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共中央需要(

)A.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B.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C.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 D.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2.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3.据统计,1700-1825年间,英国所建的医院或治疗所达154个之多,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也开始在全英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英国(

)A.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建立 B.城市生活环境恶化C.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完善 D.医疗服务范围扩大4.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

)A.受益于医学知识普及和发展 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 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5.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可概括为“2+6”体系,即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基本医保制度横向覆盖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救助金、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医保扶贫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这表明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A.城乡统筹,保障极度 B.覆盖全民,层次多元C.市场支撑,权责清晰 D.免费服务,兼顾公平6.1951年5月2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颁布《妇幼保健站组织条例》,对各地积极筹建妇幼保健站、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定。除此以外,还通过整顿旧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并组织建立新的属于人民的接生组织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的新型接生组织机构网。这些举措(

)A.破解了卫生事业发展难题 B.提升了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当地经济迅速恢复 D.加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7.19世纪,英国议会相继出台《1848年卫生法》《1855年疾病预防法》《1858年医疗法》《1875年公共卫生法》,并对居民供水、污物处理、医院管理、地方防疫等方面做出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A.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 B.促进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C.体现政府重视疫病的研究 D.有效推动防疫体系的建立8.下图所示为2018年英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构成情况(单位:亿英镑)。据此可知,当代英国(

)A.政府的医疗支出负担加重 B.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弱C.医疗体系逐渐走向商业化 D.医疗资金来源较为广泛9.阅读下面的中央政府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报告(1993)》】,以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B.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C.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D.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10.导致下面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1000居民)年平均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净增入口1871-188040.728.811.91881-189038.226.511.71891-190037.323.513.91901-191033.919.714.3191129.518.211.3191229.116.412.7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11.《德国史纲》写道: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对此政策评析正确的是A.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德国统一 B.一定程度上改善民众生活,缓解社会矛盾C.消除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矛盾,阻碍工人运动发展 D.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12.1945年,参加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了进行国内竞选而中途回国,等大选结束三国会议复会时,回到会议桌旁的却是工党新首相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党向英国人民承诺在战后要建设“福利社会”(如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全面免费医疗制度等)而赢得大选。关于英国“福利社会”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C.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13.“人民医疗为人民,强大祖国才可靠,医疗制度要完善,政府引导不可缺,卫生组织要做好,各级服务不能少,医疗保障有基础。”下列对中国卫生组织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②中国红十字会属于群众性卫生组织③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行政组织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属省人民政府管辖⑤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医学科学研究机构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14.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15.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础免疫计划中有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可以免费接种这些疫苗。这表明A.基础免疫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确保儿童健康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儿童的免疫计划C.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D.疫苗接种后可以终生免疫16.“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这说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C.遏制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D.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医学界并无明显的中西医界限,中西医之间表面上相安无事,然而,由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倍感中医地位受到威胁,起而反击。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在医学领域追随废除汉医、全盘西化的道路,留日归来中国学人把日本的医学理念带回中国,成为传播西医,废弃中医的骨干力量。民国伊始,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曾两次掀起巨大的“消灭中医”“废止中医”的巨浪,出现了影响深远的近代中西医之争。——摘编自郝先中《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材料二

