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教案03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5我国中考改革评述_第1页
安师大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教案03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5我国中考改革评述_第2页
安师大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教案03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5我国中考改革评述_第3页
安师大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教案03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5我国中考改革评述_第4页
安师大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教案03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5我国中考改革评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我国中考改革评述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基教[2005]2号(下文简称《指导意见》)。这项考试的性质、任务和达成目标与以往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都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基教[2005]2号(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一、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制度改革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结束后的考试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是单一功能,即考试的目的单一性。或是为了检查教育教学效果情况;或是作为毕业的依据;或是作为高中选拔学生的手段。二是多重功能,指同一考试具有多种功能。即兼有毕业、升学、就业等多种资格的认定功能。通过学业考试,同时便获得了毕业资格、高中入学资格以及相应的就业资格等。根据这种划分方法,我国现行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就应属于多重功能性质的考试,即兼有毕业、升学、就业等多种资格的认定功能。这和我们传统观念上的“中考”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在意义上不同的。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设置改革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指导意见》指出:“学业考试应在课程内容结束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要减少考试科目,考试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或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还应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并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同时,为了能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即考试科目设置应按照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着眼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就,也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应体现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同时要关注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分为统一考试、考查与学校考查两种。统一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统一考查的科目为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信息技术技能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学校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综合考查科目为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听力与口语交际、英语听力与口语。2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形式改革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实行校外考试(地方统一考试)与校内考试相结合;纸笔测验、听力测试、口试、实验操作相结合;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相结合等多种不同形式。有些学科可以同时采用考核、考评和考查等多种方式。同时,还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化整为零”的做法,将一次性中考化为初中各个学年段各课的考试。校内考试考查的科目,一般应包括地方和学校编制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安徽省2005年的中考改革方案中也是亮点频频闪现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05.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05.1.语文、外语、数学实行闭卷试卷,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新华字典》,外语考试加试听力;2.思想政治与历史(或历史与社会)、物理与化学实行开卷考试;3.从2006年开始,数学、物理与化学考试允许使用规定型号的计算器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考试可由学生随机选择一项内容进行。这些新举措、新变化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3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的新型呈现《指导意见》规定:“提供给普通高中录取用的学业成绩应以等级的形式呈现,等级数和等级标准应由各地根据考试结果,并结合当地优质高中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等级的划分不宜过多。一般可分为4—6等,能够满足三个或四个批次的录取需要即可。确定等级比例时,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某一批次中一定比例(如85%—90%)的学生,能够在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满足录取要求的情况下,以基本相同的成绩(如5A或4A1B),直接被相应的高中或中专学校录取;二是还应注意满足留出的10%一15%的名额,在适当扩大投档比例(如120%)后通过高中学校加试后录取。等级划分时,可依照各学科的原始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分,也可以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后再进行等级划分,以满足不同学校的特殊需要,必要时(如特色学校招生)对某些学科的权重进行处理。如安徽省2005年初中生学业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及运用(1)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或等级与分数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即条件成熟的实验区采用等级呈现成绩并用于录取;条件不成熟的实验区2005年暂时采用过渡的办法,即:等级附分数的办法呈现学业考试成绩,提倡和鼓励用等级作为录取依据。等级原则上分为A、B、C、D、E五个等级。(2)体育、实验操作和学校考查科目的考试、考查结果必须体现在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中。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成绩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学习态度与能力”维度的实证材料;体育考试成绩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音乐、美术(或艺术)考查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审美与表现”维度的实证材料。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表明:“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在于:日常教学中的课程目标应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与新课程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相呼应的,这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1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1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指导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应以《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1.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为了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指导意见》强调:“实验区应组织专门力量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评价时应注重对实证材料的分析与概括,力求做到客观与公正,避免以偏概全”。在具体实施中,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评定委员会为了搞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应在学校和区县(省市)成立两级评定委员会。(2)制定初中生综合素质标准为了确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需要制定明确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标准。对综合素质标准的各方面进行等级的划分,并对每一等级的关键表现及等级标准都作出详细说明。(3)认真确定评价者每个初中毕业班成立一个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组成,也可以考虑学生同伴相互评价,但应充分认识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权衡利弊。(4)优化评价方法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应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整体评价。