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应用研究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PAGEIII-目录TOC\o"1-2"\h\z\u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1项目申报单位 11.2项目概况 2 232.1发展规划分析 232.2产业政策分析 252.3行业准入分析 25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273.1资源利用方案 273.2资源节约措施 27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304.1编制依据 304.2项目能源消耗状况 324.3项目能源供应状况 334.4项目节能措施 334.5能耗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 424.6能源计量及仪表配备 444.7节能管理 474.8节能结论 48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49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49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52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53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546.1编制依据与范围 546.2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 556.3环保机构设置 576.4绿化 586.5环境影响评价 59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607.1投资估算 607.2行业影响分析 717.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717.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72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738.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738.2社会适应性分析 73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74第九章招标 789.1招标程序 789.2招标内容 789.3对中标单位的要求 789.4招标方式 799.5招标基本情况表 81附录一.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7-1)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7-2)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7-3)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7-4)5.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7-4-16.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7-4-2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7-4-3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4-49.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7-5)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7-6)11.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7-7)1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7-8)13.资产负债表(附表7-9)14.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7-10)一、附图1.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2.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规划位置图3.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二、附件1.山东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xxxxxxxx-PAGE1-xxxxxxxx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申报单位1.1.1申报项目名称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1.1.2申报单位概况公司名称:xxxx应用研究中心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方式: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是xxxxxxxx炭素有限公司全额投资注册的子公司。xxxxxxxx炭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现占地面积300余亩,职工270余人,拥有总资产5个多亿,已具备60万吨煅烧石油焦和90万吨蒸汽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最大的煅烧石油焦生产企业。该公司是xxxx炭素有限公司在滨海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的煅烧石油焦专业生产基地,公司东临青岛、烟台、龙口等诸港口,北靠天津港,距xxxx森达美港仅五公里,大莱龙铁路、济青高速、荣乌高速环绕周边,铁路、公路干线四通八达,陆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一百公里内,石油焦产能达五百五十万吨,原料供应可靠,区域优势明显。公司依靠自己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出口创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并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先后被评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市级五星级文明企业”等多项殊荣,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始终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中心,坚持走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工艺技术改造,将煅烧工艺中产生的余热引入余热锅炉,生产出高品质的过热蒸汽供周边企业使用,成为国内首家输出商品蒸汽的炭素企业。1.2项目概况1.2.1项目名称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1.2.2项目建设背景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和排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途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节约能源已经被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了电网分家、竞价上网、环保治理、排污收费增加等,也对企业如何减少生产环节中各项损失、降低燃料耗量、降低发电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采用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管理更显得尤为迫切。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主要生产环节中均存在能源损耗的问题,如果能够有意识地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各环节中的能源能耗水平得到合理控制,并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可以避免大的能源浪费,就能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如何针对各个生产环节中存在的能源损耗问题,科学地估计其节能潜力的大小,确定节能潜力的部位及分布,找出节能的方法,是目前各高耗能工业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符合当地城市和工业发展规划,符合循环经济原则、清洁发展机制和节能减排要求,能够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2.3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厂址选择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内。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北部,中国最大的内海渤海的南岸。