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育一、填空题1、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3、教育领域中的规律有两种,一种是(特殊规律)又叫局部规律,它有其特定的作用范围和具体的实现条件。另一种是(一般规律),又叫基本规律,它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对全局发生影响的规律。4、职业教育理论是关于职业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在人类研究职业教育现象过程中,它经历了一个从(思想萌芽)、(形成独立学科)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5、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6、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7、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8、MES是英文(ModulesofEmployableSkill)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二、选择题1、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属于职业教育的(C)A.特殊规律B.局部规律 C.基本规律 D普通规律2、不属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是(A)A.学生学习立体图形B.后进生转化 ^“双师型”教师D.产学研结合3、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B)A.哲学和艺术B.体操和军事C.宗教和商业 D农业和手工业4、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雅典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D)。A.骑士、体操、军事B.文学、宗教、军事C.农业、手工业、服务业D.哲学、艺术、商业教育5、古代社会有关职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通过(A.)形式进行A.家庭教育、学徒制教育 B.学校教育、官吏教育C.社会教育、劳动教育D.官学、私学6、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将城市划分的个区域,利用其中一个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场所的哲学家、教育家是()A.康帕内拉(T.Campanella)B.托马斯•莫尔(T.More)C.贝蒂(W.Betty) D.夸美纽斯(JanAmosKomensky)7、《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D)A.康帕内拉(T.Campanella)B.托马斯•莫尔(T.More)C.贝蒂(W.Betty) D.夸美纽斯(JanAmosKomensky)8、最早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的教育家是(A.)A.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B.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D.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9、劳作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D.)A.约翰•杜威(JohnDewey)B.黄炎培C.陶行知D.乔治凯兴斯泰纳(GerogKerschensteiner)10、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笃德》的作者是(B)A.凯兴斯泰纳B.裴斯泰洛齐C.康帕内拉D.杜威三、概念题1、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劳作学校运动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倡导和推动的教育改革运动,在吸取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精神基础上,主张建立与“书本学校”相对的劳作学校,是一种既能学习掌握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术,又能使学生的“内心”培植出对劳动的价值观念,并且形成为国家服务思想的学校。四、简答题1、职业教育有哪些一般规律?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2、劳作学校有哪些办学特点?在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劳作学校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展儿童的全部精神生活,发展儿童的能力。在教育方法方面,重视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亲身经验”中去获得知识。在课程改革方面,把手工劳作教育看成一门科学,大量删减读、写、算、历史、地理、文学语言等科的知识,重视学生的手工劳动课和体育课。3、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人们认识到有关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批判传统的以人文科学为主的教育,从改革旧教育入手,主张在学校中开设有关生产劳动的课程,进而发展成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少数学校进行了相关改革实验。这一阶段对职业教育问题的观察论述大多是经验描述,缺少理论分析和概括。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改革旧教育、增加与生产劳动有关的课程、宣传劳动知识技能教育重要性等问题上,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理想主义色彩浓厚。4、职业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9世纪末期至二次大战是职业教育学的确立期,在这一阶段,伴随职业学校教育制度化,对职业教育现象的研究成为专门领域,其范围涉及职业教育体系、目的、内容、方法、人员、管理等方面,其认识从感性、经验层次上升为理性、本质层次,逐渐形成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受历史的局限,这一时期的研究对一些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论述尚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研究方法也需要多样化、现代化。5、职业教育学的完善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世界各国出现兴办和研究职业教育热潮,出版了一批职业教育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交流和借鉴,职业教育理论出现国际化趋势。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多种职业教育理论相互借鉴争鸣,学术空气逐渐浓厚。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劳动科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广泛采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结论科学性增强。五、论述题1、简述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对职业教育涵义的理解上,杜威认为职业并不仅限于是一种谋生手段,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杜威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认为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杜威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应教学生去“做”,而不是去“学”。在课程设置上,杜威主张职业教育要和普通教育融合,给学生提供广泛的科学知识。职业学校的课程编定要兼顾知识同实践的结合,自然科学的设置要服务于职业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职后就业能力、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良好的公民品德的发展等多方面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2、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黄炎培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关于职业教育道德理论。黄炎培主张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关于职业指导工作,黄炎培提出职业指导的中心是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六、运用题1、有人说,不学习职业教育学照样能在职业学校当好老师,照样能办好职业学校,请对此观点进行评价。2、查找资料,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第二章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一、概念题.教育是一切有目的培养人活动的总称。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性的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总是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成为本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职业教育始终是教育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对技术工人以集体形式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从教育中分化出来,并进入研究视野。.学校是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专门教育机构,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主体。.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劝诫、管束等。.职业教育(vocationeducation)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人的发展,宏观上是人类的发展、演变与不断进步,微观上是个体身心的不断变化。.就业是指生产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组合,使有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从事某种生产或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进入生产过程。换言之,就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与“职业”的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实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效益和生产率。.劳动预备制度是指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一种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二、填空题.