标2,本质安全Ⅱ80-89,不存在不满足的一票否决指标3,本质安全Ⅲ70-79,不存在不满足的一票否决指标4,本质安全Ⅳ60-69,不存在不满足的一票否决指标5,未达到本质安全低于60或存在不满足的一票否决指标。第八十九页,共九十八页。​一票否决指标确定一票否决指标是指为了达到本质安全,这些指标必须满足。各个煤矿根据自己的自然因素、实际生产状况、安全风险主体来确定。第九十页,共九十八页。​评价结果处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煤炭企业不安全因素所在,以便得到整改。因而评价要客观,要依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外部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评价企业。

第九十一页,共九十八页。​第四部分考核标准前面提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