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类型3叙事散文挚爱亲情_第1页
中考语文阅读:类型3叙事散文挚爱亲情_第2页
中考语文阅读:类型3叙事散文挚爱亲情_第3页
中考语文阅读:类型3叙事散文挚爱亲情_第4页
中考语文阅读:类型3叙事散文挚爱亲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类型3叙事散文:挚爱亲情

一、[2021•黄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29题0(11分)

半个父亲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

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

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一一干瘦,呆滞,不苟言

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来者

何人。

③小时,我库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基本上,

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握在地上摩擦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

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父亲顺手

抄起扁担抽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掘到地上,揽一把

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

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一盏抽

搐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

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掘。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是泪,痛得不能自己。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

子这个年龄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

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磨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

很不造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

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一样.或许,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

半是父亲。⑪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龊牙咧嘴地问

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一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

疼。

(选自《安庆日报》2020年11月250)

27.梳理全文,完成下表。(3分)

情节父亲为我敷药父亲烫癣③

“半个父亲疼”①“”②“父亲有一半是我,

的含义“,,我有一半是父亲。”

【答案】(3分)①“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②“父亲的一半疼痛,

我愿默默领受"③“我”背父亲上楼、下楼(每空1分)

【解析】此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考生要通读全文,按顺序理清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

①②要能结合相关情节体现出“半个父亲疼”的含义。“父亲为我敷药”痛在父亲心里,

找出体现父亲承受一半疼痛的语句。“父亲烫癣”痛在“我”心里,找出体现“我”随一

半疼痛的语句。③处情节在父亲烫癣之后,具体在第⑩段,“我”背父亲在医院看病上、

下楼。

28.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4分)

①他移健的手,比我的腿题抖得更厉害。(赏析加点词)

②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答案】(2分)①示例:“稳健”与“颤抖”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生动表现了父亲

因打伤儿子而慌乱、心疼的样子,体现了他对儿子既严厉又心疼的复杂情感。(共2分。

指出“稳健”和“颤抖”相矛盾1分,表述作用1分)(2分)②示例: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癣”比作“藤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癣症的严重,为下文父亲治癣的

情节做铺垫。(共2分。指出比喻修辞手法1分,说明作用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①要求赏析词语。要分析词语的词性、意义,看这个词

要表现的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稳健”是形容词,“颤抖”是动词,都是在修饰

“父亲”的表现,要由表及里,感知父亲内心的慌张、心疼,体会父亲对儿子复杂的情感,

准确地表达出来。②要求赏析修辞。看句子的表达,从“癣就如同藤蔓”可知用的是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述上更生动形象,体现父亲癣病的严重。还要分析其在情节上的铺垫作用。

29.说说文末“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

【答案】(4分)示例:三十年前,“我”是个调皮的孩子,父亲管教“我”、心疼

“我”;三十年后,“我”成为一位父亲,而父亲像个孩子,“我”心疼他,照顾他;父

子之间年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相互关爱的深情未变。(共4分。答出年龄变化、角色

变化、行为变化和深情未变四个方面内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答的时候,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结合全文所体现

的父子间的深情上来理解。“互换”,即三十年前父亲管“我”,三十年后的今天,

“我”管父亲。从中分析出父子间的互相的关爱。

二、[2021•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

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

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

神秘兮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

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

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辆

黑色两轮摩托车。在30多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

怎么样?”

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

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

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

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

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

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

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

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28英寸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

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

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学。

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亲友们纷纷来问询。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

众人听了大笑。

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

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

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

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

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

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

⑩那年,家乡的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的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

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

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

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

⑪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

“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儿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

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

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完美!我心底然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

⑫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

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

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

⑬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

来同住。父亲快到65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

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

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

看,像极了摩托车。

⑭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

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

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

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

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

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

⑮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

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

(来源:《解放日报》选文有改动)

