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_第1页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_第2页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_第3页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_第4页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第1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节50、60年代小说概述内容上,农村与革命历史题材特别“重大”。工农兵作为革命的主导力量,被要求作为人物塑造的中心任务来对待。城市生活与文化,知识分子的世界尤其是他们的爱情等个体性世界,属于小说题材的边缘与危险地带。美学上,这一时期的小说特别追求一种阳刚、明朗与粗犷豪迈的风格和状态。第2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曲折的历程(一)1949年到1955年——解放区小说传统的自然延续。①作家主要有三部分人组成:延安解放区来的作家;“国统区”“被解放”的作家;从海外归来的的一派。②小说创作实绩主要表现在中短篇领域,长篇小说数量较少。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有:草明的《火车头》、柳青的《铜墙铁壁》、孙犁的《风云初记》、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赵树理的《三里湾》等。而成就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家有:赵树理、孙犁、路翎、马烽、康濯、峻青、王愿坚、艾芜、西戎、李凖等。第3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③从作家人数和作品数量上看,此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最为活跃。④在乡村小说兴盛的同时,“红色历史小说”创作也出现了较热的局面。第4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1956年至1962年——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从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到1957年下半年有“反右”运动之前1年多的时间里,小说创作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勃兴,出现了“干预生活”和探求人情人性的热流,出现了一批青年作家和有影响的作品。二是长篇小说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具有以下特点:第5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①结构上规模宏大,多数作品有意追求“三部曲”“多部曲”结构,扩展其“史诗”与“画卷”的美学内涵。②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隐含了中国传统与民间叙事中的若干模型,同时也接续了古典小说叙事状物、塑造人物的某些特有方法与风神。③由于对“史诗性”的追求、主要人物形象的“成长”属性、传奇的故事,以及在胜利或阶段性胜利处结尾的书写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共同形成了红色叙事所特有的宏大而壮美的总体风格。第6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从1963年至1965年——停滞时期。1963年开始,文艺界的风向再度出现“左”转。随着毛泽东关于文艺的“两个批示”的发表,文艺界的极“左”思潮又恢复蔓延起来,中国当代小说进入一个停顿时期。(四)1966年至1976年——“劫难”时期。“文革”时期的小说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这里有两中情况:①“样板小说”。其主要特点是:主题政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模式化,严重脱离现实,因此无论就其内容还是艺术而言,都缺乏应有的价值。②在表现革命历史和现实政治内容时,没有完全堕入概念化的窠臼,尚有一些比较成功刻画的作品。如李心田的《闪闪红星》、黎汝清的《万山红遍》、蒋子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等。第7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另一种是未公开发表而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流传的作品,即“地下小说”。“地下小说”的创作主体是知青,它也是新时期的知青小说的早期存在状态。由于处于自发创作状态,多已散失,其创作数量很难有完整的统计,具体写作时间也难有准确的说法。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也分为三类:①表现普通人情感的作品。如靳凡的《公开的情书》、甘铁生的《第二次慰问》、史铁生的《没有阳光的角落》、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②在思想内容、故事结构和所表达的价值理念具有某些叛逆理念性质的作品。如毕汝协的《九级浪》、赵振开的《波动》、佚名的《逃亡》和《一年》等。③完全在私人空间传抄的表现性爱的小说。如《曼娜回忆录》、《少女之心》等,总体比较粗糙。第8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二节农村社会变革的现实表达

1、动因(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这一观念建国后基本未变。毛泽东关于“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革命文化即“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的权威观念,也从战争年代延展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决定了以农民、农村和农业为对象的创作将长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中心任务之一。第9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构成建国以来,以侧重表现农村生活的代表性作家主要是赵树理、周立波、柳青、马烽、李准、王汶石、浩然等。从取材的地域分布来看,“北方”成为这一时期农村小说的主要艺术资源和表现对象。形成了两个比较突出的作家群体。一个是以赵树理为中心的山西作家群,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有“山药蛋派”之称。另一个是以柳青、王汶石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第10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面貌:作家关于农村、农民的个人文化情感,必需与政治责任统一起来。在新时代,农村已经是作家、知识分子改造、锻炼、提高的新天地,农民也成为他们必需认真学习的对象。这决定了当代农村小说明朗向上的审美基调。鲁迅式的沉郁凝重、沈从文式的田园牧歌都不合时宜。明朗向上的美学并不排斥因反映“严酷”且“复杂性”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而呈现出的严峻和紧张。第11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一、代表作家作品1、赵树理(1906——1970)

