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初唐文学_第1页
隋唐初唐文学_第2页
隋唐初唐文学_第3页
隋唐初唐文学_第4页
隋唐初唐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初唐文学第1页/共131页概

说第2页/共131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闻一多先生曾说:人们爱说唐诗,我却偏爱说是诗唐,不是唐朝的诗,而是诗的唐朝。第3页/共131页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4页/共131页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5页/共131页

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第6页/共131页

公元618年李渊废黜了年幼的隋恭帝,改国号曰唐,年号曰武德,由此开启了李唐王朝的基业。而有意思的是,经过286年之后,同样的命运也降临在李唐王朝的身上,907年握有重兵的朱温以同样的方法废黜了唐哀帝——李祝,并建立了自己短命的梁朝。如果加上后来的后唐、南唐的话,唐代在经历了三百余年的辉煌之后便结束了。但是一个政治王朝的结束并不是一个艺术时代的终结,唐王朝的楼台阁廨已烟消云散,而艺术的唐诗却永远具有动人的力量第7页/共131页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

907

960第8页/共131页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一)诗歌的繁荣(二)散文的革新(三)小说的成就(四)词的产生和发展(五)变文第9页/共131页(一)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1、诗人众多,名家辈出。《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余家。《全唐诗补编》收作者一千多人。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1家。《诗薮·外编》(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第10页/共131页2、诗作浩繁《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多首。

第11页/共131页3、艺术精湛律诗成熟绝句精美《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第12页/共131页4、流派纷呈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等第13页/共131页5、风格多样

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胡应麟《诗薮》:“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委琐,靡弗诣矣。”预矣。”第14页/共131页6、题材广泛,内容丰富7、诗体完备

《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第15页/共131页古体、近体都具备。唐代诗人发展了汉魏兴起的五七言古诗,乐府歌行体诗歌更是大放异彩。律体是唐人的创造。形成五律、七律、排律、绝句等形式。古体:1、五古;2、七古。另有四言、三言、六言、九言和杂言。近体:1、五律;2、七律;3、五绝;4、七绝。另有六律、六绝、五排、七排。第16页/共131页8、影响深远广泛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旗亭画壁”第17页/共131页王安石:“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

“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第18页/共131页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信秋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王之涣《凉州词》第19页/共131页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王禹偁《春居杂兴》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

第20页/共131页(二)唐代散文的成就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

《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后来的《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文22896篇。现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新增未收文1100余篇。第21页/共131页(三)唐代小说的成就唐传奇,即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唐人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其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第22页/共131页(四)唐五代词词,曲子词的简称,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唐代文人词的创作,始于中唐白居易等人。到晚唐五代,词逐渐成熟。有两大创作中心。一是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二是南唐,“二主一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民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23页/共131页(五)变文说唱文体,简称“变”。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先河。

第24页/共131页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这是唐代文学繁荣的物质基础。

唐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社会经济很快走向繁荣,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去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第25页/共131页手工业、商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空前繁荣,除了首都长安以外,洛阳、扬州、成都、广州,都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国内交通发达。国家的版图空前扩大。第26页/共131页经济繁荣对文学的影响:(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描写都市生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到诗歌创作的风格。(3)市民文学开始出现。

第27页/共131页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孟浩然:“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冯至《杜甫传》:“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自己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经验,丰富了生活。”

第28页/共131页安史之乱后,虽然唐王朝由盛转衰,但社会的巨大变化又深深地触动了文人的思想,也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29页/共131页2、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的盛行,也是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第30页/共131页唐科举分常科和制科

常科:每年举行一次。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字、开元礼、道举等。制科:是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在所有考试科目中,明经、进士最受重视。明经——考帖经;进士——主要考诗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进士及第后极为风光。“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第31页/共131页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对唐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以由此进入上层统治集团,这就使文学进一步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这也是唐代文学的繁荣的一个原因。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第32页/共131页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之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希望的一种手段。所谓“纳卷”,就是举子到礼部应试之前,除了要向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投行卷之外,还必须向礼部交纳习作,即“纳省卷”。所谓“温卷”,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八中说:“唐之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第33页/共131页3、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互有消长,但基本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一种互相融和的趋势。在政权运作如法律依椐、社会结构、社会伦理等方面,在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这极大地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第34页/共131页儒、释、道思想对唐文学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第35页/共131页4、唐代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史学:二十四史中,唐修了八史。史学对史传文学有影响,如《段太尉逸事状》、《张中丞传后叙》等。

书法:楷书中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草书中有张旭、怀素。李白诗、张旭字、裴旻舞为“三绝”。第36页/共131页绘画和雕塑: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王维的山水画。大量的题画诗出现,及以画法入诗。山水诗与山水画相互影响、画论诗论交融渗透。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第37页/共131页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第38页/共131页《捣练图》第39页/共131页第40页/共131页李重润墓壁画

