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解析_第1页
2017届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解析_第2页
2017届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解析_第3页
2017届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解析_第4页
2017届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届探究世界(shìjiè)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解析第一页,共37页。根本(gēnběn)概念:根本(gēnběn)观点:—物质、运动(yùndòng)、规律—世界是物质(wùzhì)的—物质(wùzhì)是运动的—物质(wùzhì)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原*第二页,共37页。考点(kǎodiǎn)1│主干梳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tèxìng)是___________。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主干梳理意识(yìshí)客观实在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共同本质第三页,共37页。考点一哲学(zhéxué)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yìshí)、并能为人的意识(yìshí)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wùzhì)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

物质的属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运动一般属性——多样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第四页,共37页。 ◎自测(zìcè)自评◎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以下(yǐxià)观点正确的选项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shìwù)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第五页,共37页。考点(kǎodiǎn)1│主干梳理【特别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guīdìng)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开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特别提示】(1)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六页,共37页。考点1│主干(zhǔgàn)梳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长期开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从存在的根底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根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表达(biǎodá)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3)世界物质性原理地理环境(dìlǐhuánjìnɡ)

物质性

人口因素

物质世界第七页,共37页。物质(wùzhì)与具体的物质(wùzhì)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区别联系物质是对具体(jùtǐ)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具体(jùtǐ)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jùtǐ)表现。二者是抽象和具体(jùtǐ)、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shǔxìng)。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不是整体与局部、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知识明辨第八页,共37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wéiwùzhǔy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wéiwùzhǔyì)〕的观点。哲学(zhéxué)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shìjiè)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局部,或者说只涉及一局部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知识明辨第九页,共37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所有事物(shìwù)的共同属性C.所有的有形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yībān)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误;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C项把自然科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应排除;D项是正确选项。第十页,共37页。【原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开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shìjiè)的组成局部。2、世界(shìjiè)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方法论】(1)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lìyòng)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开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第十一页,共37页。【原理】①人类(rénlèi)社会是物质世界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人类(rénlèi)社会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开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第十二页,共37页。[根本(gēnběn)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rénlèi)社会的物质性世界(shìjiè)的物质性〔世界(shìjiè)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局部。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根本要素都是……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观原理)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然,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根底上认识和改造自然;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第十三页,共37页。【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开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láodòng)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世界(shìjiè)的物质性原理(小结(xiǎojié))第十四页,共37页。第十五页,共37页。注意(zhùyì)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biǎoshù):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世界统一于物质;④世界是物质的。以下选项中集中表达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开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开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决定力量D第十六页,共37页。第十七页,共37页。答案(dáàn)A第十八页,共37页。2.[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说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únzài)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题干的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表达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据此判断,A、B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表达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点拨]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考点往往联系哲学的其他考点,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事物的联系、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开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开展的观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shùlì)正确的价值观〞等。D第十九页,共37页。CD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所以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B.自然界也是客观的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D.人们(rénmen)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yīnwèi)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C.人类社会的产生、开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根本要素都是客观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第二十页,共37页。1.运动的含义(hányì):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①

和②

。2.运动(yùndòng)和物质的关系:③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yùndòng)的物质。运动(yùndòng)是④

的运动(yùndòng),⑤

是运动(yùndòng)的承担者。(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开展(kāizhǎn)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⑥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⑦

。⑶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⑧

的统一。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那么导致相对主义和_________⑵运动是

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

的、暂时的和

的。变化过程运动物质物质根本性质运动无条件有条件相对相对静止狡辩论考点2│主干梳理第二十一页,共37页。考点二哲学的运动(yùndòng)概念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___和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___的运动,__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见(kějiàn),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guòchéng)。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联系):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第二十二页,共37页。◆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运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2)静止的相对性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处于一种(yīzhǒnɡ)不显著的变化状态,它是运动的一种(yīzhǒnɡ)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说“静止就是绝对不运动,根本不变化〞是错误的。(3)静止中包含着运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一,物质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人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运动。第二,任何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xìngzhì),都只能是暂时的,物体在保持自身性质(xìngzhì)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在进行量的积累,当量变到达一定程度时,某物质就会发生根本性质(xìngzhì)的变化而转化为他物。第二十三页,共37页。

稳固(wěngù)练习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yùndòng)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A.运动(yùndòng)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yùndòng)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yùndòng)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yùndòng)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A2.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yùndòng),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yùndòng),这观点属于〔〕A.离开运动(yùndòng)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yùndòng)的唯心主义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yùndòng)结合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B第二十四页,共37页。4.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shīzuò):“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shuōmíng)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cúnzài)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解析]“卧看满天云不动〞表达了相对静止的一面,“不知云与我俱东〞表达了绝对运动的一面。应选B。C项说法错误,A、D两项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B第二十五页,共37页。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答复下面两题: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fǒurèn)了世界的物质性B.成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C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shìwù)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夸大了事物(shìwù)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第二十六页,共37页。〔201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shīrén)李贺的这一诗句表达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2019·广东单科〕关于运动(yùndòng)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A(2011年浙江卷,27)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hùxiāng)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B第二十七页,共37页。〔1〕规律的客观(kèguān)性。规律是客观(kèguān)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考点三:物质(wùzhì)运动的规律1、规律(guīlǜ)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那么,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改变、改造和消灭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十八页,共37页。拓展(tuòzhǎn)4.如何按规律办事?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2、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造福于人类;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4、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须(bìx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误区警示]1.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2.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3.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kèguān)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4.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第二十九页,共37页。4、规律(guīlǜ)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gǎibiàn)或创造规律①人能够认识规律(guīlǜ)②人能够利用规律(guīlǜ)利用规律的表现: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开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开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2〕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如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杰出典范。第三十页,共37页。〔2010新课标卷、辽宁卷、湖南卷、陕西卷〕22.在创立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根底设施一律撤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zhéxué)依据在于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开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2019·江苏单科〕“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kěyǐ)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第三十一页,共37页。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A、尊重(zūnzhòng)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根底,只有尊重(zūnzhòng)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C、尊重(zūnzhòng)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wǒmen)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考点四:客观规律(kèɡuānɡuīlǜ)与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即自觉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内容:⑴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⑵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⑶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