建国后他的作品主要有:《登记》《求雨》《“锻炼锻炼”》《老定额》《套不住的手》《杨老太爷》《张来兴》《互相鉴定》《卖烟叶》等中短篇小说和《三里湾》《灵泉洞》(上)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仍延续建国前的那种民间化、通俗化的创作思路,注重小说艺术的讽喻功能,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淳朴自然的写作风格,以及立足于朴素的道德情感来观察农村新旧变化的艺术视角基本没变,其艺术魅力仍然是对各种民间人物性格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动所带来的社会风习、伦理道德和农民心理的成功表现。代表作品《三里湾》(1955)和《登记》(1950)《“锻炼锻炼”》(1958)第12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但其建国后的创作非但得不到肯定,却不断遭到苛责,他的《“锻炼锻炼”》和西戎的倾向相似的《赖大嫂》后来被作为描写“中间人物”的标本受到批判。第13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2、柳青(1916——1978)1938年到延安,194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年开始,柳青离开北京,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为写作《创业史》做准备。《创业史》原计划写作四部,1959年出版第一部,但“文革”结束后,才出版第二部上卷以及在《延河》上发表了下卷的前四章。第14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创业史》是当代农业题材小说的新的标志性作品,当时一度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史诗性”、“纪念碑”式作品。《创业史》严格按照阶级分析、两条路线斗争的观念来提炼主题、组织材料、设置人物关系、安排情节发展。但同时也在政治框架中比较充分且自然地融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细腻的人物刻画。围绕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的评价,当年曾引发争论。第15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声音“柳青对现实的把握过多依赖时代政治的规范,悉心领会‘上级指示’则转移或替代了独立思考,无视原型人物的物性欲念和人性特征,仅仅是夸张其阶级的属性,突出其政治的特征,把人与人的矛盾上升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把人与人的冲突视作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结果导致《创业史》出现众所周知的内在矛盾:既表现了生活真实又存在概念化和部分虚假的问题。”

李运抟:《中国当代文学与伪现实主义》

第16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声音

“如今,对于合作化运动的得失,人们的看法已经和柳青写书的那个时代有所不同。……但是即使如此,我们读起这部书,也不能不为它的凝重的风格与深厚的内涵,为它传达出来的历史的严峻感,它的对于中国农民的挚爱与忧思,它对于中国农村中国土地的忠诚与眷恋,它的脚踏实地的坚实,它的掘地三尺的深入开挖,它的人物刻画的力度以及它在艺术上的惨淡经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透纸背而感动,而叫绝,而发出会心的微笑与深长的叹息。如果柳青不是拘泥于既定的农业合作化政策方针,如果他更能大胆地反映生活的与历史的真实,他本来可以创作出怎样的伟大作品!”王蒙:《感受昨天——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小说卷序》第17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浩然等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李准的短篇《李双双小传》等也是当时影响较大的农村题材小说。浩然是文革期间最当红的小说家,他严格按照阶级分析方法演绎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当年曾拥有很多读者,这离不开作品的生动叙述和生活气息,也是文学贫瘠时代里人们的阅读选择面所决定的。

第18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第三节红色历史的多元叙事

1949年以后的“革命历史叙事”的小说主要包含四种类型:一是具有宏大场景的最靠近意识形态本身的“类史诗叙事”;二是带有传统或民间叙事趣味的“类传奇叙事”;三是以个人成长为叙事线索的“类成长叙事”;四是具有别样视觉与抒情意味的“类抒情叙事”。第19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类史诗叙事“类史诗叙事”小说的特征,首先是指作品的美学风格具有特别宏大和壮美的特点,注重宏大场景和英雄人物的刻画,叙述格局开阔恢弘;其次是指小说历史线索的系统性和大的时间跨度等特点。按照这一标准,梁斌的《红旗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及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可归入这一类。1、梁斌(1914——1996)的《红旗谱》(1957)说《红旗谱》具有“类史诗叙事”的最重要理由在于①这是一部完全按“党史模式”来建构故事情节发展进程的小说。它不光在风格上具有壮美的气质,而且还具有较大的“阶段性”的时间跨度,其中三卷分别对应着早期建党时期和第一次大革命(北伐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三个历史阶段。第20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②小说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燕赵大地上两家农民三代人的命运与斗争,围绕“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两个中心事件,书写了当时农村与城市革命运动、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历史过程。③朱老忠的形象全面而历史性地揭示出农民与革命之间的深刻、必然联系,他的人生体现了农民必然走向革命的历史道路,他的“性格发展史”,就是中国农民从自发到自觉的革命性的发展史。④小说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主要在于对朱老忠“个人英雄主义”即传统性、“旧时代”一面的描写。他在“反割头税”斗争中入党以后,性格却陷入了平面化。历史发展(性格成长)的过程与历史结果(性格长成)之间,前一面不自觉地占据了艺术的上风。第21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类传奇叙事