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随着大机器生产的需要),逐步从普通教育中独立出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教)与(学)的活动,使人类得以保全、延续和发展。.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个性化是指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需要。.教育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明确的(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性,在阶级社会还有鲜明的(等级性)、阶级性。.教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教材(教育内容.私学产生标志着教师从身份开始独立化.师范教育产生标志着教师工作开始职业化.教师资格制度的形成标志着教师职业不断走向专业化);.少年儿童进入社会前必须先当学生标志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使得学生的年龄界限已不复存在.教育的形态通常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类型。.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实现求职者或从业者职业理想)为目标。.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通常说的四种类型的教育是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从纵向层次看,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基础的社会性)、(教育指向的职业性)、(教育性质的完成性)、(教育目标的生产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育发展的终身性)。.学校教育发展中不断分化,依次新出现的形式是(学在官府)、(私学)、(大学)、(职业学校)、开放学校或广播电视大学)。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人口)、(教育)。三、判断改错题.职业教育的独立发展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方法、理论。(形式).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化、自由化、社会化、终身化。(平民化).教育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来自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人类进化的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即人类自身素质的生产。(生产).历史地看,教育具有不变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发展进程中能够不断超越自己的重活的因素,是人类发展必然的选择。(动力).不断地塑造新人的活动正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有目的).文化存续人类发展的经验,使人类得以不断发展(教育).个体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影响和父母的养育,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类不断的超越。(专门的培养)..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教育的角度以说人是不断成长的。(可以培养的).教育的发展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化、高移化,也引发了教育的分化,义务教育是教育在分化过程中自身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扩大的必然结果。(职业教育).面向成人的培训主要有:就业培训、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提升人力素质、开发潜在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资源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直接的作用。(流动和转移).人与教育的关系显现的一条发展规律是:教育日益从实用的“社会中心”行为,向实现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自由服务社会的方向迈进。(功利型).用黄炎培先生的话说,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就业生涯的五个阶段:就业萌芽期、就业预备期、就业尝试期、就业稳定期、退休期。四、简答题.从教育的角度简析人类发展的原因。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能够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活动。一方面,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传递给下一代,使人类成果逐步地积累起来,走向更高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活动,把人类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由少数人掌握变为多数人掌握,使之普及和推广,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教育与文化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教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往往与其它社会活动交织在一起更得教育的性质变得复杂起来。文化活动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这些社会活动也当作是教育活动。教育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其活动的目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及对象的属性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或“培养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它有专门的机构(学校)承担和专职人员(教师)负责,对以专门接受学习任务的人(主要是青少年一一“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育和训练,或者说是按照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对“整体的人的造就”。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传承文明、积蓄力量、承先启后、面向未来的事业。换言之,教育是发展人性、不断塑造新人的活动。.从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念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看法。高等教育开始大众化、普及化,工读交替、亦工亦学成为公民的主流教育取向。教育内容在不断推陈出新。与之相应,教育手段在不断进步,教育环境在不断改善,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教育已经不再是比较单一、相对封闭的社会活动,而逐步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简述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人的成长中常常会打上深深的烙印,祖辈、父母的文化状况、职业背景、社会关系及其言传身教奠定了孩子价值观念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事而教,随机性大,但针对性强;以道德、语言、行为、人际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儿童学龄前起着主要作用,即使到青少年时期也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古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十分强大,工业社会兴起后,特别是幼儿园出现后,家庭教育有所弱化;但现代社会由于家长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教育更加重视,科学育儿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家庭学校、家长学校、母婴学校不断兴起,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应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作为近代以来主流的教育形态,是力求按照培养人的规律建设的,如专门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懂教育的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提供适宜的校园环境和校舍,用规范和评估加强管理等。由于学校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和划一性、学生发展潜能的未知性和人们对学校的高期望值之间的固有矛盾,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这也成为学校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思想源泉和实现动力.举例说明社会教育的表现形态。社会教育是广泛存在的教育形态,在家庭和学校之外所受的影响都可视为社会教育,如社会的制度文化、政策、法规、传统等。它在各种社会活动、宣传媒体的推动下能产生一定(有时是巨大)的教育影响。社会教育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古老,更具有普遍性、多样性、陶冶性。社会教育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各种教育力量经常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但社会教育的主流一般是健康的,特别在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列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熟练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技术员等)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工程师、学者、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简要描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办学定位与导向。基础教育为升学做准备,升学导向兼顾就业职业教育为就业、转业做准备,在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就业与乐业导向高等教育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培养高层次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和高层次工程建设人才,创新与创业导向.简要描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课程特点。基础教育以基础性学科课程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内容相对封闭。