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_第1页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_第2页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_第3页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_第4页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842年《南京条约》1919年巴黎和会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第26届联大2008年八国峰会A、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1、基本方针:2、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历史背景

国际:两大阵营对抗,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

国内: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

千疮百孔的经济亟待恢复特点:一边倒

方针含义意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核心)首要任务:打破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

: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50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万隆会议(1955年)3、外交成果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提出:内容运用:意义:特点:包容性;开放性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17日)坚持:求同存异。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

B.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一大片”和“两只拳头出击”

1.外交环境恶化:

①美国搞两个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②1960年,苏联停止对华经济技术援助,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2.外交政策:

“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60年代再加上“两只拳头出击”)。3.成就:有2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影响。C.重大发展--七十年代的外交:一条线战略1.背景: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想以中制苏;②苏联成为中国的主要威胁,中国想以美制苏和影响台湾;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④第三世界的崛起;2.外交方针:”一条线,一大片”---既重视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3.外交成就: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的外面的国家(这就是“一大片”)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1)原因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恢复

1.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3)意义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过程②1971年,乒乓外交④1978.12发表《建交公报》③

1972年,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世界局势变化,双方共同要求(1)原因

⑤1979.1.1正式建交2、中美关系正常化①美国霸权地位面临挑战②中苏关系恶化①1970年,毛泽东接见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原因:中美双方利益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方面看从中国方面看①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改善美苏争霸中劣势地位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②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⑤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难自拔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挑战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1971年4月)②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原因(2)过程

1972.9.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中日建交A、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B、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C、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对中国:(1)彻底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国际:(1)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了积极作用。D.新时期的外交—八十年代后的外交:“全方位外交”1.背景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③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外交方针材料一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材料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基本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两项政策---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两个坚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外交成就:a.国际交流与合作1)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2)表现:①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②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③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APEC)④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伙伴关系”2)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3)积极开展反恐外交;4)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如: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事务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大国作用。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和裁军工作,发挥实质性作用。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与团结;③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④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请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为例,说明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决定性因素)

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练一练: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三个世界的划分2.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