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洵六国论“仁义不施”“不爱其民”贾谊杜牧苏洵《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秦灭亡的原因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他认为六国败亡的关键是“弊在赂秦”,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的有道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读准字音,积累重点实词、虚词,了解古文句式特点品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品味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领会苏洵思想,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名因而大振。因而把作品集命名为《嘉祐集》。知人论世

六国:战国时代的齐、楚、韩、燕、赵、魏六个国家。

“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用于说理。分两种:

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

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法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史论解题识文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后的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负多胜少。苏洵生活的年代,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

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一:

疏通文意,积累知识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战不善,弊在赂(赠送财物)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有人,有的人)曰:六国互(相继)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第二段秦以攻取之外,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则获邑(小城市,泛指城镇),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方面)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它实际上)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厥,相当于“其”)先(已故的,用于去世的尊长)祖父(泛指祖辈、父辈),暴(同“曝”)霜露,斩荆棘,以(才)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之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满足),奉(进献,赠与)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决定,确定)矣。至于(至,到。于,引出对象不翻译)颠覆(灭亡),理(名词用作状语,从道理上说)固(本来)宜然(代词,这样)。古人云:“以地事(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名词,话)得(得当,合适)之(音节助词,不翻译)。第三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把……当作……)计,始(才)速(招致)祸焉。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动用法,使……退却)之。洎(及,等到)牧以谗诛(被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力量)孤危,战败而亡,诚(实在)不得已。向使(假使)三国各爱(爱惜,珍惜)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不上路),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运数),存亡之理(理数),当与秦相较(较量),或未易量(估量)。第四段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侍奉)秦之心,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表被动)劫,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削月(名词用作状语,一月月地)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执政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第五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它的势力比秦弱),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如果)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偌大的国家),下(名词用作动词,降低身份)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旧例),是(代词,这)又在六国下矣。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学习活动二:

梳理文本,理清结构(小组讨论,两分钟)第二部分(2、3):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层:论述“略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层: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三部分(4、5):提出结论第一层:总结历史教训第二层:讽谏北宋王朝

学习活动三:

品味文段、鉴赏论证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在结构上具有引领下文、统摄全篇的作用。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一分论点二中心论点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

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两分钟)第二段作者是怎样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小组讨论,两分钟)1.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先将“以攻取之外”和“战胜而得者”相比,又用“诸侯之所亡”和“战败而亡者”相比,得出“秦之所大欲,诺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2.接着又用两个对比,即先祖父的“暴霜露,斩荆棘“与子孙的“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比;诸侯为“一夕安寝”而“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与泰国的态度“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第三段齐,与赢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速祸不赂者以赂者丧赵,牧以谗诛,用武不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者是怎样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小组讨论,两分钟)反面正面齐勿附于秦燕刺客不行赵良将犹在假如反面假设论证胜负或未易量第四段第四段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两分钟)

第四段的中心是论史评古。

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设想抒发感慨,如六国不赂秦而抗秦,必将大有作为,行文摇曳多姿,兴味无穷;然后承上启下,又回到史实,揭开病根,重申赂秦之弊,最后借题发挥,大声疾呼,告诚为国者,对政要以此为训,敢于斗争。结构上:承上启下由谈古到论今内容上:开药方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封赏谋臣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贤下士3.并力西向——团结一致作用第五段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警示当朝的?(小组讨论,一分钟)本段抒发了对现实的感慨,指出了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蹈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对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目的之所在——借古讽今。论证方法“古人云:······”六国灭亡的史实秦与六国的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加强论证说服力证明观点正确性证明破灭必然性学习活动四:

总结主旨、领会品格写作目的

作者通过批判六国赂秦之失策,警告北宋统治者,必须结束对辽和西夏纳款输银的苟全屈辱方针,用战争来保卫国家的完整、独立,以免重蹈六国败亡的覆辙。作者以论古为手段,以砭今为目的。“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败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作者托古讽今的良苦用心在文章最后和盘端出。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请你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苏洵是有政治抱负、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书生苏洵看清了国家的政治危机,他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怀着拳拳爱国热情和对天下黎民的责任感,在《权书》中系统讨论了战略战术问题,《六国论》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在中国古代,家国情怀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国人从情感和理智上认同和维护民族共同体、将爱亲敬长这一天然血缘亲情上升为报效国家服侍黎民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一代代文人士子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文乐而乐”的政治候守,乘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笃作为,谦恭自律,严道持家,以光耀千秋的道德文章和福泽百姓的勤政善举,书写着绵长醇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精神品格精神品格以三年抗疫为例,我们的白衣战士犯难而进,向社会预警疫情;来自全国各省市及部队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奋不顾身,抢救患者,挽狂澜于既倒;而农民工、社会捐助者、义工、志愿者蜂起云涌,纷纷以布衣之身,尽天下之责。可以说,他们都怀着“拳拳爱国的热情和对天下黎民的责任感”,他们都是中国坚挺的脊梁。1.(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3月模拟(一模)语文试题)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如弃草芥的土地,父辈祖先却要“

”才能获得。2.(山东省济南市大学城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检测语文试题)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两句,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3.(2021届无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过秦论》鉴于秦由盛及衰的过程,提出其灭亡是由于“

”;《六国论》中“

”则是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割地而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胁迫而进贡。衔接高考4.(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

”。5.(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6.(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检测(2021.9))对于六国灭亡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