职业教育以活动课程为导向;突出实践性教学,课程内容相对灵活。高等教育以系统的学科课程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内容相对开放。.简要描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能力系统。基础教育形成普通认知能力系统。职业教育形成熟练的职业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系统。高等教育形成高级认知与研发能力系统。11谈谈对广义职业教育的理解。职业教育有许多特点,但特点具有相对性,而且职业教育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范围内,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也广泛地存在着职业教育的因素。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陶冶、指导教育、社会实践锻炼,以及为了升学或就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时,虽然在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中实施,但其本质上仍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职业教育与其它两类教育呈交融的趋势。反过来,在职业教育中,也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随着义务教育的延长、教育的社会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线开始模糊起来,职业教育普通化和普通教育职业化已经大行其道。所以,在中等教育阶段把普教与职教截然分开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职教与高教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等更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体。从理论上讲,凡是关系到人的谋生、就业、职业能力提高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均属于职业教育性质但现在职业教育的主体仍然被确定为,基础教育之后分流出来的,大学(本科)程度以下为各行各业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部分。.如何理解黄炎培先生“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的观点。职业教育不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职业教育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面向社会的延伸,因为教育现实的目标总是要指向职业的。黄炎培先生概括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换言之,教育只有在它培养了人们从事职业的能力时,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谈谈对职业教育基础社会性特点的认识。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和要求社会性即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特征,社会化则是通过教育使个体参与正常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面向、走向市场,形成与就业市场息息相通的工作机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规模、办学形式、培养人才的周期、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任用、教学组织安排等都要体现市场精神,不能闭门、凭经验办学。当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行为,努力做到社会化与人性化的统一。.谈谈对职业教育指向职业性特点的认识。从“职业教育”字面上就能明了其特性,即是为某职业领域培养人才的教育。职业性本来是社会上“有确切工作范围”的表征,而不是现在人们习惯的“低端工作岗位”的代称。职业教育性质是: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具体,对学生实行定向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比较清楚自己未来的出路和工作。因此,不论职业学校还是职业培训机构普遍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都有紧密的联系,举世闻名的德国“双元制”和日本的企业培训就是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因为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就业的归宿和企业的认可,势必难以维系,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不是全部“引进”的,而是企业重新造就的。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天生的伙伴”,职业教育要把自己的教育行为转化为企业的需要,而企业则要主动与职业学校合作,源源不断地补充和提高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与职业学校以“职业”为纽带可以发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合作关系,在市场机制下形成职业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新格局。.谈谈对职业教育性质完成性特点的认识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完成性的教育,也就是说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主要不是面向升学,而是为了就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实体直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或与用人单位接轨。职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教育(培训)者能就业,或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教育就告一段落,也就完成了它的工作目标。当然,这种完成性是相对的,主要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的。提出职业教育的完成性并不意味着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就不可能再升学或深造,虽然职业学校一般没有培养学生升学的硬性任务,但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上大学的现象还广泛存在,职业学校也在千方百计为学生升学创造条件。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心仍在中等教育阶段。.谈谈对职业教学内容实用性特点的认识。职业教育教学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学生的理论水平,也不是学历文凭,而是一种能满足某一职业或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换言之,就是所学知识有用、管用、够用,学生具备“会做事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要围绕如何培养实际职业能力,按需施教。教学的重点是进行关于生产设备、材料、工具、工艺流程、加工方法等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且要进一步懂得应用的条件、对象、过程、方法、手段以及对效果的检测,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要讲求“少而精?不追求太多的知识储备,重视与未来工作相衔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里进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从目标到内容具有鲜明的实用性,所以从事职业教育的理想的师资条件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和高超的职业技能。.谈谈对职业教育发展终身性特点的认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给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也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对科技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大大提高,知识、技术有效时间缩短,新的职业能力的再训练变的更为必需,“终身教育制度”在各国教育改革中被确立起来。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但作为教育制度只是近几十年的事。终身教育把人一生的发展与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教育不仅是人成长、生存的手段,也是使社会和人性不断完善的手段。终身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案,也成为一种社会方案,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和人从生到死的各个发展阶段。其中,职业生涯是人生最有生命意义的贡献阶段,而成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职业的就是不断改善职业生活,不断调整劳动力与社会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成人教育的核心是职业继续教育,它必然随着整个教育系统的终身化而与人们的职业过程相始终,也必将在教育终身化的潮流中日臻完善。.简述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为物质生产准备了人力条件,经济发展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就业岗位,并不断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者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作用于社会的进步。由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密切性和直接互动性,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发展水平要与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太超前或太滞后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简述职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职业教育与政治也具有深刻的联系。政治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各方面有序、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产业大军的场所,他们的政治立场、观念,道德水准,专业能力,就业状况将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成功的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相反,不切实际盲目发展也可能会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所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绝不能把职业教育简化为一个技能训练场。.