开发区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济青、荣乌、潍日高速公路连接院内外,益羊、德烟铁路将滨海与中国的铁路大动脉相连接,院内由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控股投资建设的xxxx森达美港,为中国一类开放口岸,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同时,开发区也是联系环渤海与长三角两个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境内陆路、水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荣(成)乌(海)高速公路及多条国省道从境内穿过,3条铁路与国家铁路网紧密相连,xxxx机场通航国内外。1.2.4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拟建于山东省xxxx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新区创业大厦东临、成贤路以西、科创北街以北地块,项目总占地面积38264平方米(约57.4亩),净用地面积约24275平方米。建筑面积58800平方米,其中:建设一栋16层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一座中试车间6800平方米,同时考虑公用工程配套、绿化及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余热应用研究中心运转的需要。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后期经逐步完善研究中心功能,补充建设研发设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中试生产平台及其它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共16层,主要为研发设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提供基础场地,前期入驻主要包括“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教授博士工作站”、“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技术应用维护培训中心”等机构在内的多项科研及应用机构。研发设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服务,主要购置用于中心企业所需的研发、设计设备。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设备,租赁专线,建设信息服务网站,为企业提供产品信息发布、业内信息收集等服务,并建设研究中心自己的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平台:购置自动化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为企业提供办公自动化服务,让现代的办公自动化技术来提高企业效率。同时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为基地内企业安全生产等提供保障。测试及中试生产平台:总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主要是为综合测试及中试生产平台提供基础场地,安置大型的中试生产设备,为企业提供中试生产服务,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前期的实验保障,避免盲目上马。1.2.5工程设计方案方案选择原则项目在设计上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按照xxxx市和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质量。同时在节省投资和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外部空间与建筑形式的个性,与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形成特色。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体现合理、舒适、方便、安全的指导思想。在建筑风格上,力求使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相互交融,使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伸和现代化的气息。同时考虑施工的阶段性和时序性以及其完整性。设计的主要原则:整体原则、环境原则、效率原则、多样化原则、便于管理的原则、建设时序的原则。总体规划1、功能定位本项目主体建设为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及中试车间,功能定位是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平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信息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测试及中式车间,为园区余热回用研究企业提供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余热回用技术应用与服务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具有开放性、排他性、公益性,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使进驻研究中心的所有余热回用研究企业得到良好的实验环境。2、总体规划本项目建设一幢高楼,地上16层,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作为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另建一座测试及中式车间,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本工程沿建筑周围设环形消防车道,建筑物前面设有停车场,并新增绿化及景观装饰。项目布局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充分考虑项目运转时的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要求。详见附图2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3、绿化良好的绿化体系不仅能创造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而且在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绿化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绿化风格与项目所在工业园区一致,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突出重点的方式适当绿化。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考虑以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及适应性强的植物为主,主要种植在主干道两旁,以美化环境。4、竖向规划规划随地形特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道路尽可能结合地势变化,局部调整,达到排水要求。建筑场地除满足排水要求外,如广场应适当修整场地,其余均尽量遵循现状。余热应用研究中心雨水排放应充分结合小区河流水塘,就近排放。5、管线工程规划室外管线工程包括优质给水管道、自备井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道及有线电视线网和天然气管道。所有管道齐备,且已铺设至项目附近。建筑设计方案1、设计特点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功能特点、规模及xxxx市城建规划部门和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的要求,确定本项目工程特点如下:(1)考虑内部功能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利用现代的建筑设计经验和手法去表达现代城市的时代风貌;(2)既要和谐于环境,又要带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要恰当地突出其标志性,为市区的整体空间景观更增光彩;(3)交通流线组织力求高效简捷,既保证分区明确又要避免相互间的交叉干扰。2、立面造型(1)造型设计力求简洁整体、庄重典雅,立意创造一座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建筑,使整个建筑有特征、体形比例优美。(2)造型设计力求空间构图的均衡和多向性,不是单纯的主要立面和次要立面,而是从空间体形入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变化、有起伏。(3)建筑稳定、轻盈、不失大气庄重。建筑立面大部分采用石材,所有转折处都简洁流畅,使建筑在充分表现力度、时尚、现代感的同时,亦不失大气庄重。连续的建筑主体采用竖线条划分,形成了富于变化的韵律感。良好的细部比例和精致的细部都成为不可或缺的风景。这种设计形式的采用,同时也将建筑的外立面最大程度的和室外景观融合在一起,在充满历史和人文的气息内流连忘返。