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2.1各实验区的招生录取方案目前在各实验区的招生录取方案中主要有四种使用方法:(1)基础条件,是指录取时首先考虑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规定考生在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最低标准(投档线或入围条件),而录取时主要按学业考试成绩进行择优录取。(2)必要条件,是指在招生录取时,“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作为依据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不可偏废(如优质高中要求:学业成绩全优,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亦需为优)。还必须对评定结果进行比例控制,即对学校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统一设置恰当的比例(如A等的比例略大于学业成绩的A等比例),防止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不等值或比例失当,而失去区分的意义或给招生造成困难。(3)决定条件,是指录取时,首先考虑学业考试成绩;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照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录取。(4)结构条件,即作为录取的一项条件,相当于一门学科的成绩。2.2关于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划分贺斌.关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与构想(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贺斌.关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与构想(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6):27-31.划分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比例,亦应按照当地教育资源的状况及录取批次来确定。一般来讲,其A、B等级(或优、良等级)的划分,应比学业考试成绩的等级比例略大一些,以减少录取操作的难度。综合素质评定一般由学校负责进行。为了体现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原则,保证评定结果的基本等值,各等级划分的比例,须由县以上教育部门根据招生涉及的地区统一规定。不同教育质量的学校和班级的比例可有适当的差别。三、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探讨高中学校招生除了依据学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外,将学生的平日表现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的参考和必备条件。1高中学校招生的基本原则《指导意见》指出:“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生的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科性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2差额投档、分批录取为了保证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录取依据,同时为加试留出空间,实验区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招生计划,参照报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按照“分批录取,留出适当空间;差额投档,加试研究能力”的办法进行招生录取。所谓“分批录取”,一是根据教育资源状况划分批次,如可分为示范高中、一般高中、职业高中三个批次。相同的批次中,不同学校也还有计划指标、计划外调节指标或择校指标等。这些批次可以根据以往的录取办法因地制宜进行录取安排。二是指无论哪个批次的学校,都应采用“两批(次)录取”的办法。第一次,依照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首先录取招生计划的80%一90%(确定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等级比例时,应在总体上注意满足这一要求,但不一定满足每一所学校)。第二次,利用剩余的指标采用“差额投档”。如投档的比例为剩余计划数的120%一150%则进行加试录取的办法,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情况组织专门委员会加试录取。3向高中学校下放招生录取的自主权3.1学生自由报名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潜能出发,根据自愿原则,自由到招生学校报名。3.2下放部分考试权各高中学校根据报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定学校招生标准并进行录取,必要时可组织专门委员会加试。组织加试必须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3.3学校自定录取方案学校从本校实际和未来的发展出发,提前两年制定录取方案并向社会和初中学校公布,两年后可根据报名情况修订自己的方案。3.4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的新尝试贺斌.关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与构思(上).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5):21-25.贺斌.关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与构思(上).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5):21-25.各地应按照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均衡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3.4.1综合评价录取制度主要是指坚持将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共同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择优录取。这是2004年国家实验区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制度。3.4.2招生名额分配制度依据当地高中普及程度与各初中学校的办学水平,将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对口的初中学校,以缓解招生竞争给初中学校带来的压力。3.4.3适当扶持薄弱初中制度在对薄弱初中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考查的基础上,在本地区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的招生指标给相对薄弱的初中学校,或对薄弱初中的毕业生酌情降低招生标准。3.4.4特殊学生推荐制度对于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或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或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以及平时表现和成绩突出,因故考试失常的学生,高中招生时可采用依据两名资深教师或学校推荐委员会的推荐,通过必要的调查核实或特长测评后破格录取。3.4.5特色学校招生制度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如外语特色学校,可以适当加试外语或进行口语测试;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可以增加艺术体育特长招生名额;优质高中应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特长、研究能力考查等,以逐步形成科技创新或研究特色。3.4.6高中学校加试制度要逐步扩大高中招生自主权,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高中学校可以组织加试,加试内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7免试保送制度对于市地或县区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经考查由所在初中学校保送直接进入高中学校学习。四、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命题的特点与趋势初中毕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1始终关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奠定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简称“双基”)历来是教学与考试的主旋律,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在改革中不能将这一奠基工程忽视。但为了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死抠、深挖和押题现象,中考命题强调了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充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出偏、难、怪题,并保持适度的知识覆盖面。2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传统的、单纯的关注知识转向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这就要求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以考查能力和素质为主,在继续加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着重考查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追求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而是突出重点,着重考查对学生高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和能力。近几年各科的试题,都尽可能有效地摒弃了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试题的着眼点由知识转向了能力。试题大多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找挖掘命题素材。所要考查的知识都以生活中实际场景出现,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引导教学走出死抠字眼、死钻教材知识的局面,教学中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安徽省2005年中考化学试题背景有食品中蛋白质、生活中常见现象、芜湖铁画、火星上找到水、秸秆餐盒、茶叶、化肥施用、铅笔、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探究、呼吸、鱼鳔、登山用能源等。共13题,计49分,占总题数的77%,总分值的82%。试题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探索,如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种物质说明化学物质的两面性等,力求体现试题的教育价值,使中考成为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