简述职业教育如何培植职业文化。但在传统意义上,有文化的人往往是远离职业及其教育的,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仅束缚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也抑制了职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种观念化的东西负面影响极为深刻。毕竟,现代的职业教育已经有了一个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以积极的姿态培育行业、职业文化,学习企业文化,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铸就学生具有时代感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简述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的含义复杂且广泛。在国际性的组织里,政治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的力量;在一个国家里,它维护本国家的利益;作为一个执政党,它又在维护本党及其所代表民众的利益,等等。在和平年代,政治集中体现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与此相应地,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民主管理,不断改革与创新,保持国内外环境的稳定等。政治与职业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发展”方针的指引下,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和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形成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对受教育者劳动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再生产、再塑造,从而也达到了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加以重视,这本身就是对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最好的诠释。.简述人的发展的教育观。一个人的存在具有两重型,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公民,履行社会义务,担负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把一个人的才智充分引发出来,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专长、有能力的杰出人才同样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前者是人的社会性,也即个体的共性;后者是个体独特的个性。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一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二是与此同时实现个体的个性化。五、论述题.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也使得职业教育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在推动了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职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灿烂的物质文明,惊叹于人类巧夺天工的作品时,我们常常能联想到它们的创造者,特别是那些直接制作的能工巧匠,甚至他们受过何种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这样,它能够把一个自然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劳动能手,把一个普通的学生改变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把一个无技能的劳动者训练成熟练的技术工人。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界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经过职业教育或培训,乃至高等教育。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等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二分天下,德国、奥地利等“双元制”国家中职比例高达70%以上,国际经合组织(OECD)29个成员国1996年统计,高中阶段的学生职业教育仍占主流,普职平均比例为47:53。职业教育对本国经济的贡献率则更高、更稳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有利于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二)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形式。所以,增加人力资本诸如:教育、保健等,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流动能力,向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被广泛接受,教育也有原来的消费事业,逐步被看成一种产业。美国学者对比分析了1929年和1957年经济增长情况,计算出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的33%。日本学者比较1930年和1955年的经济情况,此结论为25%。尽管这些数据有一定争议,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的论断是可以肯定的。我国近年来的“普通高中热〈“高校扩招热”、“民办教育热”对此可做注解。当然,职业教育是周期短、显效快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兴旺与否的晴雨表。职业教育只有成为大众认可的就业机会最多、投入收回最快,也就是最实惠的教育时,接受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多数年青人主动的选择。(三)职业教育通过应用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科学技术,而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并迅速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把第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终极的生产力的必要的中介环节,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示范性,而且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于科技发展的冲击,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不断追求高素质劳动力,建立高绩效劳动力结构。职业教育面对科技的进步,应适时调适与变革培养目标和服务功能,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接受更进一步教育和训练的学习能力。.谈谈你对“教育先行”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一一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描述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教育先行的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特征。“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发展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地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许多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几年中,不顾由此带来的沉重牺牲和一切困难,也选择了这条道路'。此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把发展教育作为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灵丹妙药,纷纷增加教育投资,其中以高等教育发展最快。但这些国家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世界重大教育问题》(法国,让•托马斯所撰)指出:教育的迅速进步并没有使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倒是持有文凭的青年中间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猖獗。取得文凭的青年,拒绝农业工作,涌向城市,寻找他们认为比较“现代”的职业,但是经济并不能为他们创造足够数量的职位。有人把这一教育膨胀现象称之为“世界性教育危机”,表现为:教育成本和开支上涨,学生数量激增,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失业问题严重。到了80年代,许多国家又吸取教训,普遍减低公共教育经费,同样也挫伤了教育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观点是正确的。在社会发展中教育如何更有作为,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是问题的关键。“教育先行”应该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但是在那些方面先行,先行到何种程度,如何先行等问题必须做具体分析。发展中国家不顾国力,盲目发展教育,结果落得个“为别人做嫁衣裳”的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应该记取。对“教育先行”我们应采取的态度:一是教育是培养人的、面向未来的事业,在教育观念上一定要有前瞻性;二是教育发展要考虑教育发展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可以适度超前发展;三是教育先行的重点要明确,在我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应该优先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教育重心必须下移,与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会因教育投资不合理而造成浪费;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投资办学,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教育整体发展。.从历史地角度论述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人总是某个社会形态下的人,人性的改变、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是一致的。即使“上帝”也是人类创造的“超人”,本质上仍是人性的反映;“乌托邦”、“大同世界”是过去人们的向往的社会,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后人。建国前,我国有许多爱国的学者大声疾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但是最终还是他们融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才建立了新中国。