3、主要功能单位本项目规划建设16层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测试及中试车间一座,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结合服务人群、环境景观设计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布置,力求达到建筑功能实用性与外部环境生态性以及开发实际合理性的统一。建筑外立面采用石材和玻璃幕墙,设计成极富时代感的几何立面效果,是建筑群呈现出庄重、典雅的气质,让整个建筑在区域内独树一帜。板式的建筑平面设计、格局方正实用,使用效率高,办公区域可自由划分,灵活布局,为企业创造了无忧的办公平台。表1-1项目功能单体指标表序号单体名称面积(m2)备注1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520002测试及中试车间68003合计58800结构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表1-2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一览表建筑物型式体系主体地上层数主体地下层数主体高度裙房层数使用年限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钢筋混凝土框架16层无6450中试车间钢筋混凝土框架1层无10502、设计依据(1)外部条件①国土规划局、消防局和人防办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就本工程的相关批文②地质勘察报告(2)主要设计规范规程,以及技术规定《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本工程施工除满足以上所列规范和规程外,尚应按国家、部委及地方制定的设计和施工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执行。3、主要建筑材料技术指标(1)钢筋,钢材和焊条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①钢筋类型HPB235、HRB335、HRB400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框架,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②550级冷轧带肋钢筋:fy=fy'=360N/mm③钢材:Q235B钢板,热轧普通型钢④E50系列用于焊接不同材质时,焊条应与低强度等级材质匹配(2)混凝土混凝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要求①混凝土强度等级a、外墙及与土壤接触的构件,均采用集料级配的防水混凝土,掺混凝土膨胀防水剂,抗渗等级为0.8MPa。生活、消防水池采用C25(S6)混凝土。b、主楼屋面、裙房屋面、局部小屋面梁板及屋面水箱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c、楼梯梁板:C30;构造柱:C20d、主楼部分柱、墙、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主楼基础(包括地梁,承台梁,承台,防水板,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4、地基与基础(1)场地地质情况①常年稳定水位为自然地面以下深度2.95-3.10m,抗浮设计水位0.2m。②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相关构件无须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以及《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进行防护。③未经检验查明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实填土,均不得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2)基础类型筏板基础:以二层为持力层(3)基础工程①基坑边坡支护和观测,地下水降水等,要另行进行专业设计。②基槽(坑)开挖后,可用触探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基槽(坑)检验。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检验桩底下3d或5米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③底板、承台、基础和基础梁底面下的土层严禁扰动,如有扰动应清除扰动土层,换填C10素混凝土或石粉碴(掺6%水泥)。开挖基坑时,应边开挖边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机械开挖基坑时,应预留300--500厚土层,用于人工挖掘。④底板、承台,基础和基础梁底面下,应浇捣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各向宽出构件边线100。底板下与土壤接触构件的侧壁宜做120厚粘土砖模,砖模处素混凝土垫层出构件边线不小于砖模厚度。⑤大体积构件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构件内外温差所产生的混凝土裂缝。⑥地下室外墙第一道施工缝应按图一设置止水钢片。各施工缝离开外墙预留孔洞边不小于500。⑦首层厚度不大于200的内隔填充墙,可砌筑在局部加厚的混凝土地坪上。⑧柱、墙在基础内纵向插筋的下端加10d直钩,在锚固段范围内设置n排箍筋或n排水平分布筋,全部插筋或四角插筋的下端宜放置在底面钢筋网上。当H>1200时,n=3;H<1200时,n=2。⑨进行人工地下降水的地下室工程,地上结构混凝土浇捣施工至第三层完后,且地下室各后浇带浇捣封闭达到设计强度,方可停止地下降水,并及时回填基坑。⑩基础、地下室基坑及地下构件的回填土,应采用好素土分层夯实,且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4)施工缝和后浇带①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按下列规定:a、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500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边缘应不小于300。b、地下室顶板宜与外墙分开浇注,墙体顶部水平施工缝宜设置在梁(暗梁)下250处,当顶板与外墙一起浇注时,应加强墙体内侧面的养护。地下层数多于一层时,地下室楼板也宜与外墙分开浇注。c、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②水平施工缝浇灌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界面处理完毕后及时浇灌混凝土。③后浇带宜采用快易收口网成模(禁止用泡沫塑料,不宜用木模板),浇捣后浇带前,应按规定处理新老混凝土交界面。各后浇带混凝土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掺相当于10%-12%水泥用量的UEA膨胀剂),抗渗等级与原构件相同。伸缩后浇带处的梁筋和墙筋可不断开,板筋宜隔一根断开一根搭接。伸缩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捣完60天后,方可封闭。沉降后浇带所有钢筋应断开连接,宜在填充墙全部砌筑完后或主体结构混凝土封顶30天后,方可封闭沉降后浇带。本工程后浇带为沉降后浇带若后浇带两侧沉降观测出现异常时,请立即通知设计单位。5、砌体填充墙(1)砌体填充墙应沿柱高每隔500配置26墙体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抗震设防烈度8、9度时,拉筋应沿墙全长贯通;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当砌体边为抗震墙时,以此相同原则设置填充墙体拉筋。(2)长度大于5米,而且此范围未设置构造柱时,墙顶与梁板应有拉结措施。当填充墙厚度120<b<150时,b1=60,锚筋间距120x120;填充墙180<b<250时,b1=75。锚筋间距150x150。拉结点沿墙体长度每隔1.0-1.5米设置,锚板应在混凝土构件施工时预埋。(3)墙高超过4米时,应在墙体半高处(一般结合门窗洞口上方过梁位置)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梁截面为墙宽bx=240,配纵筋412,箍筋6@200。柱(或抗震墙)施工时预埋412,与水平系梁纵筋连接。水平系梁遇过梁时,分别按截面、配筋较大者设置。(4)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在填充墙长度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GZ-1,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m,本工程除注明者外,构造柱均为GZ-1,截面为墙宽240,纵筋412,箍筋6@200。在上下楼层梁相应位置各预留412与构造柱纵筋连接。构造柱与填充墙交接处,应设墙体拉筋。8、9度抗震时,拉筋沿墙全长贯通。施工时先砌墙后浇构造柱。(5)楼梯间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应按图十设置墙体加强筋。8、9度抗震时,拉筋沿墙全长贯通。(6)砌体洞口净宽不小于700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①当洞顶距梁底净高h小于120时,改用下挂板代替过梁,下挂板宜后浇。②当洞侧与抗震墙距离小于过梁支承长度a时,柱、墙应在相应位置预留连接钢筋。抗震设计方案1、场地选择(1)在选择建筑场地时,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后,确定是否提出场地避开要求,不在危险地段建造住房建筑物。