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物质组成_第1页
植物的物质组成_第2页
植物的物质组成_第3页
植物的物质组成_第4页
植物的物质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的物质组成主讲教师:赵宏林有根、茎、叶等器官之分。有较复杂的构造。特点:生活环境:主要生活在陆地,例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植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特点: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之分。构造也比较简单。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水中,例如:菌类、藻类。1.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低等植物——菌藻低等植物——苔藓低等植物——蘑菇高等植物——蕨类植物ferns高等植物——松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木质素脂类化合物010203042.植物的有机组成(1)碳水化合物(糖类及其衍生物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占木质部50%,纤维素一般不溶于水,在溶液中能生成胶体,容易水解。在泥炭沼泽的酸性介质中,纤维素可以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简单化合物。半纤维素:化学组成和性质与纤维素相近,占木质部17%-41%.但比纤维素更易分解或水解为糖类和酸。果胶:糖的衍生物,呈果冻状。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水解成一系列单糖和糖醛酸。果胶质是糖的衍生物,呈果冻状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木质部中。果胶质分子中有半乳糖醛酸。HOC—(CHOH)4—COOH,故呈酸性。果胶质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图1-2果胶质的分子结构式果胶质是不稳定的,在泥炭形成的开始阶段,即可因生物化学作用水解成一系列的单糖和糖醛酸。

(2)木质素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常分布在植物根、茎部的细胞壁中。木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高,木质素是具有苯基丙烷芳香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含甲氧基

、羟基、醚基和醛基等官能团。木质素的单体以不同的链连接成三度空间的大分子,比纤维素稳定,不易水解,易于保存下来。在泥炭沼泽中,在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与其他化合物共同作用生成腐植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最终转化成为煤。所以木质素是植物转变为煤的原始物质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针叶树的松柏醇落叶树的芥子醇乔木的γ-香豆醇木质素,其组成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异,见图。(3)

脂类化合物

脂类化合物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中脂类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脂肪(fat):属于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高等植物中含量少(1-2%),低等植物含量高(20%左右)。在生化作用下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成煤作用。

树脂:

树脂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当植物受伤时,胶状的树脂不断分泌出来保护伤口。针状植物含树脂较多,低等植物不含树脂。树脂不溶于有机酸,不易氧化,微生物也不能破坏它,因此能很好地保存在煤中。

蜡质的化学性质类似于脂肪,但比脂肪更稳定,通常以薄层覆盖于植物的叶、茎和果实表面,成分比较复杂,蜡质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和含有24~36(或更多)个碳原子的高级一元醇形成的脂类,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泥炭和褐煤中常常发现有蜡质存在

蜡质褐煤蜡

黑色、小片(型)棕榈蜡

淡黄色、小片(状)天然植物蜡

(木蜡)方块(型)纯天然桃胶纯天然白蜂蜡

颗粒(型)树蜡:树蜡呈薄膜状覆盖在植物茎、叶和果实的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入

角质:角质是角质膜的主要成分,含量可达50%以上,角质膜常覆盖在植物的叶,嫩枝、幼芽和果实的表皮上,以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入。

木栓质:木栓质能将植物的木栓组织浸透以提高其抵抗腐烂的能力。木栓质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醇酸、二羧酸等。木栓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煤中常保存着植物的木栓层。孢粉质:孢粉质是构成植物繁殖器官孢子、花粉外壁的主要有机成分。孢粉质具有脂肪-芳香族网状结构,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能耐较高的温度和酸、碱,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常完好地保存在煤中。(4)

蛋白质

蛋白质:由若干个氨基酸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由于含羧基和氨基,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强烈亲水性胶体。

高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少;低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高。

植物死亡后,完全氧化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气态物质;在泥炭沼泽和湖泊的水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喹啉等含氮化合物,参与成煤作用,但对煤的性质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煤中硫、氮元素的来源之一。

糖类糖类及其衍生物

(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需氧菌水解厌氧菌发酵需氧菌氧化单糖酸

厌氧菌还原、缩合CO2+H2O腐植酸参与成煤3.植物的有机组成成煤过程

木质素木质素

需氧菌氧化厌氧菌还原、缩合芳香酸、脂肪酸

CO2+H2O腐植酸、沥青质成煤需氧菌氧化 需氧菌氧化厌氧菌还原、缩合氨基酸

蛋白质脂类化合物:稳定(对生化作用),基本不变化或很少变化直接参

与成煤。这种生物化学作用的多方向性、生物化学作用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