国家的发展、强盛离不开科技和教育,但是科教并不是兴国的全部,国家的发展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教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教育及其人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由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割据、下移,文化教育流落民间,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汉以降中央集权,思想统一,开始独尊儒术,绵延一千多年;进入20世纪,西方先进的文明一一民主和科学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没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就不可能有人的相应的发展。当然,同处一个时代的人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活动不同,发展也不平衡,但不管什么人都是历史的人、有其局限性,不要苛求古人,不要塑造“神人”,也没有所谓的“完人”,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培养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论述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的第一前提是人的肉体组织的存在,有生理的基础才能有心理活动。人的身体是由上一代通过遗传产生的,遗传使得新生一代获得与上一代基本相同的生理素质,有了这个基础,人才有了发展的可能性。人来自父体或母体的遗传可能性各有800万种,所以人与人相同的可能性极小。但就遗传素质而言,遗传之间又是基本相同的,教育中不要夸大人与人在先天方面的差别,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遗传对人发展的影响将会减弱,而后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将不断增强;客观因素的影响将会减弱,主观因素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而人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后天的环境(含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为教育发挥其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在人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好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并非因果关系。因为许多逆境成材者,恰恰把逆境变为自励的动力,做出了超常的业绩。因此,环境的作用只有和人的理性、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一致起来,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切外在的因素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认清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加上个体的努力,就会取得最优的发展效果。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明确的目标、专业人员、系统的课程、健康的环境,其对象是处于成长中的学生。这样就决定了学校的应该也能够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主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年龄小的时候所起作用大,教育导向包括教会学生认识自己、懂得规范、学会做人、认识社会、学会共处、学会做事、热爱学习、学会发展、学会选择,等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学校的导向作用逐渐减弱,这不是学校教育的悲哀,相反是学校的教育功绩。因为“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导是为了最后的不导”这是教育的辩证法。人成年后,各方面变得成熟起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但也不断会有学习要求。成人教育同样有导向问题,学习的要求本身也是导向,但教育导向更多是集中到一些学术、科研、工作等专业方面。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学校教育平均要占到人生的1/4—1/5,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也是有条件的,一是所实施的教育是正确的、进步的、切合实际的,二是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及其身心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在人类的劳动出现分化后,有的人开始长期甚至终身从事谋一类或某一种工作,这些同类的工作便形成了职业。职业是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通过分工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职业的划分也构成了社会基本的结构及其管理系统。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分工更加精细,职业成为一个庞大而相互关联的复杂的体系,社会成为职业的社会。进入社会,也就从事了一个职业。所以,获得一个职业、拥有一份工作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到了近代社会以后,社会分工与科技、教育发展关系更加紧密,社会职业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一个没有受过一定教育或专门训练的人,很难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具有鲜明职业性质的工作。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专门人才的教育,大大促进了个体职业的社会化和个体身份的职业化。试想同龄人,有的还在大学读书、有的或赋闲在家,而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已经成为所学职业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针对社会职业发展需要,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引导人面向实际,以职业为依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因为接受职业教育也就意味着受教育者即将走向社会,成为某个职业群体的一员,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成为受社会承认和尊重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社会职业发展为导向,沿着职业感知、职业选择、职业定向、职业训练的顺序展开,不断激发他们的求职、立业欲望,提高其职业意识,陶冶其敬业品质,发展其职业能力,锻炼其勤业精神,最终形成其乐业理想。.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是一个人发展的两个维度。社会化不足的人是幼稚的,而缺乏个性的人往往是平庸的。社会化就是要很好地溶入所处的时代,对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了解,就不会有适合的社会定位;而定位不准,则如履蜀道。个性化就是借助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个对自己“长”、“短”不清、没有科学认识的人,其发展的才能、优势可能在不经意中湮没、丢失,铸成人生的遗憾。素质教育呼唤的正是教育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发现、尊重和因势利导,解放在应试指挥棒下的对个性的“剪割”。由于教育的失当泯灭的人类智力资源是无法估量的,望之兴叹,又感无能为力,权且归罪于传统的惯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可见,“知”难,“行”更难。职业教育本应该是个体实现职业理想、发展个性的另一条重要渠道。事实上,许多情形下职业教育只是普通教育分流、淘汰后的无奈选择。这一点在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东方国家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许多是普通教育竞争中的失利者,他们对文字符号缺乏兴趣,对课堂教学和书本缺乏耐心,但他们并不是学习的失败者,只能说是现行学习模式的“不适应者。学习是多方面的,职业教育必须用新的、更加全面的学习观,重新认识和引导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提供张扬个性的空气,找回学习的自信。职业教育要积极贯彻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思想,学习方式的改变会使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如何使学生成材使职业教育最为关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实施一种反映个性、培养个性的教育,要把职业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以发展个性为前提,培育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进而提高他们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愿望,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职业教育是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一条宽阔的道路,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和学生对此要充满信心。.谈谈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意义。在现实社会中待业、失业、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战略措施。首先,职业教育的性质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定单”职业教育,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自身的发展计划之中,职业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产学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变得可能。其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与社会职业领域相对应,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定位准确,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快速转移,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如果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起步较快,熟悉组织经营、生产,并吸纳他人就业。再次,职业教育办学以社会需要为转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人职匹配,培养的人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过渡”,减少就业后二次培训带来新的人力成本。