(2)住房建筑物在进行地基和基础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宜将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②不宜将同一结构单元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③当地基土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建筑物的形状设计(1)建筑设计符合抗震概念的设计要求,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2)住房建筑物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物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衡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3、建筑物的结构体系(1)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2)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①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②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③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④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4、结构分析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5、非结构构件(1)非结构构件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2)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3)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4)装饰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6、结构材料与施工(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①砌体结构材料: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②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教学楼建筑物的框架柱、框架梁、节点核心区,不应低于C25;构造柱、芯柱、圈梁与其他各类结构不应低于C30。③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级热轨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和HPB235级热轨钢筋。(3)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通过以上设计,以保证本项目建筑物达到6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1、研究范围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实验用水、道路绿化用水及其他不可预见用水。2、给水概述水源由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供水管网进行供应,七通一平完全具备,区域供水管网铺设到用户,供水由市政供水管网直接接入,供水有保证。3、给排水工程(1)水源、给水工程说明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厂区内形成供水管网。(2)用水标准该项目运行期间年用水量为10.54万吨。办公建筑年用水量为1.63万吨。实验用水,年耗量为2.22万吨。中试车间用水:主要为锅炉补充水,年消耗量5.58万吨道路绿化,年耗水量为0.40万吨。他不可预见用水量取日用水量的10%,年用水量0.41万吨。(3)管材、接口给水管道采用PVC塑料给水管,生活用水管采用铝塑复合管,粘结或法兰连接。消防管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雨水排水管采用承插式或套接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4、室内消防系统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按火灾一次计,室内消防水量为10L/s,室内设置SG24/65型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50米,两支充实水枪,每根立管供水量10L/s,消防水管采用DN100焊接钢管。车间内并配有一定量的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确保安全生产。5、排水系统本项目厂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分设废水和雨水排水管网。厂区内地势平坦,生活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同其他生活废水排入厂区排水管道,雨水沿厂区管道排至厂区雨水沟。供电工程1、电源及供电条件项目供电源由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供电电网提供,由配电室引线至各用电单元,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2、电力负荷及性质本项目用电主要为办公及中试车间用电,办公用电指标按50W/m2计,办年工作时间按300天计算,同时系数取0.25,则年用电量为176.4万kWh。项目实施后,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需要。项目用电负荷主要为三级负荷。3、供电方案(1)配电室设置本项目利用工业园区原有的配电室和配电设备,无需新增变配电设备。(2)配电系统设置变压器的低压配电系统主接线为单母线,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和比较分散的用电设备直接由配电室供电,在负荷集中且单台用电设备容量较小的工段设置低压动力配电箱。4、控制、保护(1)控制低压配电系统用电设备根据用电要求,设置联锁,采用PLC进行集中控制,并在机旁设置操作箱,进行单机操作,同时设有起、停音响和灯光信号。容量较小的电动机,采用全压启动方式;容量≥75kW的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2)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线路均采用低压断路器或熔断器作短路和过电流保护,供电动机用电的回路设过负荷和断相保护。5、电气设备选型各配电及操作控制设备均按照安全、可靠、节能、先进的原则进行选型。直流电源装置选用智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柜;动力箱选用×LL2型动力配电箱。6、线路选择及敷设本项目主要负荷比较集中,高低压配电线路均采用电缆线路;室外电缆采用沿电缆桥架敷设或采用铠装电缆直埋地敷设方式,室内电缆采用沿电缆桥架敷设或穿钢管埋地敷设方式。7、照明、防雷、接地(1)照明照明灯具与照明配电箱的选择,按照环境要求在装置区用防腐灯具,配电箱可置于操作室内用普通型,操作室,配电室可用常规灯具。电缆按电压、电流、允许电压损失及环境等条件选择。380V电缆选用阻燃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需要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电缆敷设采用电缆桥架明敷及配电室的电缆沟敷设。办公照明选用新型节能型灯具。(2)防雷、接地及静电该项目按第三类防雷设防。对系统接地的型式本工程采用TN-S系统,将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PE线)与接地点连接,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是分开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和防雷设施接地,先按各自的要求考虑接地装置,然后可将它门连接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接地网。8、电修本项目无特殊用电设备,为节省投资,不设专门的单独电气修理车间,对一般的电气设备维修由电工负责修理,对较复杂的电气设备修理可委托当地的电气修理部门进行修理。供热、通风与制冷1、供热本项目热源采用热水采暖,热源来自市政供热管网。对车间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单采暖系统,对其他部分采用上供下回异程式单管采暖系统。本项目为办公科研用房,设计热指标按40W/m2计算,室内计算温度18℃,年耗热量为21565.44GJ。2、通风、制冷中试车间原则上以自然通风为主,辅以机械通风。0弱电系统弱电系统主要包括电话、网络,普及率均按100%计,主要管线沿园区主要道路地下敷设。主要功能有电话、网络。1管线综合管线综合是以单项管线工程规划为依据,进行总体布置。平面布置上要减少管线间交叉次数,在道路断面的竖向布置要避免各管线抢位、冲突现象。各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严格依照管线间和管线与建筑物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等有关规范埋设。各种管线的布置次序是:电信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热力管线、电力管道。