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论文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论文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论文_第3页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论文_第4页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社会性质学科,是对既定历史事实的不同角度、观点的解读,高中历史具有内涵丰富、时间跨度较长的特点,因此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应该运

用发展的眼光,以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的发展阶段和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从人文角度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历史思维能

力,帮助学生从批判的角度出发看待历史的发展。关键词:高中历史;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

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注重对信息有所扬弃、有所取舍、在批判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评价和判断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当

今社会发展中的人类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品质,不仅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高中历史教

学的启发和影响也是深远的。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客观事物反应的性质和信息面前,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对策对既有信息进行有所指摘的提取,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有效创

[1]

新,提升信息的品质和价值。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于人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合理质疑以及有效的摘

取和筛选,进而创新出具有独特性的信息和文化内涵。也可以说,批判是创新的开始,没有批判性思维,创新就无从谈起,也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当代高中生都

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对于高中生目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创新能力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高中历史采用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说到高中历史课程的批判性思维引入,就不得不提及“历史思维能力”这一

概念。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指有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进行问题的有效

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中外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蕴含了来自祖先的丰厚智慧宝藏,对历史的学习就是对智慧的研究,尤其在对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学

习,是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的汲取,不仅可以以史明鉴,更能以批判的眼光赋予其发展的活力和崭新的历史内涵。

同样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人物事件、背景成因以及地点年代等因素的充分挖掘,帮助高中生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逐渐

对历史的概念、逻辑和发展规律有一个清晰、明确、自主的认识,进而形成有效[2]

的批判历史思维。只有通过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有效介入,才能帮助高中生从历史中学会创新,

从磅礴的文化信息中有所提取、有所指摘地进行学习和运用;也能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寻找到真正的乐趣和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学科魅力,在趣味性的探索和主

动的研究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觉悟和历史思维能力。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增强历史洞察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这些要求都与批判

思想的主旨不谋而合。因此对于历史批判思想的教学尝试,也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本文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实践性探究。

(一)改变教学思维模式

传统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依赖背诵和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在历史课堂中,教师绝对依赖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不仅固化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僵化了学

生的思想和心智,对于历史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历史事实、历史重大意义以及影响力等既定知识来进行,就好像是被粉碎好的食糜,失去了食材本该有的口感和

味道,也丢掉了其本身的灵魂。“左联”作家胡也频曾言:“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

根据。”这也是在说历史学习是离不开批判思维的,任何脱离批判思维而进行的历史学习都是片面的、缺乏认识的。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应该被摒弃,并从

根本上做出改变。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就是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僵化的教学思维中脱离出来,以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作为基本参

[3]

考进行教学理论的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就如对待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质疑一样,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历史同样抱

有质疑、探究和假设的态度,在探究中寻求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在不断地思考和判断中寻求自身固有观念的突破和创新,进而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为以后的

社会发展奠定扎实的思维变通能力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课时,关于“贞观之治”和“开元

盛世”这两个著名的唐朝盛世发展阶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两位皇帝的执政手段中入手进行当时唐朝盛世的学习。

教师可以就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过渡与发展”这一命题的讨论,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在课

上开展小组间的辩论和交流,就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这四个皇帝的政绩和历史作用出发,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推理,将四位皇帝

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他们的政治举措和其历史影响力进行总结。

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考题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的考察对象,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历史的学习更要注重内容的全面、记忆的充分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

解。这个过程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实背后的深刻内涵,在自主学习、挖

掘中不仅得到有效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

(二)鼓励质疑、引导探究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古人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就已经非常注重质疑和批判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质疑,牛顿就不会由苹果的坠落而引发对地

心引力的思考;如果没有质疑,就不会有一代又一代伟大的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伟大的牺牲和尝试。从中可以看出,质疑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

推动力,以及对于社会文明的巨大影响力。故而,对于历史的学习,便要尤其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因为历史本身是

一个对既定事实的解读,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形态的不断转变,对于历史的看法和解读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这也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历史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以客观的口吻进行历史事实的复述,其中穿插了很多对于“开端”、“重大影响”、“决定性因素”等属性用词,对于这

些概念性的用词,以往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其进行绝对性的背诵和记忆,并不要求对其定义的原因和属性进行深究,而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

生对这些结论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质疑和论证。例如对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命题的准确性的讨论,以及对“《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具体含义进行深究。让学生勇敢提出既定历史结论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探究和质疑,进而在质

疑中,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自行对历史进行解读,而不只是从课本单一的解读角度去被动接受。

(三)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有效运用

立德树人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要求。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独立的人格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历史内涵的深度思考,不依赖外界的辅助,不偏信既定的权威,从客观和实际出发,寻求属于自己的解读和判断,帮助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形成的固化思维就像一座座大山,将学生挡在了真理的

门外,对于既定事实的妥协和退让,以及对于质疑的萎缩和弱势,都是造成其缺乏创造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新人才,

必须要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鼓励其挑战“专制主义”和“既定权威”,以批判的精神看待世间万物,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此才能

让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实现不断地突破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向西方教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历史的学习中,对中华数千年传统文明的学习,我们要秉承批判的精神,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偏听偏信,要始终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以独立的人格

和积极的探究来看待历史的学习。例如在对待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学习中,对于传统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仁

政”、“王道”以及“礼制”的学习,特别是老祖宗在“礼教”方面的重视,是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的;仁义礼智信对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影响,可

以说不仅仅在于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形态的影响,更是将其深深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内敛、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传统礼制进行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大众价值取向来进行学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来看待中国传统礼制的积极、消极的影响,肯

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摒弃其中迂腐和陈旧的教条。综上所述,对于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运

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可以帮助高中生独立思考、准确判断,从实际出发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进而能够在日渐纷繁、自由的文化氛围中找到自身

的定位,既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