职业教育的显著的功能是把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为具有特定职业能力的专门劳动力,把非技术的劳动力培训成为技术型的劳动力,把笨拙的劳动力训练成为熟练、高效率的劳动力。因此,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再就业。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概念题半工半读制度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即部分时间接受教育和学习,部分时间从事生产劳动,体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二、填空题职业教育是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产物,始终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当人类懂得有意识地向下一代传递这些经验的时候,人类的教育)便产生了。原始社会教育的全部的目的几乎都是围绕生存)活动展开的,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中国奴隶社会最著名的有关职业记载的著作是《周礼•考工记》)。古代社会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是家传世袭)、(师徒相传)、(学徒制)。中世纪行会的劳动者由(师傅)、(工匠)、(徒弟)三种身份的人组成。莫尔)的《乌托邦》认为职业教育是建立理想的必要组成部分。拉伯雷)的《巨人传》认为职业教育是建立理想的必要组成部分156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工匠、徒弟)法。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学徒)制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逐步衰落1889年(英国)颁布了“技术教育法?1919年通过的阿斯蒂埃法被称为(法国)技术教育的宪章,标志着国家技术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俄国1868年由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校长戴拉•保斯提出的(俄罗斯制)革新技术教育方法,奠定了现代职业技术教学方法的基础。美国1862年和1890年先后两次颁布(莫雷尔)法,通过“赠地”和拨款资助的方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美国在(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正式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独立学堂,著名的列举三个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水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I)。我国实业教育从1902年7月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以后,才1903年学制教育史上又称为《奏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癸卯学制)。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政界知名人士42人在上海发起组织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出版刊物为《教育与职业》)。中华职业教育社曾提出“劳工G申圣)”、”(双手)万能”的口号。1922年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教育史上又称为壬戌学制)我国现代施行的“六、三、三、制”的基本学制体系始于壬戌)学制。1933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职业学校)法》,把职业学校分成初、高两级,并得附设各种职业补习班。张之洞)完整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20世纪初叶,(.张謇)提出“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观点。1945年美国国会通过(退伍军人就业)法,既解决了战后军人大规模失业的问题,造就了几百万的专门人才,此举不仅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而且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归咎于美国的教育已经落后于苏联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注重国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培养。1971年教育署署长马兰开始积极推行生计教育运动),试图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美国综合中学通常分为(学术科、普通科、职业科)三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即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英国制定的由低向高的五级国家专业资格证书标准英文简称(NVQ)。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3)年政务院决定把各类技工训练机构转变为积极发展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各类技工学校),由劳动部进行综合管理。(刘少奇)最早完整地提出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1958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视察工作时指示,提出试办(半工半读)学校,要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1958年5月27日,全国第一所厂办(半工半读)学校一一天津国棉一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被诬为资产阶级“双轨制”教育的化身。1978年,教育部将全国(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划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于(1982)年成立。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1986)年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于1979)年成立。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香港特区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训练局委员会)负责实施。三、判断改错题培养儿童是原始社会最迫切、最主要的任务。(劳动者)职业源于社会劳动。(分工)“传长不传幼,传子不传婿”反映的是古代师徒相传职业教育的写照。(家传世袭)家传世袭是比师徒相传进步的一种教育形式。(师徒相传、家传世袭)学徒制具有很强的行业垄断性。在学徒制崩溃和职业学校尚未普遍发展之前,一些大企业内的职工培训也逐步发展起来。在19世纪中叶以前,职业教育基本是私人和民间的事情,政府尚未给予积极的支持。1912—1913年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令,汇总各学校章程,制定的学制称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学制将实业学堂改称为实业学校和专门学校。日本明治维新后在新兴的官办企业内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并成为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日本1895年以《职业学校令》为标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学校系统。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也可称为双轨制。(企校合作制)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四、简答题.简述原始教育的非独立性特点。在原始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但原始人的经验毕竟有限,教育在群体活动中遇事而教、随机而教,生存能力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身带言传、模仿练习获得、积累。教育是原始人生存和生活的一部分,贯穿于其活动的全过程,但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原始教育具有全体性、无差异性、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等特点。.简述原始教育中生产技术教育的主要形态和重要意义。原始社会虽然没有人为的差异,但是按男女和年龄在劳动分工上已有所区别,男子以渔猎、种植为主;妇女以采集、饲养为主;老人、小孩是辅助劳动力,也是主要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如果说原始社会自然形态的分工还够不成职业分工,但原始社会的传递生产技术的教育则是很显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生产技术教育。相传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网罟,教民佃渔畜牧;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食用五谷,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黄帝炼石为铜、造舟车、作宫室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中的智者、首领和“技术教育”大师。火的发明,石器、木器的使用,陶冶、金属制品的应用,耕种、捕猎、养殖等技术,在当时都是破天荒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飞跃发展,所以生产技术教育乃是人类教育的本源。.简述日本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1)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及时地通过立法来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保证了职业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2)政府和民间共同协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以实用为主的“各种学校,、“专修学校”以私立为多,但政府在政策和财政方面都给予积极扶持。(3)教育系统、劳动系统、企业内培训、社会公共机构职业训练等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形成完整的大职业教育系统,特别是日本企业内自主培训员工的传统,成为其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民间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4)“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一是定时制高中、函授制高中与企业职业训练机构合作培养技术工人;二是大学与大企业在科研、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普遍合作。(5)职业学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专业设置多元化、综合化(压缩专业门类,创办跨层次、多学科的综合高中、选修制高中等),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提高随着科技和产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简述半工半读制度的意义。