《男侍从图》此图画七位身材高大的内侍,他们双手持笏,举在胸前,每人身穿圆领口长袍,腰间扎黑色皮腰带,脚穿黑色靴,分两排站立,神态各具特征。人物造型准确,线条富有轻重缓急的变化。设色富有节奏感,对比鲜明,突出了人物特征及装饰效果。第41页/共131页第42页/共131页第43页/共131页第44页/共131页第45页/共131页第46页/共131页音乐:古诗中很多是和乐歌唱的,如乐府,七绝被称作“声诗”。燕乐的发展产生了词。许多诗人的诗作与音乐有关: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第47页/共131页舞蹈: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舞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第48页/共131页5、南北文化交流,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若能擢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第49页/共131页6、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还取决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唐代文学恰恰处在既有深厚的基础又有广阔的发展田地的时代。基础方面:《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运用

从发展天地来说,五言古诗还有生命活力,七言古诗在魏晋南北朝才逐渐兴盛,全部的近体诗正处于孕育形成过程中。第50页/共131页1.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唐代诗歌繁荣的准备时期。

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唐诗的鼎盛时期。

3.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唐诗继续兴盛的时期。

4.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唐诗的夕阳晚照时期。第51页/共131页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52页/共131页第一节

隋代文学

第53页/共131页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54页/共131页作家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第55页/共131页薛道衡

隋最著名的诗人。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被杀。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人日思归》、《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

第56页/共131页《昔昔盐》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显示出艺术上的独创性。第57页/共131页《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第58页/共131页卢思道

卢思道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代表作《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前半写征夫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

第59页/共131页《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第60页/共131页第二节

初唐宫廷诗苑第61页/共131页一、唐初诗坛特征

唐初的时代是宫廷诗充斥诗坛的时代。一方面,从创作思想上看,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诗人对南北文风的差异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南朝齐梁文风有所批判,提出了融合南北文风,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但在创作上,仍承袭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第62页/共131页二、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特点:(1)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2)典雅绮丽、雍容平和诗人:李世民、虞世南、魏徴、李百药等人。第63页/共131页2、上官体(龙朔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宫廷诗人主要有上官仪、李义府、许敬宗等。第64页/共131页上官体

上官体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他的诗今存二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其诗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追求形式的工偶精对。时人称为“上官体”。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归纳了六朝以来诗中的对偶方法,加以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为后人写作律诗的对仗作了规范,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65页/共131页3、“文章四友”与沈宋高宗武后时期,是初唐文学的变化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诗坛上出现的宫廷诗人,在诗歌的格律上进行探索并取得了新的成绩,从而使六朝以来就开始萌芽的近体律诗,到这一时期趋于完全成熟与定型。第66页/共131页沈宋与律诗的定型

沈佺期和宋之问高宗武后时宫廷诗人,人品都未足为人称道。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贬谪之前,创作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遭受贬谪后,由于生活境遇的变迁,诗歌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沈、宋创作的价值在于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第67页/共131页《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此诗抒发的是作者去国远谪的忧伤与怀土思归的向往。感情很真挚风格,自然流畅,结构严谨。

第68页/共131页《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终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内心感受的刻划十分细腻

第69页/共131页《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内容上虽不脱征人思妇情感,但已是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

第70页/共131页文章四友

指高宗武后朝的四位宫廷诗人,即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位诗人都工于律诗。《新唐书·杜审言传》:“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第71页/共131页《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今年游春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独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滞留客居的愁思初唐第一首完整七律

第72页/共131页《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中。

感情真挚,景色清新,结构缜密。杜审言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第73页/共131页杜审言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创。”“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第74页/共131页第三节

王绩与“四杰”

第75页/共131页王绩

—别具一格的诗人第76页/共131页王绩的生平思想

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人,一说绛州龙门人。一生三仕三隐,思想上充满了矛盾。早年也有一些功业抱负,但时代的风气,加上家族日渐衰落的命运,使他也染上了道家、阴阳家乃至佛教的思想,常以阮籍、陶潜自比。

第77页/共131页王绩的创作

有《东皋子集》三卷。王绩的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上。诗风朴素无华,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代表作品:《野望》第78页/共131页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第79页/共131页野望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易代之慨与全身避祸的思想融于其中。中间两联写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全诗以朴素之笔,用白描的手段,描绘了一幅山间晚归图,清新质朴。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第80页/共131页《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莺飞。

第81页/共131页《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第82页/共131页王绩

王绩的诗歌主要以写隐逸山水与田园见称。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的山水田园诗到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但他在当时的影响不大。第83页/共131页

“初唐四杰”

--唐诗的“始音”

第84页/共131页初唐四杰

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生平遭际与个性相似之处:第一,他们的一生大都地位不高且遭遇坎坷。第二,他们都是有才华而恃才傲物的人,个性都比较强。第85页/共131页卢照邻

卢照邻(634?-683),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博学善文。20岁时为邓王府典签。一生不得志,屈沉下僚。后因患风疾去官。后服丹药中毒,病势加重。终因不堪病痛,自沉颖水而死。