18.文章以“车”为线索,凸显了时代的变迁。请根据故事情节填写恰当内容

①一②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被偷一③一④骑电瓶车,

载我兜风

【答案】①借来摩托车,带我骑两圈②骑三轮大板车,赚钱养家(拉客赚钱或做买

卖谋生),载我过桥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理清脉络层次。通读全文可

知第①段为总起段,引起下文的叙述。题干中“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被偷”为第

⑥⑦段的内容,所以第一个填空处为②至⑤段的内容,由“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

带你骑两圈,怎么样“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

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

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

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

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等内容可知,这一部分写了父亲用借来

的摩托车带“我”兜风;题干中“骑电瓶车,载我兜风”为鳏⑮段的内容,所以第二个

填空则为⑧至⑫段的内容,由“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

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

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

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

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

了水塘。”“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

中,上了大学”等内容可知,这一部分写了父亲用三轮大板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河水漫

涨时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平平安安过桥。根据以上内容概括即可。

19.赏析下列句子。

(1)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

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2)下列两个句子,填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作为全文结尾句,你认为哪一句更精妙?

说说你的理由。

句一: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

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

【答案】(1)示例一:“浩浩荡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这几个词语,写出了

我们坐在父亲板车上越过水塘时洋洋得意得心情,蕴含了我无比骄傲、自豪的情感。

示例二:“载”“过”“穿”三个动词的使用,写出了父亲车技高超,动作熟练的特

征,蕴含了我无比骄傲、自豪的情感。

(2)示例-:句-更精妙。句一把“牢牢地”“稳稳地”放在“他手握车把”后面,

单独成句,更能强调父亲内心的坚定与满足、生活的淡定和从容(更强调父亲生活乐观、

从容),意味深长,更适合作为文章结尾。

示例:句一更精妙。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这个语句,语意未尽,似乎话

末说完,不适合作为文章结尾。(其它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解答此题要先确定赏析角度再结合语境分析。(1)由

“载”“过”“穿过”“穿”等一系列动词可知句子为动作描写,同时动作分别用“浩浩

荡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四字词语修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驾车的娴熟、车

技令人佩服,体现了我们在父亲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平平安安穿过河水漫涨的大桥时的得意

和畅快的心情,表达了“我”以此为荣和对父亲的钦佩•(2)通过比较句式可知,句一

“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为倒装句,将“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中的状语提

到后面独立成句,是突出父亲当时骑车的状态,从而将父亲骑上新电瓶车的欣慰、幸福和

满足感突出出来,表现了父亲淡泊宁静而又坚强自信的生活态度,从而突出了中心。而句

二“他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放在最后,让人觉得还有下文,作者却未表达,从而心生疑

问。做结尾不恰当,所以句一更精妙。由以上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第⑭段划线句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情感:表达了对父亲及父亲那一代人努力奋斗、乐观面对困难的赞美之

情,对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自豪之情。

(2)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像父亲那样,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挑生活重

担,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情感并感悟。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理解主题。由“最难、最苦

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每

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等内容可知,表达了对父

辈艰苦创业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国家11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由

衷感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仍然要想父辈那样敢于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还要懂得珍惜和父母在•起的时光,懂得珍惜当下的幸

福生活。本题结合划线句及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2021•永州]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

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

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

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

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

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

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

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

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

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

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

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

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

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当中的不

丰”,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

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

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

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

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

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

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

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

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

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采采地望着天

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

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

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

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

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

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

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

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

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

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责的宝藏来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19.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20.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

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意外

第二次:①痛苦

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②

22.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3.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9.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

万幸:北京师专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吃饭和睡觉。(或“这所学校就

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一一晚上回家吃饭和睡

觉”。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

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所说的“不幸”可依据“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

地去报了到”来概括;“万幸”可依据“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

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一一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来概括作答。

20.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对母

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析】考查句段的表达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语句

“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从结构上

看,用在文章的开头,在总领全文内容的同时,引出了下文非同寻常的母亲在物质上和精

神上对我的哺育的叙写;内容匕交代了对过去十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母来的感

激和怀念之情。

21.①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②悲凉

【解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文章叙写了母亲三次“放飞我”:第一次是第

4段叙写的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

的订费。“我”当时的心情是“感到意外”;第二次是第5段叙写的在I960年春天,父亲

去外地任教,举家外迁,在北京没给“我”留下一间房,这让“我”感到"一种透彻肺腑

的痛苦”;第三次是第6段叙写的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时,母亲把给“我”

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我”的心情是“一种悲凉感”。据此,仿照示例概括

作答。

22.“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母亲的想法,一旦孩子长大,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

