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5-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5-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5-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5-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5-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一轮(yīlún)复习-微专题5-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第一页,共17页。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①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②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自然灾害与环境:①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页,共17页。【疑难(yínán)剖析】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dìlǐ)背景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2.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1.自然地理背景2.人文地理背景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三页,共17页。自然灾害的地域(dìyù)差异1.世界(shìjiè)主要自然灾害带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特性环太平洋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水旱、风暴潮、台风、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第四页,共17页。自然灾害的地域(dìyù)差异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2.自然灾害危害(wēihài)的地域差异(1)差异表现①从个例看:强度相当的同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间(shíjiān)和地点,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如下表所示:②从总体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差异极大,与灾害发生次数相照应。第五页,共17页。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的地域差异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带2.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危害的地域差异(1)差异表现(2)因素分析第六页,共17页。题组训练(xùnliàn)读我国某区域(qūyù)图,答复以下问题。(1)比照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shuōmíng)理由。(2)假设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shuōmíng)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第七页,共17页。我国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1)气象(qìxiàng)灾害第八页,共17页。我国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1)气象(qìxiàng)灾害(2)地质灾害第九页,共17页。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dìlǐ)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bèijǐng)(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生物灾害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tǔrǎng)、植被为多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十页,共17页。我国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bèijǐng)(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生物灾害2.人文地理背景(bèijǐng)(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2)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3)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第十一页,共17页。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dìlǐ)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1)气象(qìxiàng)灾害(2)地质灾害(3)生物灾害2.人文地理背景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的影响第十二页,共17页。题组训练(xùnliàn)读下面两幅图,答复(dáfù)以下问题。。(1)Ⅰ地区(dìqū)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与其他地区(dìqū)相比,Ⅳ地区(dìqū)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的特点。(2)右图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旱涝

关联性地质灾害第十三页,共17页。题组训练(xùnliàn)读下面(xiàmian)两幅图,答复以下问题。。(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多发的原因。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第十四页,共17页。题组训练(xùnliàn)(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人为原因。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jiàngdī)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