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1页
家长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2页
家长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3页
家长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4页
家长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浠水县兰溪中学张怡球一位学生家长曾对我说:“孩子脾气大,动不动就发火,仿佛不是他做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在做他的孩子。”通过了解,我发现原来这位家长常常在孩子高兴的时候泼冷水,在家里时时提起考试的事。比如,常常夸别人的孩子如何厉害,拿人家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时时揭孩子的伤疤,处处以高不可攀的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因此,在他们的家庭对话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今天考试比较顺利!”饭桌上孩子不无得意地说。“你哪次不是这样,自我感觉特别好。”母亲不失时机地泼了一瓢冷水。结果自然是沉默,不欢而散。“考试怎么样啊?”母亲一边夹菜一边问。“不怎么样。”没考好的孩子不冷不热顶一句。“你这孩子,考不上重点,怎么考上大学?”母亲有点生气。“考不上,我讨米去,行了吧!”孩子把筷子一扔,走进自己的房里,砰的一声把门关上我们想想:生活在这样氛围的孩子,能不发脾气吗?许多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不理想,已经负荷着沉重压力,积压着许多不愉快,回到自己家里,空气凝重,脸色冷峻,厚重的期待,沉甸甸的关爱,这种境遇又怎能有好心情?学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校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古今中外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例子枚不胜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之所以孟子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是因为孟母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结果。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伊雷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她对两个女儿的家教观念是多为女儿创造好的家庭环境,而不是要她们死记硬背去取得高分。在她的努力下,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艾芙居里也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作家。如果说这些与我们距离太远,那么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也不少。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家庭氛围愉悦,孩子精神则爽快;精神爽快,心理负荷则不重;心理负荷不重,心理则能正常发展;心理正常发展,思维则处于活跃状态;思维活跃,其潜能则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无论何时,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心、理负荷大、心中抑郁的孩子显得更为重要。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家长必须学会正面教育、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一、孩子犯错不精神惩罚,学会正面教育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家长批评时,有些孩子就是不肯承认,有些家长出于冲动,就会动手打孩子,这样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孤独、固执、怪癖等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所以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那么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家长要正面去教育。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老账,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个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们的赞扬。同样道理,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增加身体接触。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他的话时,身体部分要有接触,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情依旧。批评过后,我们家长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二、孩子进步给精神鼓励,学会赏识教育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被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真正要做好赏识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家长从“心”开始。赏识需要全心。家长应该产全心全意地接受孩子的全部,要全面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积极创斗造条件使闪光点充分燃烧。比如,有的孩子调皮好动,可他爱动脑筋;有的孩子胆小内向,不爱表现自己,可他善于观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我们不能盯着孩子的缺点和短处不放,更不能将主孩子的短处跟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能使家长积极面对孩子,与孩子相互激励,积极互动。赏识需要真心、。赏识孩子要发自内心,对孩子不能搞假赞扬,不能将表扬变成口头禅,不根据实际情况随便使用。表扬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基于对孩子表现的良好感觉,要确切地表明自己的看法,真实地肯定孩子的行为,有的放矢,同时,要让被表扬的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动被真正认可,激发孩子今后做得更好的动力。赏识需要细心。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认真揣摩孩子的心理需要。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遭遇失败,或缺乏信心,不敢尝试新事物时,就应该及时给以鼓励,给孩子一个回报、一个微笑,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当孩子获得成功,哪怕这种成功很小,都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肯定孩子;"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动感到骄傲。"这样,孩子从被赏识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孩子的良好行为会得到强化,逐步树立起信心。赏识要有重心。要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后,才能给予赞扬。赏识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行为上,放在经孩子努力所产生的后果上,使孩子因为自己的行为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有的家长认为赏识就是夸大孩子某一方面的才能,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会造成孩子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产生盲目自满的恶果,过分"赏识"孩子,将会变成溺爱,结果也会害了孩子。赏识要有公心。赏识教育需要切合实际的表扬和恰如其分的批评,这要求家长从严要求,爱教相融,严慈相济,不能排除使用批评的手段,既要奖惩分明,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分寸,不能因为溺爱孩子而将孩子的缺点说成优点,对孩子的错误要给予批评,批评要讲究艺术,在批评中包含着鼓励,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尽量做到让孩子接受批评时不产生腻烦和逆反心理,不失去自信。三、孩子犯难给精神帮助,学会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尤其独生子女,没有受到一点磨难。在学校,每周除生活费外,都有很多的零花钱,家长生怕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己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乐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闲难中学来的。父母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言传身教。生活现实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父母应有选择地将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为儿童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树立榜样。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儿童面对挫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如一位朋友的儿子高考落榜,她语重心长地劝慰:人的一生有很多磨难,不知会有多少次失败,父母曾经失败过好多次,你这一次失败怕什么?只要不灰心,再努力就会减少失败了。其次,创设挫折情境。过于优越的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懦弱、退缩,而自尊心又很强的畸形状态。这样的孩子缺乏顽强的进取精神,经不起挫折。故而成人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生活中减少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在小朋友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等。如让孩子明白“天外天、人上人”的道理;经常把孩子放在强手云集的大环境中(如参加各种竞赛等)去锻炼。这样既可克服骄傲心理,催其奋进,又让其在早期体验挫折,增强心理免疫力。当然,创设挫折情境要把握好挫折的质与量,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能超过每个儿童的心理承受限度。第三,切实提高各方面能力。儿童抗挫折的能力是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及各种能力的提高成正比的,所以,成人应有意识地拓展此类知识,如逆境中成长的事例和经验,切实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独自战胜困难提供勇气和方法。第四,培养良好的性格。对现实的态度、学习生活的目的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是性格的重要内涵。成人应注意培养孩子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遇到困难应正确分析原因,迎着困难上,而不是退缩逃避。告诉孩子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把人难倒的,有了困难也应鼓励孩子独自去解决。培养孩子一分为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