“放手”。

【解析】考查标题的含义。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题目中“放飞”的意思是指父母培养孩

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看,“放飞”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达母亲的行为一一要坚决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从而暗示了的主旨。据此

理解分析作答。

23.示例一:赞成。①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

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纯朴天性;②反对孩子吃

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刘心武日后成

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③三次“放飞”仪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

示例二:不费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没有把“立德树

人”放在首位,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

不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若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

法,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伟大母爱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不赞同文中母亲的育

子方法,可从母亲对孩子“娇惯”和“溺爱”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四、[2021•永州]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

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彳导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

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

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

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

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

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

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

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

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

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

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

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

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手中的不

卒”,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

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

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

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

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

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

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

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

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

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采采地望着天

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

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

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

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

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

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

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

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

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地所给

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责的宝藏来……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19.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20.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

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意外

第二次:①痛苦

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②

22.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3.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9.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

万幸:北京师专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吃饭和睡觉。(或“这所学校就

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一一晚上回家吃饭和睡

觉”。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

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所说的“不幸”可依据“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

地去报了到”来概括;“万幸”可依据“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

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一一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来概括作答。

20.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对母

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析】考查句段的表达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语句

“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从结构上

看,用在文章的开头,在总领全文内容的同时,引出了下文非同寻常的母亲在物质上和精

神上对我的哺育的叙写;内容上,交代了对过去十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母来的感

激和怀念之情。

21.①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②悲凉

【解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文章叙写了母亲三次“放飞我”:第一次是第

4段叙写的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

的订费。“我”当时的心情是“感到意外”;第二次是第5段叙写的在I960年春天,父亲

去外地任教,举家外迁,在北京没给“我”留下一间房,这让“我”感到“一种透彻肺腑

的痛苦”;第三次是第6段叙写的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时,母亲把给“我”

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我”的心情是“一种悲凉感”。据此,仿照示例概括

作答。

22.“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母亲的想法,一旦孩子长大,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

“放手”。

【解析】考查标题的含义。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题目中“放飞”的意思是指父母培养孩

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看,“放飞”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达母亲的行为一一要坚决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从而暗示了的主旨。据此

理解分析作答。

23.示例一:赞成。①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

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纯朴天性;②反对孩子吃

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刘心武日后成

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③三次“放飞”仪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

示例二:不费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没有把“立德树

人”放在首位,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

不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若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

法,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伟大母爱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不赞同文中母亲的育

子方法,可从母亲对孩子“娇惯”和“溺爱”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五、【202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北哨所

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

“望北”。望北在她的心里如诗如画,再加上哨所,她莫名地会想到某些古诗词,有着大

气、苍凉、凄美之感。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

风,洋洋洒洒的落雪....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们只能通过信

件联系。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

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

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

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几十封信,让她恍若在不同的世界里穿梭着。

④最近一次见到他,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他解释说,

哨所人不多,消息又闭塞,信息少,大脑的某根神经就沉睡了,话语自然就少了。在他休

假这段日子里,他们见面时话很少。分开时,就用短信交流,就像他们又回到了两地。似

乎在这时,他才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风趣、幽默、刚毅……

⑤假期快要结束时,两人计划了他们的人生大事。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

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完成终身大事。她对望北充满了渴望,甚至整个西藏对她来

说都充满诱惑o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

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

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长途运输车。公路在悬崖峭壁间盘绕,

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格桑花,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盘山

公路上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

告诉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她吸着氧,思绪似乎清晰了一些。当

车行驶到海拔四千多米时,她感觉整个人似乎死过了一回。

⑦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

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下还是格

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

⑧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石头房子,“那就是望北哨

所”。她看见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在人群中。可是

她分不清哪个是他。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

一条。春节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她从

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在大雪皑皑中,那条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

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那一定就是他了……

⑨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

⑩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

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

⑪离开望北哨所,她把那条红绸带留在了山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哨所时,一切

都模糊了,似乎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似乎是他在为她送行。泪水模糊了她的视

线,唯有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有删改)

15.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

16.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17.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8.“她”为什么把红绸带留在山上?请结合选文,以“她”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

【答案】15.①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让她记忆深刻;②她的爱

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③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