管线综合冲突时处理原则如下: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小、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给水、天然气管均为压力管且管径较小(不大于300mm),安排在雨、污水管道的上方埋设,其覆土深度保证0.7m即可,管底埋深不超过1.1m。在与给水、煤气管道交叉处,雨、污水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大于1.2m,避免了两种不同性质管道的冲突。1.2.6环境保护本项目建成之后,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其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废水年排放量为288吨,经市政管网排入xxxx市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垃圾处理采用集中式垃圾中转站,由专职卫生保洁员统一收集清扫、集中,再由城市环保部门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项目产生废气污染环节为实验中产生的一些气体,原则上是以自然通风解决,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需要通过处理后才可外排。1.2.7消防工程本工程为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中试车间耐火等级为三级。各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移动式泡沫灭火设施、推车式、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设施等消防设施均按规范要求设置。中心内设有保卫科,负责管理消防设施,负责消防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本项目除了各专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消防措施的设计外,还按规范设置了各类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管网、消防水栓、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因此消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1.2.8劳动安全卫生本项目建成运营后的主要工作为办公与科研,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本项目在建成后将能有效的防止火灾、爆炸、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现有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也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灾害的蔓延,使生产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充分的保证。因此,只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本项目完工后,其生产是安全可靠的。1.2.9根据项目情况,整个建设期为两年,项目实施进度见下表1-3。表1-3项目实施计划表序号计划内容2011年2012年2013年1112246810122468101施工图设计2设备订货、基建3设备安装调试4人员培训5试运营6运营1.2.10本项目主体建设为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及中试车间,功能定位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信息平台,为工业余热回用研究提供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平台、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具有开放性、排他性、公益性,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使进驻研究中心的所有余热回用研究企业得到良好的实验环境。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xxxx及周边地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大批的科研成果和市场相结合,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商品。该项目所影响到的区域范围是山东省、国内各省及国外的一些国家。所影响的对象是人、地方经济以及科研的相关行业的企业、地方环境等。本项目的建设不但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余热研究事业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1.2.11本项目总投资30535.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303.99万元,流动资金231.57万元。本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1.2.12表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备注1建设规模1.1净用地面积平方米242751.2建筑面积平方米588001.2.1余热应用研究中心综合楼平方米5200016层1.2.2测试及中试车间平方米68002项目建设期月243年生产天数天3004劳动定员人1557项目总投资万元30535.567.1建设投资万元30303.9999.117.2建设期借款利息万元0.000.007.3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31.570.898流动资金总额771.909资金筹措9.1项目资本金万元30535.56100.009.2银行贷款万元0.000.0010年营业收入万元16800.00正常年11年总成本费用万元8774.26正常年13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932.4014年利润总额万元7093.34正常年15年所得税万元1773.33正常年16年净利润万元5320.00正常年17项目总投资收益率%19.97正常年18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14.98正常年19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9.35所得税前%15.50所得税后20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11720所得税前万元5253所得税后21项目投资回收期年4.08所得税前年5.94所得税后22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5.4323生产能力的盈亏平衡点%54.50正常年xxxxxxxxxxx应用研究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xxxxxxxxxxxxxxxx-PAGE81-xxxxxxxx2.1发展规划分析2.1.1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六节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23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指出:“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符合《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2008年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回收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进行综合利用。符合《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清洁生产促进法》中也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企业应当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余热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要求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提出:推广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遵循“梯级利用,高质高用”原则,优先把高品位余热余能用于做功或发电,低温余热用于空调、采暖或生活用热。本项目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2.1.2符合地方发展规划符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节约能源。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化低碳理念,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消费低碳化……加快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推进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在各类工业园区推广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一章中指出“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实现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通过企业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内部循环。