50年代具有典型“类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刘流的《烈火金刚》、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至的《敌后武工队》等。1、曲波(1923—2002)的《林海雪原》(1957)的“传奇性”主要体现在:①作品内容上的传奇性。这种传奇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神秘感与浪漫气息、特殊的战争形式、小说主要人物身上罕见的素质等。②作品形式上的传奇性质。就其结构和情节而言,小说大致描写了四大战斗: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千里草甸在周旋、决胜四方台。这四场战斗虽然各自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归根结底又是在使用相同的结构元素。第22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③小说对神秘迷人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很有特色。林海茫茫,雪原辽阔,其中山崖耸立,险象环生,气候变化莫测。这样的背景再加上许多林海传说、民间歌谣、山中奇人的描写,更加强化了小说传奇色彩和氛围。第23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类成长小说“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最初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50、60年代“成长小说”的代表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这类小说要求既是“自传型”的,又是在“历史中成长型”的,同时又不无“训喻”意味。1、杨沫(1914—1995)的《青春之歌》(1958)是最成功的“成长小说”,它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①就显性层面讲,小说表现了这样的政治主题:它以1931年9·18事变到1935年12·9运动之间的社会政治风云为背景,通过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表明一个道理:知识分子(革命的非主流力量)只有把个人自由和幸福追求,同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阶段解放的崇高事业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24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因此主人公的“成长”表现在:林的原始动机本来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许多“五四”青年一样,是一个反抗旧制度的个性主义者,但随着反抗过程的加深,她逐渐了发现个人化的对于幸福幻想的追求是行不通的,于是她开始接触共产党人,并先后接受了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人的教育,经过监狱生活的考验,她开始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变成共产主义者。之后党又把她派往农村,接受工农群众的教育,经受了革命斗争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定的而成熟的革命者,并成功领导了北京大学的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这样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与历史一同进步”的成长过程。第25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②就作品的隐性层面来看,三场爱情戏,构成了《青春之歌》叙事结构的主干:与余永泽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与卢嘉川的“英雄救美”式的爱情、与江华的“政治化”的爱情。小说在它表面政治色彩下面,实际包裹的是一个不安分于现实和命运的知识女性在情感生活上的一段追求、波折和遭遇。③《青春之歌》除了内部丰富的“隐性结构”,还成功地在其中掩藏了现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的若干主题:女性主义的、“娜拉出走”式的主题,知识分子自愿接受磨难、为改造社会而斗争的启蒙主义主题,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主题,个人私密情感的主题、乃至“出轨”式的另类爱情体验主题。这些都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底蕴。第26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青春之歌》1959年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片,拍了上下集电影,轰动全国,主演谢芳一举成名,电影中林道静走路的姿态被称为“道静步”,一时间,全国的女青年、女学生都学“道静步”。第27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声音“它是对于生存境遇、对于人生选择、对于一种‘活法’、对于一个女青年的心灵史的生动展现。它是历史,也是躁动着痛苦着却也希冀着的青春的诗篇。”王蒙:《感受昨天——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小说卷序》第28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四、中短篇小说中的诗意书写用短篇形式书写革命历史题材较有影响的,是王愿坚、峻青、孙犁、茹志娟等。由于篇幅的限制,片断式的写法,这里的“历史性”并不显著,主要体现为一种“历史化”的思想或情感表达。1、茹志鹃(1925—1998)