半工半读既是劳动制度,又是教育制度,两者是结合的。从当前看,既能办学校,有希望普及教育,又能减轻国家的负担。从长远看,能够培养新的人,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简要总结中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一是,经济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即由被动的“需求驱动”向主动的“发展驱动”转变。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政府鼓励,关键是有政策支持,稳步提高要靠立法推动与保障。三是,科学地预测社会需求,不断调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之适应浊特别是本地区、本部门)生产发展的需要,形成“产教”和“教产”的有效结合,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四是,兴教基础的社会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育人宗旨的全面性、满足需求的终身化,是现代职业教育应有的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五、论述题.评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批判传统教育、洋化教育,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主张,即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可概括为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从反对与民众生活无关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老八股”与“洋八股”入手,提出真正的教育必须从服务生活出发,应该是“供人生需要,”“达民之情、遂民之欲”“解放人类”的教育。基于这种认识,他把学校从课堂、书本推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与自然、社会的改造,群众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二者相互影响、促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对于教学方法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种事,不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他指出,“教学做合一”、“劳力与劳心结合”才能求得“真知。”.试述发展职业教育的价值。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所采取的政策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是与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初等教育尚未普及、教育质量较低,社会和家庭对高等教育期望值高,反而普遍鄙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水平偏低。当经济结构向工业化阶段转轨,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中等学校职业教育大量发展,政府和企业积极地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向高新科技层面推进,高科技含量和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迫切需要大批有宽厚知识基础和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工人”,职业教育开始从中等层次向高等教育水平延伸,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表明:第一,随着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这些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理解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比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第二,随着技术现代化水平的加快、生产品种的复杂化和个性化以及劳动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宽专结合、快速适应和进一步吸收新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能力;第三,随着工作环境中信息量和各种交往的增加和组织管理的革新,对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交和合作能力,以及相应的责任感、自主和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提出更高、更普遍的要求。.谈谈对大职业教育的理解。国际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有争论。有的国家称“职业技术教育”有的国家叫“职业教育”教科文组织自7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国际劳工组织则使用“职业教育与培训”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概念。1999年第二次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首次采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上述概念的变化反映了职业教育思想的进步和发展:(1)转变传统的、狭义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排斥的观念,确立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观念。教科文副总干事鲍维尔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但是,必须有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否则我们就是在制造新问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而且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一一我们需要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系起来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2)职业教育应融入终身教育之中,应开展全民职业教育,必须更有效地与中等、高等及成人教育相结合。在终身学习与培训思想的指导下,要求主管职业教育的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鼎力合作。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建立起一种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关系,构建一个灵活的(模块课程、弹性学制、累积学分等I开放的、自主的、满足学习者(职前、职后)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已经成为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条基本规律。(3)职业教育是有可观回报的“产业”。1999年第二次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建议书》指出:“政府和私营企业应把技术和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支出,是有可观回报的。这种回报包括工人的良好表现、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加强。”大会在涉及职业教育经费时强调:举办技术和职业教育各方都会受益,是一种有效和“有回报的投资”。“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经费应该最大限度地在政府、企业、社区和学员之间分摊。”职业教育的经费不再是来自一个渠道,而应是各方集资。.借鉴国外经验谈谈对消除鄙视职业教育的观点。在我国,由于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局限在工匠、商贾等下层社会人群中陈陈相因,自然不能登“圣贤”教育的大雅之堂”旧中国屈指可数的实业教育也被人嘲讽为“失业教育”,现在有人戏称职业教育是“根雕艺术”其实,职业教育本质是劳动教育、大众化教育、成材教育、就业教育,也是个性教育。本来,职业教育是任何从业者人人应该接受的教育,但在现实中人们普遍用狭隘的眼光歧视职业教育。由此想到,师范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佼佼者,从开始举办为对抗鄙视教师的陈腐观念就给予“专业助学金”等鼓励政策,但其它职业教育没有如此幸运。同属东方“学历本位”价值体系下的韩国,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采取诸多有效措施扶植职业教育,如减低学费、免服兵役、开通升学渠道等对我们很有启示。总之,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朝着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引导,”能力为本位”逐步成为社会用人的基本标准,人们自然会作出切合实际的、明智的选择。第四章职业教育目的与制度测试题一、概念题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期望、规格及其质量等标准,通常指的是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某种职业活动的人。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对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制度也称作教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组织系统、各种教育机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接受一定年限教育的制度,是一种强迫教育,提供教育保障是政府、家长等的义务。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简称为“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双轨制是一种学制类型,它把教育严格地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家庭教育或贵族小学、文法中学、大学,走向学术和社会的高层;一类是国民小学、职业或技术学校,面向工商产业就业。终身教育是指教育应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教育应当要使处于各年龄阶段的人们,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期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二、填空题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旧学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郎格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基本方针。