通过行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和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行业、园区层面的循环。通过生态社区和生态城市创建,推行绿色消费和废旧物资再利用,推进社会大循环”。符合《x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七篇“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第二十一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指出:“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第一条“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指出:“推进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引导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重点开展余热循环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固体废弃物利用、沼气发电等能源梯级利用的综合利用”。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2.2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第三十八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23条“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的范畴,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建设余热利用研究中心,为高耗能企业实施热能回用提供技术保障,有利于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及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二十七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中指出,“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既有助于企业回收余热再利用,保护环境,同时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以上政策及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必将推动余热应用研究的发展,由此可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2.3行业准入分析本项目目前尚无行业准入方面的法规、政策,结合目前国家以及行业内的产业政策,本项目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1资源利用方案本项目涉及的能源主要是水资源、电力资源,其中:水资源主要是办公、实验用水,年耗水量为10.54万吨,由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供水管网提供,能满足本项目用水量要求,厂区供水有保证;电力资源主要是办公及实验用电,项目年耗电量为176.4万kWh,由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供电电网提供,能满足本项目办公和公用设施需求;本项目冬季取暖来自于滨海经济开发区市政供热管网,本项目用热为科研、办公用房冬季采暖,设计热指标按40W/m2计算,室内计算温度18℃,年耗热量为21565.44GJ,供热管道铺设到本项目用热边缘,只需从已预留的接口引入即可,可满足本项目需求。3.2资源节约措施3.2.1资源的主要特性(1)资源的有限性无论对资源如何进行分类,在一定范围内资源都是有限的,特别是矿产资源,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开采和使用多少,其储量就减少多少。即便是不可枯竭资源,如土地和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样也成为建设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国内,同时也体现在世界范围内,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方案。(3)主要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物种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能源等。3.2.2资源节约的主要内容投资建设项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节约能源在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过程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设备节能等一系列节能工程,确保项目有效节约能源。(2)节约用水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合理规划场区设置,保证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使用,严格控制土地利用。(4)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活利用等。(5)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环节:在资源开发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生产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高绿色消费。3.2.3项目资源节约措施(1)能源节约措施项目的能源节约主要包括水、热和电力的综合节约措施,详细的措施详见“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章节。(2)建筑材料节约措施该项目为余热应用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为了节省建材,减少能源消耗,应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建材使用量,节约能源。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4.1编制依据4.1.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指导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9)《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10)《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11)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12)《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暂行办法》(鲁经贸改字[2007]236号);(1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1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1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16)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17)《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18)《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19)《关于建立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报送制度和修订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20)《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21)《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22)《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1年);(23)《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4-1996);(24)《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1997年);(25)《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2001年);(26)《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2005年);(27)《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17号令);(2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42号)。