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茹志娟在取材上往往小处着眼,勾画有意味的人物、生活侧影,善于细致深入地探索人物的思想情感与心理变化,在普遍追求宏大严肃风格的文学时代,她的创作是文坛上难得的一缕清新的风。“仿佛随意拈来,其实却是经过细心安排”,由于艺术构思精巧,剪裁组织严密,能把平凡事件处理得枝叶扶疏,灿然可观。第29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百合花》(1958)笔调清新俊逸、细腻委婉,构思精巧缜密,阐述了军民鱼水相亲的庄严革命主题(1)小说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1946年一场国共之间大的战役间隙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各有一个细节,由三个主要人物来演绎:“我”——女文工团员,“通讯员”——一位年轻的战士,“新媳妇”——一位刚结婚的农村妇女。(2)小说艺术上的特点:①小说一反常规,故意用轻描淡写的手法、反衬式的描写,塑造一个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本质。②感情的描写在这部小说中也升华到了意想不到的境界。③“百合花”是这篇小说一个不可或缺的美好意象,一个使小说产生深层心理内涵的绝妙隐喻。第30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四节命运多舛的探求之路1、考察50年代小说艺术的探求轨迹,会发现两个小小的凸起:一是50年代初,当各种政治律条尚未成型之前,中短篇小说写作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的上升起峄人性内容有所触及,以萧也牧、路翎为代表。第二个是1956年前后,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一个写人情、人性和“干预生活”的写作热流。2、60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出于教训,作家们不敢再对现实发言,转而从历史中寻找寄托。陈翔鹤、黄秋耘、冯至等老作家,试图在历史领域寻找素材或灵感,书写一些与现实有某种隐喻关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曲折表达对现实的忧患。3、“文革”时期的“地下创作”,以张扬、赵振开、礼平、靳凡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书写一引起独立思考现实、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第31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干预生活的尝试王蒙(1934—)《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干预生活”写作潮流中的代表作。其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小说表层的含义:反对个别人的官僚主义作风。这一表层叙述是通过刘世吾、韩常新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特别是刘世吾,他是小说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复杂人物。②小说潜隐的深层主题则是通过林震的形象以及其与赵慧文、刘世吾的相互联系来完成的。第32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从刘世吾到韩常新,再到赵慧文和林震,小说在组织部这个不大不小的世界里,构筑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围城式”困局。不过,这里没有城外人,人人都在城里,人人都被禁锢,有的人习惯了禁锢(如刘世吾),有的人在禁锢中获取成就感(如韩常新),有的人曾经挣扎过却已经无力(如赵慧文),还有的人试图改造这围城却处处碰壁(林震)。这篇“干预生活”的小说所表达的,其实是“生活对人的干预”,一种已经高度僵化的体制生活对人的灵魂、人的个体生命的禁锢、锈蚀和磨杀。第33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透过年轻人林震懵懂而单纯的眼光,小说相当深入地刻画了刘世吾这个当代官僚的形象。刘世吾是典型的体制中人,患上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职业病’”。“职业”与“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病象如此,病因何在?这是小说发人深省的提问。第34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林震是作为被吸纳进体制的“外来者”来描写的。“生命史上好像还是白纸”的22岁的林震,究竟会成为另一个赵慧文,孤独,清高,无助,不服输,又无可奈何;还是当“有了功勋”、“有了创造”、“有了冒险”、“也有了爱情之后”,成为新的韩常新,直至再一个刘世吾?这是小说留下的又一个难解的问题。第35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小说虽然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写,但在揭示既有问题的同时并未给予问题以答案。这不是一篇一般性的“问题小说”,而是一部“提问题”的小说。问而不答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呈现出特别的美学蕴藉与思想穿透力。第36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声音“王蒙和刘宾雁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的大致是投身革命的青年知识者与老资格的领导者的关系和矛盾。这是‘五四’以后小说中‘孤独者与大众’的主题的延续。坚持‘个人主义’的价值决断的个体,他们对创建理想世界的革命越是热情、忠诚,对现状的观察越是具有某种洞察力,就越是走向他们的命运的悲剧,走向被他们所忠诚的力量所抛弃的结局,并转而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无法确定的困惑。”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第37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情感世界的开掘

当时的写人情、人性的小说,比较集中在爱情婚恋问题的思考上。爱情在那个时代是一个颇具禁忌性的话题,常被理解为是与革命工作、集体观念相对立的,作家表现爱情时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入“资产阶级思想感情”一类的陷阱中。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情感故事是作为一种平台或者说载体,小说家通过它来表达关于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乃至阶级立场的冲突。如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第二类爱情书写更具有纯粹性,美好的感情本身成为小说表现的中心,主要有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第38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声音“在整个描写中表现出了浓厚的不健康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读后不是从这个故事里取得力量,得到鼓舞,而是被感染上了作者本人的那种留恋过去,怨恨今天的感情。……《红豆》这篇小说从它的基调到题目,都没有能很好地、正确地表现它所描写的生活,却宣传着一种与我们格格不入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思想感情。”文美惠:《从〈红豆〉看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倾向》第39页,共4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声音“作者并未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一当进入具体的艺术描写,作者的感情就完全被小资产阶级那种哀怨的、狭窄的诉不尽的个人主义感伤支配了。……作者没有比江玫站得更高,没有看到过去江玫的爱情,是毫不值得留恋和惋惜的。”姚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