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④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

16.①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②歌词中的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

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③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悲惨的结局

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

的爱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

17.我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

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

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③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国军人

的赞美之情。

18.示例:爱人啊,我等了那么久,盼望了那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和你

相约雪山下厮守一生,然而你却因为意外离我而去。记得上次你回来,我买了两条红绸腰

带,作为陪物,让你系上,不仅仅是因为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也因为红

色代表着我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我总希望,你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想起我,但现在你已

长眠地下,那就让我把这条腰带留在这里,带着我的念想,伴你守在雪山。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根据“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

着‘望北'”可知,她的爱人军校分配的第一个哨所就是望北哨所,所以让她记忆深刻;

根据“他在信中也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

落雪……”可知,她的爱人常写信与她描述哨所周围景色;根据“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

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

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她和他约定在望北哨所完成终身大事,她为此准备了

许多,望北哨所在她心中地位独特;根据“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大雪封

锁了他们的去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可知,

她此前曾亲自前往望北哨所却在山下折回。

1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

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这句话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布达拉、

格桑花、雪山”歌词中的这些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

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结合“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

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

旅。”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

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表达

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寄予了

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

17.本题考查文章主人公的分析。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根据

“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他在信中也是如

此描绘望北哨所”“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最近一次见到他,

是他探亲休假。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己经融

化了,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等句可知,“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

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根据“她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

一封电报告诉她,他在巡逻路上……”“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

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等句可知,本文运用

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

根据“他变黑了变瘦了,说话也惜字如金。”“司机是个老兵,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

她,望北哨所的海拔比此地还要高出一千多米。”“山下还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望北哨

所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等句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全文描述了一个坚守岗位、吃苦耐劳、为国牺牲的哨所执勤

人物的形象。根据原文“等春节一过,就是两个人的“本命年”了,他们要在这年的夏天

完成终身大事。……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可知,“我”等

了很久,渴望了很久,就是希望能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和“你”相约雪山下厮守一生;根

据原文“她想起了,在上次他探亲时她为‘本命年'买了两条红绸腰带,每人一条。春节

后,她写信提醒他把红腰带系上,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可知,当初买的

两条红腰带是为J'代替自己可以随时陪伴在“你”身边,因为红色不仅代表着喜庆、成功、

忠勇和正义,也因为红色代表着我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我”总希望,“你”每次穿衣服

的时候都能想起“我”,但是“你”却意外离“我”而去了,“你”已长眠地下,那就让

“我”把这条腰带留在这里,带着“我”的念想,伴'‘你"守在雪山。

六、【2021•安徽】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儿子的一幅画

徐则臣

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例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一不小心就哭就笑。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难得陪孩子,

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

点事,()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

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

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

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她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

写出来就行。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

我心虚,无论如何得如期完工。紧赶慢赶,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

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人手一册。送完书,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我

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吧。

“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

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当然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借口,

再忙也得陪孩子。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愧疚又一日日()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一张

照片,儿子的画,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我爱您!”正打算夺小

东西的画有长进,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儿子两个同学的画。都是画了一个自己,

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

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都一个。”

一点没矫情也没夺张,我突然难过得好像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

地空空落落,眼泪哗地就出来了。别的孩子的笔下都是“爸爸妈妈”,我儿子只写了"妈

妈”。太太见我半天没吱声,回一句:“别多想。”能不多想么?人家娃儿不管来的是爹

还是妈,心里装的都是父母两个人;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当爹的什么事儿。要是心心

念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给个警告处分,他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

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

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

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

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

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是爸爸来开家长会,我就会写“爸爸,我

爱您”了。那为什么不把爸爸妈妈一起写上?老师说,,家长会刚开始就要给家长一个惊

喜,来的是妈妈呀。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都写上的呀。他们是写在旁边的,我是

写在肚子里,写在心里的,我的字又大,心里装不下那么多字呀,所以就只写妈妈了。

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

灾乐祸的表情。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

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

(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报积蓄侥幸B.回报积压荣幸

C.补偿积蓄荣幸D.补偿积压侥幸

5.体味原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眼泪哗地就出来了我的眼泪又出来了

情感感动、安慰

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

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7.文章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作用?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