4.1.2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及规范(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公共建筑采暖空调能耗限额》(DB37/935-2007);(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3-2002);(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7)《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8)《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1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12)《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2009);(13)《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T6422-2009);(15)《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16)《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1999年);(17)《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18)《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GDP能耗下降16%左右”的约束性节能目标。4.1.3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1)《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3)《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5)《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1999);(6)《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7)《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8)《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4.2项目能源消耗状况根据本项目提供的项目状况和所需设备拟定本项目运行中使用的能源品种:1、电力:本项目照明、空调、电梯等选择电力作为能源。2、水:本项目生活、道路绿化、公共清洗等选用水作为能源。3、热:本项目冬季采暖选用热水作为热源。综上,本项目消耗的能源有电力、水、热水,能源品种分类如下:表4-1本项目能源消耗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年消耗量1新鲜水水压0.3MPa万t10.542电10KV/380V/220VkWh176.4万3热水0.6MPa饱和蒸汽GJ21565.44GJ4.3项目能源供应状况供电:项目供电源由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供电电网提供,由配电室引线至各用电单元,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本项目建筑主要为办公用房,用电指标为50W/m2,年工作时间按300天计算,同时系数取0.25,则年用电量为176.4万千瓦时。项目实施后,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需要。项目用电负荷主要为三级负荷。供水: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道路绿化用水及其他不可预见用水。项目供水水源来自于xxxx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供水管网,现有厂区管网可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本项目年新增用水量10.54万吨。供热:本项目冬季取暖来自于开发区市政供热管网。本项目为办公及科研用房,设计热指标按40W/m2计算,室内计算温度18℃,年耗热量为21565.44GJ。,供热管道铺设到本项目用热边缘,只需从已预留的接口引入即可,可满足本项目需求。4.4项目节能措施4.4.1建筑节能措施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有关法规,在改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的同时,提高暖通、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完成公共建筑节能65%的任务。1、建筑设计(1)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2)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本项目两栋楼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设计考虑了多方面因素。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等条件的制约,本项目建筑的主体朝向设计为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北向、东北向)和夏季最大日射朝向(西向)。(3)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能耗大小。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因此,综合考虑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条件,本建筑体形不太复杂,基本呈长方形,凹凸不是太多,经计算建筑的体形系数小于0.4,不需要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达到了节能的目的。(4)每个朝向窗墙面积比是指每个朝向外墙面上的窗、阳台门及幕墙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所在朝向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括该朝向上的窗、阳台门及幕墙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之比。窗墙面积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冬、夏季日照情况(日照时间长短、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入射角大小)、季风影响、室外空气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以及外窗开窗面积与建筑能耗等因素。窗墙面积比越大,采暖和空调能耗也越大。因此,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4时,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本建筑采用LOW-E中空玻璃、填充惰性气体、暖边间隔技术和隔热型材或呼吸式玻璃幕墙,完全可以把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由普通单层玻璃的6.4W/(m2·K)降到1.5W/(m2·K)。在玻璃间层中设百叶或格栅可使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遮阳隔热性能。(5)本建筑加强了室内空气流动,特别是自然、新鲜空气的流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在春、秋季节和冬、夏季的某些时段开窗以加强房间通风,这也是节能和提高室内舒适度的重要手段。为了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提高舒适性,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设置门斗避免冷风直接进入室内,在节能的同时,也提高了门厅的热舒适性。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根据我国热工气候分区划分,xxxx市为寒冷地区,本建筑物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合理,满足公共建筑节能65%的要求。外墙的传热系数,建筑设计考虑围护结构周边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影响,保证建筑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不超过标准的要求,设计的建筑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作为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的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定值要求较高,同时为了便于操作,以规定性指标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作为寒冷地区的济南,如果建筑物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过小,墙的传热量会很大,内表面尤其墙角部位容易结露。