清末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提出五项十字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其时发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系统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是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学制主要类型有(双轨制)、(单轨制)、(混合制)。在专门教育中,学校的类型可分(专业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类。三、判断改错题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了教育的制度化。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标志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完全接受,尤其是电视也积极参与知识传播,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大众传媒)网络、教育技术使自由的学习已经成为可能,促进现有的教育制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并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培养“四有”人才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有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社会和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四、简答题简述对于职业教育目的意义的认识。社会兴办职业教育,反映出社会对从业者的素质有了一定的要求。职业教育目的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是制定其教育规划、编制课程、开展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效果的价值尺度,是教育教学改革,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指南。有了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减少震荡和摆动,不断朝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互协调的境界发展。职业教育目的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特色,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必须遵守的准则。谈谈职业教育目的社会的制约性。社会的制约性是职业教育目的一个重要的属性。职业教育目的要集中反映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的主导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适应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度的前瞻性,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及适应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提供人才保证。改革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策,社会改革必然要牵涉到职业教育改革,而改革总是对现状的不断修正,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行动,其中包含着对新目标的向往,更多地体现“人本”思想,并对可预见的、变化了的环境中新人形象进行设计,这必然反映到职业教育目的之中。列举南京政府1933年3月公布《职业学校规程》规定:初、高级职业学校实施训练的主要内容。①锻炼强健身体;②陶冶公民道德;③养成劳动习惯;④充实职业知识;⑤增进职业道德;⑥启发创业精神。”列举1958年9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的“六个并举”。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以上这些方面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刘少奇同志对半工半读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半工半读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有技术、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新型劳动者。我们的目标应该培养到能当干部、当技术员、当工程师的水平,但是也要当工人、农民。简述《职业教育法》中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简述职业教育目的的要点。第一,关于“劳动者”与“建设者。职业教育主要定位于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型的熟练劳动者,但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技术”只是职业教育的载体,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现代职业教育活的灵魂。第二,关于“接班人”。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大军的主体,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实用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接班人的观念及其政治责任必须强化。第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对教育所要培训人的素质的基本规定,而劳动技术教育更具有其综合的价值。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劳动技术教育更为社会化、系统化的发展。总之,我们所培养的人要身心两健、个性丰满,做生活的强者,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简要评述“社会本位论”的观点。虽然社会制约性是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主要方面,但是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推行“社会本位论”必然压抑或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该理论主张教育从社会需要出发,培养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准则的公民,教育的价值要以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衡量。德国社会学家白尔格门甚至说,教育除了培养每个人为社会而生活,为社会做贡献之外,不能有别种目的。众所周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利益的代表,在有职业分工、有阶级的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在重视尊重人的个性、崇尚民主的现代社会里,“社会本位论”虽然有倡导教育要主动为社会服务之功,但终因偏执一端受到各种责难。说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水平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就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方面而言,至少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操;具有钻研、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2)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行为习惯;具备辨别善恶美丑、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直接从事某职业领域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现代生产系统和企业管理的常识,具备胜任一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4)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意志品质,特别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懂得有助于职业劳动方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牢固的职业安全意识和一定自我保健、保护能力;具有积极的心态,重视心理健康。简述职业学校如何面向社会、联系实际办学?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各业实用人才的场所,职业学校与社会现实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职业学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扎根于社会实际的土壤之中。依靠社会办学,办学服务于社会是职业学校一贯的宗旨。紧密联系实际,从社会需要中来,到社会现实中去,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简述职业学校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作为学校,育人是它们的共同点。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瞄准社会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科学引导其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男方房产归男方无债务离婚协议书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户外露营装备贷款合同担保与户外生活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行为分析托管协议3篇
- 2025投资分红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设备旧货交易及回收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材料采购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园区股权投资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联合研发协议:某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 二零二五年建筑公司员工团队建设及沟通协作合同3篇
- 2023年医疗软件实施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年规划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化验员绩效考核细则
- 动力学全套课件
- 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备案表
- 河南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登记表
- 《医学英语-课件》
- 基于ds18b20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第3版 课件 第7-9章 无线电通信天线、软件无线电在无线工程中的应用、软件无线电的新发展-认知无线电
- 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分析办公文档
- 四级反射疗法师习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