第86页/共131页骆宾王

骆宾王(623-684?),婺州义乌人。天姿聪颖,少负才名。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最初被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高宗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不久又被诬坐赃下狱,出狱除临海县丞。徐敬业暴动,曾为其起草了著名的骈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在兵败混乱中跳水逃亡,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

第87页/共131页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王通,叔祖王绩。自幼有“神童”之誉。六岁为文,九岁作《指瑕》。十五岁《上刘右相书》畅论国家利害。十七岁对策及第,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中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逐出沛王府。后一度任虢州参军,因藏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其父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为交阯令。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第88页/共131页王勃才华横溢。《唐才子传》云:“属文奇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选磨墨数升,则酣饮被覆而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第89页/共131页杨炯

杨炯(650-693?694),弘农华阴人。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27岁又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三十三岁任太子李显府中的参事司直,又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后因其从弟参与徐敬业叛乱事牵连,迁梓州参军。后又任盈川县令。未几,死于任上。第90页/共131页《唐才子传》:“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尔!’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

《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珍,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第91页/共131页“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入门见疾,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第92页/共131页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第一,在诗歌内容方面,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

第93页/共131页第二,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或在诗歌中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第三,初唐四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也有贡献。王、杨擅长五律,五言律诗由他们初步定型。卢、骆以七言歌行见长,歌行体诗在他们手中获得改善与发展。

第94页/共131页总之,初唐四杰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诗风的影响,但他们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初步的革新,把唐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第95页/共131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在京城长安为一个姓杜的朋友去蜀川上任写的一首送别诗。

第96页/共131页第97页/共131页

滕王高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第98页/共131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第99页/共131页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第100页/共131页艺术成就

洋溢着爽朗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反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凄之感。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初步形成了后来律诗常见的起、承、转、转、合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凝炼的语言风格,为律诗的成熟作出了贡献。第101页/共131页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第102页/共131页杨炯《从军行》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反映了唐初知识分子向往边塞、渴望为国立功的精神风貌。第103页/共131页卢照邻《长安古意》主题思想:

《长安古意》是他的名篇。这首诗的题材、辞句和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虽然继承了宫体诗,但也变革了宫体诗。正是这样的作品,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了市井,反映了长安的盛况;热烈的爱情追求,代替了艳情的描写。

第104页/共131页长安古意(1)长安大道连狭斜(2),青牛白马七香车(3)。玉辇纵横过主第(4),金鞭络绎向侯家(5)。龙衔宝盖承朝日(6),凤吐流苏带晚霞(7)。百尺游丝争绕树(8),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9),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10),双阙连甍垂凤翼(11)。梁家画阁中天起(12),汉帝金茎云外直(13)。楼前相望不相知(14),陌上相逢讵相识(15)?第105页/共131页借问吹箫向紫烟(16),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17),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18),好取门帘帖双燕(19)。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20)。片片行云着蝉翼(21),纤纤初月上鸦黄(22)。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23),娼妇盘龙金屈膝(24)。御史府中乌夜啼(25),廷尉门前雀欲栖(26)。隐隐朱城临玉道(27),遥遥翠幰没金堤(28)。挟弹飞鹰杜陵北(29),探丸借客渭桥西(30)。俱邀侠客芙蓉剑(31),共宿娼家桃李蹊(32)。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33)。第106页/共131页北堂夜夜人如月(34),南陌朝朝骑似云(35)。南陌北堂连北里(36),五剧三条控三市(37)。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38)。汉代金吾千骑来(39),翡翠屠苏鹦鹉杯(40)。罗襦宝带为君解(41),燕歌赵舞为君开(42)。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43)。意气由来排灌夫(44),专权判不容萧相(45)。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46)。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47)。节物风光不相待(48),桑田碧海须臾改(49)。昔时金阶白玉堂(50),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51),年年岁岁一床书(52)。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53)。[3]第107页/共131页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已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第108页/共131页第四节

唐诗风骨与唐诗兴象

——陈子昂与张若虚

第109页/共131页一、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陈子昂明确地提倡汉魏风骨,倡导风雅兴寄,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诗美理想。《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正面地提出了诗歌革新的主张: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第110页/共131页《感遇》38首:上承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诗的传统,下开张九龄的《感遇》和李白的《古风》,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第111页/共131页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112页/共131页《登幽州台歌》艺术特点:

境界开阔,格调雄浑,苍凉悲壮。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第113页/共131页陈子昂使唐诗的发展走上了继承汉魏风骨的道路,张若虚、刘希夷则从清辞丽句与意境创造方面,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二、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114页/共131页春江花月夜

全诗着力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开阔,感情热烈。而这一切,又都融化在如梦一般明净的优美意境中。

第115页/共131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第116页/共131页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第117页/共131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第118页/共131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第119页/共131页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第120页/共131页鸿雁长飞光不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