同样,如果与土壤接触的地面热阻过小,地面的传热量也很大,地表面也会产生结露冻脚现象。因此从节能和卫生角度出发,设计中这些部位均达到防止结露或产生冻脚的热阻值。(2)围护结构中窗过梁、圈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梁、柱等部位的传热系数远大于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形成热流密集的通道,即为热桥。本条规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冬季采暖期间内外表面温差小,内表面温度容易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造成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产生结露,同时也避免夏季空调期间这些部位传热过大增加空调消耗。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围护结构内表面材料受潮,影响室内环境。因此,本设计采取多项保温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3)为保证本建筑的节能,所设计的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也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的向室内渗漏。建筑外窗气密性能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6-2008)规定的4级。公用建筑的门窗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单位缝长空气渗漏量为0.50<q1≤1.50[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漏量为1.50<q2≤4.50[m3/(m2·h)]。居住建筑的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单位缝长空气渗漏量为q1≤1.50[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漏量为q2≤4.50[m3/(m2·h)]。3、围护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由于内保温结构难以完全避免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因此以外保温体系为建筑外墙节能设计的主要途径。本项目采用聚苯板簿抹灰外保温系统,导热系数很低,保温隔热效果良好,节能降耗。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可以很好的满足节能的要求,明显改善办公环境的舒适性和室内的热稳定性。(2)采用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为了防止冷凝现象,内保温层需设置空气层,而采用外保温时,不需设置空气层,且在外饰幕墙面层保护下保温材料不会受潮,同时,外保温层使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降低了它的湿度,因而改善了墙体的保温性能。(3)采用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由于内部的实墙体热容量大,墙体外侧附加保温后,使室内温度变化减缓;室温较为稳定,有利于节能;而在夏季、外保温材料能减少太阳辐射热的传递和室外高气温的影响,从而使建筑物冬暖夏凉。在外保温体系中,外墙挑出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篷、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飘)窗、装饰线条、结构性水平(或垂直)遮阳等均采取了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门窗口周边外侧墙面,同样进行了保温处理。(4)屋面是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的重要部位,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对节约采暖、空调能耗,改善建筑顶层的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采用倒置式保温屋面,保温材料选用60厚XPS-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板。XPS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加上其它的原辅料与聚合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XPS板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结构,这种结构让XPS板具有极低的吸水性(几乎不吸水)、低热导系数、高抗压性、抗老化性,非常适合于屋面保温系统。(5)门窗本身满足热工的基本要求,防止门窗和墙之间的热损失。外门和外窗的细部设计,符合以下规定: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膏嵌缝;屋面、外墙的缝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封闭。4.4.2设备节能措施在建筑电气中的电动机都是与暖通、水道、建筑等工种的设备配套的,由设备制造厂商统一供应。因此,其节能措施只能贯彻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上述的用就地补偿电容器以减少线路由于输送超前无功而引起有功损耗外,还应减少电机轻载和空载运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电机的效率是很低的,消耗的电能并不与负载的下降成正比。采用变频调速器使其在负载下降时,采用变频的方式,自动调节转速,使其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采用这种方式,可提高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设计中另一种节能方式是采用软起动器,软起动器设备是按起动时间逐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以控制电压的变化。由于电压可连续调节,因此起动平稳,起动完毕,则全压投入运行。此设备也可采用测速反馈、电压负反馈或电流正反馈,利用反馈信息控制可控硅导通角,以达到速度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它可用在电动机容量较大、又需要频繁起动的设备,用电设备对电压的稳定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因为它从起动到运行,其电流变化不超过三倍,可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要求的范围内。但它是采用可控硅调压,正弦波未导通部分的电能全部消耗在可控硅上,不会返回电网。因此,它要求散热、通风措施完善,其价格比变频器便宜,本工程应用在系统中的大容量电动机的控制设备中。4.4.3建筑电气1、建筑电气设计节能坚持以下原则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环境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的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照明容量应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2、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变配电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紧凑型配电设备,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包括两部分:空载损耗又称铁损。它是铁芯的涡流损耗及漏磁损耗组成,是固定不变的部分,大小随矽钢片的性能及铁芯制造工艺而定。节能型干式变压器,采用优质冷轧取向矽钢片,采用取向处理,使矽钢片的磁畴方向接近一致,以减少铁芯的涡流损耗;45°全斜接缝结构,使接缝密合性好,以减少漏磁损耗。传输功率的损耗,即变压器的线损,决定于变压器绕组的电阻及流过绕组电流的大小,即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设计选用阻值较小的绕组,采用铜芯变压器。3、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由于线路上存在电阻,有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线路上的电流是不能改变的,要减少线路损耗,只有减少线路电阻。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减少导线长度。首先,设计中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以减少导线长度;其次,低压线路不走或少走回头路线,以减少来回线路上的电能损失;第三,设计中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距离;第四,低压配电室靠近竖井,而且由低压配电室供给每个竖井的干线,不产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的现象。亦即低压配电室与竖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