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中医界虽然屡屡遭到打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下去。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且拥有中医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但也无法让中医全军覆没。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其留下的影响是永恒的,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其一,抗争与发展是近代中医药界两大主线,抗争中建立了团结,改变了原来中医界的内部关系和职业精神;其二,废止中医之争促发了中医界的紧迫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医界不得不谋求自身的革新与改良,自觉进行科学化的尝试,逐渐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或许可以说,废止风波最终为中医药界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的胜利。——摘编自部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西医之争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医之争的影响。18.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领域的体现,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我国当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活动(部分)时间共青团活动1952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动了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了以“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1955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指示,各地委员会“应配合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在农村应与春耕施肥、防止畜病等相结合,以改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1966-1976年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管理粪便和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1981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起“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并明确爱国卫生运动要以搞好城乡清洁为主要任务。1989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提高人民健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动。此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符号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落脚点。——摘编自王鑫《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沿革》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使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设问“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需要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即推动广大群众提高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自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调适心理,使全社会养成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A项正确;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但二者之间不是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健康教育既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只是培育人们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属于健康教育的角度,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市公、私立医院都设有赠医时间,而且强调药费从廉,这说明当时广州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服务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兼顾了社会效益,D项正确;这一时期刚刚建立一些现代医疗服务机构,不可能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广州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进行了一定的社会服务,无法由此得出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广州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进行了一定的社会服务,是医院不是社会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3.D【详解】根据可以推知,1700-1825年间,英国医疗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到英国全域,医疗服务范围扩大,D项正确;A项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700—1825年”,排除A项;题干中的“全英国范围”不仅限于城市,排除B项;C项中“完善”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C项。故选D项。4.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可看出都是医学方面的知识,由此可知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是因为医学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医学知识的普及,并没有提到科学理论方面的突破情况,排除B项;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不能直接影响人口问题,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发展虽会影响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但材料涉及的是关于西北欧死亡率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可概括为“2+6”体系,即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基本医保制度横向覆盖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救助金、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医保扶贫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可知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既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又有带有商业性质的保障制度,这体现出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层次多元,B项正确;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保障适度,B项中“保障极度”说法错误,排除A项;商业性质的保障制度只是补充,C项中“市场支撑”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中“免费服务”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整顿旧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等举措有利于推动当地医疗卫生、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群众的困难,加强工农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D项正确;新中国初期还不能完全破解卫生事业发展难题,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只是材料中一方面的措施不会很快显著提升妇女儿童社会地位,B项表述有些夸张,排除B项;材料措施不会直接促进经济“迅速”恢复,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根据题干在19世纪英国相机出台了关于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有效推动了防疫体系的建立,D项正确;法律的出台不能控制疫情的爆发和扩散,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法律的出台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不能得知促进了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对疫病的预防,并非对疫病的研究,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2018年英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构成情况”,可知在当代,虽然英国医疗卫生支出以政府拨款为主,但自愿健康保险、慈善筹资、企业筹资、患者自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当代英国医疗资金来源较为广泛,D项正确;材料没有前后对比,无法说明英国政府的医疗支出负担加重,排除A项;医疗卫生支出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增强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排除B项;自愿健康保险所占比重很小,不足以说明英国医疗体系走向商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C项正确。高福利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故B项错误。C项“收入均等化”表述有误,故排除。材料数据显示,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上升,故D项错误。【点睛】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就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维护其统治地位,通过政府所推行的各种社会福利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制度广泛流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称本国已经成为“福利国家”。10.B【详解】从表格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在出生率下降的同时死亡率也有大幅下降,这种现象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和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故答案为B项;ACD项说法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一方面要分析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出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根据表格中的时间信息,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表格数据变化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答案。11.B【详解】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俾斯麦通过法令措施,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出发点都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故选B项。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12.A【详解】“福利社会”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和。所以正确答案为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C错误。福利社会并不能消灭社会贫富差距,D错误。13.B【详解】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服务组织,③错误,CD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由国务院管辖,④错误,A排除;①②⑤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4.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晚清时期政府仿造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化建立近代“卫生”机构,不再同于传统“卫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卫生”纳入地方行政,排除A项;“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仅反映政府推动“卫生”事业的近代化,并不能反映卫生服务普及化,排除D项。故选B。15.B【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免疫计划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并没有提到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健康情况,故A项错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疫苗的接种问题,故C项错误;儿童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终生免疫,故D项错误。16.B【详解】根据材料“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B项正确;排除ACD。17.(1)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民国政府以西医为本的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留学生的推动。(2)影响:加强了中医界的团结;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详解】(1)根据材料一“由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倍感中医地位受到威胁,起而反击”得出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根据材料一“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得出民国政府以西医为本的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留日归来中国学人把日本的医学理念带回中国,成为传播西医,废弃中医的骨干力量”可知中西医之争的社会背景有留学生的推动。(2)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一,抗争与发展是近代中医药界两大主线,抗争中建立了团结,改变了原来中医界的内部关系和职业精神。”可知中西医之争加强了中医界的团结;根据材料二“其二,废止中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